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桂花飄香。濱城大連再次迎來世人矚目的盛會。2020年9月25日——27日,2020中日(大連)博覽會在大連世界博覽廣場盛大啟幕。這是大連獲批中日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後舉辦的重大國際經貿文化交流活動,向外界傳遞攜手努力、共克時艱的信心,同時凝聚中日政經界力量,共同促進「後疫情時代」中日地方城市經濟社會發展。 本屆展會圍繞「共面挑戰 合作共贏」的主題,以「抗疫情、穩外貿、振消費、促合作」為目標導向,以日本駐華機構、日資企業、跨境電商、對日進出口企業為主展商,擴大日本商品和服務進口,促進出口轉內銷,助力外貿和消費回暖升級。市政府下決心舉辦這場線下大型涉外展會活動,展銷的是日本商品與技術,展現的是大連7.22疫情結束後經濟社會全面恢復發展的成就,展示的是進一步深化對日合作的誠意和信心。
作為2020中日(大連)博覽會的配套組合部分,今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恰逢「中秋與國慶佳節」重合前夕。為進一步提高全市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9月26日下午,在大連博物館廣場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充分展示大連地區優秀傳統文化及各類非遺保護成果,讓廣大市民在欣賞節目、觀摩技藝的同時,走近大連非遺、體驗大連非遺。
圖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臺一角
金秋送爽,活動當天氣溫回升,可慶祝國慶歡度中秋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的整個延展線上,人頭攢動、摩肩接踵,氣氛只有更熾烈的份兒。
當「非物質文化遺產」遇上「中秋國慶佳節」,所碰撞產生出何其豔麗的火花?! 在「賞中秋月,頌愛國情」大舞臺上,以大連非遺和「兩節」為主題的文藝演出正在進行著:民間小調、武術與舞蹈、鄉土氣十足的新金民歌……百姓們看得直叫好。在舞臺上演出著大連市優秀戲劇、曲藝類非遺項目,曲調婉轉、樂聲悠揚,同樣吸引著大量參觀百姓的駐足。 在百餘個展臺展示著國家級省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君不見,好吃、好玩、好看、好用的傳統手工技藝類(核雕、捏麵人、吹糖人)、醫藥類等20餘項非遺項目,讓非遺與百姓零距離。
圖為非遺骨診第二十代傳人鞏發玉正在為來賓義診。
採訪中,筆者發現,非遺骨診展臺格外受人矚目。只見前來諮詢者與義診者絡繹不絕。 據了解,中醫骨診起源於西晉時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中醫骨診在第十九代傳承人劉鰲先生家譜有記載傳承600餘年,2009年被列為大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9年10月被列為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名錄。
非遺展覽雖然已經進入晚上,但是人們依然興致不減。圖為大連非遺骨診傳播研究院院長鞏發玉正在向來賓耐心講解非遺骨診有關情況。
大連有關部門配合中日(大連)博覽會,舉辦「非遺過兩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正是活態傳承的體現,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展示和弘揚,更在於促使非遺「長生不老」的活下去。中醫「骨診」作為我國非遺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無疑凝聚著先民的聰明才智,折射出前輩的文化底蘊,亟待傳承光大。特別是作為一名中醫骨診非遺傳承人,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堅持為群眾健康保駕護航。」劉氏中醫骨診第20代傳人、大連非遺骨診傳播研究院院長鞏發玉如是說。
「紅花綠葉兩相宜」。2020中日(大連)博覽會與大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相輔相成,且正值「中秋國慶」兩節同慶。無疑,這給大連社會各界及中外嘉賓貢獻了一場熱鬧的日本民俗與中國大連「非遺」的聯歡盛宴。(記錄者:馬一夫)
責任編輯:馮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