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二虎
忽必烈當上皇帝(蒙古大汗)後,面對複雜的宗藩投下舊有的習俗開始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削弱藩(宗王)權,從開始的溫和到後來的強硬,最終也造成蒙古大帝國的分裂。
成吉思汗立國,稱號是「也客蒙古兀魯思」,也這就是大蒙古國的意思。
成吉思汗立國之後,對宗王進行了兀魯思(其意是人眾、國家的意思)分封,把蒙古高原三十餘個千戶的牧民部眾以及阿爾泰山、大興安嶺一帶,封授給兄弟與子女,形成了所謂的西道諸王兀魯思與東道諸王兀魯思。也就是宗王兀魯思,受封諸王享有對所封地區領地、部民、財產的擁有權與支配權,像一個半獨立的封國。
隨著時代發展,發生了一些變化,有的擴張壯大而獨立,有的削弱而逐漸沒落。
一、成吉思汗所封的西道諸王
西道諸王,是指成吉思汗四個兒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按照蒙古習俗,幼子守灶,繼承了蒙古本部和大部分蒙古軍隊)。
到忽必烈時期,西道宗王逐漸演變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旭烈兒四大兀魯思汗國。
朮赤是成吉思汗的長子,他雖然在察合臺強烈反對下沒能繼承汗位,但受封九千戶,可以說是成吉思汗時期受封千戶最多,並擁有自也兒的石河基礎領地,向西將欽察草原等徵服地區併入版圖的權力,由於離蒙古本土較遠,到了成吉思汗晚年,就走向獨立。
朮赤去世後,其次子拔都嗣位,他奉窩闊臺汗(成吉思汗三子)的命令,率領宗王各支系長子西徵,進一步擴大了領地,並在貴由汗去世後,支持拖雷(成吉思汗四子)長子蒙哥從窩闊臺系奪得蒙古汗位,更加享有特權,成為實力最大的獨立宗藩之國,由於拔都的大帳使用金頂,故歐洲史料亦稱金帳汗國。
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其封地是原西遼舊地,包括天山南北以及今阿姆河、錫爾河之間的地區。
當年成吉思汗與諸子商議由誰來繼位,察合臺堅決不同意朮赤繼承汗位,提議讓三弟窩闊臺繼承汗位,於是,成吉思汗去世,窩闊臺嗣位大汗,為了感謝察合臺傾力支持,給予察合臺兀魯思許多優惠的權力,忽必烈登上汗位後,察合臺兀魯思新任君主八剌與海都聯盟反元(忽必烈),基本脫離忽必烈的控制,成為獨立的汗國,也就是人們習稱的察合臺汗國。
窩闊臺是成吉思汗三子,領有額爾齊斯河上遊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窩闊臺即汗位後,把自己原來葉迷裡一帶的封地賜給長子貴由,又強行把拖雷統轄的遜都思、雪你惕三千戶賜給次子闊端,成了闊端的兀魯思。
蒙哥汗成為蒙古大汗,削弱窩闊臺系的實力,把原來的窩闊臺兀魯思分割支解,由於闊端與蒙哥汗關係比較好,得以倖存,但權力被削弱。
窩闊臺的孫子海都,逐漸強大起來,並與忽必烈對抗,讓窩闊臺兀魯思得以復興,成了獨立的窩闊臺汗國。
二、旭烈兀的伊利汗國
旭烈兀是拖雷的三兒子,蒙哥汗三弟,奉蒙哥汗之命率領諸王以及各千戶抽調的軍隊西徵,徵服了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地,控制了東濱河姆河,西臨地中海,北界裡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灣這一廣闊的區域,形成由旭烈兀管轄領有的半獨立的兀魯思。
蒙哥汗率大軍取道四川攻南宋,意外地死在釣魚城下,旭烈兀得到消息後,便停止西徵北返,本想角逐蒙古大汗的汗位,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其兄忽必烈與其弟阿里不哥不按常理出牌,私下裡舉得了忽裡臺貴族大會,先後在漠南、漠北稱汗,都聲稱是蒙古汗位的「合法」繼承者,令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南北對立,這不得不讓旭烈兀停止北返,處於觀望狀態,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為了汗位打了起來,雙方都希望得到旭烈兀你支持。
對於旭烈兀而言,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都屬於不太講究的,沒有等他回來,在忽裡臺大會公平競爭當選,都是拉攏一伙人自立為汗的。看到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骨肉相殘,他其實內心很不情願,最終權衡利弊,名義上支持忽必烈,並沒有捲入兄弟之間的戰爭。
忽必烈經過幾年的時間,戰勝了其弟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南下投降,讓忽必烈成功上位成為蒙古汗,此時旭烈兀的勢力範圍比較強大,為了穩定團結,旭烈兀獲得自阿姆河(只渾河)到密昔兒(埃及)這片廣闊領地的統治權,建立了伊利汗國,成為蒙古四大獨立汗國之一。
對於上述四大汗國,忽必烈鞭長莫及,只好承認他們事實上的獨立,就是連年與窩闊臺的孫子海都廝殺,也沒能徵服海都,並且海都與西道諸王聯勢,不承認忽必烈是蒙古合法的大汗,還派遣使者質問忽必烈:「本朝舊俗與漢法異,今留漢地,建都邑城郭,儀文制度,遵用漢法,其故何如?」
從中可以看出,西道諸王徹底與忽必烈分道揚鑣,又派生出旭烈兀伊利汗國。
三、成吉思汗所封的東道諸王
東道諸王是以成吉思汗二弟合撒兒、三弟合赤溫、四弟斡赤斤鐵木哥與異母弟別裡古臺四兄弟的封地,在蒙古帝國的東部。
蒙古習俗幼子「守灶」,他以灶主的身份繼承了其母所封的千戶,所以東道諸王中斡赤斤鐵木哥受封戶數最多,勢力最大,在東道諸王中處於盟主地位。
成吉思汗西徵時,斡赤斤鐵木哥奉命監國。窩闊臺汗去世後,他率領大軍前往窩闊臺汗的斡耳朵宮帳,企圖憑藉武力登上汗位,窩闊臺六皇后脫列哥那稱制監國,聰明的六皇后脫列哥那派遣使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軟硬兼用,質問斡赤斤鐵木哥的用意與行為。
斡赤斤鐵木哥比較軟弱,覺得理虧,十分後悔自己擁兵奪位的企圖,便帶著軍隊撤回自己的封地。
然而,窩闊臺兒子貴由在其母親六皇后脫列哥那的活動下,拋開窩闊臺生前所指定的繼承人皇孫失列門(窩闊臺三子闊出之子)登上汗位,立馬拿斡赤斤鐵木哥開刀,以圖謀不軌罪被處死。
斡赤斤鐵木哥之孫塔察兒,其父早亡,以嫡孫受皇太弟寶,襲王爵,領有祖父封地,成了東道諸王的老大。
東道諸王的勢力依舊,不斷向東發展,斡赤斤兀魯思的統治範圍已達到了黑山南北的廣大地區。在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時,以塔察兒國王為首的東道四藩王都全力支持忽必烈,所以忽必烈一開始對東道諸王十分尊崇,得到很多實惠,東道諸王在遼陽、高麗一帶的擴張活動,受到限制,忽必烈派廉希憲與頭輦哥國王一併行省遼東,與東道諸王爭奪對遼東地區的實際控制權。
然而,隨著忽必烈仿效漢法加強中央集權,就與東道諸王產生矛盾,愈演愈烈,最終逼反了時任斡赤斤兀魯思國王的乃顏(塔察兒之孫),聯合哈撒兒後王勢都兒、火魯哈孫,哈赤溫後王勝納合兒、合丹等東道諸王,又與西道諸王海都聯絡,從東西兩方面夾擊忽必烈,以奪取大汗的汗位。
忽必烈親徵乃顏,平息了叛亂,對參與叛亂的乃顏部眾及東道諸王進行了嚴肅處理,把乃顏部眾納入國家版籍,肢解其封地,從西北遷來兀速、憨哈納思、乞思吉思三部屯駐乃顏故地,設東路蒙古軍萬戶府鎮戍,賜名肇州,於是,昔日龐大的東道諸王兀魯思不復存在了,東道諸王后裔雖然享封,襲有王爵,實力地位大大減弱了。
四、拖雷所領有的兀魯思
對於拖雷兀魯思,一直都是一個不太清晰的問題,其實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之後,做為幼子的拖雷的得到了蒙古本土的封地。
拖雷兀魯思,又稱「兀魯黑兀魯思」,其意「宗主國」的意思,封地就是漠北蒙古腹地,斡兒渾河谷地、杭愛山附近與乞兒吉思等地,可以說是蒙古帝國的中心區域。
拖雷號稱「也可那顏」,其意「大官人」,按照蒙古習俗,幼子守灶,掌握著成吉思汗的宮帳、牧地與大部分千戶與軍隊。
成吉思汗去世,窩闊臺上位,為了消減託雷系的實力,曾強行把拖雷兀魯思所轄遜都思二千戶與雪你惕一千戶分給了自己的兒子闊端,但拖雷兀魯思還是比較強大的,因為拖雷兀魯思共有六十多個蒙古千戶,實力雄厚。
拖雷夫妻去世後,幼子阿里不哥襲有拖雷兀魯思。蒙哥汗諸子(包括旭烈兀)的封地與部眾,都在拖雷兀魯思勢力範圍內。
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失敗投降忽必烈,不久便去世了。
忽必烈命令阿里不哥諸子藥木忽兒、滅裡帖木兒分享了其父的牧地與斡耳朵,約分為五部分,各種權力逐漸剝奪,派遣斷事官,行施權力,又設萬戶鎮守,實際控制監視阿里不哥兀魯思。
後來阿里不哥諸子率部參與昔裡吉(蒙哥汗兒子)叛亂,昔裡吉兵敗,阿里不哥幼子明裡帖木兒率領眾多原屬拖雷家族的蒙古軍隊投靠了東道叛王海都麾下。
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忽必烈手下土土哈收復乞思吉思五部領地,最終讓拖雷兀魯思消失,不復存在了。
最終,蒙元帝國形成忽必烈建立的大元帝國,也就是蒙古宗主國以及相對獨立的四大兀魯思。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在獄中被肢解的劉球:以一身浩然正氣挺起了明朝士大夫的不屈脊梁
與鄧世昌齊名的清末抗日「雙忠」之一的左寶貴戰死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