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蟬與中國歷史上的西施、王昭君、楊貴妃(楊玉環)一起並稱「四大美女」,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貂蟬的聲名鵲起,與羅貫中存在莫大關聯。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時,參考了前代平話、雜劇中貂蟬的有關「事跡」,將貂蟬描寫得繪聲繪色。後來隨著《三國演義》在社會上的廣泛傳播以及知名度的提高,貂蟬也廣為世人知。但與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西施、王昭君、楊貴妃三人不同,貂蟬實際上是平話、雜劇、小說中虛構的人物,歷史上並無其人。
貂蟬其人其事,均出自平話、雜劇、小說,早期文獻如陳壽《三國志》、範曄《後漢書》等書並沒有記載貂蟬有關的事跡。貂蟬之名,出現較晚,最早出現於元代刊刻的講史平話《三國志平話》(形成於宋代),據書中記載,貂蟬是臨洮人(今屬甘肅省定西市),本姓任,名字不詳,元雜劇《錦雲堂暗定連環計》則借貂蟬的口吻說她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乃任昂之女,小字紅昌,描繪得有板有眼,但這均為當時的雜劇家所杜撰。
儘管歷史上沒有貂蟬其人,但似乎有原型。據範曄《後漢書·呂布傳》記載,董卓命呂布守宮中小門時,呂布「私與(董卓)傅婢情通」,後來越來越惶恐不安,生怕事情洩露出去,「因往見司徒王允,自陳卓幾見殺之狀」,王允等人趁機策反呂布,勸他刺殺董卓,董卓最後命喪呂布之手。範曄《後漢書》中提到的「傅婢」(侍婢)當為貂蟬原型,但書中並沒有記載她的姓名及其他事跡,後來經過宋元平話、雜劇的一再附會,貂蟬的故事基本已成型,再經過羅貫中《三國演義》繪聲繪色的描述而廣為人知。
至於貂蟬的下落,自從呂布在白門樓殞命後,她就下落不明。羅貫中《三國演義》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貂蟬的下落,但不妨做一些推測。
從理論上來說,曹操作為勝利的一方,擁有失敗者呂布的一切,自然也包括呂布的妻妾在內,她們的生死存亡也由曹操決定,與呂布一起被俘的謀士陳宮在行刑前就對曹操說:「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於明公耳。」但《三國演義》並沒有提及貂蟬被曹操及其部下殺死或佔有,之後書中也沒有貂蟬的任何線索,貂蟬或許已死於亂軍之中,且很有可能死於呂布部下之手。
呂布被曹操圍困於下邳之時,因為聽信妻妾嚴氏、貂蟬之言而沒有採納軍師陳宮的建議,終日閉門不出,只知與嚴氏、貂蟬飲酒解悶,致使貽誤戰機,已引起了部下強烈不滿,侯成、魏續、宋憲等重要將領均秘密投降曹操。呂布被俘後,對三人說:「我待諸將不薄,汝等何忍背反?」宋憲說:「聽妻妾言,不聽將計,何謂不薄?」可知侯成、魏續、宋憲等人此前已對呂布妻妾感到十分不滿,他們在秘密降曹時,很有可能已把呂布的妻妾嚴氏、貂蟬殺害以洩憤恨。當然,這只是本人的推測,無妨與其他說法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