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行業如何破局創新?對於中國電影的未來有哪些期許?

2020-12-14 湘湘愛旅行

來源標題:十年,光影騰輝映心田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的重要節點,伴隨著全國影院相繼復工復產,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從容回歸了。

10年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成長發展始終與中國電影的繁榮發展如影隨形,作為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電影市場的風向標、新人新作的孵化器、城市文化的金品牌,北京國際電影節已經成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電影文化交流盛會,受到國內外電影機構、影人、影迷、社會大眾的關注和喜愛。

電影行業如何破局創新?影迷、電影人對於中國電影的未來有哪些期許?這些問題我們都能在本屆電影節中找到答案。

心中的電影永不落幕

「突破」是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內在動力,也是永葆活力的秘籍。在「十年·如影——北京國際電影節十周年主題論壇」上,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成員、副總編輯,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常務副秘書長徐滔動情地說:「今年是北京國際電影節第一個十年,疫情之後,很多朋友很長時間沒有走進電影院,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電影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就像歷經風雨一樣,我們的生活還在繼續,而在這個時候召開的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也在告訴所有人,就像夢想永遠不會缺席一樣,我們的電影也永遠不會落幕。」

本屆電影節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尤為特別,《中國機長》《廬山戀》等影片在露天播放讓觀眾感到別有一番味道。電影愛好者陳鋒告訴記者,大家坐在板凳上,搖著扇子,喝著汽水,仿佛回到那個最純真的年代。他說,「這是電影的瞬間,也是電影的永恆」。

今年對於電影人來說無疑是極為艱難的一年。他們滿懷著對電影的理想,但是現實工作卻遇到重重阻礙。值得欣慰的是,經歷千難萬險後,電影業正在復甦。

數據顯示,過去兩年的暑期檔單日票房高峰均出現在7月。2018年,單日票房高峰出現在7月21日,產出4.6億元票房;2019年,單日票房高峰出現在7月28日,產出4.1億元票房。今年,電影業受疫情影響在7月20日才正式復工,而在8月25日,當日票房實現5.01億元,這個數字充分說明電影市場已經恢復了原來的秩序。

疫情之下,如何提高電影質量,講好中國故事,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是當前電影人普遍思考和探討的問題。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於冬指出,自影城復工以來,票房不斷突破,電影恢復的速度高於預期,整個暑期檔重新盤活,代表了中國電影人在疫情之下的忍耐、堅持,同時又有積極、努力經營的信心。下一步,電影創作應該更加多元化,除了重要時間節點宣傳的重要影片之外,還需要愛情片、喜劇片等各個類型的商業電影不斷豐富電影市場,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生產數量。

「創作者最需要的就是突破和創新,敢於去挑戰新的類型。」編劇張冀認為,「比如《流浪地球》是硬科幻類型,《哪吒》是奇幻的動漫類型,《八佰》是戰爭大片,這些都是以往中國電影沒有涉足的題材。我國的電影應在新類型上尋求突破,科幻、神話改編、動漫、歌舞、戰爭、史詩、體育這些類型,仍然有非常大的突破空間。」

美國著名導演蒂姆·米勒表示,疫情之後電影的創作方向、講述故事的內容會涉及與人類相關的、聯繫緊密的一些事情,比如說失去親人的痛苦、疫情當中的絕望掙扎,講述一些在疫情中犧牲自我的平凡英雄的故事可能是很好的題材。

網際網路對電影產業影響深遠

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讓一切既往的速度和界限都被打破,院線與網際網路的窗口期縮短,也給未來電影的走向帶來了全新挑戰。

在本屆電影節多場論壇上,電影人圍繞網際網路與傳統電影的話題各抒己見。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兼CEO王中磊表示,院線與網際網路的窗口期縮短會影響電影院放映的吸引力,改變人們去影院觀影的習慣,對整個電影市場有較大的衝擊。

電影導演陳思誠並不認為流媒體與傳統電影一定會融合。他表示,在某些作品上,流媒體與傳統電影反而會涇渭分明,也正因如此,電影導演更要努力拍攝出讓人們願意走進影院觀影的電影。

毋庸置疑的是,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的飛速發展離不開網際網路的賦能。比如,在線選座、秒級實時票房數據監測以及數據化電影宣發等。作為「網際網路+電影」領域中的一員,貓眼娛樂CEO鄭志昊表示,疫情對傳統電影業影響雖大,但是觀眾旺盛的觀影需求沒有改變,市場的基本面沒有動搖。線上線下是相互引流、相互促進、共同繁榮的關係,網際網路與傳統電影一定會碰撞出更燦爛的火花。

當前,5G技術正在開啟萬物互聯的全新時代。5G超高速率、超低延時、超大連接的特性必將引發新一輪數據工業革命的到來,對眾多行業產生顛覆性影響。面對全新的技術環境與未來發展趨勢,5G技術也將對電影產業的發展帶來很大影響。

愛奇藝創始人、執行長龔宇認為,在5G時代,長視頻會變成輕應用,這會對市場起到刺激作用,帶來新一輪的業務增長。此外,新的視聽形式——「遊戲電影」會在5年之內出現,觀眾可以直接進入電影中享受美妙的互動體驗。因此,5G時代將是電影最具藝術性的視聽體驗全新時代,藝術與科技的完美結合將會是電影的鳳凰涅槃。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5G技術的應用將會促成電影的自我革新,更視覺化、更體驗化、更多屏化與更互聯化的電影會在不久的將來應運而生。同時,他表示,需求與滿足決定著技術創新的節奏,5G技術在電影產業的應用需要有堅實的工業化實踐作為基礎,而電影對於故事的呈現是永恆不變的藝術追求。在變與不變中,技術與文明將會互相促進,呈現出動態的時代進步。

好故事需要國際化表達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現有的電影產業發展格局和國際協同模式,也讓眾多國際電影人重新思考電影工業的未來在哪裡?電影從業者的未來在哪裡?

在世界各國電影業遭到疫情嚴重衝擊的背景下,藉助北京國際電影節這一平臺,中外電影人展開交流合作,共同探討電影行業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更廣領域合作的新模式和新趨勢。

數據顯示,自2000年至2019年底,我國已完成中外合拍並公映影片244部,其中有49部影片在內地票房超過1億元。在中外合作不斷深入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電影人深刻感受到,中國電影已經到了需要自我變革、自我提升的階段。

華納兄弟中國區總裁趙方表示,中國電影在工業化方面需要多多借鑑國外經驗。完善中國電影工業化體系,最好的方式就是借船出海,在製作方面先跟好萊塢形成合拍制度。好萊塢經過多年摸爬滾打,在題材開發、敘事手法、製作體系等各環節各鏈條都形成了非常完善和成熟的工業化體系。「我們現在趕上中國電影迅猛發展的幾十年,通過和他們合作,能夠找到一些捷徑,借鑑許多東西,但一定要本地化,做成有中國特色的電影工業化體系。」

一直以來,合拍片都面臨本土化與國際化難以同步的困難,如何跨越文化差異阻礙,最大限度實現本土市場與國際市場雙贏,成為關注的重點。芬蘭著名導演、製片人、編劇雷尼·哈林認為,好萊塢電影特別注重全球營銷,能否塑造全球通用的符號、引發全球共鳴的情緒是決定影片前景的重要因素。「強調情感、情緒尤為重要。你去看電影的時候,不管是喜劇也好,動作也好,只有情緒這一人類共同擁有的東西才能貫穿東西,所以我讓所有製片人、編劇關注電影是否能夠引發人們的情緒。」

開心麻花總裁劉洪濤表示,疫情讓全世界電影人都面臨一個嚴重挑戰,無論是創作還是市場環節,大家都在思考未來的路怎麼走。中國電影對於國際化表達的積極借鑑與探索,讓電影市場充滿希望。觀眾對於電影的需求不會變,只要創作者能在內容、品質上做到更好,讓觀眾通過看電影體驗到獨一無二的享受,電影就能生存下去。

【來源:經濟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020強影之路》亮相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破局·重生,中國電影...
    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中國電影家協會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張宏,中國電影集團副董事長、中國電影副董事長、總經理傅若清,上海電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上海電影董事長王健兒,愛奇藝會員及海外業務群總裁楊向華,奇樹有魚創始人&CEO董冠傑,貓眼娛樂總裁顧思斌,著名導演尹力、李少紅……諸多行業專業人士共同見證。
  • 拐點期的網絡電影如何破局?人才和商業模式是關鍵
    作者:阿婷美編:加一過去一周,網絡電影成為行業焦點,迎來新拐點。在娛影智庫(ID:yuyingzhiku)看來,拐點的背後,映射出的是中國網絡電影到了官方蓋章,可以討論未來發展的階段。具象化來說,他們想通過《D戰》,讓大眾對於網安民警有一個正確認識,傳遞網安專業知識,提高大眾的安全隱患意識。娛影君認為,影片《D戰》的意義遠不止於此。對於行業而言,一方面,《D戰》打破網絡電影固有的題材單一化現狀,為行業從業人員開拓了新的題材樣本;另外,對於現階段的網絡電影來說,無疑需要更多諸如《D戰》一樣有質量有價值的影片,為行業正名。
  • 第二屆中國網絡電影周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新模式·新融合·新勢力中國網絡電影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十八大以來,伴隨網絡電影「減量提質」的不斷深入,中國網絡電影行業開始由初創期向成長期邁進。在新的發展階段中,網絡電影的商業模式如何進一步創新?金融與網絡電影的融合發展何以實現?網絡電影的創作趨勢又將走向哪裡?圍繞上述問題,中國網絡電影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於11月12日下午在成都市大邑縣安仁古鎮隆重召開。作為第二屆中國網絡電影周的重要環節,論壇以「新模式·新融合·新勢力」為主題,從商業模式創新、金融助力行業發展、青年創作三個方面探討了中國網絡電影創新發展的現實路徑。
  • 破局·重生 中國電影加速融合與重構《2020強影之路》亮相第三十三...
    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中國電影家協會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張宏,中國電影集團副董事長、中國電影副董事長、總經理傅若清,上海電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上海電影董事長王健兒,愛奇藝會員及海外業務群總裁楊向華,奇樹有魚創始人&CEO董冠傑,貓眼娛樂總裁顧思斌,著名導演尹力、李少紅……諸多行業專業人士共同見證。
  • 未來社區,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破局之路?
    作者:AECOM亞太區建築與人居環境副總裁 徐業勤;AECOM華南區董事總經理、中國區建築設計副總裁 王一旻;浙江經略總經理 魏李鵬;星河產城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 陳朝朝及研究團隊成員聯合撰文。未來已來,而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未來市場在哪裡?黃金二十年的快速發展期後是否註定將演化成衰退?
  • 中國加入RCEP 對電影行業有什麼影響
    而作為電影行業媒體,RCEP的成功籤訂也讓我們好奇,這個協定是否會對電影行業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為受到政策衝擊極大的產業之一,RCEP的籤訂,對電影行業都會帶來哪些利好呢?中國電影(600977)產業在RCEP中又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 中國加入RCEP,對電影行業有什麼影響?
    而作為電影行業媒體,RCEP的成功籤訂也讓我們好奇,這個協定是否會對電影行業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為受到政策衝擊極大的產業之一,RCEP的籤訂,對電影行業都會帶來哪些利好呢?中國電影產業在RCEP中又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當電影遇上新秩序 中國電影市場近20年的發展與進步,與中國不斷與外籤訂的相關外交貿易政策密不可分。
  • 影院復業,電影行業如何「一路向前」 | 復旦港大瞰見×2020
    2020年的電影行業在寂靜中開場,經歷了這場前所未有的行業寒冬之後,電影行業的重啟之路受到各方關注。疫情對電影投資、拍攝製作、宣傳發行等各個環節分別帶來哪些改變?「重啟」的希望背後,中國影人的初心不變,創作和表達也都不曾停止,帶著對未來的信心與期望,他們更思索著如何一路向前。
  • 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
    科技創新賦能電影行業發展——訪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支菲娜  11月21日下午,中國(北京)國際視聽大會內容製作論壇在北京展覽館舉行。會議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教授支菲娜主持。請您談一談,您對當前電影行業發展有哪些看法。  支菲娜:當前是電影行業轉型升級、淘汰冗餘產能的一個重要時期。日前,我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採訪的時候,也提出了幾個想法:  第一是政策的升級換代,才能帶來行業的升級換代。  第二是疫情衝擊下,全國影院關閉了較長時間。
  • 助力中國電影行業復甦——CG動畫電影揚帆起航
    2020年註定是載入人類史冊的一年,人類面對前所未有的危機與挑戰,也讓我們有機會去深刻思考與世界的關係及未來的發展方向。疫情終將會像人類曾經經歷的劫難一樣被徵服,壓抑和積累的文化熱情急需得到釋放,在城市生活陸續恢復正常,中國電影行業也發出了邁向未來的積極信號。
  • 中國電影如何重振輝煌——解碼中國電影復甦奇蹟
    作為全國電影行業最璀璨的盛會,今年的金雞獎頒獎盛典系列活動不僅是電影人劫波渡盡後歡欣重聚的節日,更成為觀察和解碼中國電影復甦奇蹟的最佳窗口。但看到旁邊觀眾的投入,看到影院經理的笑容,「我才發現自己對電影有多麼濃重和深沉的愛,也知道有千千萬萬的人對電影是多麼熱愛」。 「以《八佰》為標誌的票房成績,說明中國電影十幾年的產業化改革是成功的,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積蓄的能量。」
  • 「一個口袋裝下一個劇組」:手機電影如何推動行業變革?
    與此同時,手機作為拍攝工具還有無可比擬的親近性,記錄片《剃頭匠》裡面有許多非專業半專業演員,手機拍攝能讓演員在鏡頭前更加自然,更順暢的演繹。「新影像·手機電影計劃」啟動,華為手機如何用技術重塑內容?為鼓勵更多大眾探索手機電影創新創作的廣闊空間、參與到手機電影創作的新浪潮中,華為聯合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組委會共同開啟「新影像•手機電影計劃」,於2020年11月-2021年7月廣泛面向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個人與團體徵集手機影片作品,使用手機拍攝滿足要求的5-30分鐘的影片即可報名參賽。
  • 以創新力驅動未來十年行業發展 網絡安全創新能力百強榜單出爐
    光明網訊(記者 李政葳)面對雲計算、物聯網爆炸式增長以及勒索軟體等新型攻擊,網絡安全行業將迎來新一輪重大變革。如何撬動產業迭代更新,探尋升維破局之路,需要集行業之力克服短板、挖掘原力。
  • 淺談卓一影視對電影行業未來的發展規劃
    影視行業的未來發展,未來市場規模將是千億級別!以前觀眾一提到影視大片首先將會想到的是美國或者歐州的電影。而近幾年隨著戰狼2、哪吒等電影的誕生給中國影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發展!今天,小編來採訪一下優秀的年輕團隊卓一影視的負責人林總和項目總監唐總。小編:林總您好!請問您對未來的電影市場有什麼看法 ?林總:您好!
  • 金雞獎|「一個口袋裝下一個劇組」:手機電影如何推動行業變革?
    《守衛地球》是一部豎屏自拍科幻電影,導演一人擔任編劇、攝影、美術等所有崗位,按下快門鍵為我們呈現了一部別開生面的豎屏電影。與此同時,手機作為拍攝工具還有無可比擬的親近性,記錄片《剃頭匠》裡面有許多非專業半專業演員,手機拍攝能讓演員在鏡頭前更加自然,更順暢的演繹。「新影像·手機電影計劃」啟動,華為手機如何用技術重塑內容?
  • 產城觀察 | 未來社區,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破局之路?
    未來已來,而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未來市場在哪裡?黃金二十年的快速發展期後是否註定將演化成衰退?從國民經濟皇冠上耀眼的明珠到控制中發展,其根源到底是政策調控的外在要求還是自身裂變的內在需求?當今時代,科技與網際網路飛速發展,房地產是否註定與科技應用和房產創新無緣?未來的房地產,是否難以在創新時代推陳出新,實現自身轉型?
  • 蜂產業創新如何破局?老滇凰提出三個建議
    「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健康產品展覽會、2020亞洲天然及營養保健品展(簡稱HNC 2020)」於2020年11月25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隆重舉行,老滇凰攜旗下高端蜂產品亮相HNC國際健康營養展。在同期舉行的「2020全國蜂業大會暨中國特色蜂蜜供需對接會」上,老滇凰雲極分公司董事長熊劍作為品牌代表發表了《蜂產業創新如何破局》的主題演講。
  • 從「網絡大電影」到「網絡電影」(深觀察)
    一些網絡電影如《樹上有個好地方》《老大不小》等作品的內涵和品質完全可以與電影院電影媲美。網絡電影人的目標和期許當前中國網絡視頻用戶數量達9.01億,形成龐大的市場。創新思維在網絡影視工業的各個環節不斷出現。創新的發行模式讓優秀電影作品有脫穎而出的機會。
  • 後疫情下的電影行業,哪些趨勢「不可逆」?
    作為一個疫情之下的「電影節「,電影人的一些深度反思在電影節的公共場域交織。如賈璋柯導演所言,面對疫情,世界上的導演可以分為兩種,經歷過疫情的和沒有經歷過的。 對於電影行業,同樣如此。繼去年以來的行業調整,在過去的六個月中,疫情進一步放大了影視行業積弊已久的問題,也加速了電影行業格局的重塑。
  • 評論:國產動畫電影彰顯中國韻味
    中國動畫電影有著輝煌的過去。從20世紀5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我國先後有30餘部動畫影片在各類國際電影節上摘得大獎,被國際評論認為達到世界一流水準,在藝術風格上形成了獨樹一幟的「中國學派」。世紀之交《寶蓮燈》的上映,標誌著國產動畫站上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