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繁茂鳳來栖
——高新區優化營商環境促進項目建設紀實
齊慶鋒 孟德振
盛夏時節,生機盎然。
走進唐山高新區的企業車間、項目工地,忙碌的生產、建設情景讓人備感振奮。狠抓「六保」、落實「六穩」,奮力奪取「雙戰雙勝」,高新區快馬加鞭不停歇。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喜人的發展態勢,和全區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密不可分。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高新區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全區緊緊扭住優化營商環境這一「牛鼻子」,全面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內生動力,項目建設邁出新步伐,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勢猛勁足,在今年一季度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攻堅提速年」考核中,綜合排名全市第一。
深化改革,打造「五最」
——以「硬措施」提升「軟實力」
栽下梧桐樹,自有鳳來栖。人流、物流、資金流,都是流向營商環境的高地。
作為全市唯一一家國家級高新區,如何在推動唐山高質量發展中當標兵作示範?高新區一班人深刻意識到,必須抓實抓牢優化營商環境這一系統工程,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
以全市打造「四最」營商環境為契機,高新區深入開展「放管服」改革,響亮地提出了全力打造「五最」營商環境品牌——審批事項最少、收費標準最低、辦事效率最快、服務水平最優、高新最好。
提升「軟實力」,需要「硬措施」。這區主動對標一流標杆,學習借鑑杭州等先進地區經驗,打出一套「組合拳」。
高標準建設政務服務中心。針對原有政務服務中心面積小、入駐部門少的問題,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審時度勢,從相關部門抽調業務骨幹,組建了行政審批局,高標準建成了2100平方米的政務服務大廳,將110項審批事項直接劃入行政審批局,實現「進一家門、辦百家事」。
推進行政許可標準化。研究制定了行政許可標準化建設方案,對劃轉至行政審批局的110項審批事項,逐一制定了審批事項清單,並通過中心網站、大廳公開欄進行了公開,方便辦事群眾查詢。同時,通過對原部門審批事項的重新梳理、論證、確認,將審批事項精簡至58項。
精簡審批環節。縮短辦理周期,政策性審批由6個環節縮減到2個環節,所有審批事項辦結時限平均縮短30%以上。全部申報材料只審核電子版,減少企業組卷及提交紙質版材料環節。審批過程不需企業跑辦,只需在線聯繫,並電話通知補齊材料,批覆文件採取郵件快遞或者主動送達的方式,讓「企業跑」變為「政府跑」「數據跑」。目前,納入在線平臺投資項目庫的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儲備項目32個,總投資104億元,其中14個項目已取得用地手續,為項目建設積蓄了發展後勁。
大膽創新,勇於擔當
——把困難和責任留給自己,把方便和舒心留給客商
「我們不能等,我們不唯書,必須大膽創新,勇於擔當,把困難和責任留給自己,把方便和舒心讓給客商!」在高新區採訪,談起優化營商環境,聽到最多的便是這樣一句話。
這區以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為出發點,以破解問題、提升效率為落腳點,大膽探索,創新方法,持續提高行政審批效率。
探索實施「區域審批」。即在一個相對集中的區域,行政審批部門組織各專業機構提前完成建設項目審批過程中涉及的地災、文物、抗震、壓覆礦等前置性評估評審工作,形成整體性、區域化評估評審結果,進入該區域的多個建設項目可共用同一個評審結果、同一個審批文件,一改過去每個項目必須單獨審批、重複審批的模式。據測算,區域審批使部分審批事項成為即辦件,效率提升70%以上,減少審批時間30至50個工作日,並為企業節約了相應資金。落戶於京唐智慧港的和君信遠、震安科技等新興產業項目,共享了這區第一個區域審批「福利」,為項目快速推進創造了有利條件。3月11日,震安科技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探索開展「預審+承諾」審批模式。即對完成項目立項、取得土地使用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施工圖審查處理意見的建設項目,在調整優化施工圖設計文件的同時,建設單位出具承諾書後,實行施工預審,直接發放建築工程施工預許可,最大限度為項目建設爭取時間。國內減隔震技術領域的領軍企業——雲南震安科技在高新區投資的智能化減隔震製品裝備基地項目,在作出補辦手續承諾當天,就取得了建築工程施工預許可,使這一省市重點項目開工時間提前了兩個月。
推進項目「打包審批」。探索對京唐智慧港18條道路實施立項打包審批,實現了審批改革「大瘦身」,立項由原來的18個項目縮減至2個項目,審批項目由原來54個縮減至2個,申請材料由原來的324個縮減至44個,審批時間由原來的至少54天縮減至5個工作日,企業往返跑從54次縮減為1次辦結。「真沒想到來一趟就把事兒辦妥了,『最多跑一次』果然名不虛傳!」中節能環保裝備有限公司一位辦事人員高興地說。
探索開展「雲端審批」。依託「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打造「前端+網絡+終端=雲端審批」的服務新模式,行政許可事項申請者在任意電腦前端完成事項申報後,通過審批工作人員在電腦終端的流轉審批,即可使審批通過「雲端」直接服務於事項申報者並自動形成相應審批文件,實現了高效辦結、不見面審批。今年2月,戰「疫」猶正酣,這區利用「雲端審批」,僅在1個工作日就完成了亞特重工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備案及批覆送達,使得該公司負壓救護車迅速實現了量產,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應有貢獻。唐山旭耀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備案時,煙臺的投資企業發起申請,由家住上海的經辦人自上海發起申報,當日即完成了唐山、煙臺、上海三地2650公裡的「雲端審批」。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優化營商環境永遠不停步
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這區想企業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圍繞「解難點、除痛點、疏難點」,不斷在改善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上下「繡花功夫」。
開展預約審批服務。推出微信預約叫號服務和雙休日「不打烊」工作機制,對工作日期間不能正常辦理業務的企業、群眾,可通過微信預約民政、教育、衛生、食品、企業註冊、房產交易、不動產登記等審批事項,精確選擇辦理日期和時間,並且可在線查看預約人數和等待人數,極大地方便了企業和群眾辦事。
建立企業註冊「綠色通道」。推出了定製服務、預約服務模式,選派優秀窗口人員為項目落地提供專門服務、代辦服務。同時,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幫助企業進行名稱核准、表格填寫、確定經營範圍、篩選經營地址等工作,助力實現企業登記、稅務登記、公章刻制一天辦結。通過企業註冊綠色通道引進的中節能環保裝備有限公司,實現了當年籤約、當年投產,2019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8億元,上繳稅金2971萬元,利潤1.06億元。
強化服務監督檢查。借鑑銀行服務系統模式,搭建行政審批服務窗口實時評價信息平臺,以實時電子監督評價器為載體,接受企業和辦事群眾的現場滿意度評價,將服務窗口的監督權和對窗口服務質量的評判權實時交給辦事群眾。在微信公眾號開通了意見建議徵集小程序,並嚴格落實投訴處理機制,督促涉事窗口整改提升,切實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促進了服務質量的持續提高。
梧桐繁茂鳳來栖。2019年,全區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1家、累計達到203家,高企總數三年翻了兩番,佔全市的1/4;機器人、電子及智能儀表、應急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佔全區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73%。今年,全區推進產業項目80個,總投資300億元,其中90%以上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開元焊接機器人項目投產,中信重工開誠智能特種機器人項目基本完工,烯彤科技引領著石墨烯新材料產業的光明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