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奢侈品商場「搶人大戰」其實剛剛開始

2020-12-16 電商EMBA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香港遭受的零售滑坡使得中國大陸市場的品牌和零售都受到了影響。據相關信息報導,儘管香港的經濟狀況持續低迷,但恒隆地產在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財年業績依然錄得增長,其中核心的物業租賃業務收入同比增加5%至85.56億港元,有53%來自中國內地業務。

在這個期間恒隆地產的中國內地收入同比大漲了14%至人民幣31億元,恒隆地產強調,中國內地奢侈品零售額增長顯著,得益於中國內地遊客減少訪港,以及利好政策和相較於2018年疲弱的人民幣匯率刺激海外消費回流國內。

中國內地作為集團的主要市場,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全球地緣經濟震蕩的打擊,但影響並非負面。恒隆地產為刺激國內消費增長已經下調了部分奢侈品的關稅令中國的高端消費者逐漸回流,收入增長和各奢侈品牌近期的業績表現均可印證這一點。

中國的零售市場規模龐大,且其前景相對確定,國內消費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為快,高端及次高端細分市場的發展尤其迅速,市場競爭少,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預測恒隆地產的利基市場預期會持續增長至少30至40年。

在中國時尚之都上海,以往人們認為浦西的恒隆廣場和浦東的國金中心就是兩大奢侈品地產代表。然而情況正在發生改變,高端地產的戰場正「肉眼可見」地擠入更多競爭對手,特別是那些藉助社交媒體和藝術新零售誕生的新型商業體。

新一代消費者想要什麼,就要立刻得到,這對於奢侈品實體零售顯然是利好。他們將格外關注消費體驗,對於去什麼商場,哪家商場品牌齊全、體驗更好,加入哪一家的會員計劃更划算進行審慎選擇。由於奢侈品消費的高單價對會員積分更有利,消費者選擇加入哪一家商場的會員計劃,基本上也決定了未來長時間內的消費行為,也決定了哪個商場會在未來十年抓住這批有購買力的人群。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奢侈品牌門店繼續渠道下沉,以往很多需要前往一線城市進行奢侈品消費的消費者正在轉向當地新開的奢侈品門店和電商,進一步弱化一線城市奢侈品商場以往的集中效應。中國內地奢侈品商場正進入比拼細節、精細經營的階段。「搶人大戰」剛剛開始,如何留存消費者的難題也將接踵而至。

各位讀者,你們覺得呢?

相關焦點

  • 國內最大奢侈品商場禁入外賣員,我看到了人性最大的黑暗
    該視頻發布後,「中國最大的奢侈品市場」——SKP商場很快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如果博主所言是真,SKP的做法顯然涉及到「歧視」外賣員。7月12日,商場方面做出了回應:疫情期間,北京SKP為了疫情防控的要求,設立了固定的取餐點,由商家將餐食送至取餐點與配送員接洽;而在疫情發生之前,商場也有特定的取餐通道,方便外賣人員進入。
  • 國內最大奢侈品商場禁入外賣員,我看到了人性最大的黑暗!
    隨後,據該博主講述,她嘗試過走商場員工通道、地鐵口等其他路線去商場指定的取餐地點,但是還是被告知不能進入,最後,該單外賣只能交由其一名未著騎手服飾的朋友幫忙代取。該視頻發布後,「中國最大的奢侈品市場」——SKP商場很快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如果博主所言是真,SKP的做法顯然涉及到「歧視」外賣員。
  • LV直播「翻車」 LVMH一季度收入下滑15% 奢侈品的焦慮才剛剛開始
    文:陳淑文 朱耘ID:BMR2004由於疫情的蔓延,一紙「居家禁令」將消費者與商場隔絕,主打線下實體店的奢侈品零售頃刻變天。2020年4月16日,全球奢侈品集團LVMH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受疫情影響,期內集團收入為10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14億元),同比下降15%,有機下滑17%。
  • 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北京SKP商場有多壕?
    你不是SKP的菜對於熟悉北京的人來說,五環內的購物商圈很多,但高端奢侈品商圈主要有4個。沿長安街從西向東,分別是翠微百貨、王府井中環、國貿三期、北京SKP。其中,屹立在北京購物鄙視鏈最頂層的北京SKP可謂是國際高端奢侈品的集中地。在這附近,不僅有各類高端國際公寓,還有眾多國際金融機構、影視傳媒公司等。
  • 山東濟南「最高檔商場」,奢侈品大牌聚集地,員工卻比顧客多
    記不得都去了哪些地方,看了哪些風景,遇到哪些人。儘管人們說,去旅行不在於記憶,而在於當時的那份心情。但是,仍舊值得一說的是,濟南城在氣度和文化底蘊方面依舊是很多周邊城市無法攀比的,而在這裡也是有著很多的建築或者是餐廳、小吃街和大型購物商場的打造,經常會有遊客穿梭在這裡,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有著山東濟南內「最高檔商場」之稱的貴和購物中心也是就在泉城路內,地處於這裡最為繁華的地方,但是有點尷尬的是,你會看到,幾乎很少有人會進入這個商場,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 中國西南,奢侈品零售的下一個「真香之地」
    Harrods 首次亮相成都,甄選呈現卓越珠寶腕錶展以及主題雞尾酒盛會,為成都這座城市帶來世界頂級的精品腕錶和珠寶藝術今年年中,「中國最賺錢的商場」 SKP 正式拓展西南市場版圖,接連兩月宣布布局西南雙城:成都及昆明。
  • 上海港匯恒隆廣場煥新完成,高端商場地位再提升!
    深耕內地多年的恒隆地產,透過兩家位於上海的恒隆廣場,從奢牌臻品發布到商場整體升級,向外界展示了全面的業務發展策略及全新的恒隆品牌形象,成功在高端零售市場吸引到越來越多目標客群的關注。  凜冬已至,這個不平凡的一年即將結束,各地商業廣場紛紛「舊貌換新顏」,期望開啟2021年的全新曆程。其中,上海老牌高端商場——上海港匯恒隆廣場剛剛完成為期三年半的資產優化計劃。
  • 上海浦西人氣最旺商場,買奢侈品都要排隊,但名字卻比較難念
    在這樣的情況下,上海人的物質生活自然就不會差,物質生活提升了,那提供他們購物的商場,自然也會比較多,畢竟上海人很喜歡買買買。    為此我們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上海浦西人氣最旺商場,買奢侈品都要排隊,但名字卻比較難念。而這商場就是位於上海市中心淮海中路的——iapm商場,這個商場聽起來是不是比較洋氣?
  • 在中國,奢侈品折扣店玩出了新花樣
    消費趨勢以新的面貌回歸2020年,似乎有大量中國消費者的購物活動都在回歸本土,不少人發現,曾經只能在歐美拿到的奢侈品折扣價格,如今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國市場。這一趨勢將受到國際品牌的熱烈支持,它們正迫切希望自己於其他市場的損失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彌補。對於中國政府來說,這又何嘗不是一樁利好消息。
  • 2020的奢侈品狂歡:是最後的盛宴,還是下一篇的序章?
    就如同在資本市場中,很多人投資人開玩笑說無論出任何市場政策和動態都是利好茅臺一樣,大家在今年也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是,在疫情之下,有錢人似乎更傾向於消費——中國境內奢侈品市場(即中國內地市場)在2020年初經歷了異常艱難的開局,但到今年結束時,一些品牌卻實現了兩位數甚至三位數的增長。
  • 2020年奢侈品在國外賣不動,在中國銷售額卻翻一倍,靠的是什麼?
    據《2020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勢不可擋》顯示,2020年中國內地的市場份額翻了一倍,2019年還是11%,2020年已經增長到了20%。要是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的話,等到了2025年,中國在奢侈品行業的市場份額可能會成為全球第一。中國的奢侈品市場能在2020年的大環境下逆勢生長,其背後的主要原因在於中國人對奢侈品的購買慾望比較強烈,所以才會貢獻出那麼大規模的市場份額。
  • 盧韋柏:內地消費反彈勢頭會延續 恒隆將引入更多奢侈品牌
    據了解,2020年中期,恒隆內地物業組合租賃收入增幅部分來自於2019年第三季度開業的新租賃物業,包括昆明恒隆廣場、無錫恒隆廣場第二座辦公樓及座落於瀋陽市府恒隆廣場的瀋陽康萊德酒店。隨著內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減退,奢侈品的銷售額自4月起大幅反彈,反映奢侈品消費回流及因積壓需求帶動,此需求來自從海外回流國內的消費。另一方面,較少奢侈品牌的其他零售物業溫和復甦。
  • 上海港匯恒隆廣場完成資產優化 鞏固高端商場定位
    煥新派對,慶祝商場完成為期三年半的大型資產優化計劃,進一步鞏固其在高端商場的領導地位。恒隆地產旗下地標商場上海港匯恒隆廣場於今天(11月19日)舉辦「GATEWAY TO INSPIRATION」煥新派對,慶祝商場完成大型資產優化計劃,並慶賀集團成立60周年。上海港匯恒隆廣場完成資產優化計劃,進一步鞏固其在高端商場的領導地位。
  • 海外疫情暴發,促進奢侈品消費回流中國大陸市場「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奢侈品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三、奢侈品市場回流發展環境近年來,中國內地奢侈品消費市場快速增長。從整體上看,2015年至2019年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規模逐年遞增,2019年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規模達到了300億歐,同比增長了26.05%。
  • 瀋陽奢侈品回收價格打幾折
    WC萬國表萬國是一個很早就進入中國商場的瑞士高端品牌,一開始叫「世界」,其間飛行員系列、葡萄牙計時系列等都是比較聞名的。奢侈品回收價格打幾折豪華品回收一直還是離不開商場的不堅定,回收的時分,有時就算你是幾千塊的豪華品,有時商場欠好,也不會給回收的,畢竟現已沒有出售途徑可言了,加之商場仿品的泛濫,有時競賽的優勢還不如仿品的商場。
  • 疫情倒逼奢侈品行業線上線下加速融合
    業績下滑部分品類衝擊大中國消費者一直是奢侈品購買的主力軍。伯恩斯坦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消費者的消費額約佔全球奢侈品銷售增長的90%。中國奢侈品聯盟榮譽顧問張培英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每年春節前後都是奢侈品銷售的旺季,而這次疫情將會對奢侈品今年一季度的銷售額產生不小的衝擊。歐洲投資銀行預計,隨著疫情的擴散,全球奢侈品銷售額將在今年第一季度平均下降8%,其中被視為核心動力的中國市場將大跌40%。
  • 《星球大戰》系列在中國走到盡頭?全球票房64億,內地僅1.36億
    作為全球科幻迷們最鍾愛的系列之一,《星球大戰》重啟之後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也是意料之中的。不過這種輝煌在中國內地好像並不「流通」!除了《星球大戰:原力覺醒》有一些票房影響,之後的幾部無論是正傳還是外傳,在中國內地的市場都沒有掀起什麼風浪。
  • 《星球大戰》為什麼在中國不火?
    追溯到10多年前,中國電影市場剛剛起步,對於當時的《星戰前傳》三部曲,國內只從第二部開始引進,這樣沒頭沒尾的待遇也是夠奇葩的,兩部《星戰前傳》在內地的票房分別為4500萬與7554
  • 奢侈品地標隕落,海港城上半年收入大跌30%,每10家店就有一家空置
    作為曾經最受中國內地消費者喜愛的高端商場,佔地23萬平方米的海港城一直是九龍倉置業的主要業績增長引擎,擁有逾450間商店。從2007年起,海港城銷售額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0%,2018年更是高達24%,銷售額平均每天超過1億港元。去年上半年,海港城商場租戶銷售額達185億港元,租金收入40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