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山村,這個10年前「老、少、邊、窮」純苗族聚居村。
近年來,牛角山村實施退耕還「茶」,確定了「產業興村,文化活村,旅遊富村」的發展路線,村民平均年收入翻了20倍,成了遠近聞名的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獲得省級文明村、中國茗村等榮譽稱號。
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牛角山村,看她的鄉村振興為何如此「牛氣沖天」?
一、牛村裡面有牛人
1 一個牛村的轉變
牛角山村位於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坐落在山形似兩隻巨大的牛角中,因而得名牛角山村。牛角山村(原毛坪村)是一個「老、少、邊、窮」的純苗族聚居村。11年前的人平均年收入只有700多元。
2019年,村民平均年收入達到1.9萬元,並惠及周邊11個村近2萬人。
2 一個牛人的帶領
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這個故事要從一個「牛人」說起。
龍獻文是牛角山村土生土長的農民。他早年外出闖蕩,在市場磨練中形成的「拼搏精神」讓他擁有多家企業,總資產超過1700萬元。1994年,決心從個人創富實現人生抱負的龍獻文回到村裡擔任村主任。
這些年在在村書記龍獻文的帶領下,一個苗寨創建了6家村辦企業、一條生態綠色有機的茶文旅全產業鏈,實現了整體脫貧。
二、牛角山村四個「牛」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牛角山村的父老鄉親,共同團結奮鬥,經歷了2009年「7·21」火災和災後重建洗禮,創造了當年毛坪奇蹟和毛坪精神,他們在廢墟中浴火重生,踏上了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產業建設的壯闊徵程。
1 方向牛,化危機為轉機
2009年牛角山村下毛坪突發大火。
化危機為轉機災後重建時,上級政府問村書記龍獻文有什麼困難和要求,他提出村裡沒有產業,請求在牛角山上開發1000多畝茶園。「當時領導就說了三個字:行,支持!」牛角山村一邊重建家園,一邊搞茶葉產業開發,從那時起踏上了牛角山村的脫貧徵程。
確定發展方向利用山中生態優勢,發展有機茶產業,確定「產業興村、文化活村、旅遊富村、經濟強村」的發展方向。
2009年6月,古丈縣牛角山茶葉專業合作社成立。2010年8月,古丈縣夯吾苗寨旅遊公司開門迎客。之後,牛角山村農家樂、牛角山茶廠、牛角山養殖場相繼成立。
2 嗅覺牛,爭取每次機會
回應政策2013年11月,書記來到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牛角山村第一時間迅速落實,回聲嘹亮,形成「村支兩委+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運作模式。
四帶發展在此基礎上,牛角山村不斷強化帶農、帶貧、帶村集體經濟、帶鄰村「四帶」發展模式。
抓住機遇2018年4月,浙江黃杜村提出捐贈1500萬株茶苗。「白葉一號」受贈對象原來沒有湖南省,龍獻文麻著膽子,給扶貧辦打電話,領導被龍獻文的執著和真誠打動。通過龍獻文努力爭取,「白葉一號」在湖南省落戶到牛角山共種植500畝。
3 產業牛,持續推動振興
村裡有了產業,發展才有底氣。
退耕還茶 在村委的引領下,產業支部帶領村民開始實施退耕還「茶」,採用「村兩委+公司+合作社+科研院校+基地+農民」運作模式,讓村民入股村辦企業,通過土地租金、務工工資、盈餘分配、二次返利、分紅等方式獲取收益,村民嘗到了種茶的甜頭。
持續推動如何持續推動鄉村振興?牛角山村一是措施硬,大興產業,抓發展;二是形式好,盤活各種資源,建立命運共同體,大家共享成果;三是抓重點,突出重點產業,對重點貧困戶重點幫。
擴展業態如今的牛角山,不僅有產業,而且產業還不止一個。茶葉種植加工產業、民俗旅遊特色產業、特色養殖產業……在這裡,不荒廢每一寸土地,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外出務工的村民也紛紛返鄉,大家的日子是越來越好!
4 融合牛,譜寫華美篇章
牛角山以茶為媒、以茶促旅、茶旅融合,搞苗寨旅遊和苗族餐飲開發。
以茶為媒成立村辦企業,實施茶葉開發,大搞畜禽養殖,開發苗寨旅遊,圍繞山來做文章。
以茶促旅他們利用牛角山海拔800多米、生態良好的荒山開闢茶園,發展林下養殖,同時,又以牛角山的傳統村落來開發苗寨旅遊。
茶旅融合生態農業開發公司、茶葉專業合作社、苗寨旅遊公司、農家樂、茶廠、養殖場相繼成立,村裡農家樂、茶廠、養殖場如春花般競相綻放。
因茶而興「村兩委+公司+協會+基地+農戶」運作模式,讓村民收入一下增長了近10倍。
因茶致富 近些年,牛角山村附近的龍鼻嘴、巖寨、桐木、排達等村寨的村民也跟著「享福」。
十年砥礪奮進,牛角山村全村擁有苗寨旅遊、有機茶葉、生態養殖、苗族餐飲四大綠色產業,建成萬畝連片有機茶產業,年產1000噸綠、紅、黑茶生產線茶廠,譜寫了鄉村振興的華美篇章。
三、牛村帶來牛啟示
了解完牛角山村,地道農旅地道君總結了以下幾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和啟發:
1 壯大村兩委隊伍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村兩委在鄉村振興中起著關鍵作用。
敢想敢幹鄉村想要發展需要村幹部敢想敢幹,抓住鄉村振興的機遇,主動和上級領導聯繫,申請政策傾斜和補貼資金。
為民著想除了有激情、有幹勁,村兩委還需要想農民所想,為民排憂解難,把工作落到實處,為農民辦實事。
2 找對病根拔窮根
大部分的鄉村產業還很脆弱,存在規模小、產品初級、無品牌、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如何才能讓鄉村拔掉「窮根」,讓山區鄉村振興起來?
找對病根 有的村子可能是沒有產業,有的村子可能是產業落後,這就需要仔細研判產業問題,對症下藥,看要不要轉型,要不要植入新的產業。
一村一品找到病根,確定主導產業之後,要通過農業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設,使本村擁有發展水平較高、特色優勢明顯的產品或特色品牌,通過「一村一品」推動鄉村振興。
『地道國際·農旅』地道國際農旅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而設立,以深耕農旅、振興鄉村為使命,以創新農業與農村發展模式為抓手,是中國農旅產業創新發展的領導品牌。致力構建田園綜合體、農業產業特色小鎮、共享農莊、康養綜合體及鄉村振興產業。為企業家和參與者共建、共享、共贏行業生態平臺。歡迎更多的朋友能一起參與共同推動行業生態的發展和完善,一起助力於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THE END
作者/來源:地道農旅
#社會百態#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