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坡上的風
第一次了解到馬未都先生養的貓,是在早晚讀書裡邊聽先生講《小文65》中聽到的。原來我們中華田園貓分類是如此別出新意的有趣。
過去貓的品種命名都是按照花色命名,先生簡單地講到了幾個分類:滿地錦、鞭打繡球、雪地拖槍、銜禪與銜碟。講到銜蟬時,先生就像一位鄰居老者像向我們講家常般:「那我們博物館就有這樣一個,只不過是只奶牛貓,但嘴上的那個蟬呢是別提多標準」。這裡的奶牛貓是:白色毛,背部有一片黑色的毛。而最名貴的銜蟬是純白色毛,嘴上的黑毛像只蟬飛來銜在鼻子上。
先生喜歡貓,博物館裡邊就有【觀復貓亭】,後又有主題直播【來踏青,擼貓館長】:「先由貓館長們帶我們穿越時空,看古代文人與今日鏟屎官們誰更懂主子;之後我們將從「春日主題」的珍品文物進入到古人的世界,由觀復博物館副館長劉強老師帶隊,約古人一起踏個春。」
先生自己的節目《嘟嘟》裡邊也講過貓,雖然古人專門系統記錄貓的書籍僅查詢到《貓苑》,由清鹹豐年間黃鶴樓整理古籍結合自己養貓觀察研究編寫。書有上下二卷,分種類、形象、毛色、靈異、名物、故事、品藻七門。
「觀復」二字足見先生對貓的喜愛程度,夏日裡他坐在亭子裡石凳上,他的雪地拖槍在草坪裡散步;烏雲蓋雪是在牆邊吃小麥葉子嗎?金被銀床也牆上配合他拍照;略不滿意的銜碟奶牛貓在石頭下打瞌睡;滿地、狸花在亭子裡,不同的一個睡在地上露出半個肚皮,狸花正襟危坐像雲南的瓦貓形象。每天看著貓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兒,觀察它們一舉一動,看著它們就是一件有趣的事兒。
好聽的名字還有吼彩霞、繡虎、金鉤掛玉瓶、墨裡藏針、墨玉藏珠……這不僅僅是先生的樂趣,更體現著歷史長河中古人與貓是這麼親,美麗的選詞方式命名也是我國獨有。如果能夠穿越到古代,我想我看到的應該是:「夏日裡,冠者四五人,童叟三四人,虎貓三兩隻路旁樹下,為貓賦名,嬉笑歡鬧」。每一個詞藻,都是每一個人對生活的熱愛,和生活樂趣的自我創造,這份幸福感的創造也是我們獨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