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神探》:看匠人的堅守與傳承

2020-12-24 華聲在線

湘江

承載著滿滿匠心,《巧手神探》為手藝人打造了一方舞臺,讓一些小眾文化得以進入大眾視野。湖南衛視首檔原創節目《巧手神探》正在熱播中,目前已經播出五期,一共介紹了18位來自不同領域、從事不同手藝的巧手匠人,有蠟像、微縮、魔術道具、特效化妝、麵塑、蛋雕等等,展現傳統和現代手藝的不同魅力,記錄時代背景下中國手工藝滄海桑田的變遷與革新。憑藉其深耕於手工藝領域、豐富多變的主題和內容,口碑持續上升,熱度居高不下。

堅守與傳承

用筆記下歷史,用手描繪歷史,在悠遠的歷史長河中,擁有深厚底蘊的中華民族留下了數不清的文化瑰寶,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絕對屬於其中最具有生命力的部分。在《巧手神探》的舞臺上,也不乏堅守於一隅、耐住寂寞潛心創作的傳統手藝人。第一期節目中出現的微縮大師黃跟寶,在上海的小弄堂裡出生,四十多年的歲月,他全部用來鑽研微縮技藝。節目中,他向大家展示了微縮版清明上河圖,細節之到位讓人嘆服。而各種能夠正常演奏的如手掌般大小的微縮樂器,也是他那雙布滿厚繭的手創造奇蹟最好的證明。歲月見證了手藝人忍受枯燥乏味、捍衛傳統的信念。

用年輕人的方式延續傳統,在第二期節目中出現的麵塑大師張倍源,留學海外卻毅然決然回國捏麵人,作為陝西非遺「麵塑記憶」第五代傳承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打開傳統文化寶箱,把年輕人熱衷的日漫風格融入到麵塑當中,「大鬧天宮」「絲路小憩」等傳統手藝和傳奇故事,通過他的手實現了過去和現在的交融。年輕,讓他擁有革新傳統的勇氣。在第五期節目亮相的蛋雕非遺傳承人楊星國,致力於展現蛋殼上大千世界的神秘,這種極其易碎的手藝最考驗定力,需要手藝人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經受一次失敗即前功盡棄的打擊之後,方能練成手上功夫。從最開始靠自己琢磨技法,到成為大師級人物,並留下諸如《牡丹亭》等出色作品,楊星國為熱愛之事發揮出最強餘熱,堅守傳承,讓他擁有了無限的力量。

創新是不變的主題

如果說傳統手藝人是經典的堅守者,那麼現代技藝的興起,就是當代人價值理念的最好體現。《巧手神探》中,創新是不變的主題。

翻糖大師周斐,一位「90後」匠人。翻糖在他的手中,不僅僅是食物的原材料,更是可以任意變換形態的藝術源泉,「魔法森林」「夜·宴」等等,他的作品大都帶有夢幻色彩,體現精湛的手法。《巧手神探》中他用翻糖製作的煎餃,不僅秀色可餐,還成功騙過了所有人的眼睛。巧克力造型師韓磊,則用巧克力這種極易融化的原料製作「悟空」,代表中國獲得國際大獎。摺紙大師劉通,一張紙折萬物,他的作品《白犀》《永定門》《天使加百利》《青花瓶》先後被世界多地的博物館收藏。即使是一張紙,同樣可以創造奇蹟。

匠心融入生活

匠人之魂,除了創造,也應當滲入人們生活的點滴。用易拉罐製作的古風首飾,舊物改造的手提箱、衣服,代表更健康飲食文化的分子料理……這些手工藝的誕生,不僅是手藝人的選擇,更展現了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當西紅柿雞蛋湯不再是紅黃而變成綠色,分子料理大師郭紅曉,告訴人們不要用外表去定義食物。而正如分子料理的理念,讓食物變得有趣,變得健康,也是當代人所追求的方向;網絡上頗有人氣的古風首飾手藝人雁鴻,在《巧手神探》中用易拉罐改造而成的鳳冠霞帔,滿足了所有人對於古典婚禮造型的想像;舊物改造設計師魏明輝設計的作品是另一種變廢為寶,2008年因為限塑令的施行,讓他萌生了用舊廣告牌製作手提包的想法,而他「玩心大發」的作品不僅進入了尤倫斯藝術中心,還被送到世界各地進行展覽。

正如《巧手神探》中的「廢現」秀場,「廢現」也是發現,從生活中發現手工技藝的另一面,這是手藝人在蛻變之後,站在當下朝著未來邁進的象徵。

無論是傳統或者現代,在時代洪流下,手工技藝跟隨著手藝人一路成長,這中間有一部分迷路,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有一部分因為人們的熱愛延續至今,而更多的是不斷加進新鮮血液,為年輕力量與傳統手藝的碰撞提供舞臺。《巧手神探》作為一檔原創綜藝,不僅做到了娛樂大眾,也讓更多人看到這群發光發亮的人所秉承的匠心精神有多麼可貴,引領著人們了解並支持這些可愛的人和可敬的職業。

相關焦點

  • 十大非遺傳人集體點讚《巧手神探》,手作綜藝憑何出圈?
    ,將陽春白雪的「傳統手作」文化與當下年輕人喜愛的遊戲推理進行了巧妙地結合,讓他們在推理邏輯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了解和認知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其背後傳統手工藝人的堅守與奉獻。《巧手神探》的首播好像就明確地告訴了大家答案。 一方面,如何做到有趣好看?
  • 《巧手神探》:除了全方位的創新
    《巧手神探》如何獲得高收視率和高聲譽?這與節目的內容和模式密不可分。今天,我將從節目模式和內容的創新和嘉賓選秀三個方面來談《巧手神探》原創綜藝節目的創新,即其受歡迎的成功因素。最後,結合《巧手神探》中的傳統手工藝藝術,談談該節目的社會意義。01年。
  • 國綜《巧手神探》:三個關鍵詞,一窺「綜藝修羅場」底層成功邏輯
    文化類綜藝節目要想擺脫傳統文化高高在上這一刻板印象,也必須結合時代要求進行傳承,深入了解年輕人樂於接受的傳播方式,和當代特有的潮流文化元素(比如明星和流量)相結合,擺脫文化類綜藝節目產生的受眾距離感這一困境。
  • Baby上《巧手神探》解鎖新身份,親手製作耳飾意外很驚豔
    Baby加盟《巧手神探》新身份解鎖,手工作品意外驚豔眾人。隨著復工後的工作情況趨於穩定,明星們也逐漸恢復了正常的營業情況,有好幾部綜藝在最近上架。Angelababy參加《巧手神探》節目照片它就是《巧手神探》,是芒果臺精心打造的一款綜藝,近年來人們對傳統手工藝「匠人」的關注度增加,對「匠心」的傳承也更上心了,這樣的時期,《巧手神探
  • 《巧手神探》:別讓瑰寶消失,耐得住寂寞的藝術值得被看見
    這裡面有傳統手藝的傳承與創新,也有舶來品與中國文化的結合;有古老技藝的精心打磨,也有現代科技的巧思妙用。每一個手作都帶著時間的厚重,卻不孤僻高傲格格不入。巧手神探開篇文案我們能看見矚目的奇蹟,就能看見奇蹟背後的汗水。
  • 《巧手神探》:綜藝節目創新背後的匠人精神,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而如今《巧手神探》把我國更多的民間匠人放到了舞臺上,讓大家了解到我們國家也有自己如此之多的藝人,不比別的國家藝人差,甚至還更多。那一幅幅逼真絕美的蘇繡作品,看著那奔騰的黃河之水,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這也是《巧手神探》讓我如此喜歡的原因之一。
  • 《巧手神探》掀勞作熱潮 肖央baby熱衷手工活
    由湖南衛視徐晴工作室傾力打造的首檔原創手作解密互動體驗秀《巧手神探》第六期將於本周六(5月23日)22:00準時播出。非遺傳承人、地方媒體、高校爭相打call 熱門選題引發當代思考《巧手神探》播出五期以來,舊物改造的環保主題、小眾冷門的非遺主題、代表中國科技飛速發展的新興技藝主題等都贏得了眾多網友的讚譽。冷凇表示,《巧手神探》以時效性的選題催生了當代社會思考。人口和環境是世界發展的兩大難題,這兩者又相輔相成,難捨難分。
  • 都給我去看《巧手神探》
    明天,《巧手神探》就要收官了,實在是有點意猶未盡。說實話,我並不是從第一期開始就關注的,但湊巧看了一期以後,竟然就很上頭,一天內就把漏掉的幾期全部補上了,之後更是期期必追。前所未有的節目創意之前介紹手工藝人的節目,一般都是採用紀錄片、訪談的形式較多,而《巧手神探》則是用年輕人非常喜歡的"狼人殺"作為沉浸式的遊戲方式,把手工藝作品用綜藝的形式展現在觀眾面前,十分巧妙,非常別出心裁。
  • 4個關鍵詞,深度分析綜藝《巧手神探》的敘事之道
    這是一檔展現傳統手工技藝,傳承工匠精神,以及匠心背後所承載的道與行的節目,要讓每個觀眾印象深刻。那要怎麼拍?講故事,故事是最有溫度的,將故事融入匠人精神,這樣的表現效果最佳。——於是《巧手神探》就這樣誕生了。別看這只是一檔真人秀競技類的綜藝節目,《巧手神探》卻有著極其嚴格的故事框架——在每一集會登場3位匠人,每個匠人都設定了一個30分鐘左右的「懸疑故事」。
  • 《明偵》版《國家寶藏》——《巧手神探》第二彈:柔幻萬相的麵塑
    在《巧手神探》第二期節目中,張倍源師傅向我們展示了一團面的無限可能。一團柔軟的面,只要你想,就能夠以世界上任意一種人或物的形態展現在你面前。而實現這一切的「超能力」,便是麵塑。接下來,筆者將帶大家走進《明偵》版《國家寶藏》——《巧手神探》系列第二彈:柔幻萬相的麵塑。麵塑,俗稱「面人」,它從民間面花食品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面花」、「江米人」也屬於麵塑的一種。
  • 薇婭改行賣「微雕」 譚卓心急下單《巧手神探》貴妃椅
    由湖南衛視徐晴工作室傾力打造的首檔原創手作解密互動體驗秀《巧手神探》將於4月18日起每周六晚22:00準時播出。在節目首期,便請來微雕大師黃跟寶坐鎮,他製作的世界上最小的微縮小提琴曾三次打破金氏世界紀錄,讓神探團驚呼不斷。
  • 《巧手神探》將接檔《聲臨其境3》,4月開播
    3月12日,湖南衛視主持人杜海濤,在微博上曬出了《巧手神探》招募視頻。視頻中幾雙巧手製作出的工藝品確實驚為天人,尤其是那隻小龍蝦逼真極了!有網友也納悶,這究竟是一檔什麼樣的節目呢?疫情期間,悶在家中的老百姓只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也催生了很多「廚神」和「發明家」,也催生出湖南衛視徐晴工作室的新節目《巧手神探》。節目組談到創意初衷時稱,《巧手神探》作為手工競技類真人秀節目,憑藉手工匠人巧奪天工、大開眼界的創意腦洞、流暢豐富的情景劇情,來引領當下時代的生活潮流。
  • 《巧手神探》翻糖麵塑魔術現奇技 神探團遇難題
    【來源:中國網】由湖南衛視徐晴工作室傾力打造的首檔原創手作解密互動體驗秀《巧手神探》第二期將於4月25日晚22:00準時播出。器以載道,物以傳情,正是周雪蓉、郭紅曉、黃跟寶這三位堅守匠心的匠人,讓我們得以驚嘆這些偉大的手工藝品。
  • 「許大蜂子蜜」的堅守與傳承
    143年歷史「許大蜂子蜜」的堅守與傳承  山東朗野蜂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是在2010年,作為企業還非常年輕,但「許大蜂子蜜」這個字號卻已有了143年歷史,傳到現任董事長許金亭手裡已經是第五代了。  許金亭介紹,「許大蜂子蜜」起源於1876年,為許汝勤所創。
  • 《巧手神探》萬字長文致敬中國匠人 全能藝人肖央呼之欲出
    7月4日晚,《巧手神探》迎來最後一期,作為節目固定嘉賓的肖央寫下上萬字長文《了不起的巧手們》,表達自己對於新時代匠人精神的理解與敬佩。文章還一一介紹了在節目中出現的每一位匠人,用文字的形式回憶和致敬所有的中國手工匠人們。
  • 《巧手神探》,藝術家在這檔節目中處於何種位置?
    說實話《巧手神探》是一檔讓我下筆十分糾結的節目。這檔節目是由《聲臨其境》團隊打造的全新節目,延續了該團隊關注小眾藝術門類的製作理念。《巧手神探》主要關注的是「巧手們」,比如第一期節目中有蠟像製作者、分子料理家、微型家具藝術家,下一期還會有魔術師等等。
  • 《巧手神探》開播 將「手作」與「探案」融為一爐
    開播當日,節目嘉賓接受了包括羊城晚報在內的媒體採訪,講述參與《巧手神探》的感受。楊穎  楊穎被贊有「神探潛質」  《巧手神探》將「手工藝」和「探案解密」兩種元素融為一爐,可謂別出心裁。她認為參加《巧手神探》最大的收穫是大開眼界:「感覺像是逛了一個包羅萬象的博物館,很多手作有著不同的故事和歷史,每位手工藝老師都很厲害……我可以把這些慢慢講給我的孩子聽。」做手工,也是楊穎和兒子小海綿的一個日常互動項目:「小海綿也愛做手工,比如前段時間我們就一起做了橡皮泥恐龍。」
  • 劇本殺助推《巧手神探》收視七連冠 華夏美學引觀眾共情
    由湖南衛視徐晴工作室傾力打造的首檔原創手作解密互動體驗秀《巧手神探》第七期已於昨晚22:00準時播出。在通往極樂之宴的路上,神探團過五關斬六將,大展身手,全程高能,讓觀眾們大呼「過癮」!收視穩坐冠軍逐步上升 劇情緊張引觀眾共情《巧手神探》播出至第七期,節目熱度持續發力,憑藉精湛多變的手工藝品和驚險刺激的懸疑劇情俘獲一眾觀眾的芳心。節目播出當晚,收視成績再次登頂,蟬聯收視七連冠寶座。
  • 《巧手神探》創新融入武俠劇情凸顯中國元素
    中國網娛樂6月28日訊 由湖南衛視徐晴工作室傾力打造的首檔原創手作解密互動體驗秀《巧手神探》第十一期已於昨晚22:00準時播出。經歷了牛家村巨變,神探團終於在絕情谷習得了蓋世神功,成功得知屠龍寶刀的下落。
  • 《巧手神探》迎大結局,陳學冬卻成詬病對象?
    《巧手神探》迎大結局,陳學冬卻成詬病對象?播出兩個多月後,《巧手神探》終於讓最初不看好它的網友相信,這個國內首檔手作解密互動體驗秀綜藝,即使將鏡頭側重於相對小眾硬核的手工藝人們,但只要節目水準過關,依舊能獲得觀眾的歡心。而經過這些時日的粉絲沉澱後,《巧手神探》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大結局上篇,更令人吃驚的是,節目嘉賓們紛紛化妝成了武林高手,為觀眾帶來一場俠客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