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21點多,致敬所有抗疫英雄的歌曲《英雄的名字》在新華社正式上線,短短1個小時就獲得100萬的瀏覽量。最近,這首歌通過兒童翻唱再次走紅,純淨細膩的童聲演繹出別樣的感動。看看新聞Knews記者採訪了《英雄的名字》詞作者、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副總政工師劉營超,從他的視角,感知這首歌背後的創作故事。
「這場疫情突如其來,包括我們上海的1600多名白衣天使奔赴武漢到抗疫一線,也是面臨生和死的考驗,還有一些醫護工作者,特別是武漢最先的救治病人的醫護工作者,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覺得也挺悲壯的。他們都是英雄,有一種英雄悲壯式的感動。我覺得既然他們是英雄,就需要讚美他們,不要忘記他們的名字。於是,就寫一首不忘英雄的歌詞,讓更多的人關注英雄、感謝英雄、感恩英雄。」
劉營超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創作之初他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最可愛的醫護工作者,特別是為抗疫獻身的勇士。最初歌名曾叫《英雄淚》。但後來他認為英雄的內涵不應有局限性,也包括奮戰在一線而零感染的全體醫護人員、警察、社區人員、電力員工、志願者等,所以歌名更改為《英雄的名字》。
《英雄的名字》這首歌作詞、作曲可以說是一氣呵成。劉營超說,他和這首歌的作曲者袁忠宜先生都是來自國家電網系統。2009年,他與袁忠宜合作譜寫了一首廉政歌曲《清韻》,從此兩人建立深厚的友誼。
劉營超寫完《英雄的名字》歌詞,腦海中不由得閃現出袁忠宜的名字。接到歌詞後,一開始,袁忠宜猶豫過,因為手上要譜的歌還有多首沒有動筆。但當劉營超向他解釋不是寫歌,是唱英雄,是謳歌抗疫工作中可歌可泣的英雄時,他爽快答應了,二人實現了第二次握手。袁忠宜幾乎在一個多小時就譜出曲子。譜完曲後,袁忠宜又馬上聯繫製作。3月6日製作出作品樣本來,之後,修改、打磨、審評,最後於3月11日晚上21∶17在新華社首發。
《英雄的名字》上線後得到很多關注。劉營超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有些朋友主動跟我們製作方聯繫,說有的家長跟孩子一起聽這首歌的時候,孩子們也覺得挺感動的。於是大約一周後,很多製作單位自發自願地製作童聲翻唱版本的《英雄的名字》。」於是,劉營超與製作單位再次對歌曲打磨,製作了適合孩子們演唱的曲調。「我覺得通過孩子們的演唱,在孩子們心裡種下學習英雄、崇尚英雄的種子吧。」
劉營超透露,《英雄的名字》的英文翻唱版正在策劃製作中,「國內疫情趨向好轉,但是國外的疫情也很嚴重,很多醫療隊到國外支援,同樣,英雄的名字也應該在國外流傳,所以我們基於這個考慮製作一個英文版,也宣傳我們在這次抗疫工作中,我們國家和民族的英雄主義精神,也為世界的抗疫盡一份綿薄之力。」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