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了解三峽水電站

2020-12-22 西瓜菠蘿汁

三峽水電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項目。三峽水電站,即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又稱三峽工程。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長江西陵峽段與下遊的葛洲壩水電站構成梯級電站。

1919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中提出建設三峽工程的設想。

1932年,國民政府派出的一支長江上遊水力發電勘測隊在三峽進行了為期約兩個月的勘察和測量,編寫了《揚子江上遊水力發電測勘報告》,擬定了葛洲壩、黃陵廟兩處低壩方案。這是我國專為開發三峽水力資源進行的第一次勘測和設計工作。

1953年,「長江」艦甲板上。毛澤東指著滔滔東去的江水說:「長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第一大河,它脾氣好壞,對國家和全體人民利益關係極大,你們可千萬不能馬虎啊!」這天被召見的是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林一山。

在不到五年的時間裡,毛澤東先後6次召見當時的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林一山,都是為了三峽工程和長江水利建設問題。他曾對林一山說:「你看,你能不能找個人替代我當國家主席,我給你當助手,修三峽大壩?!」這雖是玩笑話,卻流露出領袖的憂慮與急切。

1958年南寧會議上,毛澤東正式提出建設三峽工程的議題。

然而,夢想能否變為現實?由三峽大壩建設所引發的移民搬遷、環境等諸多問題,使它從開始籌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終與巨大的爭議相伴。

1988年11月,有400多名專家參與的論證工作全部結束。重新提出的三峽工程可行性報告總的結論:三峽工程對四化建設是必要的,技術上是可行的,經濟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在這總共412位特邀顧問和專家中,402位分別在14個專題論證報告上簽字,10位拒籤,這10位一時成為熱門人物。

在今天來看,當年三峽工程的結論是正確的,當年國家畢竟調集了全國各方面的權威,畢竟有十多年的數字資料積累,畢竟有上萬人的勘察試驗隊伍。

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三峽工程的論證與決策,之所以走過了半個世紀的漫長曆程,是因為長江上這一永久性建築事關下遊數千萬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因此,無論是準備階段的實驗,還是正式上馬後的施工,新中國幾代領導都高度重視。

三峽大壩的選址

大壩選址最初有南津關、太平溪、三鬥坪等多個候選壩址。最終選定的三鬥坪壩址,位於葛洲壩水電站上遊38千米處,地勢開闊,地質條件為較堅硬的花崗巖,地震烈度小。江中有一沙洲中堡島,將長江一分為二,左側為寬約900米的大江和江岸邊的小山罈子嶺,右側為寬約300米的後河,可為分期施工提供便利。

中堡島。1994年7月1日,三峽工程右岸一期工程混凝土縱向圍堰的基坑開挖,在這裡破土動工,從此,中堡島從地圖上消失。

在中堡島消失的地方,大壩天天在長高。2000年,三峽工程混凝土澆築量為548.17億立方米,月澆築量最高達55萬立方米,創造了混凝土月澆築量的世界紀錄。

關於大壩的壩高,在籌劃中曾有低壩、中壩、高壩三種方案。20世紀50年代,在蘇聯專家的影響下,各方多支持高壩方案。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短、平、快」的思路佔了主流,因而低壩方案非常流行。但是,出於為重慶改善航運條件的考慮,各方最終同意建設中壩。

三峽大壩移民

移民歷來是世界難題,三峽庫區移民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建設工程。任務艱巨、千頭萬緒。

當三峽蓄水完成後,會有175米蓄水線,淹沒陸地面積632平方公裡。將會淹沒129座城鎮,其中包括萬州、涪陵等兩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受影響的工礦企業1599家,水庫淹沒線以下共有耕地2.45萬公頃,會產生113萬移民。這在世界工程史上絕無僅有,並且如果庫尾水位超出預計,還會再增加新的移民數量。

早在工程開工之前,相關方面就進行了長達八年的水庫移民試點工作,動用資金2.37億元。在工程總投資中,用於移民安置的經費佔到了45%。在試點工作取得經驗的基礎上,確定了開發性移民方針。這是確保三峽水庫移民順利進展的根本保證。移民的安置主要通過就地後靠或者就近搬遷來解決,但後來發現,水庫淹沒了大量耕地,從而導致整個庫區人多地少,生態環境趨於惡化,於是對農村人口又增加了一種移民方式,就是由政府安排,舉家外遷至其他省份居住,現已經有大約14萬名庫區移民遷到了其他省市生活。

三峽大壩建設規模

三峽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大壩長2335米,底部寬115米,頂部寬40米,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大壩壩體可抵禦萬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大下洩流量可達每秒鐘10萬立方米。整個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約1.34億立方米,混凝土澆築量約2800萬立方米,耗用鋼材59.3萬噸。水庫全長600餘千米,水面平均寬度1.1千米,總面積1084平方千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調節能力為季調節型。

三峽水電站的機組布置在大壩的後側,共安裝32臺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其中左岸14臺,右岸12臺,地下6臺,另外還有2臺5萬千瓦的電源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遠遠超過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電站。

三峽電站全年累計發電988億千瓦時,相當於減少4900多萬噸原煤消耗,減少近一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如果每千瓦時電能對GDP的貢獻按10元計算,三峽電站全年發出的清潔電能,相當于于為國家帶動創造了近一萬億元財富。

三峽大壩投資

當然這麼大的工程也是需要相當多的資金的。不是當初的預算200億,也不是後來專家質疑的600億。

三峽工程預測的靜態總投資大約為900億元人民幣(1993年5月末價格),其中工程投資500億元,移民安置400億元。預測動態總投資將可能達到2039億元,估計實際總投資約1800億元左右。建設資金主要來自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即電費附加費。

據2011年《三峽(重慶)庫區移民工作報告》顯示,三峽後續工作目標所需的規劃投資總額為1238.9億元。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底,三峽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1849億元人民幣。

三峽大壩的好處

三峽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發電和航運,其中防洪被認為是三峽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在三峽工程建成後,其巨大庫容所提供的調蓄能力將能使下遊荊江地區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於洞庭湖的治理和荊江堤防的全面修補。

三峽工程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發電。該工程是中國西電東送工程中線的巨型電源點,可緩解我國的電力供應緊張局面。全部工程完工後每年可發電千億度,是世界最大水電站。

2018年12月21日8時25分21秒,三峽工程在充分發揮防洪、航運、水資源利用等巨大綜合效益前提下,三峽電站累計生產1000億千瓦時綠色電能。據統計,1000億千瓦時綠色電能,相當於節約標煤0.319億噸,減排二氧化碳0.858億噸。如果按照每千瓦時電量產生12元GDP計算,1000億千瓦時電量可以支撐我國1.2萬億元GDP。

三峽工程結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歷史。

適合養殖。1150平方公裡的庫面形成,除去航道,仍有近700平方公裡水面,庫區將成為蝦、貝、魚、鵝、鴨等龐大的淡水水產養殖基地。

豐富旅遊。葛洲壩和三峽大壩將成為三峽旅遊的新亮點,並將形成老三峽神韻不減、新三峽風光無限的旅遊新格局。

三峽大壩的缺陷

大壩的建設威脅自然物種地繁衍。由於水利工程的施工將會改變部分生態系統原有的機構和功能,一旦物種棲息的生態環境遭到改變甚至是破壞,就會導致其生存條件的惡化,進而造成稀有物種等大量減少,危害著整個自然生態的平衡。

三峽大壩上遊地區,屬於地質脆弱區,原本容易山崩地裂。三峽水庫大規模蓄水後,直接改變了當地的山陵力學結構系統。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更容易發生。

長江上遊主要是山區,泥沙偏少。但泥沙雖少,鵝卵石卻很多。大量鵝卵石被洪水帶入庫區,漸漸在此沉澱。而大壩以下長江中下遊河道經過的主要是溼地、丘陵、平原地區,江堤一直比較脆弱。長江含沙量在傳統上形成平衡狀態。

而鵝卵石並非像清理淤泥那般簡單,這將導致三峽庫存鵝卵石逐漸堆積,使得續航和洩洪能力持續減弱,據專家分析,三峽大壩如果一直保持現狀的話,未來壽命可能不足50年,甚至可能在40年,而進行大改的話,預計投入可能相當於在建一個三峽大壩。

這就是關於中國科技之世界之巔——世界最大的水電站,雖然存在部分問題,但不能否認,三峽工程成功解決了1.3億人用電的難題,同時減輕了每年洪水泛濫時帶給人們的危害。

時至今日,巨大的三峽工程仍聳立在長江之上。大壩利與弊、是與非的審視,反映了人們環境意識的覺醒,對於事物多方面的認識。但是,我們應當把這種審視是建立在科學和理性的基礎上。在發揮其功能的同時高度避免其不利條件的生成,最終做到服務人民,效益國家的功能,使大壩的建設不斷發展壯大。

相關焦點

  • 三峽水電站,真是「印鈔機」嗎?算算一天能掙多少錢
    這麼長的時間一晃而過,這座水電站仍然在運轉著,沒有一絲老態!在二零二零年的時候,為了保證三峽水電能完美發揮防洪水、航運以及水資源的循環使用等全面的前提下,三峽水電站整年的發電量已經突破超出了伊泰普水電站(處在巴拉那河巴西同巴拉圭兩個國家的邊界的河流段,同時還是當前全球第二的水電站,由巴拉圭和巴西共同建造而成)在兩千零六年創造出的單個水電站全年發電量1030.98億千瓦時的記錄。
  • 三峽電站創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世界紀錄 - 詳情頁
    三峽電站創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世界紀錄 2020-11-18 18:43  楊文佳/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湯偉 攝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11月18日消息,記者從三峽集團獲悉,截至11月15日8時20分,在三峽工程發揮防洪、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的前提下,世界裝機規模最大水電站——三峽電站今年已累計生產清潔電能1031億千瓦時,打破了此前南美洲伊泰普水電站於2016年創造並保持的1030.98億千瓦時的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世界紀錄
  • 美國專家:非洲新建水電站是三峽兩倍,中國還敢稱「基建大國」?
    美國專家:非洲新建水電站是三峽兩倍,中國還敢稱「基建大國」?一直以來,因為中國基建實力強大,所以很多國家都是將中國稱之為「基建狂魔」和「基建大國」,因為中國有很多實力強大震撼世界的基建工程。三峽的建造成功,曾經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十幾年過去了,如今三峽世界第一水電站的名頭竟然悄無聲息的就被超越了?
  • 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那些事兒,你了解嗎?
    烏東德水電站成功建設,是三峽集團遵照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在管理好運行好三峽工程的同時,建造的又一個大國重器,是落實「一個標誌、三個典範」重要論述的又一重大成果。新時代大國重器烏東德水電站投產發電烏東德水電站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祿勸縣和四川省涼山州會東縣交界的金沙江河道上,是金沙江下遊河段(攀枝花市至宜賓市)四個水電梯級——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中的最上遊梯級,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於2015年12月全面開工建設。
  • 三峽大壩在哪裡?
    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有史以來建設的最大的水壩。享譽世界。宜昌市也因此得到了「世界水電之都」之稱。三峽大壩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距下遊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裡;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遊區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三峽大壩簡介三峽是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三峽水電站,又稱三峽工程、三峽大壩。
  • 中國又一世界級工程問世,投資1000億耗時8年,規模堪比2個三峽
    比如在基建技術上,大家熟悉的中國高鐵、三峽水電站等等,這些超級工程無一不震撼全世界。西方國家更是冠以我們「基建狂魔」的稱號,今天我們要看的是中國又一世界級工程問世,投資1000億耗時8年,規模堪比2個三峽。
  • 中國這項工程驚豔世界,拿下6項「世界之最」,僅次於三峽水電站
    我知道白鶴灘水電站建成後,單機容量將達到100萬千瓦, 其他國家沒有這樣的技術, 我國三峽水電站也沒有這麼大的單機容量, 300米級高拱壩白鶴灘水電站的正常蓄水位是825米,預計2021年首批機組能夠開始蓄水投產,其他機組2022年也可以全部完工。
  • 白鶴灘水電站16號機組轉輪順利吊裝
    這是繼6月21日首臺機組轉輪吊裝以來,白鶴灘水電站完成吊裝的第6臺單機容量10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轉輪。轉輪吊裝中   攝影:黃克瑤白鶴灘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左、右岸分別布置8臺單機容量為10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是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水輪發電機組,也是總裝機容量僅次於三峽工程的世界第二大水電工程
  • 白鶴灘水電站成功吊裝第3臺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轉子
    據「三峽小微」公眾號10月27日消息,10月26日,白鶴灘水電站2號機組轉子成功吊裝,這是繼8月18日全球首臺單機容量10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轉子吊裝之後,白鶴灘水電站成功吊裝的第三臺轉子,白鶴灘水電站機電安裝實現又一重大突破。
  • 2020年: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
    中國湖北省的三峽水電站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22.50 GW;位於巴西和巴拉圭的伊泰普水電站是世界第二大水電站,裝機容量為14.00 GW。
  • 全球在建最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地下廠房全線封頂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0月6日訊 (記者 王軼辰)10月5日,三峽集團白鶴灘水電站左岸地下廠房最後一倉混凝土澆築完成,標誌著世界最大的地下廠房全線封頂。  據介紹,白鶴灘水電站左右岸地下廠房分別位於兩岸山體內,均為目前世界最大的地下廠房,是16臺單機容量10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的「家」。
  • 我國規劃建設的水電站(衛星圖)
    一、序言  提到我國的水電站,相比大家脫口而出我們中學地理課本上的幾個著名的水電工程,比如三峽水利樞紐,葛洲壩水利樞紐,小浪底水利樞紐,劉家峽水電站,三門峽水電站等。龍口水電站是黃河確定的幹流梯級電站中的一個峽谷電站,是晉蒙兩地人民繼黃河萬家寨水電站之後的又一共同開發水電工程,樞紐任務以調峰發電為主,兼顧防洪、防凌等。
  • 可研製墨脫水電站發電機的試驗臺製造完畢,試驗水頭可達300米高
    水電站依靠水流衝擊水輪機組轉動發電,利用的是電磁感應原理,通常水電站越大,水輪機組的規模也就越大,發電能力也就越強。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水輪機組是安裝在我國白鶴灘水電站,這裡的16臺水輪發電機組都是100萬千瓦級規模的,比三峽水電站每臺發電機組(70萬千瓦)的發電能力還多了30萬千瓦。
  • 中國「最厲害」的城市,水電站高達400多座,照亮了大半個中國
    說到水電站,大家一定會想到三峽水電站, 三峽水電站是世界聞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水電站,是我國建設的最大工程項目,造福了億萬人民, 但是,你知道我國哪個城市最有水電站嗎?現在的宜昌建設了400多座水電站,包括三峽水電站、葛洲壩水電站, 有趣的是,宜昌各水電站輸送的電力被送到全國各地,照亮了中國的大半, 所以水電站是宜昌的主要支柱產業,有道理。
  • 在地球另一端,也有一座守護綠色的「三峽」
    12月16日,三峽集團舉辦秘魯查格亞水電站「雲開放日」暨《責任三峽 秘魯國別報告》發布活動。活動以「綠色水電 守護美好生活」為主題,通過視頻直播方式帶領觀眾遊覽秘魯異域風情,參觀瓦亞加河畔的查格亞水電站,展現查格亞水電站奉獻清潔能源、融入當地社區、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共融共通的積極行動。
  • 白鶴灘水電站左岸機組座環吊裝完成過半
    白鶴灘水電站左岸機組座環吊裝完成過半 作者:李君好 易偉    來源:中國電力網  發布時間:2019-04-15   本網西昌消息(李君好、易偉  報導)4月12日,水電七局機電安裝分局承擔安裝任務的白鶴灘水電站左岸第四臺(3號)座環順利吊裝到位
  • 勇闖世界水電技術禁區超級工程烏東德水電站建設背後
    中國能建葛洲壩三峽建設公司烏東德施工局局長張建山介紹,和以三峽大壩為代表的重力壩相比,高拱壩的結構、受力情況更為複雜,是水工界公認的最複雜建築物。承載千萬千瓦級特大型水電站的蓄水,對大壩混凝土澆築質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 三峽大壩儲水量達393億立方米,若把水全部放完,需要多長時間?
    三峽大壩是我們中國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同時也是世界建築的奇蹟。其建設不僅是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電力的發電站,也是我國綜合國力的象徵。關於三峽大壩,應該提及其規模。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每年能提供近1000億千瓦的電力,為我國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 三峽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雷鳴山:戰疫情強投資穩增長 關鍵時期...
    長江電力和湖北能源集團兩家企業供應了湖北地區電量的三分之一,全社會用氣量的32%,供熱量每年超過80萬噸。  在此情況下,如何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保障能源供應?雷鳴山向記者介紹,三峽集團採取了一系列硬核操作:一是加強組織領導,黨組將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務,及時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從1月19日至今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第一時間傳達黨中央、國務院防控疫情的工作要求,部署集團疫情防控工作;二是建立網格化人員監控、統計和簡報制度,確保全員掌握、遵守國家和集團對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三是疫情發生後立即對生產區域實行封閉管理,精心組織長江電力、湖北能源等能源生產企業做好疫情期間生產安排
  • 雅魯藏布江水電站開建,印度終於作死自己?外媒:莫迪這次想多了
    說起水電站許多人都會想到三峽大壩,近日雅魯藏布江水電站開建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據悉該水電站修建成功後,相當於新建3個三峽大壩,其發電規劃是6000萬千瓦。在新建水電站的消息傳開後,許多人表示印度終於作死了自己,鄰國可以在水資源上挾制印度,現在印度人也開始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