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去影院看。
因為只看了一遍,很多細節性的東西記得不太清楚,歡迎討論。
無論是一場成功的宣傳戰,還是一把出色的同情牌,小李子終於捧回了小金人,《荒野獵人》也收穫頗豐。
當所有人都在感嘆小李子的精彩演技和廣角鏡頭下的壯美山河時,我卻被片中的許多意象所困擾。本著「越是看不懂的鏡頭越是飽含導演深意」的原則,在觀影結束後迅速惡補了一下影片的歷史背景,我發現,這絕不僅僅是一場荒野求生的真人秀。
影片一開始便是一場皮草獵人與裡族人之間的廝殺。一場毫不遮掩的殘忍奠定了整個影片的基調。這種殘忍,絲毫不比人與動物之間的搏鬥顯得仁慈。
廝殺過後的荒涼戰場,不管是僥倖存活的人,還是英勇或是怯懦死去的人,在廣瀚的大自然面前,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他們,只是人類歷史進程中不可避免的犧牲品。就像原始叢林中特寫鏡頭下空洞的蝸牛殼,沒有屬於自己的軀體,亦沒有屬於自己的靈魂。
隨後,小李子扮演的格拉斯在逃亡的過程中被母熊所傷。細心的你也許會發現,母熊完全可以將格拉斯置於死地,卻因為小熊的幾聲呢喃轉身離去。而當格拉斯與母熊倒在血泊中被其他獵人發現時,他們興奮地說,快看,有幼崽。小熊的命運可想而知。
人與動物之間的戰爭,人與人之間的戰爭,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戰爭,都在影片中有所表現。母熊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而死,而格拉斯為了給孩子報仇而努力求生,從這一點講,人和動物是相通的,都是有愛的。相比皮草獵人的野蠻,相比人類屠殺異族的野蠻,相比刻意而為之的野蠻,母熊的野蠻,無非是出於本能。
野獸殺人並不是因為它們想吃人,而是因為它們的領地受到侵犯。如果你不能守護自己的領地,等待你的就是滅亡。動物是,人亦然。
這是叢林生存法則,也是印第安人的境遇。因此格拉斯的波尼族妻子反覆重複的那句話,不僅是格拉斯在瀕臨死亡時的求生信念,也是整個族群在那個時代的生存信念——只要一息尚存,就不能停止戰鬥。
格拉斯與其他白人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的種族觀念。他和波尼族妻子的相愛似乎表達了導演對於白人和印第安人相融的美好願景。
在以血腥和殺戮為主旋律的整部影片中,只有當格拉斯妻子出現時,畫面才是溫暖的。但這一切,終不過只是出現在格拉斯的幻想之中,是他瀕臨死亡時的美好體驗。
他們的兒子,作為美好願景的產物,始終是被歧視、不被人接受的。就連妻子死後從胸膛中飛出的那隻象徵自由的小鳥,後來也只剩下一副白色的骨架。
還有用無數水牛頭堆積的巨大的金字塔骨架,當原始的野蠻被象徵文明的槍炮所毀滅,當數萬枯骨被人類的旗幟所徵服,蒼茫大地上,只剩下孤獨教堂裡的斷壁殘垣,在最後一場風雨飄搖裡,轟然倒塌。
無論是生吃活魚和動物內臟,還是剖開馬的肚子在它體內取暖,格拉斯的野蠻,都只是生存方式上的原始。而他的仇人,菲茨傑拉德,卻是為了金錢利益和私人目的不擇手段。
他殺死同伴,殺死一切阻撓他利益的人。他不僅要謀殺,還要為自己的謀殺尋找正當的理由。他說格拉斯如果你同意我殺死你就眨一下眼睛,要知道,人活著,終究是會眨眼睛的。比起動物性的野蠻,更可怕的,是人性上的暴力的野蠻。可悲的是,影片中同意將受傷的格拉斯拋棄的人,不只菲茨傑拉德一個。
而幫助格拉斯的所謂的野蠻人,一個波尼族人,因為共同喪失親人的傷痛,幫助身為異族人的格拉斯,與他分享食物,在暴風雪來臨時用最原始的方式幫他取暖。
就是這樣一個善良的波尼族人,也終逃不過被殺的命運。路過的法國人將他掛在樹上,身上吊著野蠻的招牌。為了生存而遷徙,為了生存而戰鬥,還是敵不過弱肉強食。
但,當格拉斯發現他的恩人死去時,鏡頭是仰拍的。
文明和野蠻,不只是生活方式和武器使用的先進與否。當我們用野蠻的方式試圖改變他人時,我們就變成了野蠻人。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群體,還是某個人。無論是對於陌生人,還是同事朋友,甚至是我們的孩子。
據說在原著小說《還魂者》的最後,格拉斯回到了營地找到了菲茨傑拉德,但是沒有殺他。格拉斯要回了自己的槍,然後生活繼續。
這讓我想起韓國導演樸贊鬱的復仇三部曲,他以極端的復仇方式告訴我們,仇恨的痛苦,不是因為復仇而最終消滅,而是因為他人的寬恕。
然而,歷史不能重演,殺戮並未停止。我想,這也是導演刻意而為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