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是現實的社會,而人生也是「現實」的人生。沒有夢幻之泡沫,亦沒有理想之完美。只有時而平靜時而奔湧的浪潮,以及「三分天註定」的命運。
人這一生,最難以逃離的其實就是「人情」和「瑣事」。在社會的圈子裡,我們所遇到的人,不可能個個都是「真心相待」的。在繁雜的生活裡,也不可能事事順心如意。
所以,《增廣賢文》有云:「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雲任卷舒。」
人與人的感情就好比時高時低的浪花,我們不知道別人的心變得怎樣。而那些如天邊之雲常常變化的「世事」,我們也無法去改變,唯有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要知道,世上之人,多是「熙熙攘攘,為利而往」的現實者。人不能把心過分寄託到他們身上,因為真心容易被辜負,人心也容易傷害人。
世上之事,多是難以改變的。你曾以為要「掐住命運的咽喉」,殊不知「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有些事,難做且做不了;有些事,能做卻不能隨意去做。
矛盾現實的生活,其實就是一句話:「成事莫說,覆水難收。」人事已至此,要想推翻改變已然無濟於事,唯有好好把握當下的時光,謀求進取,才是未來的生機。
人情似水,世事如雲
俗話說:「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人情和世事本就是「一母同胞」的「孿生兒」。它們既好又壞,既順又陡,成為人這一生之中難以撼動的「兩座大山」。
年輕時剛踏入社會,人往往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模樣。都認為自己的未來把握在自己手上,所以拼命去改變,拼命和生活較勁。
最後不過是兩敗俱傷,頭撞南牆罷了。人不可能凌駕於生活之上,也不可能隨意地改變外界的規則,因為規則就是規則,不能打破,只能順其自然。
你曾以為「真情換真情」的好友,他在前半場對你很好,後半場卻反目為仇。這時候,人倘若糾結下去,就真的輸了。
要知道,世上之事沒有什麼是不變的,尤其是人,他們的情感最容易發生變化。正如白巖松所說:「今天為你點讚,明天為你點殺,落差大到能發電。」
人的心是最不能平的。你昨日擁有了這一切,可今天又失去了,這樣的生活落差會壓垮一個人。那就是「心不平,事不平」的生活道理。
世上之事多發,人應該少點幻想,少點想如何去對抗,而是想如何去理清自己的命運和生活軌跡。從而在暗中蓄力,等待厚積薄發的機會,進而彌補以往的缺憾。
生活,本就是「事難如意,人難如心」。當看清了這層關係後,你會發現,所謂的人情,隨緣便好,所謂的世事,隨「天」便好。人不越界,也不對抗,而是隨心所欲,順其自然。
成事莫說,覆水難收
什麼是「成事莫說」?其實有兩曾含義,一曰:事已成現實,人莫糾結,也別計較,而是舒心坦然去接受。二曰:世事無常,人事有常,變是肯定的,唯有跟著命運的車輪去走。
世上有個詞叫「假如」,很多人會在事後感慨道,假如我走這條路,就不會落到現在的境地......可這世上,唯一沒有的藥,就是後悔藥。
太多的「假如」令人惋惜,總認為改變了之前的軌跡就能改變現在。就像是一個人從家鄉到大城市打拼,過得好,他便認為值了,過得不好,他便認為不該如此。
這種事是不能假設,也不能改變的,就像是一盆水,你倒了出去,那便是「覆水難收」了。世事有因,就一定有果。不可能還未嘗試,就假設瓜熟蒂落了。
曾豐曾說:「物情猶任理,世事豈由人。」
太多的事情,是不由人來決定的。你被調到哪裡的分部去任職,由上司老闆決定,倘若不同意,也就只能辭職,沒有東西是為了一個人而去改變的。
就像是社會的法律制度,沒有人會因一個人去更改一條適合這個人的法律制度。這是不可能的,也是做不到的。
所以,事情已經發生了,就已經是「覆水難收」了。既然無法改變,那便不再多說,因為說多了會傷心,執著久了就會傷身。既然如此,隨性,隨心,隨緣,那便好。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趙翼曾說:「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許多事情相遇就是緣分,斬不斷,理還亂。當你遇到了一些人,你覺得有些良友相見恨晚,而對於一些厭惡者,你又覺得不如不相遇。
可每個人的出現,就是「人情」之水在浮動著。他們來到你的身邊有可能是伴你一程,有可能是教你一個道理。人與人的相遇,是必然的事。
因為人無法回到過去,也無法看到未來,只有在當下生存著。所以面對未知,面對很多事,盡力去做就好,無論成敗,也都無怨無悔,慢慢地等待未來的「水到渠成」。
覆水難收,可以說另一個意思就是「水到渠成」。你把水倒了出去,水流到哪我們無法改變,唯有隨它慢慢流淌,直到去到漫江大河。
有人說:「歲月漫長,並非非輸即贏。」
所有事都是相互轉化的,事一變,人也就會變;人變了,前路就會變;而前路發生了變化,你所遇到的人也就會隨之發生變化。
世間之事,本就是一環緊扣一環的。無論人如何去改變,都不可能推翻前面的「環環相扣」。因為你的相遇,也將是別人的相遇。
個人的命運不僅是個人的命運,還將是所有人的命運。你改變了自己,他人亦會改變。所以,萬事萬物都沒有回頭路,而只有「成事莫說,覆水難收」。
紅塵陌路,世間之事。看得清便看,看不清便散,別把不能改變的事糾結在自己身上。人事一路,風雨同歸,既然如此,那便隨遇而安。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