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見過太多付出型戀人了。
他們一旦陷入戀愛之中就會全身心投入不知有所保留,雖然這樣可以讓人愛的毫無保留,刻骨銘心,但這樣的做的後果就是,在感情出現問題後,付出的那個人,一定是傷到痛徹心扉歇斯底裡;就算僥倖沒遇到太多挫折,由於濃烈的愛意會隨著時間有些許變化,也會讓他們有得不到回應或者不被理解的痛苦。
不少來跑來諮詢的學員,在交談後不難發現,他們在生活中真的可以說是非常優秀的,但如此優秀的他們卻頻頻在感情中受挫,出現各種狀況。
小林就是一個這樣的付出型戀人。
前段時間和女友鬧了分手,在聽完他的敘述後,我忍不住問他:「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種有問題的姑娘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讓你遇上?這個概率會不會太高?你有沒有覺著,有可能是你的問題?說通俗點,是不是你慣得?」
小林聽完我的問題後,一度陷入沉默,然後略帶哽咽的說:「我有點不會把握男女之間相處的度,總覺著既然是我女朋友,既然我喜歡她,我就有責任一輩子對她好,一輩子包容忍讓。」
02
聽完這句話我有點心疼,這個看起來高高大大帥氣的小夥子。
這個活的有些理想主義的小夥子,通常一個星期就會和女孩確認關係,典型的一見鍾情愛好者。當然我並不是一見鍾情愛不好,因為我見過不少一見鍾情還非常恩愛的例子。畢竟感情這件事,就是很妙。但我總覺著,很多時候做出判斷需要多一些的參考,而不是幾個側面就認定非她不可。
「那麼我問你,你是怎麼通過幾天的相處就認定這個女孩,而這個女孩又是怎麼認定你的呢?」我反問道。「我對聰明、順眼、有才氣的女孩就一點抵抗力都沒有……而女孩,我覺著應該是由於我對她們真的很好吧?……」
聽到這句話,我有些怒其不爭的意味,問他:「你喜歡的類型我就不評判了,可是女孩喜歡你的理由,難道你不覺著不牢靠麼?就好像一直吃藥的人會產生耐藥性一樣,你在一開始就100分的付出,或許你能保證持續並且不減少,可當對方習慣了100分之後,這個100分在她那裡的感知度會與日降低,可能變成80分,60分。而這個時候,你還能再付出什麼呢?並且,從常理來講,或許你能做到付出不求回報,但從兩個人的相處,你總是會希望自己的那些好是被珍惜被感知的。可如果她不能從根本上了解認同你這個人,浮於表面的好,又怎麼能得到你想要的欣賞和回應?」
03
看到小林似懂非懂的樣子,我給他舉了個簡單的例子。
我身邊有個各方麵條件都不錯的閨蜜,沒結婚前,追求她的人是真的不少,但最後她卻選擇一個各方麵條件都不是非常拔尖的老公,我們原以為她是要找一個不如自己的老公,以後好拿捏。
後來朋友們聚會時,我們起鬨問,閨蜜到底看上了她老公哪一點,閨蜜笑吟吟的看了看自己老公說:「主要是他踏實、穩重、門當戶對,最重要的是和他在一起非常自在,一點都不拘束,不討厭。」
有人不死心,又追問,「就這麼簡單?他沒有什麼獨特的手段引起你的注意嗎?」
閨蜜聽後哈哈一笑,「哪兒有什麼特殊手段啊,他最開始對我只能算一般,是在訂婚之後才開始覺著他原來還能這麼死心塌地真心實意的。」
見在閨蜜這問不出什麼,大家又開始追問,靦腆的閨蜜老公,她老公臉微微一紅,說「在認識我老婆後,我就決定要和她過一輩子,那時候我就想,怎麼才能抱得美人歸呢?只對她好肯定是不行的,當時對她好的人太多了,我也不希望她只因為我能對她好才跟我在一塊兒。如果不包括這個原因她還能看上我,那這樣的關係才踏實。因為好是會變的,但人品脾氣什麼的不大會變。
我們打趣閨蜜老公,誰看不出,你現在對閨蜜寵的都和女兒一樣了。
閨蜜老公,臉又紅了一分「現在結婚了,再怎麼寵她也跑不掉了。」
聽完我的例子,小林沉默一會,說自己明白了,要好好靜下心來反省一下。
04
其實我也在想付出型的戀人應該怎麼把握戀愛中的「度」?
不止一次有學員諮詢:我就是忍不住想要對他好,我如果不對他好,就好有負罪感,會覺得自己太虛偽了。
說真的有時候,聽完他們的問題,我會產生一種疑問,到底是應該追隨自己的內心毫無保留的去愛,還是如前文說的有所「規劃」呢?
其實這種疑問非常好解釋,那種飛蛾撲火,奮不顧身的感情,與其說是愛情,不如說是,在感情裡的一種情緒宣洩。展現在好的方面,就是對另一半的體貼入微事無巨細不厭其煩;但有利就有弊,凡事都是過猶不及的,曾經的甜蜜,到達一個臨界點後,也可能被反噬成為痛苦。
愛情來臨時,激烈的情緒往往會掩蓋事物的一部分本相。
那些心動、小鹿亂撞、奮不顧身的時刻過後,更多的是長久的相處,這更需要雙方對彼此的理解包容認同,這種穩定的,對於彼此核心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了解和接受,才是一段穩定關係的基礎。
說了這麼多,只是真心真心的希望那些在愛裡奮不顧身的人們,能夠有那麼一刻,停一停,看一看,想一想。
希望在感情裡付出的人別被情緒帶動誤以為不斷給予和自我犧牲就是真愛;接受的人也能別讓那些體貼溫暖感動蒙蔽,而能真正選擇喜歡,並且適合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