有些父母認為,兒孫自有兒孫福,管好自己這一代就夠了,要孩子自己努力,父母不欠你的!是的不欠,從這裡就拉出差距,有的父母努力一輩子為了給後代更好的教育環境生活品質,贏在起點!有的父母認為把孩子養大就行了,代代如此,代代打工永不出頭!或許你會說啃老可恥!這不叫啃老,我們以後也會有自己的孩子,優越的條件可以帶來更好的教育,代代傳承積累財富!
幾代人的努力還比不過十年寒窗有什麼問題嗎?比不過說明努力不夠,社會是公平的,要是按你所說那以後不用努力十年寒窗,熬就行了,熬個幾代就心理平衡,最後大家碰面:你是幾代,哦,你四代 比我多一代,那你日子比我好一點可以。
優質的家庭更應該體現在更優質的教育資源,更優質的眼界涵養,更優質的朋友圈,正常的人脈,辦成更漂亮的事無可厚非,而不是讓你進行不公平競爭的,而是讓你利用更優質的資源讓你更優秀,進行降維打擊,不是玩弄陰謀詭計,還信誓旦旦,三觀不正。財富傳遞和皇位繼承道理是一樣一樣的,既然皇位不能世襲,財富也應該建立機制不能這麼輕易世襲!否則強者恆強,底下人永無出頭之日只會積壓成社會矛盾爆發動亂!家族可以用資源培育後代讓他們自己創造屬於自己的資源!但直接把資源傳遞給後代這麼明顯的財富分配缺陷怎麼救理所當然了?
從古至今不管哪個國家都一樣,富人永遠佔80以上延續給下一代,不像戰亂年代還有機會,和平年代只能靠自己努力奮鬥,奮鬥好了也留給下一代吧!最終還是靠自己勤奮努力才能得到財富的。丟掉幻想和埋怨!
對於這句話我真的是無力反駁,除非是那些天生就是學霸智力超群的人,如果是一般家庭的人憑什麼和人家比?人家要享受的教育資源就和普通人不一樣,有錢各種名校都可以上,各種名師都可以請再貴的補習班都能去報。
這個時代已經很難寒門出貴子,大家都往大城市跑儘管承受著很大很大的壓力,可大多數都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教育資源,可不就是這樣一代又一代走過來的麼!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家庭,必須得有人為國、為家奮鬥好幾代人,才能為後代創造和積累實力和財富。不要羨慕別人,為了後代,就從自己開始吧!首先你就理解錯誤了這句話。幾代人的努力,說的也是每代人都努力了。不是世襲!其次,抵得上你十年寒窗苦讀。當然講的是你讀書時光。不是講你工作後的努力!你工作後的努力當然有回報。如果你苦讀寒窗十年,出來工作不努力,有個什麼用!
我覺得這句話的解讀應該是,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是人家環境經濟優越的情況下也一直在努力,一直在發展!而寒窗苦讀是指你可以改變你現在的命運,甚至是未來的命運!講得難聽點,人家幾代人都在努力,而寒窗苦讀說明幾代人都沒努力,才有你的寒窗苦讀!
怎麼不公平??你想一下什麼是公平?你才能知道什麼是不公平!我碩士學歷,英語流利對話,每天晚上抽大量時間教自己的孩子文化知識、社會知識、心理教育,為此我放棄了出國的機會,獲取更高工資的機會。那麼除非別人家孩子是天才,否則不經過同樣的教育,憑什麼只靠自己努力學習可以和我家孩子一樣獲得同樣的成績?都一樣對我付出的辛苦公平麼?要想以後出人頭地,從自己做起。這代不行就下一代,那個富人家孩子的話希望我的後代可以實現。
當你路上踩死一隻螞蟻的時候,何時關注過螞蟻的呼聲,螞蟻的聲音對你來說根本就不存在。當列強大炮講訴真理的時候,炮聲中大清帝國的聲音猶如啞語。當麥克阿瑟揮舞戰刀的時候,斷刀才是中國發出的最強音。把握時勢擁有實力,才有你發聲和講理的機會。話語權的背後永遠都是實力支撐的。
首先,寒門難出貴子,這裡用的是「難」字而不是「不」字。這毫無疑問沒錯吧? 其次,就我身邊所看到的這麼多這麼多例子來看,寒門的學子普遍沒有別人努力(這個真的很現實)。讀書來說,越是大城市的越是名校的學生,幾乎農村的相當相當少,反而人家的努力刻苦程度普遍遠超一般縣一中的學生(不服的可以自己去實地多看看對比一下);工作來說,絕大部分寒門子弟下班之後不可能會看看書或者主動做點別的有助於自己發展的事情。 寒門難出貴子,雖然很殘酷,但是很公平。
我感覺這裡面有個邏輯必須得理清楚公平。十年寒窗苦讀一下超過別人幾代人的努力這本身就是不公平。普通百姓想要的也不是這,而是公平競爭的權利。每個國家都是精英階層通過金錢,關係,權利構建了一個堅固的階級壁壘,他們壟斷了國家的優質資源,切斷了普通百姓的上升渠道。利用特權粉碎了公平的機制,使的窮人無論怎麼努力還是窮人,相信步入社會的人會深有體會吧。
寒門不能妄自菲薄。努力!奮鬥!周星馳都說了。這個道理大家都還懂。他問的是一個事,即寒門崛起之路走起來是個什麼情況。你看科技發展了,教育也越來越公平,各種用人選拔制度都健全起來了,財富也在向知識技能靠攏,大中城市也是不遺餘力也都在吸引人才,有那麼些個好的因素,寒門崛起是不是容易了?是金子到哪裡都發光?當然問話的人他是擔心有其他不利因素的。他是在問一個比較後的結果。而你回答的是寒門應該不放棄努力,要更努力才對。這完全是兩個問題。你倆在兩個軌道上。
古代很多朝代官宦的後代是不用通過科舉考試就能當官的,而那些不是官二代的只有通過苦讀書才有可能當上官,就是當上官了,他這一代還不能融入權貴們的圈子裡,要到他孫子輩時,不出差錯,才能熬成貴族階層,也就是說要經過三代努力才能成功的躋身於貴族階層,所以說,第一代再怎麼努力,再怎麼成功,在那些權貴眼裡,永遠是低一層的,所謂的平等都是說給別人聽的。談古論今,曾相似,深入骨髓的等級意識,就像外國的血統論一樣,很難改變。幾代人努力決定了,有些人不需努力也能活的很好,這是事實。 而且這句話也沒否認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在自己更好呀。 人人均等本來就不存在,粉飾有何意義。 投胎是個技術活,我們一生的意義就是讓自己更好呀。
寒門難出貴子 1.教育投資,家境優越的家庭很重視教育,他們會捨得投資孩子。 2.父母影響,家庭氛圍,家境優越的家庭氛圍會更好,父母的生活態度,工作作風,處理事情的方式,以及眼界,思想層次,都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思維與性格。 3.自信與自卑,家庭條件較好的孩子會比條件艱苦的孩子更自信,自信會使他們更樂於展現自己,自信的孩子成功率會更高,也會稍微影響他們的情商。
4.步入社會,步入社會後,孩子比較有潛力,有成熟的創業思維,家庭條件較好的父母有能力擔負他們的創業金,並且給予他們基於社會地位的人脈!條件艱苦的孩子會空有一身想法,大多數扼殺在生活壓力之下! 5.未來規劃,家庭條件較好的孩子會學習成功父母的處世方式,由於父母的影響,對未來遠瞻性會更好,家庭條件艱苦的孩子只能在生活壓力之下不斷摸索出路,才有可能越過階級斷層。 總結,寒門難出貴子,相比富人家的孩子成功的概率小太多,也不是說寒門不可能出貴子,只是他們躍層所付出的努力可能是貴族子弟的幾倍甚至數十倍!
別說高考了,好多幼兒園都是要學位了,小學、初中、高中就更不用說了,除非特別優秀學校就破格錄取,否則就是留個有錢人,或者有權力的人進去讀,房價這麼高跟這學位都是有很大關係的,雖然中國目前相對很多國家來說都算是很好的,但也有很多需要去完善提高的。
不見得窮人家的孩子就一定會寒窗苦讀,不見得富人家的孩子就不努力拼搏,你說的國家在為人民創造好的環境,人民又何嘗不是在為國家做貢獻?你能說寒窗苦讀的貧民家孩子,對國家的貢獻大於富人家孩子?憑什麼人家為國家做的貢獻很大,自家孩子卻必須和沒做多少貢獻的人家孩子同一個起點?如果真的拉平了,國家公平了嗎?
寒門難出貴子,我認為還有一方面的影響是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環境優渥的家庭,是很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而貧窮的家庭,維持生計已經耗費了父母大部分的精力時間,而且,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枷鎖讓他們只更注重成績,所以孩子的心理狀態是被忽略的。即使成功了鯉魚躍龍門,但是龍門之後的狀態又是如何呢?我覺得更值得社會的思考。
第一,這句話沒有否定人人生而平等,才會覺得別人錢多所以高人一等。 第二,這句話沒有否定努力的作用。因為這句話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個錢多的富二代對一個錢少的非富二代說的,人家言外之意只是,儘管你努力,但你還沒我有錢,為什麼沒我有錢,因為我的祖輩也在努力,所以這句話沒有否定努力。 第三,這句話並不能說帶或者不帶宿命論,因為這僅僅是一句話,一句話放在不同的背景、語境、語氣、人物表情、人物身份都能得出不一樣的意思。
平等是相對的,憑什麼努力的人和懶惰的人平等?憑什么子憑父貴的富二代和懶爹生懶兒子平等? 換句話說,人家幾代人都在努力,憑什麼和你幾代人都好吃懶做平等? 你只看到了富二代,沒看到富一代的努力和付出! 你可以生來沒有機會做富二代,但是你有機會成為富二代的爹!不付出努力想人人平等?那是最不平等!寒門的人一定苦讀,富家子一定不努力只靠拼爹。其實恰恰相反,絕大多數窮人家庭農村家庭孩子根本就不努力,他們的眼光就放在初中畢業職校畢手機業就去打工做小生意了,城市孩子一天學習十四五個小時拼命要讀名校,農村留守兒童家裡沒人管天天玩手機!
從理性的角度,用現實的眼光來看待,這句話不無道理,對大多數人而言可以肯定它的正確性,但是萬萬不能相信,也不能讓它成為自己不去努力,奮鬥的藉口,人吶還是得有種「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不服精神。我承認,但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