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大家|聆聽悠然古琴音,「斫琴名家陳一民、劉筆華古琴精品展...

2020-12-22 金羊網

藝術大家|聆聽悠然古琴音,「斫琴名家陳一民、劉筆華古琴精品展」在省文化館開展

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李曼霞 刁宵華  2020-12-18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李曼霞 刁宵華

圖/主辦方提供(署名除外)

12月17日,2020年「在粵」系列活動第三期:「嶺南清音——斫琴名家陳一民、劉筆華古琴精品展」在廣東省文化館一樓展覽廳開幕。

本次展覽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展出陳一民、劉筆華斫制的名琴代表作20張,以及陳一民多位弟子的一批斫琴佳作。展覽將持續展至2021年1月3日。

展覽現場

名琴展現瑰麗嶺南藝術

廣東省文化館副館長鄭小陽在開幕儀式上致辭時表示,「在粵」系列文化活動是省文化館今年推出的一項嶄新計劃,以「粵色生香在廣東」為主題,關注在地文化的發生成長,邀請文藝名家共同參與,通過音樂、繪畫、美食、服飾四大主題的現場展示與分享交流,向社會大眾呈現嶺南藝術之瑰麗、生活美學之精妙。

本期展覽立足於嶺南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聚焦古琴藝術(嶺南派)及古琴斫制技藝,通過展示古琴斫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陳一民老師及弟子製作的代表性名琴,呈現嶺南琴派的發展脈絡和獨特魅力。

蕭琨、陳一民、陳初生、劉筆華在展覽合影(從左至右)

本期展覽展出陳一民斫制的「古崗」「振玉」「碧澗流泉」等名琴,以及其弟子劉筆華斫制的「悟韶」「嘯月」「滄海龍吟」等斫琴代表作;展覽還向市民立體全面地呈現當代嶺南斫琴技藝發展狀況,為觀眾帶來優雅風流的古典審美體驗;此外,還配套展出由著名書法家陳初生等名家創作的一批書畫作品。

展覽期間,主辦方還將於12月26日和1月2日舉行「梓元琴坊雅集」和「臨風鼓暢——古琴分享會」兩場配套文化活動,讓現場觀眾聆聽嶺南古琴經典曲目、共同分享探討古琴藝術知識。

陳一民演奏古琴 黃宙輝 攝

賞展感悟傳統人文精神

嶺南古琴以其爽朗、剛健、明快的藝術風格聞名於世,嶺南斫琴師在古琴製作的追求上精益求精,數百年間嶺南琴學昌盛,琴家輩出。

本次展覽的主角陳一民是廣東當代斫琴師中的佼佼者,從1984年開始追隨被譽為嶺南派古琴「一代宗師」楊新倫學習。陳一民當時在楊新倫先生家裡斫制並得到師父指導的古琴「古崗」更被他視為傳家寶。

本次展覽現場就展出這張「古崗」名琴,這是陳一民斫制的第二把古琴。

展覽展出的古琴

後來,陳一民創辦「梓元琴坊」,廣收門徒傳授技藝。本次展覽也展出陳一民門下弟子斫制的「梓元火薪」「苔罄幽意」等十餘張斫琴佳作,還以圖文和實物工具完整地呈現「梓元琴坊」的斫琴工藝流程,讓古琴愛好者大飽眼福。

觀眾欣賞古琴作品 黃宙輝 攝

展覽的另一位主角則是古琴斫制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劉筆華。他師從嶺南琴派傳人謝導秀習琴,師從陳一民斫琴。

據劉筆華介紹,傳世古琴上或有書法題跋、或有寶石古瓷鑲嵌、或有紅木精雕,外觀琴式豐富多樣,漆藝斷紋斑斕不一,是天然豐富的基因庫,可以直接貫通傳統文化中的詩詞、書法、篆刻、雕刻等藝術門類。

他認為,在當下傳世古琴數量「有日減、無日增」且漸漸歸入各博物館、收藏家收藏,普通琴人難得一見、難得一撫的大環境下,只有斫琴師新斫制的優秀作品才能承擔起接續琴音歷史脈絡、保護琴樂審美特質的時代使命。而這也是舉辦古琴精品展的意義所在。

編輯:

相關焦點

  • 演出視頻欣賞|《琴夢紅樓》古琴琴歌藝術音樂會
    2020年12月18日晚,由著名古琴藝術家楊青先生領銜的「琴夢紅樓——古琴琴歌藝術音樂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如論講堂如約上演。音樂會以古琴、錦瑟、洞簫、琵琶等傳統樂器的古樸之韻,配合動情的演唱、深刻的文學講述,並在LED大屏幕全景式畫面中,完整演繹了《好了歌》、《晴雯歌》、《聰明累》、《枉凝眉》、《葬花吟》等12首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融音樂、文學、美學於一體,充分展示了《紅樓夢》的詩情畫意和無限美感。
  • ...知行合一 傳承創新 ——古琴文化傳承與創新研討會暨東方雅樂...
    創作出精品、優質文化藝術作品。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守正創新,知行合一。行穩方能致遠,靜水才能流深。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成立以來,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家都是為文化而來,在各位老師身上,體現了民族的情結、國家的情結。這是文化的魅力,古琴的魅力。 同時,趙金波先生強調:堅定文化自信,這是做出來的,要求的是實實在在做事,踏踏實實做事。值得高興的是,現在我們很多人,已經主動地把擔子壓在自己身上,這就是一種擔當,一種責任!
  • 古琴藝術,從博物館走向復興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實物距今有二千四百餘年,唐宋以來歷代都有古琴精品傳世。存見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譜百餘種,琴曲達三千首,還有大量關於琴家、琴論、琴制、琴藝的文獻,遺存之豐碩堪為中國樂器之最。古時,琴、棋、書、畫並稱,用以概括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歷代湧現出許多著名演奏家,他們是歷史文化名人,代代傳頌至今。隋唐時期古琴還傳入東亞諸國,並為這些國家的傳統文化所汲取和傳承。
  • 古琴藝術之美——一個文化的奇蹟
    古琴演奏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藝術水準最高,最具民族精神、審美情趣和傳統藝術特徵的器樂演奏形式,是漢文化中的瑰寶。它以其歷史久遠,文獻瀚浩、內涵豐富和影響深遠為世人所珍視。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實物距今有二千四百餘年,唐宋以來歷代都有古琴精品傳世。存見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譜百餘種,琴曲達三千首,還有大量關於琴家、琴論、琴制、琴藝的文獻,遺存之豐碩堪為中國樂器之最。
  • 詩經裡小鎮再現鬥琴、論琴、百人撫琴 古琴之音琴聲動長安
    一指風雲,萬般悠然。 陝西作為古琴藝術的發源地,從司馬相如、王善到張廷玉等,都曾在長安古都留下自己的曠世琴音,而今,古琴之音再現詩經裡小鎮,從鬥琴論琴到百人撫琴
  • 古琴文化傳承與創新研討會暨東方雅樂音樂會成功舉辦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成立以來,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家都是為文化而來,在各位老師身上,體現了民族的情結、國家的情結。這是文化的魅力,古琴的魅力。同時,趙金波先生強調:堅定文化自信,這是做出來的,要求的是實實在在做事,踏踏實實做事。值得高興的是,現在我們很多人,已經主動地把擔子壓在自己身上,這就是一種擔當,一種責任!
  • 著名古琴藝術家楊青訪衡 千年石鼓書院前即興彈奏古琴名曲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李洋傑 實習生袁安報導 11月20日上午,著名古琴藝術家、音樂教育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項目傳承人楊青來到衡陽著名文化旅遊勝地、湖湘文化發源地石鼓書院進行參觀。楊青,現任中華孔子學會儒家樂教研究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中國琴會)副會長、北京古琴學術委員會會長、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會長、龍人古琴研究院導師、武漢大學古琴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多年來致カ於古琴文化傳播與學術研究,主編的古琴教材與古琴藝術書籍有:《學古琴一一古琴自學教程》《少兒學古琴》《古琴藝術知識200問》。
  • TESORO受邀芭莎珠寶國際精品展,用藝術點燃生活
    2020年12月11日,備受矚目的珠寶界年度盛事——第五屆「芭莎珠寶國際設計師精品展」,在上海寶龍美術館華麗啟幕。「芭莎珠寶國際設計師精品展」致力於推動行業發展,讓更多新銳珠寶設計師與品牌走向大眾視野,是國內公認最具前瞻性、權威性和引導性的行業盛會。
  • 廣州9位新入選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大展風採
    陳一民:遵循古法斫制多張古琴陳一民在打磨古琴1984年起,陳一民跟隨著名古琴藝術家楊新倫學習修琴和斫琴,剖、修、見識過較多傳世老琴。上世紀90年代以來,他在遵循古法的原則上,斫制「古岡」「無過」「碧澗流泉」「秋泉」等多張古琴,在運用「百納」和「多層面板」技藝方面頗有建樹。20世紀80年代,他還修繕了「八寶灰琴」「滄海龍吟」「益王琴」等十數張傳世古琴。
  • 萬恆藝術·發現|杜平國畫精品展
    萬恆藝術·發現|杜平國畫精品展將於2020年12月18日15:00在炎黃藝術館舉行。本次展覽共展出杜平老師40餘幅精品力作,既有靈動脫俗的寫生小品,也有意境深遠的山水巨製。主辦單位萬恆藝術本著「佳作共賞」的理念,遂本次展覽面向全球書畫愛好者們。屆時,歡迎您的到來。
  • 貴州首個日本浮世繪精品展亮相孔學堂
    貴陽網訊 8月31日下午,由貴陽孔學堂藝文館與北京春秋版畫博物館合作,共同推出的「浮華塵世——北京春秋版畫博物館收藏日本浮世繪精品展」在孔學堂藝文館開幕,貴州美術界多名知名藝術家及上百名來自高校藝術學院的學生參加了開幕式並參觀了展覽。
  • 古琴藝術省級非遺傳承人王笑天收徒儀式圓滿舉行
    111年前,古琴名家王心葵在風景秀麗的大明湖畔成立德音琴社,111年後,第六代傳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王笑天在古樸典雅的明湖居舉行收徒儀式
  • 北京音樂生活展盛大開幕
    上海2016年6月30日電 /美通社/ -- 第二屆北京音樂生活展將於2016年7月1-3日在北京展覽館(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135號)舉辦。 2016北京音樂生活展將於7月1-3日,在北京展覽館再次與大家見面。
  • 湖南科技學院:歐陽平彪師生古琴音樂會成功舉辦
    九疑古琴社熱情地邀請了湖南科技學院的領導、老師,以及所有對永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九疑派古琴藝術感興趣的同學們、朋友們前來欣賞這場古琴盛宴。古琴音樂會由寧遠電視臺主持人蔣麗主持,在開場的時候,蔣麗就講到了古琴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於現代而言已經難能可見。
  • ...歲、最大70多歲,他說——「古琴已走出藝術殿堂,走進普通人生活」
    3年來,他培養學生300餘名,最小5歲、最大70多歲,他說——「古琴已走出藝術殿堂,走進普通人生活」 2020年12月01日 07:22 重慶日報  閱讀量:
  • 「懷瑾握瑜」湖南民間收藏玉雕藝術精品展隆重開幕
    10月21日,由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南省文物局主辦,湖南省文物商店和北京華夏靜觀文化承辦的「懷瑾握瑜」湖南民間收藏玉雕藝術精品展在湖南省文物總店開幕,來自民間收藏的大小玉器百餘件在此展出。特別是在清代,玉雕在選材、工藝水準和製作規模上都達到了古代玉雕藝術發展的頂峰。通過這次展覽,我們希望能讓喜歡玉的人們能品味到玉器的料、工、形、紋、沁等特徵,從而感受到中國古代玉器所凝聚的民族精神。」靜觀一直致力於玉文化宣傳和推廣,近幾年與瀋陽故宮博物館、北京恭王府、湖南省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合作舉辦玉器展,此次展出的部分藏品曾在恭王府展出。
  • 江戶時代風情華麗再現 貴州首個日本浮世繪精品展亮相孔學堂
    8 月 31 日下午,由貴陽孔學堂藝文館與北京春秋版畫博物館合作推出的 " 浮華塵世——北京春秋版畫博物館收藏日本浮世繪精品展 " 在孔學堂藝文館開幕,貴州美術界多名知名藝術家及上百名來自高校藝術學院的學生參加了開幕式並參觀了展覽。
  • 大年聊古琴 - 古琴在什麼情況下不能彈
    話說古人彈奏古琴時規矩大了,他們總結了幾種不便彈琴的狀況。下面聽我給大家解讀一下。1、疾風甚雨不彈。這話說的有道理,您說外面狂風大作,暴雨傾盆,電閃雷鳴的,氛圍是不對啊,所以就不要彈琴了。2、於塵市不彈。您想啊,您要是在鬧市彈琴,剛彈兩聲,便傳來了「磨剪子呦,戧菜刀」的叫喊之聲,實在是大煞風景,所以不彈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