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歲首,雖然時不時有寒流襲擾,但暖陽也在不斷提醒我們,春暖花開的時節,不遠了。廣州各大博物館今年安排了各具特色的大展,一年的看展計劃也趕快安排起來吧。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卜松竹 通訊員 陳瑩 李偲毓 林暉 黃蘇哲
關鍵詞:紅色
紅色和革命主題展是今年的重中之重,多個博物館都有重磅大展推出。
農講所紀念館5月~6月推出「紅色貨幣展」,7月~10月推出「廣東黨組織創建歷程展」,11月~12月推出革命漫畫展。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3月啟動「夫人·同志戰友·共產主義戰士——宋慶齡與廣州」(暫定名)專題展覽;6月開幕的「紅色曙光筆尖上的曙光——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後的進步報刊」(暫定名)將以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三家館藏的、1915年至1927年的部分早期紅色報刊及相關文物為展覽基礎。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目前在閉館升級改造中。開館後將推出「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歷史陳列」「中共中央機關舊址——春園」兩大主題展。兩大展結合三大會址的實景地將成為觸摸革命歷史、接受紅色洗禮的窗口。
6月8日~10月17日,省博將舉行「紅色熱土 不朽豐碑——中國共產黨領導廣東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專題展」,展覽以重大歷史事件為線索,以革命地理標識為主軸,遴選了省內多家文博單位的革命文物,如《海豐農民運動》、1926年曹安的省港罷工工人憑證、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徽章等近150件/套,還有數百張珍貴圖片史料。
今年是魯迅誕辰140周年,廣州魯迅紀念館除「文學之橋——魯迅與粵港澳大灣區進步文學」展至3月15日外,還將在7月1日舉辦「風雨同行——魯迅與共產黨人」展,「為了革命:共產黨人與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確立」也計劃推出。
5月14日,辛亥革命紀念館的「從辛亥革命走出的共產黨人」展將開幕,同月推出革命烈士陳毅安展,9月~11月展出「一代偉人朱德」及劍膽琴心——辛亥名人翰墨展。
關鍵詞:唯美
2021年開年,廣州各大博物館紛紛上了新展覽,許多展覽都非常美。比如廣州博物館的「戶上千色映羊城」是全國首個「滿洲窗」主題展;廣州藝術博物院的「惠風和暢——明清春天題材繪畫展」 則精選了藝博院與省博明清時期繪畫中迎春祈福、詠春雅會、賞春騁懷等題材的精品。
接下來,一連串「唯美派」的展覽還將陸續登場。省博的「隻立千古——《紅樓夢》文化展」自中國國家博物館引進,將通過古籍善本、文物器物、書法繪畫、學者手稿、藝術作品、非遺作品及諸類輔助展品,「帶您走進曹公的《紅樓夢》中」;「應時而作——中國傳統時節繪畫展」將與觀眾一道進入中國傳統文化與習俗,探索「時節裡的繪畫」;「酒之源——中國酒文化展」取四季中的代表性節氣,以「酒」連結,將相關的自然資源代表與館藏文物融合,展示嶺南釀酒的技術和製造工藝,從「禮儀、養生、風俗、外銷」等多方面展示酒文化。
古琴是最能代表中國人傳統審美情趣的藝術。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將在4月1日~6月7日推出「嶺南古琴展」,展現嶺南古琴在源遠流長的發展歷程中的真善美;而1月28日將與大家見面的「千秋如對 珞珞如石——廣東英石雅集」展現的則是「小山突兀百千重」的英德奇石獨特魅力。
南越王宮博物館暫定4月23日~7月23日展出的「河南古代石刻藝術拓片展(暫定名)」選取創建於公元5世紀末至6世紀初、北魏皇室的禮佛場所鞏義石窟寺五個洞窟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雕刻拓片30餘幅,以及中嶽嵩山漢三闕等拓片,勾勒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偉大成就的一個剪影;暫定8月底攜手安徽博物院推出的「安徽文房四寶文物展(暫定名)」以100多件(套)紙、墨、筆、硯文物和筆筒、墨床、水盂等文房用具,剖析深藏在中國人心中的文化密碼。
此外,藝博院3月的唐卡藝術展、7月的院藏精品展以及廣州十三行博物館11月的「詩情畫意——嶺南傳統園林文化展」也都非常值得期待。
關鍵詞:鄉土
作為廣東民間工藝收藏第一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將在今年推出十個左右的嶺南地區代表性工藝題材展,當中包括「童心匠意——廣州市中小學生廣彩、廣繡、剪紙優秀作品展」「廣西小江瓷藝作品展」「館藏漆器作品展」「館藏刺繡作品展」「館藏外銷扇作品展(待定)」「廣作華章——從外貿商品到非遺保護」「嶺南傳統建築構件展」「館藏粵繡精品展」等。十三行博物館也將陸續推出「西風煥彩——新入藏銅胎畫琺瑯精品展」「燦若雲霞——館藏廣繡精品展」「『傳承』——非遺與清代廣州工藝展」「送展入校園『喜粵年年』——廣府人的節慶文化圖片展」等廣味十足的展覽。
辛亥革命紀念館將在12月推出跨年展「省城行街·1921」,展覽以一個行街人的視角來看廣州,選取100件文物,以小見大,運用場景化設計,讓觀眾從沉浸式體驗中感受一個世紀前的廣州。這個展覽的立意和視角十分獨特。
廣州藝術博物院將在4月推出「黃般若藝術回顧展」,7月推出「國畫研究會藝術回顧展」,11月推出「廣派水彩大展」。廣州魯迅紀念館的「廣東狀元展」2015年開始在全省巡展,年底將「回娘家」,在貢院舊址展區展出。
南越王宮博物館與長沙銅官窯遺址博物館、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廣州好普藝術博物館合作的「泛海凌波——9世紀以廣府為中心的貿易陶瓷專題展」展期為1月26日~5月5日,是馬上就能看到的本土題材重磅大展,共展出200餘件(套)文物,包括著名的「黑石號」沉船出水文物68件(套),重現9世紀以廣府為中心的海上貿易盛況以及燦爛的大唐文明。
關鍵詞:宏闊
2020年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推出的「齊魯漢風」和「尋找夜郎」兩大漢代諸侯王主題展,吸引了許多觀眾。今年1月25日~4月18日,館方策劃的第五個漢代諸侯王主題展的「滇王與南越王」展將舉行。這個重磅大展由雲南省博物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漢二陵博物館)、南越王宮博物館聯合主辦,昆明市晉寧區博物館、雲南李家山青銅器博物館協辦。據記者了解,這個大展國寶雲集,除了展現出古滇國文明的奪目光輝,也將回答滇與南越交往的許多問題。館內另一重量級展覽「問祖尋根——姓氏文化主題展」目前尚未確定展覽時間。
「黃金國之謎——秘魯安第斯文明特展」1月22日將在廣東省博物館開展,該展匯集了秘魯11家知名博物館的157組文物與粵博相關展品,呈現歷年安第斯文明的重要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由南越王宮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合作的「中亞東北部地區古代及中世紀早期時代東方文化交流考古成果展(暫定名)」暫定在8月開幕。展覽聚焦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合作的,對烏茲別克斯坦安集延州瑪哈瑪特縣東郊的明鐵佩(Mingtepa)古城遺址的聯合考古。這是中國考古學者在境外開展的最大規模發掘項目,也是中國考古學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