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打教育部華中師範大學心理援助熱線,會聽到揚州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張碩錄製的指導語,她在熱線平臺開展的「最美指導語」評選活動中獲得第一名。既然遠隔千裡不能謀面,熱線諮詢師們期望用溫暖有力量的聲音為湖北防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新冠肺炎患者和家屬以及有需要的普通民眾送上心的撫慰。揚州大學多位專兼職心理教師積極參與了多條新冠疫情防控心理援助熱線志願服務,能夠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搭建守護心理健康的「連心線」,他們辛苦卻滿足。今天(5月1日)是「五一國際勞動節」,讓我們一起走近用「心」戰「疫」的一群心理輔導員們的故事。
周敏:投身「疫」線,收穫無限勇氣與信心
「接到武漢地區的來電,看到人直面生死的無奈和悲涼,在絕境中的求生動力和潛能,這些都給了我特別大的觸動。」揚州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周敏如是說。作為一名有十多年工作經驗、熱愛心理諮詢工作的專職教師,周敏積極參加了教育部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心理學會註冊系統、江蘇省心理學會等機構開通的心理援助熱線,諮詢、培訓、督導佔用了大量的時間,甚至顧不上兩個年幼的孩子,但她卻表示,能用聲音與他人形成聯結,收穫大於付出。
「記得有一天接完一個熱線已是深夜,家人都睡了,我獨自坐在書桌前,突然覺得生命的渺小和可貴,對現在的生活感到特別的珍惜。有什麼坎是邁不過去的,有什麼困難是不可逾越的呢?」周敏說,「從第二天開始,我感覺對家庭、對生活、對孩子的態度都發生了改變,一切在眼裡都變得更加生動而美好。」
羅方妮:夜深闌珊,「疫」同追尋對生活的熱愛
「這一段時間的熱線接聽工作,不但豐富了我的人生,還讓我思考不斷、學習不止、力量不竭」,揚州大學心理諮詢師羅方妮這樣總結自己的熱線服務經歷。64歲的羅老師主動申請了來訪量大但志願者人數少的夜班,平臺運行初期更是一人兼了兩個班次,凌晨2點至6點,她的聲音持續陪伴著那些夜不能寐的人。電波的那一方或焦慮或無助或輾轉或話語急匆匆或不知從何說起,而這一頭的羅方妮共情、接納、陪伴、協助、尋找……問及是否疲憊,羅方妮只是笑著說,「不要緊,晚上接線我覺得更安心,下線我會補充睡眠,照顧好自己的。」
她曾給一次夜班的來訪案例起名為「無處安放的困頓——尋找對生活的熱愛」,這是一位居住在武漢的中年男士,低沉猶疑地訴說著最近反反覆覆的睡眠困難,幾十日被困家中的煩躁,生活用品採購不順的困難,不能工作經濟受損的壓力,以及不能探望年老體衰父母的不安。「我注意到他情緒宣洩背後是對生活的期冀和對家人濃濃的愛,所以當我和他一起看到這份隱藏的愛,感受到那顆火熱的心,隨之傳來的便是他愈發輕鬆的語音和逐漸清晰的思路。」
施文潔:「疫」路陪伴,是我最寶貴的成長
「深夜、凌晨寂靜的等待也充滿了一種『你守候你的世界,我守候你』的責任感」,揚州大學施文潔老師詩意地描繪著自己的熱線工作狀態。
平臺運行初期的排班每周都有變化,無論白天、深夜,還是凌晨,只要有需要,施文潔都情緒飽滿地投入接聽。「當凌晨因疫情導致睡眠障礙的農民來電者,用一口方言和我訴說內心的恐懼和焦慮時,我非常擔心自己會因為方言的原因不能完全聽清楚,不能給來電者最好的安慰和支持而焦慮和自責。」在督導會議上,施文潔釋然了,她理解到聽不懂也有積極的一面,與來訪者就地域方言展開談話就是一個很好建立關係的話題,關注談話過程而不是內容,不糾結於語言,投入到傾聽中,此時此刻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每每結束深夜的來電,施文潔覺得求助者給心理援助工作者的動力、信心以及自我效能感同樣是最有效、最寶貴的成長。而國內外心理危機幹預專家通過視頻課堂的陪伴,也會讓心理援助工作者「得到覺察,找到資源,可以充滿能量地投入到助人的行列中」,施文潔說。
陳四光:青年心聲,是需要重視的「高地」
「我們一定要相信,生命的潛能是無限的,挖掘生命本身的內在資源,提供一些外在資源的幫助,共同促進學生的成長」。陳四光老師是揚州大學心理學專業碩士生導師,他接到很多青年學生打來的熱線電話,有的為無法完成畢業實驗而焦慮,有的因為疫情影響了正常的生活而煩躁,還有的會敘述和女朋友無法見面而出現的各種矛盾。
陳四光認為,高校心理教師更應該重視傾聽疫情之下那些青年朋友的所感所想,切實幫助他們解決不安的心理情緒。他說:「與青年學生通話,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真誠而適度,關係的建立、工作的精細和談話的藝術都顯得尤為重要。」
張碩:戰「疫」暖音,接續傳遞愛與尊重
「親愛的來電者您好,歡迎來到教育部華中師範大學心理援助熱線,本次通話時間大約三十分鐘。諮詢師將恪守專業倫理,充分保護您的隱私……」聽到自己的聲音成為教育部華中師範大學心理援助平臺的指導語,張碩很開心:「其實每次上平臺接熱線會有些緊張,擔心自己不能幫來電者很好地解決問題,但我們是團隊合作,其他的諮詢師和督導師會在後臺給我支持,希望我們的聲音可以溫暖更多有需要的人!」
張碩還是一名新手媽媽,她的志願服務時段剛好卡在飯點,常常為了接線顧不上吃飯,嗷嗷待哺的寶寶好像也能明白媽媽從事工作的意義,「自覺」地調整了哺乳時間,靜靜陪著媽媽去完成這份責任的守候與溫暖的傳遞。
據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揚州大學專兼職心理教師團隊通過有組織的集結,接受有針對性的培訓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心理援助工作中,已累計參與心理援助熱線服務180餘小時,人均接受督導20餘小時。他們正在也將繼續用聲音溫暖一線的醫護人員、患者和家屬、學生群體以及有需要的社會大眾,為抗擊疫情貢獻揚大力量。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明玉花 通訊員/侯燕 編輯/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