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講:「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無論是什麼時代,人們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對美的追求。
「美」是一種能力,是一種涵養,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的「美」也具有了強大的科技力量——「整容」成為現在的新風尚。
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特別是一些女孩子。通過整容,就可以把原來的自己變成想要的樣子。
0119歲少女斥資百萬整成」劉亦菲」被罵慘!
這個案例中的主人公名叫李奕霏,19歲,是青島一所大學的學生。
她也是劉亦菲的鐵桿粉絲,凡是劉亦菲出演的電視劇全部都看過,還收集了數百張劉亦菲的海報。
出於對偶像的喜愛,最終,她決定通過整容,把自己也變成劉亦菲的樣子。
下面來組對比照,大家都看看,像嗎?
從這個角度看上去,好像是有那麼一點點神似。
但是,評論區網友的留言卻令人扎心:
@網友「淺笑心柔」: 感覺沒啥變化
@網友「雨溼le淚花」:整完了又能怎樣?生孩子也不能像完整的你。
@網友「木頭人」:整的一點都不像
類似這樣的的言論鋪天蓋地,一心想要擁有偶像顏值的夢,算是以失敗告終了。
02整容失敗,卻另闢蹊徑,找到自信
整容後的李奕霏,好像一下子找到了自信,她多次參加選美比賽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因個人能力較強,吹拉彈唱樣樣過關,現在的她,雖然沒有「劉亦菲」的臉,卻也算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也是得有所償吧!
03
看到網上一位網友的留言:「追求美麗是每個人的權利,漂亮沒有問題,但是在如今這個越來越注重知識消費的時代,人的價值並不只是看臉。」
注重提高內在的修養及培養良好的內在驅動力才能真正激發出一個孩子最大的潛能,才有助於孩子自信心的提升。
04父母遠離「忌語」,孩子才更自信
作為父母,要培養自信的孩子,就不要把這幾句話掛在嘴邊:
1、「你看看你,又搞砸了!」
一個人一生不犯一些錯誤,也許就是一種錯誤。——歐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的很多父母,都極具「批判性」。無論孩子做點什麼,都要挑點毛病出來,好像只有這樣,才能顯現出父母的權威
孩子的就是應該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學會成長。
2、「危險,快放下!」
兒童並不是生來就能接受學習知識的清規戒律的約束的。——泰戈爾
我們做父母的,為了防止孩子受到傷害,常常會小心翼翼地把孩子盡力的保護起來。在家裡這樣,去遊樂場更是這樣。
久而久之,孩子畏手畏腳,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嘗試。哪裡還有勇氣?哪裡還有自信?
3、「你還小,讓媽媽來!」
勞動,不僅僅意味著實際能力和技巧,而且首先意味著智力的發展,意味著思維和語言的修養。———蘇霍姆林斯基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這樣的數據擺在面前,當孩子搶著幹家務的時候,你還會拒絕嗎?
4、「你怎麼就不動動腦子!」
在兒童時期沒有養成思想的習慣。將使他從此以後一生都沒有思想的能力。—— 盧梭
思考是一種習慣,會思考,是一種能力。在生活中,要多多鼓勵孩子勤動腦,勤思考。孩子才能表現的有主見,有自信。
童年是人一生中的重要階段,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在孩子的 童年播下下什麼種。
正如巴爾扎克所說:「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階段,那時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顆果子,是一片朦朦朧朧的聰明,一種永遠不息的活動,一股強烈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