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活法
後臺回復「你好」,送您一份好心情
最近幾年,經常會聽到有人說「創業要趁早」、「努力工作要趁早」這樣的話,殊不知,在如今這個社會,快速高效很重要,但穩紮穩打更重要。
正如日本宮內義彥先生在《我的經營論》一書中一樣:「人生路漫漫,不必急於求成,最好能一步一步堅實地前進,不斷地充實自已,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樣會走得更穩,也能走得更遠。」
想成功,創業與經營就要齊頭並進
早在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中國政府總理李克強就呼籲過「大眾創業」。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又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定義為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前行的「雙引擎」之一。
對於中國的年輕人來說,這無疑是個最好的時代。創業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在這樣一大片可喜局勢下,若你連一波浪潮都抓不住,趕不上,那才叫可怕。
更可怕的是,在創投泡沫的繁榮下,好不容易融資成立的公司經不起現實與時間的考驗,剛上馬的你立即陣亡。
創業,僅僅是千裡之行的第一步而已。
經營,是讓公司企業發展起來的關鍵。
成功沒有捷徑,但有方法論
在我看來,許多大企業的經驗之談有時候被包裝得太過於成功,讓人誤以為大企業就是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
其實,在日本生活多年,我親眼看過三洋、夏普、東芝這樣一個個大公司「失敗」後的慘景。經營管理,總是伴隨著危險同行的。
在泡沫經濟崩盤之前,日本的很多大企業都創造出世界級的品牌,但在市場和世界形勢的急劇變化下,又有很多大企業沒有能夠將危機感轉化為創新意識以及行動,在行業重新洗牌後被迫成為明日黃花。
比如媒體領域進入數碼時代後,日本富士膠捲曾經作為主力產品的膠捲就要逐漸退出世界舞臺,他們不得不去開發美容產品;
再比如當日本的手機市場還沉浸於彩色翻蓋機時,智慧型手機已經席捲了全球,日本的手機只能被掃到一邊,苟延殘喘。
先知先覺的企業和後知後覺的企業之間的發展存在著雲泥之差。
這就關乎經營管理者的眼光與決斷。
要我這個「老江湖」來說,成功是沒有捷徑的,但我相信,成為一名成功的經營管理者是有方法論的。
人生路漫漫,不必急於求成
馬雲的第一份工作是做英語教師,一幹七年;
李嘉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舅父的鐘表公司裡當學徒;
馬化騰從計算機專業畢業後的月薪是1100元人民幣,照樣做了五年。
我們不應該只關注小人物在大時代裡獲得的巨大財富,反而應該多想想起步不高的他們,是如何系統性地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統籌能力、人格魅力等。
畢竟,這是一場未來才能見分曉的比試,有所準備,登高才不至於跌重。
翻看這本《我的經營論》時,想起作者宮內義彥先生對我說過的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現在,在日本能夠寫企業經營論的,大概只有稻盛和夫先生和我了。」
而真正看完宮內義彥先生的書籍之後,你或許可以從中感悟到什麼。
官內義彥先生曾經盛讚中國的年輕人「富於挑戰精神和開拓精神,有野心、有衝勁兒,是非常了不起的,值得鼓勵」。
與此同時,他也說:
「人生路漫漫,不必急於求成,最好能一步一步堅實地前進,不斷地充實自已,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樣會走得更穩,也能走得更遠。」
當然,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中國的企業家以及抱著創業衝動的年輕人,不妨把閱讀官內義彥先生的《我的經營論》當作一個新起點。
本文摘自《我的經營論》
宮內義彥 著
作者簡介:
宮內義彥(Yoshihiko Miyauchi),歐力士集團資深董事長。1935年出生於日本神戶市,1958年關西學院大學商學系畢業。大學畢業後前往華盛頓大學深造,1960年取得MBA學位後進入日綿實業株式會社(現在的雙日株式會社)工作。1964年作為創業成員之一,加入Orient Leasing Co.,Ltd.(歐力士集團的前身),1970年就任公司董事,1980年就任代表董事社長兼集團CEO,2000年就任集團董事長、集團CEO,2003年就任董事兼代表執行董事長、集團CEO,2014年至今任歐力士集團資深董事長。
宮內先生常年推助日本政府進行體制改革,曾任數屆日本政府綜合體制改革會議議長等要職,在日本是頗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另兼任新日本愛樂交響樂團理事長等職。著有《經營論》(東洋經濟新報社發行)、《租賃的知識》(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發行)、《世界在變動》(PHP研究所發行)、《追逐明天——我的履曆書》(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發行)、《抓住好風險》(日本總裁出版社發行)等。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立即購買
您若喜歡,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