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水泥的城市在日復一日上演著發展的「速度與激情」,隨著對生活理想化要求更多的我們,對於生態環境質量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
趙貴春 攝
於是遠方,成為我們每一個人內心嚮往生活的新維度。
譚澤輝 攝
而「遠方」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隨時到達。在對於理想生活的探索中,或許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有你想要的生活色彩。
寇尚民 攝
副中心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目標,全面落實城市副中心控規和綠地系統規劃提出的各項指標。
杜智廣 攝
從廢棄荒林到城市公園,從私搭亂建、衛生死角到花團錦簇的「口袋公園」,通過持續幾年的大尺度空間綠化,實現將綠色成為副中心的城市底色。
大尺度建綠
大氣度創森
大力度管綠
大密度增綠
閆淼 攝
從整體數據上來看,城市綠地的總面積達6380.41公頃,公園綠地面積達2424.66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平方米,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85.8%。
這樣的速度和成績,在全國範圍內來說都是格外優異的。
凌福平 攝
黃楠 攝
公園,是城市文化形象的體現,也是副中心「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生態城市布局的重要體現。
精神矍鑠的老人,浪漫甜蜜的情侶,天真活潑的孩子......這些洋溢在臉上的笑容抒寫出副中心生活的精彩紛呈。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完善城市生態體系、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增加居民生態福利、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
喬健 攝
趙樹生 攝
截止到2019年底,副中心森林總面積達30053公頃(45.0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3%;
孫建平 攝
北京城市副中心「兩帶、一環、一心」生態空間格局已現雛形。
「兩帶」:東部生態綠帶+西部生態綠帶
在東部生態綠帶實施了潮白河森林景觀帶等8項工程建設,總面積達到34838畝,推動形成京津冀生態協同發展布局;
【潮白河沿岸】
在西部生態綠帶實施了臺湖萬畝遊憩園等6項工程建設,總面積達到25594畝,有效改善北京中心城和城市副中心的生態聯繫。
【臺湖公園】
「一環」:環城綠色休閒遊憩環
規劃建設13個公園:基本建成8個公園,啟動建設1個公園,推進實施4個公園,逐步落實形成串聯13個公園的環城綠色休閒遊憩環規劃布局。
【東郊森林公園】
「一心」:城市綠心
城市綠心8000畝建設任務主體完成,持續完善「兩帶、一環、一心」綠色生態空間架構。
【綠心中心公園】
【北運河綠道網】
溫榆河生態景觀帶
森林綠意盎然,城市生機勃勃。副中心以創森為起點、為契機、為動力,推動森林城市建設蓬勃開展。
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這片鬱鬱蔥蔥的萬畝城市森林,將成為惠濟於民、惠濟於自然的「千年惠林」,成為城市副中心最具特色的一處「有生命的地標」。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這句詩景,一般都是在講述南方水鄉的場景。當這一幕出現在北京,你會有怎樣的感觸。
黃楠 攝
2019年10月,北運河城市段遊船正式通航。通航河道全長11.4公裡,途經運河奧體公園、運河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運河商務區,可飽覽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旖旎風光,這些成果都得益於副中心水生態環境的全面高效治理。
白繼開 攝
黑臭水體治理工程:
完成建成區19條段及非建成區34條段黑臭水體治理工作。
張全躍 攝
西海子公園改擴建一期工程及二期主體栽植工程全面完工,目前一期已正式對外開放。
郭建華 攝
兩個三年治汙行動計劃:
新建汙水管線451公裡,完成張家灣等9座再生水廠建設,完成碧水等3座汙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完成汙泥無害化處理工程,基本實現北京城市副中心建成區汙水全處理。全區汙水處理率從2013年的60%提高至2018的88.79%。
譚澤輝 攝
區鎮村三級治汙工程:
已治理完成266個村莊,其中「城帶村」解決110個、「鎮帶村」解決治理44個、PPP治理解決112個。
杜智廣 攝
我們堅信曾經「千帆風成萬裡夢,一枝塔影再千年」的盛景再現。
向世界呈現「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城市新名片,副中心有天賦、有準備:
開窗滿眼綠意,抬頭白雲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