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項:2010年3月9日,我國物聯網標準聯合工作組籌備會議在北京召開。據悉,聯合工作組將整合國內物聯網相關標準化資源,聯合產業各方共同開展物聯網技術的研究,推進物聯網標準化工作,加快制定符合我國發展需求的物聯網技術標準,為政府部門的物聯網產業發展決策提供全面的技術和標準化服務支撐。據悉,中國物聯網標準聯合工作組由工信部電子標籤標準工作組、資源共享協同服務標準工作組,以及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傳感器網絡標準工作組、全國工業過程測量和控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共同倡導並發起。
據介紹,物聯網聯合工作組將加快推進物聯網國家標準體系的建設和相關國家標準的制定,同時積極參與相關國際標準的制定,以掌握髮展的主動權點評:我們認為國家標準的制定將進一步推進物聯網產業化進程。近日麥肯錫也發布了一份物聯網的報告,麥肯錫把興起的物聯網應用分為信息和分析,以及控制和自動化兩大類,並列覺了一些應用實例。
在「信息和分析」類別中,麥肯錫首先提到了行為跟蹤(trackingbehavior)。比如保險公司可以在客戶汽車內安裝定位傳感器,從而可以根據開車方式和開車地點制定合理的價格。麥肯錫另一個例子提到了樂購利用傳感器通過會員卡收集購物者數據。麥肯錫稱這麼做可以提供更多購物或折扣信息,從而縮短結帳時間。在B2B方面,麥肯錫列舉了通過傳感器跟蹤RFID標籤的例子,這些標籤放置在產品上,隨著供應鏈流動而流動。
信息和分析的下一個應用是改善環境認知(enhancedsituationalawareness)。在馬路或建築物等基礎設施上部署大量傳感器,這樣就可以獲得即時環境信息(天氣、溫度等)。
基於傳感器的決策分析則展示了傳感器技術的革命意義,大部分消費者甚至都不會察覺。報告稱,有些零售商正在研究在購物者購物時收集和處理購物者數據的方法。傳感器的閱讀和視頻功能可以了解購物者在每個獨立顯示屏前逗留的時間,並記錄下最終購買的產品,麥肯錫稱這有助於優化零售產品擺放,從而增加收入。
物聯網的第二大類應用是控制和自動化。麥肯錫稱之為「把通過物聯網收集到的分析數據轉化成可以通過網絡向執行器反饋信息的指令,反過來,執行器也可以改變流程。」麥肯錫首先提到了流程優化(processoptimization),比如化工生產和組裝流水線。然後麥肯錫列舉了優化資源消耗(optimizedresourceconsumption),如電力公司通過智能電錶讓消費者更加合理的管理用電支出。這對那些用電大戶來說尤其有用,因為他們可以把高能耗流程和流水線從高價的用電尖峰時段轉移到用電低峰時段。
最後麥肯錫提到了綜合自動化系統(complexautonomoussystems),麥肯錫稱這是物聯網最大的用途,因為它可以迅速、即時地感知不可預測的環境。比如汽車行業正在研發一種系統,用於發現緊急碰撞,然後採取相應安全措施。報告最後稱,物聯網前途無量,但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隱私、法律、傳感器和驅動器的成本等。但麥肯錫認為能效提高和流程優化是使用物聯網的公司可以期待的早期利好目標。
綜合來看,我們認為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物聯網領域掌握核心技術的公司,在之前的分析報告中我們曾經提出「物聯網產業鏈可以細分為標識、感知、處理和信息傳送四個環節,每個環節的關鍵技術分別為RFID(二維碼)、傳感器、智能晶片和電信運營商的無線傳輸網絡」,相關的上市公司包括遠望谷、新大陸、漢威電子、東信和平、大唐電信等。行業發展的催化劑來自於政府對物聯網的產業政策推動以及運營商物聯網創新業務的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