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林北辰
據拼多多方面消息,5月15日至5月21日期間,拼多多「秒拼」事業群旗下的「限時秒殺」頻道首次推出了單個頻道的促銷。在今日的「520秒殺節」上,這項大促涉及8200個品牌超16萬SKU的商品,覆蓋拼多多超90%的類目。
「限時秒殺」對於拼多多的社交裂變模式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拉新道具。「限時秒殺」是拼多多上的品牌商獲取新客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是拼多多日活用戶的最大流量入口。據第三方數據商QuestMobile的信息顯示,近一個月以來,拼多多APP日均活躍用戶數穩定在2億以上,是行業第三名京東的約4倍體量。
接近拼多多的行業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透露,「限時秒殺」在拼多多活躍用戶增長方面「長期發揮作用」,近期拼多多主推的「市縣長直播」、「復工復產展銷會」、「五五折購車」均由「限時秒殺」承接。
更重要的是,由於限時秒殺的玩法、模式與阿里旗下聚划算類似,又在去年618期間獨立成立了「秒拼」事業群,這項業務受到外界不少關注。此前,阿里巴巴宣布以聚划算、C2M戰略等手段推進下沉市場和商品定製化營銷的進程。市場普遍認為聚划算是阿里狙擊拼多多的武器,而對拼多多來說,與聚划算最為類似的業務板塊就是限時秒殺。
從模式上看,限時秒殺作為長期佔據拼多多首屏推薦的入口,在營銷和新客觸達方面為拼多多帶去了流量。
除了首屏頁面的曝光度,拼多多給限時秒殺業務的定位在於「產業帶獲取有效市場信息的頭號場景」。例如,在女裝區,拼多多稱5分鐘內就可以看到限時秒殺中的哪款女裝最受歡迎,平臺根據實時銷售結果反饋給商家,商家以此優化產品線。
「秒殺」對於客單價不高的農產品來說,也是合適的流量入口。在疫情後的助農活動中,拼多多稱平臺賣出了7億斤滯銷農產品,短期內拉動農貨訂單的做法可以緩解農戶壓力。
拼多多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限時秒殺」創造了單款商品百萬單及千萬單的記錄,在女裝類目上,最多每分鐘售出4500單,也出現過40萬用戶同時買一款腰帶的情況。
不過,對商家來說,「限時秒殺」固然是一個有用的營銷工具,但為了進入這個頁面,商家需要付出壓縮利潤的代價。拼多多的策略是始終堅持「全網最低價」,這部分的補貼除了平臺的優惠券,商家也需要主動降價,因此在流量飽滿的拼多多平臺中,「限時秒殺」是引流的利器,也是削減商家利潤的壁壘。
可以確定的是,在拼多多拓寬業務邊界、走向大型綜合電商的路上,「限時秒殺」還會承接更多活動,擔負起拼多多對戰聚划算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