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上午,江西省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勞榮枝涉嫌犯故意殺人、綁架、搶劫等罪一案。
色誘殺7人女魔頭勞榮枝的庭審現場,靠著網絡,連接到天南地北,達致每位公民;她20年前的罪行,在公眾面前被審視;她說「我是法子英的性侵和賺錢工具」等庭審細節也被一一披露和公開。
無獨有偶,同日,江西省宜春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曾春亮故意殺人、搶劫、盜竊一案。
6天殺3人,累累罪行公之於眾,法院審判坦然於眾。
庭審不再是法院吟唱的「獨角戲」,而是公民人人參與的「大合唱」。
幾乎每一起案件的庭審現場,都會通過中國庭審公開網公開;幾乎每一位公民,都能隨時隨地打開網頁,輕點滑鼠,實時查看、了解庭審實況。
應當看到,庭審公開、公平、公正背後,其實是三項事關實質正義的改善撐起了這片光芒。
首先,眾目睽睽之下的中國司法,面對監督更自信、更坦然、更開放。
近日,中國庭審公開網公開庭審總量突破了1000萬場。
「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但要讓法律與司法贏得喝彩,最動人的不是苦口婆心,而是示以坦蕩。上線伊始,中國庭審公開網就承載著「以公開促公正」的初心。
自2016年9月該網正式上線運行以來,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500多家法院接入,近30萬名法官開展過網絡庭審直播,網站訪問量300多億次,單場庭審最高點擊量達九千多萬次。中國庭審公開網已成為全世界最大體量的庭審網際網路公開平臺。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率先垂範,通過制定規範性文件明確「本院所有公開開庭審理的案件,原則上均通過網際網路直播」。
在頭雁效應的引領下,「以直播為原則、不直播為例外」成為全國法院開門辦案的法治公約數。兩造抗辯、裁判居中的傳統訴訟格局,日益適應於公眾目光的第四方在場。
如果法律界也有世界紀錄評定,那麼它應給中國頒發一枚新獎章——繼裁判文書公開達一億篇之後,在庭審公開領域,中國司法再次成就了屬於全人類的「前所未有」。
公開庭審的普及化,也催化了一場社會監督的「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今天,媒體獲取案件的第一手材料無需親自到庭。尤其是在新媒體領域中,庭審直播的視頻截圖作為對法庭場景的呈現,越來越多地現身新聞報導中。如果說傳播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更密集更強健的毛細血管,那麼公開庭審就像一顆心臟為輿論監督泵進了澎湃的信息流量。這是一場靜悄悄卻也是驚心動魄的革命。無需註冊登錄,更無需證件核驗,每天數以萬計的新增庭審任君「品嘗」。
其次,在一個公眾參與日益充分的時代,公開庭審是依法審理的支撐力量。
沒有一起重大案件的審判,不是在全民圍觀之下完成的。民眾的「參與感」「親歷性」,是當今司法必須擁抱的社會背景。
我們相信,更高水平的法治離不開這種覆蓋廣泛的「主體性」。但也應當承認,對於裁判者來說,儘管逐漸習慣了鏡頭外的「評頭論足」,但反而更切身感受到輿論目光重逾泰山的分量。由此必須回答的問題是,怎樣防止司法者理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異化為公正不能承受之重。
在這一意義上,公開庭審就是公平正義的證據留痕。毋庸諱言,對於一場持續數個乃至十數個小時、嚴謹卻也沉悶的庭審來說,「吃瓜群眾們」很難做到慎終如始。少數營銷自媒體利用謠言、乃至煽動性言論掠奪流量,就是利用了這份關注與耐心之間的人性斷層。
不止一次,「法官斥責當事人」「專橫打斷發言」等流言傳播擴散,「鍋」從天降讓人慾辯難言。此時,一段「一鏡到底」、更可以隨意拖動進度條的直播回看,就是最可靠的謠言粉碎機。隨著「雲旁聽」越發普及規範,法治的輿論環境可望更加理性客觀。
最後,如果說每起司法案件都是全民共享的公開課,那麼公開庭審就是觸手可及的訓練場。
任何一位公開庭審的觀看者,其實都在經歷一種「直接的超然」,也更容易將自己代入法官角色。此時,我們會不由得思量幾個問題:這位當事人說的有道理嗎?他提供的證據能夠支持觀點嗎?如果我是法官應該相信他嗎?罪刑法定、證據裁判、舉證責任等基本法律原理,就這樣在「同情之理解」中被打磨、被滋養。對於法治精神的培養而言,這是一種從宣傳到傳播的升級。因為我們相信法治的價值,相信它的「素顏」比精心描畫更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同時,公開庭審也讓司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公共品產品職能。普通人遭遇民間借貸、房屋租賃等糾紛時,與其託人打聽,不如親眼看看在法庭上哪些證據需要準備、哪些事實最為關鍵;實務者想要提升法律專業技能時,與其聽課學習,不如回顧揣摩自己訴訟行為的成敗得失;法學者試圖打理理論與現實之間的褶皺時,與其冥思苦想,不如在司法活動中把握學科領域最前沿最生動的需求。
畢竟,實踐是不謬的真理,真實是無欺的課堂。在法治市場上,司法的價值應當在「深度分銷」中充分釋放。
當然,公開庭審還有更宏遠的徵途等待開啟。最高法院有關負責人就曾透露,目前關於庭審直播的司法解釋正在制定之中,當事人相關權益將得到進一步保障。我們有理由相信,千萬之後不是歸航,鏡頭前的中國司法將更在恢弘之中見親近、在透徹之中見明亮。
(來源:中央政法委長安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