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在浪漫之都法國巴黎的戲劇院裡,一個13歲的亞洲面孔小女孩在舞臺上表演了《希臘舞》、《玫瑰與蝴蝶》兩個節目,贏得了臺下觀眾的喝彩。
這個13歲的小女孩名叫裕容齡,裕容齡出生貴族,父親裕庚官至太僕寺少卿,她的姐姐裕德齡現在比她出名。裕家祖先原本是漢人,本姓徐,後入旗。
1889年,裕容齡出生在這個風雨飄蕩的年代,他父親裕庚是封建士大夫中比較開明的人士,自己學習與西方相關的知識。1895年,日本的快速崛起,使得清政府決定像這個比較壞的鄰居學習,裕庚被慈禧太后任命為清廷駐日公使,6歲的裕容齡隨同父母一起前往日本。
在日本的小容齡對身邊的事物都非常感興趣,父親也給她安排了專門的老師來指導她的學習,在與外界的接觸中,裕容齡迷上了日本舞,她跑去告訴父親,想讓父親給她找老師教她日本舞,裕庚一聽,一口拒絕了裕容齡的請求。
裕容齡雖然在父親那裡吃了啞巴虧,但是她並沒有放棄學習舞蹈的念頭,她自己跑去看日本藝妓表演舞蹈,然後默默地將表演過程記下來,回家悄悄地練習。
裕容齡很有舞蹈天賦,在沒有人指導下她自己也掌握了日本舞。一次,裕庚的友人到他家裡做客,裕容齡悄悄地換上和服,在裕庚等人面前表演了日本舞,裕容齡的表演受到大家的讚賞,她非常高興,但是裕庚臉色明顯不好看。
友人離開後,裕庚罵了裕容齡,不許她學習舞蹈,裕庚雖然在封建士大夫中算是開明的人士,但是骨子裡仍有封建禮儀,在他看著,這些舞蹈是女子取悅別人,那些跳舞取悅別人、搔首弄姿的一般都是戲子、青樓女子,自己女兒做這種事與身份不符。
裕容齡很傷心,不聽父親的責罵,堅定地反抗父親的不公,除了偷偷練習舞蹈,她甚至絕食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裕庚夫婦心疼女兒,也被裕容齡的努力勁所感動,他們為裕容齡從紅葉館請了日本舞老師。但裕庚還是和女兒「約法三章」,跳舞可以,但這只是消遣,不準登臺表演。
1899年,裕庚的四年任期已滿,被調任法國巴黎出任駐法公使,裕容齡也還是一同前往。
13歲的裕容齡被父親送到法國巴黎女子學校學習,法國巴黎一直被稱為藝術之都、浪漫之都,裕庚在這裡看到巴黎的上層社會也經常出入歌舞廳,並教導自己的孩子學習舞蹈,他便漸漸改變了自己以舞為恥的想法,對裕容齡的管理也漸漸放鬆。
一次,一位外交官帶著夫人到裕庚家做客,這位夫人看到裕庚這兩個活潑可愛的女兒,便對裕庚說:「我有兩個女兒,你也有兩個可愛的女兒,美國的依沙多拉·鄧肯正在巴黎教舞蹈,我們可以將她請來為這四個孩子教授舞蹈。」裕庚這次欣然答應了。
伊莎多拉·鄧肯是現代舞的鼻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披頭赤腳在舞臺上表演的藝術家,她創立了一種基於古希臘藝術的自由舞蹈,使她揚名歐洲。
裕容齡在鄧肯面前表演了幾個舞蹈,鄧肯用「驚為天人」形容裕容齡,並表示自己免費也願意教她,在鄧肯門下,裕容齡開始了學習西洋舞之路,裕容齡進步得非常快,鄧肯非常喜歡這個中國女弟子,她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傳授給裕容齡。
在這段時期中又出現了之前的小插曲,西洋舞比日本舞還搔首弄姿,一次,鄧肯讓裕容齡在她的舞劇裡當主角表演,裕庚夫婦受邀參加,舞臺上的舞者,瀟灑地散著長發,身披白紗,長裙曳地,赤足裸臂。他們定神一看,發現這個人竟然是自己的小女兒容齡!他們強忍著怒火,回到家中立即把容齡反鎖在房裡軟禁起來,真是反啦!一個公爵的格格,怎能在外國的舞臺上拋頭露面,簡直有辱門庭。一直關了一星期,但容齡一點也不屈服,還是決心要做舞蹈家,裕庚夫婦再一次屈服了。
裕容齡不光機械地學習,還多次改編、創作舞蹈,此外她還向法國國立歌劇院的芭蕾舞大師薩那夫尼學習芭蕾舞,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芭蕾舞第一人,後來還到巴黎音樂學院學習深造。
1902年,裕容齡正式登臺公演,13歲的她表演了兩個節目:《希臘舞》、《玫瑰與蝴蝶》,受到了觀眾的好評,因為這部《玫瑰與蝴蝶》,裕容齡被巴黎人稱為「東方蝴蝶舞后。」
1903年,裕庚任滿回國,此時的清廷上下有了學習西方改革的決心,慈禧太后也開始主動了解西方,裕庚家常年在外,對西方的事情比較了解,裕家母女三人被召入皇宮,成為了慈禧身邊的女官。
裕容齡很討人喜歡,慈禧太后封她為山壽郡主。紅牆黃瓦的紫禁城,幽深的後宮令人很無聊,裕容齡便為慈禧太后們表演舞蹈,東方的優美加上西方的舞劇,令慈禧太后很喜歡。裕容齡還創作了很多中式舞蹈,有些舞蹈還是為慈禧太后量身定做的。但是兩姐妹從小在外長大的,思想開放,對封建約束比較討厭,其行為舉止與封建禮儀有點格格不入,這點有點不討慈禧喜歡。
1907年,裕庚病重,裕容齡被叫出宮。成年的裕容齡也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裕庚的好友楊士驤主動幫忙裕容齡張羅,他把清朝最後一個狀元劉春霖介紹給裕家。
裕家答應了,但是劉春霖卻不幹,他以「我本寒家,齊大非偶」拒絕了這門婚事。
1912年,裕容齡遇到了自己丈夫,經人介紹她與唐紹儀的侄子唐寶潮在法國巴黎成婚。清朝滅亡後,裕容齡在北洋政府裡任職,她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舞蹈事業,並且利用舞蹈來幫助社會,她在1922年、1928年都參加了慈善義演活動,為災區籌款,此外還和丈夫一起參加紅十字會等公益活動。
1949年,新中國成立,裕容齡擔任中央文史館館員,後來末代皇帝溥儀也當了文史館的館員,裕容齡主要是寫自己的在皇宮中所見的事,除了工作,她與丈夫居住在一個小四合院裡,深居簡出,業餘愛好就是唱歌、跳舞。
1957年,裕容齡撰寫的《清宮鎖記》出版,成了暢銷書,但是也埋下了禍根。
1958年,她的丈夫因病去世,裕容齡的身份沒能逃過那一劫,她被人痛打,多次被打昏,雙腿也被打斷了,有的說法是裕容齡不忍折磨,自殘雙腿,一個那麼熱愛舞蹈的人會自殘雙腿?就算是自殘,也是他們逼的。
裕容齡被打還是沒被放過,她的家也被抄得一乾二淨,她從房間被趕到馬棚。在馬棚裡的裕容齡仍然保持著自己的優雅,沒有使自己髒亂不堪。
後來,裕容齡向總理寫了一封長信,得以回歸生活,文史館也被她僱了一個保姆照顧她。
悽慘的生活並沒有打倒裕容齡,她仍然保持著優雅的生活,她自己動手整理妝容、頭髮,保持精緻。
重病臥床的她談起舞蹈依舊熱情洋溢,如果時光倒流,她說她仍會選擇回國發展中國舞蹈。1973年,裕容齡因肺病離開了人世,她向世人詮釋了什麼叫優雅,什麼是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