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鬼泣5》於全平臺正式發售。
作為鬼泣正統續作,這款作品早在發售前就已讓玩家期待值爆棚。
他們是這樣的:
這樣的:
以及這樣的:
然而提前偷跑洩露劇情、中文特典DLC才可兌換、甚至僅發售一天就被破解的種種抽象操作,卻將這部似乎已經「神作」預定的作品,推向了差評退貨的風口浪尖。
就在鬼泣發售日的前幾天,網絡上竟然有玩家曬出入手光碟圖,更有甚者在論壇上大肆劇透。
隨即製作人伊津野英昭緊急發表推文,懇請各位玩家不要洩露劇情:
伊津野英昭表示:沒有誰願意看到多年的辛苦付出最終被提前劇透毀於一旦,不管是公司的利益角度,還是玩家體驗角度,避免劇透都是最好的選擇。
但隨著偷跑圖片越傳越廣,中國玩家們卻發現了一個更驚人的消息:實體盒內附贈的兌換碼才可以兌換中文補丁,且僅能兌換一次!
這一舉動無疑讓國內主機玩家十分氣憤,甚至在網上聚眾號召退款。
雖有冷靜的網友解釋,卡普空這一操作很有可能是防止二手遊戲對公司的影響,但多數玩家還是對此不買帳的進行了退款,對於這場「區別對待」,卡普空並未作出任何回應。
3月8日當天,《鬼泣5》風雨無阻在PS4/XBOX/PC同步發售。
正當玩家以為終於可以安心體驗之時,遊戲竟在當天下午就被破解,真的可以說是Devil May Cry了……
據外媒報導,這次破解這麼快主要是因為《鬼泣5》的無D加密版exe文件遭洩露,因此用這個版本exe文件運行即可直接進入遊戲。
然而,我們的卡普空爸爸並不是第一次做出這種令人窒息的操作,不久前的《生化危機2:重製版》及2017年發售的《生化危機7》也是一周就遭到破解。
至於為什麼卡普空選擇使用D加密技術保護遊戲不受破解後,又開發出一個無加密版本,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鬼泣5》發售這段時間的大小風波並不能說明什麼,這部作品真正成功與否,具體還是得看其內容質量。
早在發售前,各大媒體的評分就均已不低於9分。至於最終玩家口碑如何,還得靜待玩家體驗全部劇情後再議。
回顧遊戲圈,如《鬼泣5》坐過山車一般評價的遊戲屢見不鮮。
2016年,《無人深空》也曾是許多玩家心中的年度最期待遊戲之一。發售僅5天,steam銷量就已突破70萬份,最高在線人數達到21萬人,碾壓《DOTA2》和《反恐精英:全球攻勢》佔據榜首。
然而僅僅兩周,該遊戲的評價就跌入谷底。差評布滿了評價頁面。玩家們逐漸發現這款遊戲的種種不足:
與當初的宣傳片相比,不計其數的星球和各種各樣的生物卻不存在於正式版的遊戲中。
在光禿禿的星球獨自漫步,枯燥乏味很快導致玩家的不滿瘋狂滋生。
很快,這款遊戲在線玩家數目減少95%,大批玩家要求退款。發售前所宣傳和廣告語成為了玩家間的笑柄。
中國玩家則給了《無人深空》一個新名字:
「無人深坑」
這款遊戲的創新價值和遊戲設定雖然都是極具新意的,但公司實際操作產生的宣傳落差,卻無法彌補玩家心中的不平。
一部備受期望的遊戲至此隕落。
而回顧暴雪近年的遊戲,也屢遭玩家吐槽。
12年,暴雪推出《暗黑破壞神3》,一時間風靡全國各大網吧,找不到一個空座位的小網吧裡,幾乎70%的電腦都會開著暗黑3刷刷刷。
但這部經典之作的正統續作,在短短時間內也迅速降溫,成為玩家心中又一代吐槽之作。
不得不說,毫無新意的刷刷刷副本及猶如網頁遊戲般的掉落裝備設計,都讓玩家的新鮮感在幾天之內迅速消散。
「什麼!等了十年就是這些變化?」
暗黑3的確會讓你說出這句話。至於「這些變化」你會不會喜歡,每個玩家應該會從自己心中找到答案。
前作的劇情和豐富支線都消失不見。我玩暗黑3,只是想從中找回憶,我想簡單遊戲。現在它卻剝奪了我的樂趣,只要停下來休閒娛樂的遊玩便會落下裝備落下屬性,那個純潔的單機遊戲不見了。
再讓我們把時間轉到2017年,暴雪發售《命運2》的日子。
尚未發售時期的種種預告、官方宣傳,一度將這款MMORPG推到寶座頂峰。
剛發售時,一周便衝到了在線120萬的數據,實體光碟的價格更是一度被炒到400塊,,然而,現在淘寶一個帳號的價格僅有38元。
這款曾被譽為「下一個魔獸」的遊戲,IGN評分卻只有5.5。存在問題,同樣是想將FPS與RPG相結合,真實手感卻令玩家十分難受;流程巨短和乏味的內容也無法滿足對這款遊戲抱有超高期待的玩家們。
隨後接踵而至的《命運2》DLC——「奧西裡斯的詛咒」也並沒有讓評價有所好轉。
戰役和劇情一團糟,新加入的內容素質平平而且Bug繁多,它並沒有解決玩家的遊戲需求。而唯一能夠補償的就是它更加有挑戰性和多變的冒險,以及Raid Lair的謎題和困難的Boss戰。
至此,《命運2》也從神壇重重摔下。
就在今年年初,也有一款遊戲經歷了「遊生」的大起大落,並不難猜,它就是2月22日正式發售的《聖歌》。
2017年的E3展會上,《聖歌》因其清晰的畫面、科技感爆棚的機甲受到了玩家的廣泛關注,早在去年年底,便有大批玩家早早的期待著它的正式發售,我本人,也是其中一員。
這次,並不需要幾天,幾星期,只需要短短幾天,網絡上便接連冒出種種差評。
當油管博主Gggmanlives對這款遊戲發表自己的意見時,竟然發現自己被EA公司拉黑了,隨後,Gggmanlives發文,希望EA能正視自己遊戲出現的問題。
遊戲剛發售時超多的Bug以及極其卡頓的伺服器,都另玩家苦不堪言。
正可謂是,「買Bug送遊戲了」。
與它相同類型,發售便遭詬病的,還有(依舊是暴雪爸爸的)《COD15》。
極少的可選擇槍械、並不出彩的畫面,又致使這部作品走向了和之前所說遊戲一樣的道理。
不過,也不一定都是遊戲運營或宣傳的鍋,近年在國內被外掛毀掉的高評分遊戲也不在少數。
《守望先鋒》、《絕地求生》、《H1Z1》、《CS:GO》及最近的《APEX》,都因外掛橫行找來不少差評。
《絕地求生》外國的玩家甚至要求藍洞將中國人單獨放在一個伺服器,並有了非常有名的「紅衣軍」事件。
玩遊戲的原因很多,也許是休閒,也許為了情懷,也許和朋友歡樂開黑,又或許是為了找回當初的回憶。
而當近年越來越多的遊戲大作,從宣傳期的備受追捧,到發售後的重重摔下。在評論區抱著鍵盤,大肆宣洩著花錢受罪的不滿的我們,是否也該反思一下遊戲公司越來越貼合「快餐時代」的改動,其實正是對我們玩家自身浮躁的特寫呢?
最後,大家有什麼當初很期待,自己玩過之後卻極為失望的遊戲,也可以在評論區和小編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