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個月裡,香港遭受的零售滑坡使得中國大陸市場的品牌和零售都受到了影響。據相關信息報導,儘管香港的經濟狀況持續低迷,但恒隆地產在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財年業績依然錄得增長,其中核心的物業租賃業務收入同比增加5%至85.56億港元,有53%來自中國內地業務。
在這個期間恒隆地產的中國內地收入同比大漲了14%至人民幣31億元,恒隆地產強調,中國內地奢侈品零售額增長顯著,得益於中國內地遊客減少訪港,以及利好政策和相較於2018年疲弱的人民幣匯率刺激海外消費回流國內。
中國內地作為集團的主要市場,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全球地緣經濟震蕩的打擊,但影響並非負面。恒隆地產為刺激國內消費增長已經下調了部分奢侈品的關稅令中國的高端消費者逐漸回流,收入增長和各奢侈品牌近期的業績表現均可印證這一點。
中國的零售市場規模龐大,且其前景相對確定,國內消費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為快,高端及次高端細分市場的發展尤其迅速,市場競爭少,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預測恒隆地產的利基市場預期會持續增長至少30至40年。
在中國時尚之都上海,以往人們認為浦西的恒隆廣場和浦東的國金中心就是兩大奢侈品地產代表。然而情況正在發生改變,高端地產的戰場正「肉眼可見」地擠入更多競爭對手,特別是那些藉助社交媒體和藝術新零售誕生的新型商業體。
新一代消費者想要什麼,就要立刻得到,這對於奢侈品實體零售顯然是利好。他們將格外關注消費體驗,對於去什麼商場,哪家商場品牌齊全、體驗更好,加入哪一家的會員計劃更划算進行審慎選擇。由於奢侈品消費的高單價對會員積分更有利,消費者選擇加入哪一家商場的會員計劃,基本上也決定了未來長時間內的消費行為,也決定了哪個商場會在未來十年抓住這批有購買力的人群。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奢侈品牌門店繼續渠道下沉,以往很多需要前往一線城市進行奢侈品消費的消費者正在轉向當地新開的奢侈品門店和電商,進一步弱化一線城市奢侈品商場以往的集中效應。中國內地奢侈品商場正進入比拼細節、精細經營的階段。「搶人大戰」剛剛開始,如何留存消費者的難題也將接踵而至。
各位讀者,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