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區政協九屆四次會議以來,區政府共收到政協提案179件。其中,重點提案7件、一般提案172件。截至目前,均已辦結。按辦理類別看,A類126件,佔70.4%;B類53件,佔29.6%。從委員回覆意見看,委員評議滿意的178件,佔99.4%,基本滿意的1件,佔0.6%。
二、關於區政協重點提案辦理情況
今年,區政府共承辦重點提案7件,分別由區委書記張銘,區委副書記、區長徐琨,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陳照祥,副區長張聖輝、王豈等領銜負責,組織部(人才辦)、市場監督管理局、農業農村水利局、衛健委、淮上經濟開區管委會具體承辦。
(一)倪峰委員提出的《關於加快推進高端醫藥產業園項目建設的提案》,由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陳照祥領銜,淮上經濟開區管委會承辦。近年來,市區兩級高度重視高端醫藥產業建設發展,成立工作專班,推進工作落實。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快項目建設進度。高端醫藥產業園項目已成功融資4億元,為項目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目前,廠區環評工作,一期廠房交付工作正同步推進。二是完善環保安全配套,保障園區持續發展。汙水處理已完成2萬噸汙水處理廠的工藝改造並竣工驗收。為退市進園項目專設的地上汙水管網建成,新建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3萬噸/天)正在土建施工;擬新建開源大道至金潼路至南環線架空汙水管網(約5km),目前已完成可研。建成後日處理汙水能力達到5萬噸。園區消防特勤站,辦公樓主體框架結構完成至三層,四層柱子鋼筋已綁紮完成。車庫地下室框架完成,±0.00以上鋼筋綁紮完成。訓練塔框架完成,二層柱鋼筋綁紮完成。三是提升市政配套水平,打造醫藥園區品牌。園區基礎設施正逐步提升完善,目前,雙迴路供電工程已開工建設,園區蒸氣運輸管道、燃氣管道正不斷完善,園區封閉工程,已確定監理公司為安徽建大項目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單位正進行前期準備工作。
(二)王朝東委員提出的《關於規劃建設淮上區食品產業集聚區的提案》,由副區長王豈領銜,市場監督管理局承辦。市、區兩級高度重視食品產業園建設工作,成立專門工作組,多次召開會議研究有關食品產業園建設工作。在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已於7月份完成食品產業園的產業發展、項目定位、產品規劃和運營管理可研報告。該項目擬選址於解放路與淝河路交匯處東南角,佔地約206畝,主要建設食品文化街區、配套功能區、金融服務區、城市景觀區等。食品產業園生產加工區擬選址在曹老集鎮南側、蚌固路東側地塊,面積約474畝。8月下旬,食品產業園規劃建設實施意見擬定,在面向全市市直相關部門徵求意見,並在對市直相關部門提出的修改意見收集匯總後,我區對食品產業園規劃建設實施意見進行了修改。同時,區相關領導率區直有關部門,赴深圳就食品產業園等項目進行考察並多次到曹老集鎮現場指導皖北食品產業園建設前期工作。目前,我區已與豪德集團籤訂食品產業園項目投資協議,下一步將持續做好項目保障服務工作。
(三)盛家軍委員提出的《關於打造文旅強區助推淮上區文旅經濟融合發展的提案》,由副區長王豈領銜,區文化和旅遊局承辦。一是加大排查,掌握文旅資源現實狀況。目前,我區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雙墩遺址公園、春秋墓),國家級AAA級旅遊景區(三汊河溼地公園),三星級農家樂2家(禾穎農家樂、二黑農場),鄉村旅遊示範村3個(曹老集楊湖村、沫河口鎮沫河口村、梅橋鎮淝北村),安徽省旅遊商品示範企業1家(衛食園),安徽省優秀旅遊鄉鎮1處(梅橋鎮),市級研學旅遊基地1處(豐康農業),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個(留青竹刻、點心蜜角、淬火神功)。二是規劃先行,助推文旅產業合理開發。結合《三汊河—黃馬溝溼地旅遊總體規劃》《蚌埠市全域旅遊規劃》等規劃,按照「一城兩園三點四帶」空間發展布局,積極盤活我區文化旅遊資源,促進旅遊產業發展。合理開發三汊河溼地公園、雙墩遺址公園等旅遊資源,推進北淝河生態景觀帶、濱河景觀帶等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資源為主的休閒觀光旅遊項目建設,完善北淝河新橋、綜合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內通外聯的旅遊觀光線路。三是文旅融合,打造雙墩—三汊河溼地文化旅遊區。目前雙墩遺址公園已完成項目拆遷工作,正按序時進度建設。下一步將加快構建以雙墩遺址公園為依託的大遺址展示區、雙墩遺址博物館、東周文化村、史前文化闡釋區等人文體驗旅遊點發展,深度挖掘曹老集、玉博園、三汊河溼地公園溼地等文化內涵。同時,加快推動圖書館、區文化館及4個共享書屋(共享閱讀點)建設,提升民生工程建設成效。
(四)熊玉彬委員提出的《關於規範管理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提案》,由區委書記張銘領銜,農業農村水利局承辦。近年來,我區積極推進土地流轉工作,目前,全區流轉土地19.39萬畝,其中,租賃面積15.51萬畝,農民互換面積2.34萬畝,其他形式1.54萬畝。一是加強組織領導,規範土地流轉。出臺《關於進一步規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加快農業規模化經營的實施意見》,規範土地流轉程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農業生產率。二是加強宣傳力度,推動土地流轉。每年利用「6.25」和節假日開展土地政策法規宣傳,發放宣傳單頁6000餘份。每月定期對村幹部進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政策宣傳,提高鎮、村幹部及農民的法律意識。三是抓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積極引導農民將土地經營權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規範流轉,確保農業增收,農民收入提高。目前,我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總數達96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9家、市級3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268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2家,省級示範社2家,市級示範社7家;家庭農場總數達155家,其中省級家庭農場3家,市級家庭農場3家。四是規範土地流轉制度。堅持尊重農民自願原則,不得違背農民意願強迫流轉,流轉的條件、方式、價格由農戶決定。堅持保護耕地原則,流轉土地不得改變農業用途。堅持規範原則,流轉雙方應與村集體經濟組織辦理手續,籤訂流轉合同,併到鎮農業經管部門登記備案。督促各鎮農業部門對土地流轉進行備案登記造冊,建立電子檔案,做到有檔案有合同。要求各村在土地流轉中標明溝、路、塘的面積便於流轉到期後的分離。
(五)楊勇飛委員提出的《關於以區醫院為龍頭加快推進我區分級診療制度的提案》,由副區長王豈領銜,衛健委承辦。近年來,我區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積極整合鄉鎮衛生院醫療資源,加快推進醫聯體建設。先後投資近2000萬元,用於各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及設備購置、更新等方面。同時,積極與市級優質醫療資源對接,市一院、二院、三院和市中醫醫院先後與4個鎮衛生院建成緊密型醫聯體,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選拔24名優秀醫護人員下沉到鄉鎮衛生院,補齊基層服務能力短板。一是縱向整合醫療資源。促進醫聯體在組織管理、技術協作、人才培養、雙向轉診等方面加強合作、緊密聯繫,成為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整體效益和資源效率,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連續、合理、優質的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二是開展雙向轉診,建立急慢分治體系。醫聯體牽頭醫療機構負責與成員單位有效對接病人的會、轉診等管理工作,建立患者雙向轉診綠色通道。根據雙向轉診的臨床標準,結合專科會診意見,建立會、轉診檔案,按照患者自願、分級診治、連續治療、安全便捷和儘量減輕患者就醫費用負擔的原則,制定醫聯體內雙向轉診制度和雙向轉診實施細則。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政府衛生投入增長幅度要高於經常性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使政府衛生投入佔經常性財政支出的比重逐步增高」的要求,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長效機制和增長機制,保障鄉鎮衛生院設備更新和基礎設施改善。三是提高分級診療制度的群眾知曉率和滿意度。一方面,強化宣傳力度,細化基層首診病種,完善「雙向轉診」制度,建立長效考核機制。強化對醫院的考核,並將考核結果與財政撥款、下撥經費掛鈎,避免「雙向轉診」流於形式。適當拉大上下級醫療機構間基本醫保支付比例,使一些慢性病、常見病、多發病病人留在基層,康復期病人、後續治療病人更多地「下轉」到基層。另一方面,加強藥品使用保障。擴大基層基本藥物目錄,結合醫療保障和新農合水平、臨床路徑和疾病譜不斷增補、優化國家基本藥物品種、類別和結構比例,使基層醫療機構能滿足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專科治療等藥品的使用範圍,讓群眾買得到藥、看得好病,不斷打造「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分級診療就醫新格局。
(六)李雲政委員提出的《關於加強資源整合,解決沫河口園區集中供熱的提案》,由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陳照祥領銜,淮上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承辦。根據《安徽省2020年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工作任務》(皖大氣辦〔2020〕2號)要求,2020年底前,所有省級以上開發區要實現集中供熱。同時開發區集中供熱情況將納入安徽省2020年度省級以上開發區綜合考核評價。為此,我區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穩步推進蚌埠精細化工集聚區供熱能力水平。一是加快啟動淮上經濟開發區供熱規劃修編。首先,擬將原規劃備用熱源點安徽海華科技公司供熱站調整為高壓蒸汽供熱站。其次,隨著園區發展、項目規模的增大和項目數量的增加,熱負荷增大,中糧生化熱電廠規劃新建1×260t/h 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鍋爐+1×25MW 背壓式汽輪發電機組,可滿足園區發展需要。二是加強蒸汽價格的管理,督促供熱企業建立供熱出廠價格與煤炭價格變動的調整機制。抓緊規劃建設高端醫藥產業園、輝隆精細化工產業園、雪郎生物新材料產業園、中糧生物科技產業園等特色產業園,引進新的優質用熱大戶,幫助供熱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從而降低企業用汽成本。三是引入供熱管網專業公司團隊,加快實現蒸汽集中供應。目前,安徽匯能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已入駐蚌埠淮上經濟開發區,該公司作為國有控股的具有公用服務性質的企業,是一家從事城市集中供熱管網運營、建設的專業公司。下一步,該公司將整合園區內中糧生化熱電廠、安徽海華科技公司、蚌埠雪龍熱力有限公司等企業現有蒸汽、管網資源,實現蚌埠精細化工集聚區蒸汽的集中供應和高效穩定運營。
(七)劉德明委員提出的《關於建設淮上智庫,助推淮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的提案》,由區委副書記、區長徐琨領銜,組織部(人才辦)承辦。智庫建設是推進科學執政、依法執政、增強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內容。為助推全區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全面發展,我區積極組建「高層次+老同志+青年幹部」為一體的人才智庫。一是組建高層次人才智庫。出臺《淮上區招才引智實施細則》和《吸引留住高校畢業生在淮上區就業創業政策八條》,加大人才獎補政策宣傳力度,積極落實各項人才獎補政策。聚焦經濟發展主線,深化蚌埠淮上經濟開發區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出臺《安徽蚌埠淮上經濟開發區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總體方案》和《關於深化蚌埠經濟開發區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為淮上區建設添磚加瓦。二是切實發揮離退休老同志餘熱。組織引導老同志通過各種方式為黨的事業增添正能量,充分挖掘運用好老同志資源和優勢,建立起淮上區離退休老幹部智庫。三是培養青年幹部智庫。充分發揮青年幹部思維比較活躍、接受新事務的較快的作用,積極舉辦青年幹部座談會,充分聽取青年幹部的意見建議,提升政府各項工作水平。高度重視年輕幹部培養選拔培養工作,積極培育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年輕幹部隊伍,有效提高青年幹部參政議政水平。四是啟動「政協智庫」建設工作。為發揮政協智力密集的優勢,區政協辦公室印發《關於建立淮上區政協智庫的意見(試行)》,決定建立區政協智庫,暫分為經濟、社會、文教衛、生態4個組,規模暫定20人,目前已初步產生4名第一批智庫人選。
三、關於一般提案的辦理情況
今年,區政府共承辦一般提案172件,分別由農業農村水利局等52個部門和單位辦理,現已全部辦復。
(一)提案被採納,問題已解決或基本解決的有123件,佔71.5%。如吳大傳等委員提出的「關於提前謀劃全區重點項目實現錯位發展形成創新增長極的建議」由發改委承辦。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四五」開局之年,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全區重點項目謀劃,結合我區實際,研究提出了「一城、兩園、三點、四帶」的空間發展布局,聚焦「新基建」、公共衛生、基礎設施、戰新產業、物資儲備體系及商貿物流等重點領域,不斷更新儲備一批事關全區經濟社會長遠發展重大項目,實行錯位發展,形成創新增長極。截至目前,我區共謀劃穩投資項目129個,總投資1037億元,位居全市前列。一是注重提升城市品質,完善城市配套。主城區東至吳小街40米大溝,西至小蚌埠40米大溝、南至淮河、北至中環線(約20平方公裡),精益求精打造淮上新區宜遊宜居的主城區,加強淮河景觀帶、中環線景觀帶、寧洛高速景觀帶和北淝河景觀帶建設,通過加大徵遷力度,加快城區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外引車流至蚌五、蚌固、寧洛高速和中環線等道路,內部打通龍華路、大慶北路、雙墩路等4條市政道路,完善循環開放的城市骨幹路網框架。目前,針對新城區建設,圍繞醫療、教育、商貿等領域引進蚌醫二附院新院、金鵬玖玖城市綜合體、淮上萬達,奧萊小鎮、軌道學院、三中淮上分校等,蚌醫二附院新院已開診,金鵬玖玖城市綜合體開業運營,,奧萊小鎮土地已摘牌,正在報規審批,淮上萬達項目大商業開業,軌道學院土地出讓已公告、三中淮上分校正在有序推進。二是強化產業園區集聚效應。1.矽基產業集聚區:挖掘矽基材料產業潛力,做大做強以誠志導電膜、金龍浩光電項目為代表的智能終端配套產業體系,培育優勢產業。依託中建材的資本、技術資源,支持華光集團、盛世新能源等企業發展,拓寬我區矽基材料中太陽能玻璃等產業規模,形成矽基材料產業鏈。同時,進一步加大產業聚集平臺建設力度。加快建設科創產業園二期、雙創產業園等聚集園區,與現有的特步鞋服產業園、淮上區中小企業產業園等形成支撐中小企業集聚發展的產業基地,實現園區「產業策劃、產業招商、產業投資、產業聚集和園區運營」的市場化運作模式。2.商貿物流產業集聚區:推進「123」工程,即:1個智慧物流小鎮,2條產業鏈,3個高端零售產業群。1個智慧物流小鎮:重點圍繞智慧物流特色小鎮做大做強物流業,以「安徽省快遞協同發展試驗區」為契機,緊緊把握新機遇,結合保稅物流,做好外向型企業,構建內外循環的電商產業和大物流體系。2條產業鏈,即圍繞義烏商貿城小商品、家具、高端零售等打造專業市場群,形成小商品批發市場產業鏈;圍繞海吉星農產品、合一冷鏈打造食品、農產品、冷鏈產業鏈。主動研究產業鏈上下遊銜接,啟動中恆物流城、義烏商貿城前店後倉模式,拉長產業鏈,形成專業產業集聚,達到規模集聚效應。3個高端零售產業群,即圍繞金鵬玖玖廣場、淮上萬達廣場、奧萊小鎮,做大做強三大高端商業。同步推進商業配套設施建設和完善,形成高端零售產業群。3.精細化工產業集聚區:圍繞精細化工產業,打造三個發展平臺(產業鏈)。生物基產業園。圍繞生物基產業,推動雪郎生物PBS可降解塑料項目、中科大呋喃聚脂項目年內投產,萬豪生物新能源項目年內開工。輝隆產業園(海華產業園)。圍繞以輝隆股份為中心,打造輝隆系產業園區。以海華化工為龍頭,打造精細化工產業鏈。醫藥產業園。圍繞中科院醫藥研發基地項目、中科院合源藥業原料藥項目、百川醫藥孵化園項目等努力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園。實現年內中科院醫藥研發實驗室投入運營、鑫德藥業抗生素關鍵中間體項目年內投產。中科院合源藥業原料藥項目、綠禾藥業項目、蘇州吉瑪年內開工。三是因地制宜,做足現代農業示範區轉型升級文章。圍繞淮上區近郊農業優勢,結合鎮域特點積極推進「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打造梅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曹老集、吳小街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區轉型升級,沫河口品牌糧食生產基地建設。積極謀劃梅橋鎮蔬菜智慧大棚項目,蔬菜集散交易中心項目;曹老集瓜蔞、糧油農產品基地建設、食品加工產業園、沫河口蓮藕等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持續抓好農業產業化,推進6家省級、17家市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規範運作。
(二)提案被採納,需要逐步解決落實的有49件,佔28.5%。如,陳長樂委員提出的「關於加快建立區級融資租賃平臺,規模化引導企業設備升級的提案」,由財政局承辦。近年來,為加快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我區多措並舉破解降低企業成本、緩解企業融資難等問題。一是強化財政資金保障。財政直接撥付資金支持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建設。二是拓寬融資渠道。搭建銀企對接平臺,舉辦銀企對接會,為企業提供融資渠道。通過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提供「4321」銀政擔、稅融通等融資擔保業務。三是加大中小企業支持力度。河北新區發展公司與中途公司合作,為中小企業轉貸續貸業務提供階段性擔保,降低企業財務費用;加強與市級融資平臺公司合作,積極爭取政策性銀行貸款。
四是加強融資平臺建設。成立區融資租賃公司,利用融資租賃公司融資便利、期限靈活、財務優化的特點,通過直接租賃、轉租賃、回租賃等多種方式,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推進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帶動新興產業發展。
四、主要做法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推進。重點提案繼續實行分管領導領銜辦理制度,區長辦公會專題研究了7件重點提案的辦理方案,明確了辦理思路、辦理目標、辦結時限,分管領導及時跟進,召開專題督辦會議督辦,協調解決辦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7件重點提案現已全部辦復,委員滿意率100%。提案辦理實行部門「一把手負責制」,堅持做到「三個結合」,即把提案辦理工作與推動日常工作結合、與工作計劃和工作決策結合、與轉變工作作風和提高辦事效率結合。各部門主要領導親自推動,認真研究,協調落實,幫助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了辦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是完善制度機制,提升辦理工作規範。一是科學分辦。對提案中明確承辦單位的直接交辦,未明確承辦單位的由部門先行認領,無部門認領由區政辦根據職責分工提出分辦意見,經過3輪徵求單位意見後,召開專題會研究,確定承辦單位。二是建章立制。下發《關於2020年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分辦意見的通知》,對提案的登記、分辦、交辦、督促、審查、答覆、公開等各個環節,提出明確要求,使辦理工作實現制度化、程序化和規範化。三是規範辦理。下發辦理制度規定、格式文本等,供承辦部門參照學習,利用交辦會對各部門具體承辦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就辦理工作各個環節的要求及規範等進行詳細講解。
三是加強督辦推進,提高辦理質量。採用年度目標考核與平時督查通報相結合的方式,加強跟蹤督辦和推動落實。認真落實《淮上區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批評、意見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考核辦法》,將辦理工作納入部門年度目標考核。加強督查督辦,將提案辦理情況納入政務督查內容,對進展緩慢的通過區長辦公會、專題會等形式進行調度,提高提案辦理質量。
五、存在問題及下一步打算
主席、各位副主席,2020年提案辦理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個別部門和單位對辦理工作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辦理時效觀念不強;二是少數部門沒有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辦理方法過於簡單,落實效果不夠理想;三是承辦部門間協調配合不緊密,承辦單位與委員聯繫溝通不充分;四是重答覆輕辦理現象依然存在,少數單位的答覆避重就輕,針對性不強。五是個別部門片面強調客觀原因,對一些需要上級部門幫助解決的問題,對上協調不夠積極主動。
下一步,區政府將堅持問題導向,著力提升提案辦理質效。一是繼續加大部分辦理難度大、協調任務重的提案的跟蹤落實力度;二是加強與提案委溝通,共同努力實現適度控制提案數量,逐步提升提案質量,最大限度地發揮提案參政議政的功能途徑和綜合質效;三是對提案事項及要求合理,但目前條件還難以解決的,在與委員充分溝通的前提下,列入計劃逐步解決;四是對提案事項及要求不符合現行政策或因財力限制確實無法解決的,如實講明情況和原因,取得委員的理解和支持。五是做好提案答覆函的公開工作,將辦理件在政府門戶網站上公開,接受社會監督,推動工作落實,努力提高辦理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