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英國考古學家在一次偶然的發掘中,意外地在巴比倫遺址發現了一塊神秘的黏土板,而圍繞著黏土板上的內容,他們居然還發現了一個「彗星撞地球的秘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古巴比倫王國,與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國被合稱為「四大文明古國」。作為一段輝煌的人類文明,古巴比倫文明也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據史料記載,古巴比倫文明時期,奴隸制度經濟已經基本瓦解,青銅工具也開始被廣泛使用,古巴比倫人不但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與天文知識,而且還為各城邦制定了完備的法律。
19世紀中期,兩位英國考古學家,曾在古亞述王朝的城市尼尼微進行探索,竟意外地發現了一座宮廷藏書室,兩個人在被盜的室內,還意外地發現了一塊黏土板。在這塊黏土板上,雕刻著許多放射狀態的線條,很顯然,這是典型的古巴比倫楔形文字。可遺憾的是,限於當時科學技術的限制,他們無法揭開黏土板上內容的秘密,令其成為了一個帶有「遺憾」的謎團。
公元21世紀,又出現了兩位對古巴比倫黏土板感興趣的科學家,他們的名字分別是艾倫·邦德和馬克·亨普塞爾。為了能夠揭開黏土板上的秘密,他們在工作的閒暇之餘對其進行探究,經過無數次的破譯和總結,兩個人最終發現,這塊看起來有些神秘的黏土板上,居然記錄了一次發生在5000多年前的巨大災難。
一開始的時候,兩個人一致認為黏土板上的圖案應該是古代的星象圖,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他們還專門用計算機模型描繪了數千年前夜空中繁星的位置圖。兩相對比之下,他們驚奇地發現,公元前3123年6月的某天星圖,與泥土板上的星宿圖居然可以完全重合。
三年以後,兩個人還破譯了黏土板上的古巴比倫文字,其內容大致意思為「在這一天,一顆巨大的石球從天空高速划過,轟然落於地面,造成了超過100平方千米範圍內的爆炸,爆炸波及範圍內的動植物全部遭受毀滅性的殺傷」。
兩位科學家經過研究,還重點指出,黏土板上所謂的「石球」,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隕石。它墜落時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00噸以上的烈性炸藥爆炸。由於此次爆炸的威力巨大,導致隕石落地點的巖石被壓成粉末,繼而引發了巨大的山崩。
巧合的是,地質學家們在研究地球生命周期時,也發現了古代文獻中,提到的一次史上三千多年以前的山崩事件。可是對於這次山崩的起因,並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只能將其列為懸案。不過在古巴比倫黏土板上內容秘密被揭曉之後,地理學家們似乎又重新找到了解釋的途徑,一致認為隕石墜落造成山崩現象的可能性最大。換句話說,此前地理學家們將山體崩塌歸於地質變動的結論並不準確,相反,它應該是一次「隕石撞地球」事件。
雖然此事看起來證據確鑿,但是科學界仍然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專家認為,所謂的隕石撞擊地球而引發山崩的結論,完全是一次生搬硬套的胡亂堆砌,因為二者之間存在著時間上的差異,而且這種差異不是幾十年或者上百年,而是整整4000年。提出這一質疑看法的,正是一位著名地理學家,這位專家檢查了撞擊點的隕石碎片,經過高科技儀器的檢查,其撞擊的時間為9000年前,它和古巴比倫黏土板上記載的時間,完全不一致。
對於隕石撞地球的時間問題,這兩位科學家又給出了新的解釋,他們認為,對於古巴比倫黏土板年代的測定,是基於現代高科技儀器對其中放射性元素的檢測,但並不排除9千年前,也有另外一顆隕石,撞在地球上,而巧合的是,9千年前的撞擊和6千年前的撞擊,撞擊點是高度吻合的。
兩位專家為了證明自己的結論正確,他們還對黏土板所記載的隕石撞擊地球的角度做了計算,這次撞擊的夾角偏小,甚至撞擊地球的「隕石」也許並非是固體,而是冰晶凝結而成的彗星,致使其撞擊力度相對減弱了很多,撞擊所造成的痕跡變得難以發現。
關於古巴比倫黏土板的秘密,至今科學家們依然在爭論,並沒有形成統一的結論。不過我們還是相信,隨著爭論的愈加激烈,真相也就會離我們越來越近,在未來的日子裡,隨著更多的出土文物被發現,以及專家們更深入的研究,科學的巨手,終將會揭開這一歷史性的謎團。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