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由解放日報編撰、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畫冊《去時暖江城 歸時江城暖——影像紀實│上海醫療隊在武漢》今天在上海首發。畫冊甄選收錄近150幅高清照片,以一張張生動照片呈現1649名上海援鄂醫護的「戰疫」場景。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慧琳出席懇談會。
三位記者真實記錄醫療隊馳援現場
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扶危渡厄彰顯醫者擔當。1月23日上海鐘鳴醫生聽從召喚,隻身赴武漢;1月24日,上海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受命啟程,此後共計1649名上海醫護義無反顧,奔赴武漢救治病患。4月24日,上海最後一支醫療隊解除醫學隔離觀察、平安「出關」。整整三個月,上海支援湖北醫療隊與武漢人民並肩戰鬥,與新冠病毒短兵相接,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作出卓越貢獻。
9位援鄂醫療隊隊長在懇談會現場
大型畫冊便是以支援武漢上海醫療隊為主角,從解放日報·上觀新聞陸續派往武漢的三位記者的視角,用相機鏡頭、文字記錄上海醫療隊千裡馳援奮戰實況。畫冊內近150張彌足珍貴的照片,銘記著一個個不平凡的日子:除夕夜,在虹橋機場,黑夜被燈光穿透,身著冬裝的醫務人員登上東航包機——那是他們帶著人民的重託馳援武漢;在醫院病房,一位護士連續工作8小時候後,脫下口罩,口罩的紋路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臉龐上——那是他們為了同胞而忘我工作;在夕陽下,三位身著防護服的醫務人員推著一張病床邁步奔跑——那是他們在為搶救生命而爭分奪秒;在一間狹小的辦公室裡,7位醫生圍繞一張方桌或坐或立,我們幾乎能從凝固的畫面中聽出的聲音——那是他們在集中研討救治方案……
龍華醫院方邦江主任與畫冊中的自己
仁濟南院傅佳順醫生與畫冊中的自己
市七醫院李冬梅護士長與畫冊中的自己
瑞金醫院房盈護士與畫冊中的自己
「翻開畫冊猶如回到拼命的每一天」
懇談會上,上海支援湖北醫護代表與上海新聞出版界、社會科學界人士一同講述畫冊背後的故事,分享這場「戰疫」中最深切感受。上海市第一批馳援武漢醫療隊隊長、市一醫院副院長鄭軍華用六個字來概括心情,「感動、感謝、感恩」,「感動於翻開畫冊,映入眼帘武漢美景,一下子把我們拉回到似乎還在昨天的經歷;感謝媒體人用真心、真情衝鋒陷陣、奮不顧身地真實記載了武漢抗疫第一線歷史的每一個瞬間;感恩市委市政府、社會各界和市民對支援湖北醫護人員的關心、愛護和厚愛!」
上海首位逆行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鐘鳴動情地說,「看到相冊就想到在武漢並肩戰鬥的戰友們,每個人平平安安歸來,感謝來自大後方的巨大支持。在前線每個人的力量匯聚,這是我們堅持到最後一刻的最大動力。」
國內首部正式出版援鄂醫生親歷的抗疫日記——《查醫生援鄂日記》作者、首批馳援武漢醫療隊員、仁濟醫院呼吸科醫生查瓊芳翻閱完相冊後,感慨萬分,「書中記錄了許多當時的照片,看見那一幕,仿佛一切都仍歷歷在目。第一次進病房、穿隔離服工作若干小時、深夜從醫院回到酒店……感謝畫冊記錄了這段特殊而珍貴的記憶,媒體工作者用自己的專業視角看疫情、看我們,也同樣作為戰友激勵著我們不斷奮鬥。」
部分援鄂醫護合影
「落日餘暉」老人視頻致謝:歡迎你們來武漢!
懇談會現場,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張定宇,也通過視頻發來深深的祝福與致謝,「借這個機會,我想對上海醫療隊道一聲,謝謝大家!」。他道出武漢醫護共同的心聲,「上海醫療隊的到來,令我們喜出望外。上海的專家老師,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義無反顧來到武漢,他們帶來了優良的作風、更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思想理念,為武漢的醫院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
感動全中國的「落日餘暉照」令人印象深刻,照片主角、87歲的小提琴演奏家王欣老先生近日收到了相冊,他坐在家中鋼琴前,特意錄製了一段視頻於現場播放,「謝謝大家的關心,我生了病能得到醫生的治療,而今能像好人一樣回到家,過上平淡而幸福的生活。」鏡頭前的王老先生,身體硬朗、精神矍鑠,「我尤其要感謝到武漢來給我治病的上海醫生,希望你們回家後,技術可以更上一層樓!休閒的時候歡迎你們來武漢玩,武漢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我在武漢等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