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新冠滅活疫苗受試者全部產生抗體;最早的恐龍蛋是枚「軟蛋」

2020-12-27 澎湃新聞

科技前沿

好消息!全球首款新冠滅活疫苗受試者全部產生抗體

6 月 16 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研製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Ⅰ / Ⅱ期臨床試驗盲態審核暨階段性揭盲會在北京、河南兩地同步舉行。

揭盲結果顯示:疫苗接種後安全性好,無一例嚴重不良反應;不同程序、不同劑量接種後,疫苗組接種者均產生高滴度抗體,其中0/28天程序接種兩劑後,中和抗體陽轉率達100%。

無一例嚴重不良反應,疫苗組接種者均產生高滴度抗體!

文章連結:

http://www.chinanews.com/gn/2020/06-18/9215549.shtml

新型口罩插電消毒可重複使用

關於新冠肺炎,除了疫苗方面好消息頻出,其他各方面的科研團隊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

近日,以色列發明了一款充電口罩,經加熱消毒後可重複使用。

這款口罩側面多一個USB接口,可接入標準規格的手機充電線。連上電源後口罩內的發熱裝置,可讓口罩表面溫度升至約70攝氏度。布面上的細菌病毒只需半小時就可以被高溫消殺乾淨。

目前研究人員正在與私營部門討論商業化生產的問題,這種口罩上市的話,你會用嗎?

文章連結: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0-06/19/c_1126133083.htm

迄今最小馬達僅由十六個原子組成

將宏觀世界的概念「馬達」引入到分子層面,就是所謂的「分子馬達」。

分子馬達可謂世界上最小的電動機,在合適的外界刺激下,它能夠進行機械做功。

近日,來自瑞士聯邦國家實驗室(Empa)和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科學家開發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分子馬達,其由16個原子組成,並且可以在同一個方向穩定旋轉。

這意味著,在粒子隧穿過程中,產生了能量損失。因此,它對量子研究也有啟發意義,可進一步探索量子隧穿過程中的能量耗散如何發生。

文章連結:

http://www.cas.cn/kj/202006/t20200618_4750451.shtml

最小的水滴有多大?

「水的結構是什麼?」這是《科學》雜誌在創刊125周年特刊中提出的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之一。

多個水分子可以通過氫鍵形成水分子簇,過去的研究認為,最低能態下,六個以上的水分子才能形成非環狀的3維結構,而在五個及以下的水分子形成的多聚體中,氧原子只能位於同一平面上。

然而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江凌研究員和楊學明院士團隊、以及清華大學李雋教授研究團隊,證明最小的水滴是由五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

文章連結:

http://tech.gmw.cn/2020-06/16/content_33917212.htm

大腦「充電」: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腦筋轉不動?大腦累了怎麼辦?能不能像給手機充電那樣給大腦充電?

儘管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裡的奇談怪論,但認知神經科學家卻正在一本正經地探討這個想法的可行性——給大腦「充電」的經顱電刺激技術正在研究界嶄露頭角。

但研究表明,經顱電刺激效應存在巨大的個體差異:於一些人而言,電刺激是「蜜糖」,會讓他們的任務成績顯著提高;而對於另一些人,電刺激則是「砒霜」,會降低他們的任務成績。

我國科學家經過研究論證了刺激前評估的必要性,建立了一個易於使用的刺激前篩查流程,有助於推進經顱電刺激標準化流程的制定,預防經顱電刺激的濫用。

文章連結:

http://www.xinhuanet.com/2020-06/18/c_1126128015.htm

科學新知

6億光年外罕見的黑洞「心跳」,被中國科學家「聽」到了

在距離地球6億光年外,有一個相當於200萬個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RE J1034+396。相比於其他黑洞,它擁有的一個罕見特徵——擁有大約每小時一次的「心跳」。

2007年,天文學家首次「聽」到它的「心跳」,但到了2011年,由於太陽的遮擋,人們不得不與它「告別」。

直到2018年,RE J1034+396再次出現在中國國家天文臺、英國杜倫大學研究團隊的視野中。這次「久別重逢」,天文學家發現這個信號仍在持續,並且現階段的信號比10年前更強,也首次證明了來自超大質量黑洞的周期性信號可以長期保持穩定!

文章連結: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6/441332.shtm

真的存在外星人?銀河系或包含30多個地外文明

長久以來,人類就一直在嘗試尋找在遙遠星球上的生命體。在科幻電影裡,我們也經常能見到「外星人」的影子。

那到底有沒有外星人呢?

近日,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研究稱,銀河系或包含30多個地外文明,但距地球最近的也有大約1.7萬光年。

也有可能這些地外文明已經演化到了能夠向太空發送無線電信號的科技水平,但是因為太遠了,所以我們才收不到他們的信號!

文章連結:

https://m.gmw.cn/2020-06/17/content_1301296682.htm

最早的恐龍蛋是枚「軟蛋」

在我們的印象中,恐龍產的蛋都有著堅硬的鈣化外殼,但發表於《自然》的新研究卻提出,最初的恐龍蛋可能是軟殼蛋。

在這項研究中,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研究了原角龍和鼠龍的含胚胎化石蛋,發現它們都是軟殼的。它們把這些蛋埋在潮溼的土壤裡孵化,就像現在的一些爬行動物一樣。

作者認為鈣化硬殼蛋在恐龍中至少獨立演化了三次,而且可能從一系列原始軟殼型發展而來。

文章連結:

http://www.cas.cn/kj/202006/t20200618_4750453.shtml

一種罕見植物可由螞蟻授粉

我們都知道蜜蜂可以為植物授粉,一隻蜜蜂一天通常會為7000朵花傳粉,所以得名「勤勞的小蜜蜂」,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

不只蜜蜂喜歡花朵,另有專家解釋,植物在蜜蜂接近自己時才會提高糖分水平。

有些植物甚至會在地面和花之間豎立「路障」,在莖的上方布置一塊具有粘性的區域,讓螞蟻這類昆蟲爬不上來,因為大部分的螞蟻帶有一種天然殺菌劑,會殺死花粉裡的精子。

可是科學家最近在西澳大利亞發現了世界上第一種能同時使喚蜜蜂和螞蟻來為其傳粉的植物——Conospermum(煙灌木),這種植物通過克服螞蟻的抗菌性防禦,成功地進化出了利用螞蟻和本土蜜蜂作為傳粉媒介的能力。

這也是世界上首次發現具備這種能力的植物,實屬罕見!

文章連結:

http://www.xinhuanet.com/2020-06/11/c_1126103640.htm

古代雙足行走的不僅有恐龍,還有鱷魚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被驚呆了,發現有些古老的鱷魚用它們的兩條後腿行走,像有些恐龍一樣。

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雜誌11日發表的一篇古生物學論文,韓國下白堊統晉州組發現了保存良好的較大足跡,這些足跡來自現代鱷魚的祖先。研究指出,之前發現的曾被認為是雙足行走的巨型翼龍的足跡,實際上可能是古代鱷魚近親留下的。

之前在年代更早遺址發現的足跡,曾被認為是巨型翼龍為保護翅膀而在陸地上雙足行走時留下的,但這次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些足跡可能來自鱷形類。

文章連結:

http://tibet.cn/cn/tech/202006/t20200615_6800377.html

原標題:《一周科技隨我探 | 全球首款新冠滅活疫苗受試者全部產生抗體;最早的恐龍蛋是枚「軟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打完新冠疫苗多久產生抗體?
    新冠疫苗接種之後發揮作用的免疫機理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表示:疫苗接種之後,人體的免疫系統主要有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在發揮作用。這個功能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接種疫苗之後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產生了一個識別作用,二是產生了免疫記憶的作用,三是產生了抵禦病毒或細菌的作用。一旦有病原侵入機體的時候,B淋巴細胞也好、T淋巴細胞也好,先識別與打進去的疫苗是不是同類。為什麼說疫苗有特異性的作用?它能夠特異性識別侵入的病原,不管是病毒還是細菌,機體產生抗體,或者說疫苗接種之後,T淋巴細胞就會有殺傷力,有消滅病原的作用。
  • 美媒詳解滅活新冠疫苗工作原理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月9日報導,滅活疫苗已經使用了一個多世紀。以下是新冠滅活疫苗的簡要工作原理(以中國科興公司研發的疫苗為例):科興疫苗通過讓免疫系統學會產生針對SARS-CoV-2冠狀病毒的抗體來預防感染。為製造這種疫苗,研究人員先要從患者身上獲取新冠病毒樣本。
  • 我國首個新冠病毒滅活疫苗上市,保護效力79.34%是什麼意思?
    (健康時報記者 趙萌萌)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我國首個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獲批上市。這次上市的,是來自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公司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根據公布的 Ⅲ 期臨床試驗期中數據,免疫程序兩針接種後,這個疫苗的保護效力為 79.34%,中和抗體陽轉率為 99.52%。但兩個數據是什麼意思?
  • 《自然》:最早的恐龍蛋是枚「軟蛋」
    設為星標 周一至周五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古生物學· 最早的恐龍蛋是「軟蛋」
  • 國藥中生新冠疫苗明年產能可達10億劑/年
    他透露,目前國藥中生在北京、武漢兩處車間的新冠疫苗合計產能可達3億劑/年,二期車間建設預計年底完成,2021年將實現新冠疫苗產能10億劑/年。楊曉明說,截至今年11月26日,全球新冠候選疫苗共212個,進入臨床研究階段48個,其中進入三期臨床試驗有11個。中國有4項疫苗進入三期臨床,包括3項滅活疫苗、1項病毒載體疫苗。
  • 北京新冠疫苗打完多久產生抗體?
    ➤北京新冠疫苗打完多久產生抗體?  答:從前期已經發布的新冠疫苗文獻來看,發揮作用的時間主要是接種疫苗第二劑次的兩周後,會產生較好的免疫作用  ➤接種新冠疫苗後,抗體可持續多長時間?  答:接種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風險,但任何疫苗的保護效果都不能達到100%,必要時仍應配合相關部門進行核酸檢測。  》》相關推薦:  北京新冠疫苗打幾針(間隔多長時間+接種部位)  新冠病毒變異疫苗還有用嗎?  北京新冠疫苗接種需要注意什麼?
  • 新冠肺炎滅活疫苗是什麼意思?
    3月16日20時18分,重組新冠疫苗獲批啟動臨床試驗 。  4月13日,中國新冠病毒疫苗進入II期臨床試驗  ;同日,一個由全球120多名科學家、醫生、資助者和生產商組成的專家組發表公開宣言,承諾在世界衛生組織協調下,共同努力加快新冠疫苗的研發。  6月19日,中國首個新冠mRNA疫苗獲批啟動臨床試驗  。
  • 國產新冠疫苗傳來重磅利好!新冠滅活疫苗有效性高達86%,能100%預防...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環球時報、海外網、《財經國家周刊》、武漢晚報國產新冠疫苗傳來重磅利好!12月9日,據環球時報援引阿聯通訊社報導,該國衛生和預防部今天宣布對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發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進行註冊。
  • 向病毒發出挑戰,向科學探尋答案 ——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研發...
    然而,2020年4月12日,即新冠病毒被檢測出後的98天,武漢生物所就率先研製出疫情防控決戰決勝的「殺手鐧」——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Vero細胞),該疫苗獲得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臨床試驗批件。6月16日,Ⅰ/Ⅱ期臨床試驗盲態審核暨階段性揭盲會結果顯示:接種後安全性好,無一例嚴重不良反應;不同程序、不同劑量接種後,接種者均產生高滴度抗體,0,28天程序接種兩劑後中和抗體陽轉率達100%!
  • 「跑毒」回國後,我成了一名新冠疫苗受試者:低燒乏力、全身關節痛...
    百無聊賴之際,我媽的同事W叔叔發微信問我,願意不願意參與疫苗臨床試藥。W叔叔是陳薇院士研發新冠疫苗的行政負責人之一,主要承擔志願者招募工作。新冠實驗二期志願者一共招募508人,其中500人納入實驗,8人作為候補,按照年齡分為青年組和老年組。
  • 醫學博士揭密全球最快新冠疫苗受試者:低燒全身疼,我卻美滋滋
    SHAN同時還是在讀醫學博士生,她將以試藥志願者和醫學博士的雙重視角,為你揭開新冠疫苗研發的故事。到達之後,先進行了指尖採血,來初篩新冠抗體和HIV。產生新冠抗體,是實驗成功與否的標準。接種前就存在抗體,會干擾試驗結果。這次試驗的疫苗,是腺病毒載體類疫苗。
  • 國產新冠滅活疫苗預計12月底上市!兩針保護率100%
    近日,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敬楨接受光明日報時透露新冠疫苗研發、上市進度。據悉,新冠疫苗預計年底上市,兩針價格不到1000元,保護率將達到100%。據劉敬楨介紹,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已經進入審批環節,預計今年12月底能夠上市。
  • 中國新冠疫苗最新消息(持續更新)
    其中,滅活疫苗和腺病毒載體疫苗兩種技術路線共4個疫苗進入了III期臨床試驗。總體上進展順利,截止到目前共計接種了約6萬名受試者,未收到嚴重不良反應的報告。初步顯示了良好的安全性。  病毒是否發生了變異,對疫苗研發是否有影響?  目前,全球的資料庫中已有近15萬條新冠病毒的基因組序列,涵蓋全球六大洲113個國家。
  • 新冠疫苗:全景式科普為您解惑
    該疫苗於3月底完成了一期臨床試驗受試者接種,並於4月12日啟動了二期臨床試驗。4月25日,陳薇院士透露:二期臨床試驗的508個志願者已經注射完畢,現在正處於觀察期,如果一切順利將在今年5月揭盲。  全球首個進入二期臨床的新冠滅活疫苗也在中國:4月24日,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正式進入二期臨床研究。
  • 中國新冠滅活疫苗在巴林獲批上市!
    中國新冠滅活疫苗在巴林獲批上市!) 【又添一國!中國新冠滅活疫苗在巴林獲批上市!】
  • 上半年至少6個國產新冠疫苗進入臨床試驗 還有更多正在研發|新型...
    值得一提的是,6月初,曾有消息稱,陳薇院士團隊新冠疫苗將在貴州投產,康熙諾生物對此特別發表聲明,強調公司擁有Ad5-nCoV的生產和商業化的全部權利。中國生物「雙響炮」:建成新冠疫苗生產車間6月28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共同研製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Ⅰ/Ⅱ期臨床試驗揭盲,結果顯示,疫苗接種後安全性好,不同程序、不同劑量接種後,疫苗組接種者均產生高滴度抗體,0,21天程序接種兩劑後中和抗體陽轉率達100%,0,28天程序接種兩劑後中和抗體陽轉率達
  • 新冠疫苗取得重大突破,中國少將女院士功不可沒
    文|拙筆 審|樂一近日,我國著名兩院院士陳薇帶領團隊在世界知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重組新冠疫苗Ⅱ的研究成果。由於此次成果在進行臨床試驗後產生抗體存活率較高,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我國疫苗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受國際社會關注對於此次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很多地區、國家只能通過阻斷傳染源,然後將感染者隔離治療的辦法,來遏制疫情的蔓延。但是因為新冠病毒反覆性大,在感染者相關症狀已經消失,多次核酸檢測為陰性的情況下,仍有再次復發的例子。
  • 9月16日:萍鄉上慄挖出數十枚恐龍蛋化石
    【導讀】>江西部分建築企業要參與信用評價>6架初級教練機運抵江西飛行學院>萍鄉上慄挖出數十枚恐龍蛋化石>四川一女子離職賠償金全是硬幣>中國新冠疫苗在阿聯獲緊急批准(環球網)◆萍鄉上慄挖出數十枚恐龍蛋化石15日上午,上慄工業園(彭高園區)道路施工時,挖掘機挖出數十枚恐龍蛋化石。據悉,此地帶方圓數十平方公裡範圍內曾多次發現恐龍蛋化石。
  • 第一支國產新冠疫苗獲批 有效率86%!它將成為發展中國家的救星嗎?
    包含來自125個國家、3.1萬名志願者的III期臨床實驗顯示,這款中國生產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有效性高達86%,具有99%的中和抗體轉陽率和100%預防中度和重度新冠肺炎的有效性,且無明顯副作用。這也使這款疫苗成為中國疫苗歷史上,首個在國外先行上市的疫苗。
  • 新冠肺炎滅活疫苗什麼時候可以上市?最新消息不斷更新
    4月12日,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進入一、二期臨床研究,6月16日公布了臨床試驗階段性揭盲結果,結果顯示疫苗接種後安全性好,無一例嚴重不良反應,不同程序、不同劑量接種後,接種者均產生高滴度抗體;  4月27日,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發的滅活疫苗進入臨床研究,  6月28日公布了臨床一、二期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