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最初看火影的時候,是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態呢?《火影忍者》之所以吸引人,其實很大部分的原因是他透露出的「屌絲逆襲」觀念。雖然不好聽,但是鳴人作為吊車尾,一步步崛起,其實就是如此。而且岸本還不想步入血統論的深坑,在漫畫裡刻畫了洛克李的形象,想要告訴我們,靠努力也能成為天才。
小李最初出場的時候確實很令人震撼。一個忍者無法使用忍術,卻能輕鬆打敗佐助(當時還是高級戰鬥力),而且能將天才忍者日向寧次作為目標。大家別笑,看過火影的同學肯定知道,中忍考試階段的劇情,佐助和日向寧次就是中忍水平最強的忍者。
勤苦鍛鍊能觸摸到天才的水平,還被卡卡西稱讚,單靠努力或許做不到如此,是真正的體術天才。那麼,被岸本辛苦刻畫出來靠努力想要成為天才的小李最後的結局怎麼樣?大家其實都心知肚明,只是淪為笑柄。他最高光的時刻,也僅僅是對決我愛羅,和佐助叛逃,他對決君麻呂的時候。
第四次忍者大戰,斑六道化之後所向披靡。在無人能扛起大旗的時候,凱開啟八門,一腳驚人,踢走宇智波斑的半條命,令人驚嘆。而小李卻只是在旁邊開啟六門,無奈於自己的無力。結果顯而易見,小李靠努力,遠遠不及天才。如此被邊緣化,讓人近乎無視,著實是笑柄。
《火影忍者》真正的天才其實是鳴人和佐助,要不然最後也不會是他們來封印輝夜。作為主角,主角光環還是要有的。
岸本在《火影忍者》裡面一直想要營造一種靠努力也能追上天才的觀念。像鳴人一開始的吊車尾設定,小李不會忍術卻能成為體術天才的設定都隱隱約約透露出此消息。但是隨著戰鬥升級,岸本也無法逃脫熱血漫畫的血統論,boss越來越厲害,主角靠努力來成長已經無法跟上步調,只能提供各種外掛促使成長。
小李作為配角,自然同樣跟不上戰鬥升級,但是作為邊緣人,卻無福享受bug的加成。說到底,小李是被迫成為笑柄。不過,雖然火影忍者裡表現不佳,小李卻有可能在《博人傳》裡雄起。
雖然博人穿越回舊時代的時候,能聯合幼年鳴人力抗浦式,還將其打敗。但是作為《火影忍者》的續篇,《博人傳》早晚得跟上漫畫的進度。要知道,雖然動畫裡博人與鳴人混得風生水起,漫畫裡佐助卻已經是昏迷狀態,鳴人都被封印。按理說,如果是boss級別的戰鬥,博人等人的戰鬥力肯定不行。即使最後一擊要留給博人,中間的對抗還得看老一輩。這就給小李的雄起提供了客觀條件。
就像是凱,雖然火影忍者裡表現亮眼,但是他能踢出那一腳,足足積累了幾十年。八門遁甲是厲害,但是越修煉越難,小李能年紀輕輕開啟六門,或許已經是不容易。所以經過歲月的積累,現在的小李是什麼水平,還不一定。說不定已經偷偷完成八門遁甲,就等著同樣一鳴驚人,完成與凱老師的身影重合。
在《火影忍者》裡被邊緣化,小李其實並不可惜。其中的原因都是因為熱血漫無法擺脫血統論,此詬病由來已久。作為漫迷也不用糾結。倘若作者還記得此角色的努力,那就應該讓他在《博人傳》裡雄起,至少展現下曾經八門遁甲的威風。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