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 驅動電網高質量發展
——國網浙江電力調控雲平臺推進創新項目孵化
顧劍豪 黃琳
「當前環境溫度11攝氏度,芝山變新市C883線靜態負載率87%,動態負載率77.5%,供電能力提升10.9%。」12月4日上午,浙江餘姚供電公司調控員戴雲鋒通過調控雲平臺的彈性限額模塊進行10千伏線路負載率實時監控,根據實時氣溫動態調整線路限額,釋放線路隱性供電能力。這是利用調控雲平臺的數據集市系統,喚醒沉睡電力資源的一個應用場景。
近年來,為了充分挖掘創新資源、放大協同效應,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積極推進調控雲平臺建設,依託雙創中心的孵化培育基地,成功孵化了數據集市、全息接線圖、智慧調控機器人「悟空」等創新成果,打通省地縣三級調度自動化專業縱向聯絡,推動新技術與基層創新業務融合,進一步轉化為支撐電網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
「六好」電網助手——數據集市
匯集量測、電量、計劃、環境等七大類全網運行數據的數據集市系統於7月1日正式上線運行,它包含數據上報、報表管理、數據查詢、專題分析、數據資源及系統管理等六大模板,覆蓋主配網模型數據,為打造變電設備運維的好管家、電網調控運行的好夥伴、服務社會經濟的好參謀、安全效能提升的好導師、電能質量管控的好醫生、清潔能源消納的好保姆的「六好」數智電網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11月30日,寧波供電公司電力調控中心方式計劃室朱耿通過數據集市系統的報表管理模塊編制負荷和電量簡報,整個過程由過去的2小時以上縮短至5分鐘以內,他說:「每日上報是基層調控員的日常工作,編制過程繁重且機械。自從應用了數據集市的自動報表功能後,一鍵即可生成完整的簡報,只需對數據進行核對,還能避免人為統計中的可能錯誤,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數據集市系統上線後,作為試點單位的寧波供電公司開發溫感彈性限額微應用,大幅度增強配網線路供電能力,喚醒電網沉睡資源。自彈性限額實施以來,寧波電網2020年春秋季10千伏線路輸送能力提升10%以上,避免了296條10千伏線路滿、過載運行,增供電量約344萬千瓦時,相當於20000臺1匹的空調持續運行10天,實現「安全效率雙提升」。
調度智能「沙盤」——全息接線圖
數據集市整合海量電網運行數據資源,構建具有電網特色的「數據+技術+平臺」的數據生態,那面對數據集市提供的資料庫,如何將其「翻譯」成直觀的圖形,為調控員輔助決策呢?
調度智能「沙盤」——全息接線圖是國網浙江電力調控雲平臺成功孵化的又一創新成果,它通過可視化處理以「廠站分布均勻、線路交叉最少」等目標進行優化布局,將底層數據轉換成直觀的全時空多場景電網接線圖,為應對複雜環境下事故處理提供了創新方案。
8月4日,颱風「黑格比」在浙江樂清登陸,期間造成500千伏線路跳閘27條次,220千伏線路跳閘59條次,對當地電網運行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當日1時29分,龍象2Q79線B相跳閘,國網浙江電力調控中心調度員詹文達通過全息接線圖故障推送查看龍象2Q79線潮流為0,即刻聯繫溫州地調蔡琳,雙方根據接線圖故障信息及供區影響範圍進行故障處置。1時59分,龍山變側合環,故障及時恢復。
過去面對大規模密集故障,需要多界面、複雜網絡支撐,對電力調度員的經驗和能力要求極高。現在藉助全息電網接線圖,調度員可以直接訪問對應廠站、設備,多維度關聯各類信息,查看實時潮流情況和電網薄弱環節,成為調度指揮智能「沙盤」,為電網故障處理提供「火眼金睛」。
「悟空」人工智慧——調控機器人
人工智慧也是調控雲創新項目孵化的重要研究方向,能看、能聽、能說、能想的全能型AI「調控員」在電力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支撐下一步步變為現實。
「你好,我是全能型調控機器人『悟空』。6時57分38秒東陽地區220千伏東陽變東盧1628線保護出口,開關跳閘,重合失敗。東盧1628線長度為4.0千米,故錄調取為A相接地故障(區內),故障電流10.757千安,東陽變側故錄測距1.295千米,是否收到?」11月29日,金華供電公司電力調控中心當值調度員餘飛在電網發生故障第一時間接到「悟空」撥打的電話。
11月20日,全國首臺全能型調控機器人「悟空」在國網浙江電力調控雲平臺正式上線試運行,這是國網浙江電力調控雲平臺孵化的又一創新成果。它針對電網調度協同、事件處置中的業務痛點、難點,依託調控雲人工智慧平臺提供的語音、圖像、深度學習等服務,按照調控業務邏輯構建調控業務組件並按業務場景進行集成,實現智能監視助手、智能處置助手、智能交互助手、智能操作助手等功能應用。
傳統調控故障處理模式下,人工收集故障信息及詳細匯報需要花費15分鐘,而「悟空」則可在故障發生後5分鐘就完成詳細故障信息收集,並同時通知運維、監控、調度人員進行處理,極大地提高了故障信息收集效率,從而為該公司智能調度體系建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責任編輯:王萍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