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座六百年造就的城市,從漕運中心到帝都衛所,從通商口岸到超大城市,傲視渤海灣畔又蟄伏於北京身旁,洋氣到「上青天」又俗氣到楊柳青。六百年歲月流轉,一身崢嶸歷史的天津落後了,不但在四座直轄市中墊底,綜合經濟競爭力在全國城市中也排在了四十名開外,甚至居於太原之後(中科院《2020年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行榜》)。
別看現在的天津是中國超大城市中的小透明,但沒有哪座城市隨隨便便能夠成為直轄市。從古到今,天津的歷史可簡化為三個時代:古代的天津衛,近代的租界區,現代的直轄市。這三個時代也讓天津依靠自身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百年難遇的機緣巧合邁上了三個臺階,而每一次機遇都跟其身邊的那座城市--北京脫不開關係。
天津的命運起於大運河,但從隋唐至金元,三會海口的天津都只是一個漕運中心。天津的第一個機遇出現在明初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得江山後又定都北京的朱棣將起兵之地改名為「天津」,並就地設立「天津衛」。清初的天津衛進一步先後升為天津州和天津府,為天津後面的大發展奠定基礎。
清末的兩次鴉片戰爭讓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如果說哪座城市在客觀上得利最多,恐怕要屬天津這座晚清籤署不平等條約最多的城市。成為通商口岸後,天津的租界區成為北半個中國最有「國際範兒」的區域,也成為魚龍混雜的「北方上海灘」。當然,天津能有這一切,大概率跟距離北京僅兩小時火車的距離有很大關係。
至民國初年,天津已成為中國北方的金融中心和最重要的工業城市,經濟實力在全國排名僅次於當時的遠東第一大城市上海。於是,天津三設直轄市也就順理成章了。在新中國成立的當年,經歷八年抗日戰爭和四年解放戰爭的天津,依然能在全國GDP十強城市中佔據前二的位置。又經近20年的行政區劃調整後,天津於1967年恢復為直轄市。
那麼,如果當初沒有被恢復為直轄市,現在的天津會是什麼狀況呢?可以肯定的是,天津依然可以佔據河北省會這個位置。少了作為直轄市的超然地位和政策紅利,但卻多了環首都的京畿資源。至少,天津可以作為河北一省的「霸都」,完全避免現在河北省會石家莊的窘境。
河北多元化的地理環境和省內特殊的行政區劃構成造就了這座「北方散裝省」內各地市誰也不服誰的現狀,而套娃式的「嵌套散裝」更讓這個區縣和縣級市數量多達170個左右的省份施政效率很難提高。如果天津沒有直轄,而是河北省會的話,河北將有一個「強省會」,而且會形成省內一超多強的態勢,這「一超」自然就是天津。
雖然跟邯鄲、正定、保定這些歷史上千年的城市比天津尚屬後起之秀,但和靠火車拉來的城市石家莊比,天津的歷史底蘊和經濟厚重感明顯會讓河北全省更加服氣。從2019年的經濟總量來看,河北接近天津的2.5倍,但河北省內經濟總量最高的唐山市僅有天津的一半不到。
如果天津當初沒有直轄,改觀的還有河北在全國的地位。假如合併2019年河北和天津的經濟總量,那麼在全國能居第六,僅在粵、蘇、魯、浙、豫之後,大大提前兩地現在第13和第23的位置。而以北京市1.4倍經濟總量的實力,將改變現在天津和河北依附於北京的關係,也會更加向兩者之間良性互動的方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