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兒女多奇志
敢教日月換新天
從巍巍大婁山到奔騰赤水河
從悠悠芙蓉江到綿延武陵山
從百裡烏江畫廊到仡佬苗族村寨
一場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
抒寫了貴州減貧奇蹟的遵義精彩篇章
成千上萬的困難得到攻克
成千上萬的幹部得到錘鍊
成千上萬的人民得到實惠
成千上萬的付出得到回報
——遵義經濟總量躍居全國地級市百強榜第68位,位列西部非省會城市百強榜第3位。
——全面實現8個貧困縣(市)精彩摘帽、871個貧困村精彩出列、92.2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彩脫貧。
——脫貧攻堅闊步走在全省前列,赤水市2016年在全省66個貧困縣中率先脫貧摘帽,正安縣2019年在全省16個深度貧困縣中率先脫貧摘帽並實現全員脫貧,遵義市2019年在全省率先實現整市全員脫貧。
——2020年3月3日,省政府宣布,遵義深度貧困縣正安縣脫貧摘帽,標誌著我市徹底撕掉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籤,實現了中國革命偉大轉折地的新跨越。
1
黨的十八大以來,遵義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堅決扛起脫貧攻堅重大政治責任,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大力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持續展開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大決戰,奮力書寫前無古人的時代畫卷。
——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決戰中,遵義不斷彰顯「工匠精神」。
牢牢把握「精準」二字,從細處著眼,從細節入手。只有幹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出來的輝煌。遵義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上深耕細作、精準發力,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把準致貧原因的真癥結、找準貧困群眾的真需求、定準脫貧退出的真措施。全市上下紮實有效開展建檔立卡工作,扣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第一顆扣子,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推動了各項扶貧政策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提升了廣大幹部服務群眾的能力,提高了貧困地區社會治理的水平,全景式記錄了脫貧攻堅的全過程。高質量打好脫貧攻堅「四場硬仗」「十項行動」,把脫貧攻堅工作做到精緻、做到極致,幹出特色、幹出風格,確保脫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
——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決戰中,遵義不斷匯聚「奮鬥力量」。
歷史只會眷顧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畏難者、懈怠者。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遵義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上築牢思想根基,永葆奮鬥精神,不斷凝聚攻堅力量。全市上下把「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幹實幹、後發趕超」新時代貴州精神作為激勵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精神力量,層層壓緊壓實脫貧攻堅責任,勇於擔當、盡銳出戰,在戰略部署上「扣扣子」、在責任履行上「擔擔子」、在任務落實上「釘釘子」,舉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聚全市之能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向貧困發起總攻,推動一切資源向脫貧攻堅聚集、一切力量向脫貧攻堅聚合、一切工作向脫貧攻堅聚焦,凝聚起向貧窮亮劍、向貧困決戰的強大力量。廣泛動員農村群眾參與脫貧攻堅,實現15.9萬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發展產業,組織17.6萬貧困人口參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匯聚形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決戰中,遵義不斷跑出「衝刺速度」。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越是艱險越向前,越是困難越衝鋒。遵義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上爭當戰貧「幹將」「闖將」,堅決啃下「硬骨頭」,蹄疾步穩跑出衝刺決戰「加速度」。全市上下把脫貧攻堅作為檢驗「四個意識」強不強的重要標尺,以對黨絕對忠誠、對人民絕對負責的態度,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勇氣、攻城拔寨的拼勁,衝鋒陷陣、攻堅克難,不獲全勝絕不收兵。堅持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堅守、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一項工作一項工作推進,咬定青山不放鬆、鍥而不捨抓落實、凝心聚力向前衝,推動遵義在戰役中攻克貧困堡壘、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率先在全省徹底撕掉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籤,實現了中國革命偉大轉折地的全面脫貧,取得了經得起人民檢驗、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偉大成就。
——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決戰中,遵義不斷印證「先飛智慧」。
弱鳥先飛,飛得快、飛得高,必須探尋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的路子。沒有劈不開的柴,沒有刨不平的板。遵義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上大力弘揚「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精神,以「釘釘子」的方式,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貧困堡壘。全市深入推進精神扶貧,提振貧困群眾比學趕超的精氣神。把先飛意識融入到脫貧攻堅戰中,大力發揚敢想敢幹的「遵義精神」、牢固樹立強行起飛的「遵義自信」、切實築牢善作善成的「遵義思維」,以突破、攻克、強渡、飛奪、翻越的長徵精神推進脫貧攻堅,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意志更堅,決戰貧困、攻城拔寨的勁頭更足。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圍繞「決戰脫貧攻堅·傳承紅色文化」主題,精心打造《精準扶貧劇場》,大力開展感恩教育、法治扶貧等活動,以時代楷模黃大發先進事跡為原型、以易地扶貧搬遷為背景分別拍攝《天渠》《出山記》等紀錄電影,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宣傳脫貧攻堅好聲音和正能量。累計編印發放精準扶貧法治讀本126萬冊,辦理貧困對象法律援助4.7萬件。
2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遵義在脫貧攻堅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先後探索出具有遵義特色的扶貧減貧脫貧工作機制。遵義準確把握脫貧之「勢」,精準推進脫貧之「事」,著力繪底色、增亮色、添成色,奮力擺脫千百年來的貧困狀況,演繹了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遵義戰法」。
——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實踐中,遵義率先在全省創新脫貧攻堅調度機制。
在全省率先建立脫貧攻堅「雙指揮長制」,由市、縣兩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分別擔任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指揮調度平臺,實行市領導包縣、縣領導包鎮、鎮領導包村、村幹部包組,突出以縣為主、以鎮為戰區、以村為陣地、以戶為堡壘,形成嚴密的作戰指揮調度體系。在全省率先創新組建市級駐縣督導組,聚焦貧困縣摘帽、貧困村出列、貧困人口脫貧,創新建立「指揮調度、問題倒逼、聯動督導、溝通反饋、督辦落實」工作機制,做到精準指導、從嚴督導,督促政策落實、項目落地、軍令狀兌現,有效助推貧困縣一舉脫貧摘帽和遵義率先全員脫貧。
——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實踐中,遵義率先在全省創新脫貧攻堅精準戰法。
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支撐體系,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實行「人盯人」戰術,紮實推進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工作,做到識別納入有嚴格的規範性、動態幫扶有精準的針對性、脫貧退出有真實的可靠性。在全省率先探索總結了赤水市脫貧攻堅「九不增九感」實踐經驗,把貧困縣脫貧摘帽作為脫貧攻堅主線,全面摒棄搞「盆景」「路邊花」「形象工程」等一切形式主義,確保脫貧摘帽一舉成功。赤水市「九不增九感」脫貧經驗成為力戒脫貧形式主義的典型,中央辦公廳《專報信息》刊發《遵義市赤水「九不增九感」率先打贏脫貧攻堅戰》專稿,得到中央領導同志批示肯定並指示在全國推廣。從2016年赤水市在全省率先摘帽到2017年桐梓、習水、湄潭、鳳岡4個縣成功脫貧,從2018年務川、道真2個自治縣順利摘帽到2019年深度貧困縣正安縣高質量退出,遵義始終把提高脫貧成色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
——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實踐中,遵義率先在全省創新鎮村融合發展機制。
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形成脫貧攻堅與「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富在農家、學在農家、樂在農家、美在農家)融合發展的工作機制,把脫貧攻堅「四場硬仗」(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住房保障)和「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統籌推進水、電、路、訊、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實施人居環境改造,加快推動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從小城鎮向貧困鄉村延伸,實現農村生產條件大提升、生活環境大改善。農村公路通車裡程突破3.4萬公裡,實現「組組通」公路裡程1.5萬公裡。累計建成農村供水工程3.9萬處,受益人口643.9萬人,全面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在全省率先實現30戶以上村民組組組通硬化路和飲水安全全覆蓋,實現100%的行政村有供電保障和動力供電,實現100%的行政村通光纖網絡和組組通4G網絡,「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覆蓋30戶以上村民組和97%以上農村人口。
——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實踐中,遵義率先在全省創新產業扶貧帶貧模式。
緊緊圍繞產業發展「八要素」,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重點培育了茶葉、辣椒、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石斛)、酒用高粱、生態畜禽、竹子、花椒(刺梨、油茶)等八大主導產業。在全省率先創新壩區「壩長制」全覆蓋工程,實行一個壩區一名縣級領導任「壩長」的工作機制,將壩區畝產值逐步提高。深入實施農村產業扶貧全覆蓋工程,確保每戶貧困戶有一個穩定增收的長線產業和兩個短期見效的短線產業,實現扶貧產業對有勞動力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全覆蓋。全市發展茶園200萬畝、竹林330萬畝、蔬菜250萬畝、辣椒210萬畝、紅高粱130萬畝、中藥材180萬畝、花椒100萬畝,帶動65萬名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和就業增收。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875元,在2012年基礎上翻了兩番,增速遠遠高於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
——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實踐中,遵義率先在全省創新易地扶貧搬遷模式。
在全省率先高效完成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實現225個安置點45999戶197904人搬遷入住,創新實施「三搬三變」(搬進城市變市民、搬進園區變工人、搬進市場變商人)安置方式,創新探索開展公共服務、培訓就業服務、社區有效治理、文化服務建設、基層組織建設等工作,實現安置點的學校、衛生室和公共文化服務場所配套建設全覆蓋,後續扶持「五個體系」建設、舊房拆除和復墾復綠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立足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有效破解易地扶貧搬遷就業難的問題,實現搬遷對象家庭戶均就業2人以上,遠遠高於省定戶均就業1人以上目標。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改革情況通報》、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刊發《貴州遵義多措並舉著力破解搬遷群眾就業增收和拆舊復墾難題》專稿,得到中央領導同志批示肯定並轉發全國進行推廣。
——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實踐中,遵義率先在全省創新民生保障工作機制。
高度重視防範和解決因病因殘因學返貧問題,創新實施教育、醫療、住房和兜底扶貧工作機制。在教育扶貧方面,在全省率先開展以「人生引導、政策宣導、心理疏導、學業輔導、生活指導」為主要內容的「1+N」智力扶貧行動,實現貧困學生、殘疾兒童、留守兒童結對幫扶全覆蓋,實現教育資助惠及18.91萬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實現義務教育從「有學上」向「上好學」轉變。在醫療扶貧方面,全面實施醫療扶助保障到人、大病慢病救治到人、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到人、健康扶貧政策宣傳到人「四到人」舉措,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三重醫療保障」普及率100%,實現貧困人口住院報銷比例90%左右,實現基本醫療從「看病難」向「好看病」轉變。在住房保障方面,累計改造農村危房40.37萬戶,完成5萬戶老舊住房透風漏雨專項整治,實現住房保障從「舊面貌」向「新容顏」轉變。在兜底扶貧方面,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全面清理兌現相關保障政策,做到應保盡保、應扶盡扶,實現救助兜底從「保障弱」向「兜底牢」轉變。
——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實踐中,遵義率先在全省創新村企精準扶貧模式。
廣泛組織動員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營企業和個人參與脫貧攻堅,精準施策、盡銳出戰,全面推進政府、市場、社會互動和行業扶貧、專項扶貧、社會扶貧聯動。在全省率先探索形成「以企帶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贏」的精準扶貧模式,重點針對34個深度貧困村和部分重點貧困村,組織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捆綁掛幫,確保不脫貧不脫鉤。通過打造特色產業、吸納就業、促進商貿等共建方式,助推村企共建取得雙贏。紮實開展「千企幫千村」行動,各企業真心實意幫、真金白銀投、真刀實槍幹,茅臺集團、中天金融、市屬四大國有企業和1684家民營企業投入幫扶資金30億元,主要用於產業發展、就業幫扶和公益基礎設施。
——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實踐中,遵義率先在全省創新防貧監測預警幫扶機制。
全面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始終保持組織領導、政策落實、駐村幫扶、脫貧監管「四個力度不減」,探索建立防貧監測預警幫扶工作機制,有效消除動態致貧和返貧風險隱患。在全省率先建了市、縣、鄉、村四級防貧監測預警幫扶平臺,對符合納入防貧監測對象家庭進行跟蹤管理、監測預警、精準幫扶。市、縣財政共同建立了8000萬元的防貧救助基金,對因災、突發大病、突發事故等防貧監測對象家庭進行臨時救助幫扶。全市通過排查納入防貧監測預警幫扶平臺進行監測管理對象7156戶27629人,佔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3.01%,做到致貧風險早掌握、致貧原因早發現、防貧措施早落實,從源頭上築起防貧「截流閘」和「攔水壩」,實現從「脫貧」到「防貧」的工作轉變。
3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遵義人民以昂揚的姿態、決戰的狀態、堅實的步態,向貧窮亮劍、向貧困宣戰、向小康進軍,奮力走過了最艱辛、最艱難、最艱險的攻堅歷程,共同書寫了戰天鬥地、改天換地、驚天動地的壯麗詩篇。
——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役中,遵義鍛造了一支能徵善戰的黨員幹部隊伍。
全市上下堅持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市級統籌、指揮、調度、督導,充分發揮縣級主戰的力量,全面動員一切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把脫貧攻堅一線作為錘鍊培養幹部的主陣地,從政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讓有為者有位、吃苦者重用、流汗流血犧牲者光榮,激勵廣大脫貧攻堅一線幹部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偉大事業,在脫貧攻堅戰場建功立業。全市各個縣(市、區)黨委(黨工委)、554個基層黨委、1208個黨總支、11166個黨支部參與脫貧攻堅,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基層一線,傾聽群眾心聲,幫助排憂解難,黨群幹群關係更加融洽,社會更加和諧穩定,極大提高了脫貧攻堅滿意度和認可度。
——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役中,遵義鍛造了一支留得下的扶貧工作隊。
市四家班子領導率先垂範、身體力行,不搞形式、不走過場,既掛帥、又出徵,真蹲實駐包保掛幫深度貧困地區。市縣兩級機關單位包幹幫扶871個貧困村,先後派出駐村工作隊892個,選派4475名第一書記奔赴脫貧攻堅戰場,組織11.9萬名幹部開展結對幫扶,實現結對幫扶貧困戶全覆蓋。他們自帶行李、自帶炊具,從機關單位奔赴脫貧攻堅一線戰場,從繁華都市來到邊遠山區、貧困村寨、廣闊田野,走近農民,心系熱土,向貧困宣戰,和群眾一塊苦、一塊幹、一塊過,讓鄉村煥發出勃勃生機,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養了一支精銳善戰、能打勝仗的幹部隊伍。
——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役中,遵義結成一支肝膽相照的幫扶同盟軍。
山海情深的大連對口幫扶、滬遵扶貧協作,中央定點單位的精準幫扶行動、社會各界的齊心助力,成為遵義脫貧攻堅路上的重要力量。滬遵雙方堅持「民生為本、教育為先、產業為重、人才為要」的方針,緊扣「遵義所需、上海所能」,開掘「遵義所能、上海所需」,同心戰貧困,攜手奔小康。2013年以來,上海市先後派出3個批次58名援遵幹部,累計投入對口幫扶資金14.42億元,實施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扶貧項目651個。引進上海產業合作項目200多個,到位資金430億元,滬遵扶貧協作成果豐碩。遵義主動承接做好中央定點扶貧,國家開發銀行向幫扶點務川自治縣、道真自治縣、正安縣提供金融貸款100億元,中石油集團向幫扶點習水縣捐贈扶貧資金2800萬元,國家民委派駐5個批次35名聯絡員投身武陵山片區脫貧攻堅。全社會各界積極投身遵義脫貧攻堅,形成了全民決戰貧困的濃厚氛圍。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遵義脫貧攻堅一線主戰場,湧現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令人敬仰的脫貧攻堅群英譜先進典型。無論是一生只為一條渠的時代楷模黃大發,還是帶領百姓增收致富的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獲得者謝佳清;無論是扶貧路上的最美戰士徐梅,還是背著藥罐走村入戶的基層幹部劉孝剛……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為遵義脫貧攻堅作出了突出貢獻,感人至深,催人奮進。他們有的同志輕傷不下火線,有的甚至獻出了生命,用無怨無悔的實際行動在黔北大地立起了一座座豐碑。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面對脫貧攻堅這場大考,遵義交出了沉甸甸的答卷,凝聚著全市廣大幹部群眾與社會各界的心血汗水和艱辛努力,最終取得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巨大成就,抒寫了壯麗恢宏的脫貧攻堅「遵義畫卷」。
貧困不除,愧對歷史;小康不達,誓不罷休。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一鼓作氣、奮勇爭先,不獲全勝絕不收兵,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努力譜寫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的新時代篇章。
監製:田聰 審核:王安娜
編輯:政治部公共關系科
來源:遵義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