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休閒旅遊時代,尤其在景區降門票之後,旅遊文創已成為景區在觀光之外,與休閒度假產品相配套的、不得不搞且必須搞好的盈利點之一。其功用,一是為了傳播文化和品牌,二是為了增強造血功能,增加產品收入。這是旅遊產品未來發展方向,旅遊區通過出售具備智慧財產權特點的文創產品可以獲得二次盈利,又由於旅遊文創產品的銷售進一步擴大景區品牌的影響力,這一盈利模式具備一種頑強的生命力。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品成為主流的市場商品,特別是流行時尚商品都成為媒體的主流話題之一,國內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家也紛紛利用此機會推出商品營銷。然而許多標榜文化創意的商品,不是缺乏創意,就是有味道但卻不成商品。許多商品僅是將文化圖騰直接置入現有商品(如馬克杯、文具、包包等),甚至還有的是手工概念作品。似乎這些商家忘了他的消費者是誰?需求又為何?
先暫且不討論商品的生產、定價、通路等管理問題,以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究竟消費者的消費動機在哪?又是怎樣的文創商品才會讓消費者掏腰包?當品牌企圖導入文化創意的營銷策略時,當然必須盡力將品牌打造成符合消費者對於文創商品的期待,在此提出下列6個注意要點,供大家在企劃開發文化創意商品參考:
一、消費行為是一種情感運作
消費者對文化商品的消費行為是一種文化或情境的情愫發酵,消費地方文創商品時,可以將當地的人文背景帶回家裡,因此,商品的價值就在他背後的故事。所以文化商品應該具備誘發這些情愫的元素,無論在外觀、材質或技法上。如果商品在這方面的特徵不明顯,也可透過企業的品牌形象或包裝的手法來達成,這裡的包裝是指商品的營銷包裝,如參與公益活動、特色活動的事件加持。
二、消費行為是一種心理價值比較
消費者選購文化創意商品會就商品所帶的意涵進行比較,包括品牌價值、定位,或是商品本身的故事性。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商品不具品牌價值、沒有背景衍生故事,是無法觸動消費者的購買動機,而且這些觸動人心的品牌或含意如果深度不夠時,就會被視為消耗性的消費,就是可買也可不買。總之,文化創意商品是一種心理層面的消費行為,如果商品無法在這方面創造價值,就沒有市場的競爭力。
三、知名品牌不是永遠的選擇
看到文創市場的熱度,許多知名品牌甚至科技品牌也紛紛產出文創商品,然而文創市場講的是人文文化與創意,因此這些已經在消費者心中定型的大品牌不見得會是贏家。文化創意商品具備了獨一無二的個性(過去的商品用「特性」來區隔,文創商品帶著的應該是跟人類心理層可以溝通的「個性」),這個性是需要特別去形塑的,另外在創意度上小品牌較沒有大品牌的包袱,揮灑空間就比較大。
四、消費動機來自被影響
口碑營銷一直是消費行為最重要的一環,尤其目前網絡社群的大浪潮,更帶動了群體的購買動機。因此品牌及商品的無形價值,都可以在事前經由消費社群的運作來形塑創造。文創商品既是一種心理價值的消費對象,一旦加強這種心理價值的影響力及傳播性,必定會在消費社群創造更大的迴響,例如前段時間的百雀羚營銷短片刷屏。
五、消費不只是為消費
當前有一種追求時尚商品的新消費趨勢正蔓延開來,其動機不在民生需求,也不在物質的享受,而是議題的認同,甚至社交功能的衍生,文創商品在這方面更是能發揮這種效應。
六、消費者期望驚訝的美(商品創造驚喜)
商品不只是滿足消費者預期的需求,更是走在消費者心理的前端,讓消費者在第一次接觸及隨後的使用中,感受驚喜與感動。這種創造體驗價值領導的商品,讓消費者認同商品與品牌的忠誠度,將為商家創造更多的未來商機。
臺灣文創產業發展至今,「創意」與「內涵」的價值確實逐漸被看見,但如何把「創意」與「內涵」賣出去,創造正向循環的價值交換體系,也就是常常被提及的「永續經營模式」,是文化創意能不能產業化,為產業工作者打造良好工作環境的關鍵策略,就是營銷。
因此綜合從事各種文創產業營銷工作者的經驗分享,在此簡單歸納或簡化出一些原則。
1.產品力 X 人 = 感染力
文創營銷第一步:產品輻射強烈的感染力,本身就是最佳營銷策略!現今市場上產品開發仍以原有產品為主,加以形體或技術上的創新發展而成。
而文創商品最大的價值在於開發過程中加乘「人」的元素,前端了解並預測使用者需求而導入「本質創新」,推出市場上未見的原創產品,或者開發過程中導入「內涵創新」,在形體上賦予文化內涵,可能是創作過程的意義,或者一群人、一個鄉鎮的故事,所傳達的並非獨善其身,而是對群體有「感染力」的內涵,正好符合社會上、社群間的「潛在心靈需求」,可能是彌補了集體記憶中的缺憾,或者回答了某個對人性的集體疑問,也或者是過去美好的集體記憶所帶來的連鎖效應。
2.價格力 X 人 = 市場力
文創營銷第二步:定價策略深諳經濟環境與消費者心態,方能具備在商業戰爭中勝出的市場力。新產品無論是要打進成熟市場或者開創一個新興市場,首要目標都是在市場上站穩腳步、擴大市佔率,應優先採取「顧客導向定價法」,優先取得市場佔有率,在顧客心中留下印象、養成品牌客群後,才能談差異化、競爭力價格,連帶產品周邊效應,才能進一步大幅提高獲利率;
3.推廣力 X 人 = 新媒力
文創營銷第三步:推廣始終來自於人性,「人」才是文創產業的最佳媒體!一般提到「推廣」自然會聯想到廣告或營銷活動,更進一步是運用「名人」、「話題」、「置入」等公關操作方式來推廣,而如今因應各類日新月異的「新媒體」,早已讓推廣市場進入戰國時代,如何不被市場淘汰、快速應變已是所有推廣者的優先任務,但對於大部分時間著眼於創造、生產、管理等應接不暇任務的文創業者而言,推廣似乎是門永遠不得其門而入的學問,只能任憑所謂「推廣專家」堆砌出來的策略文言文與絢麗數字不斷轟炸,卻還是摸不著邊際的效應難以評估。
文創業者的核心價值既是「內涵意義」,推廣力一定要扣緊產品力(感染力)。
從一開始進行產品開發時,就要導入一氣呵成的「內涵價值」,始終如一地傳達意義,無論是用故事來詮釋、或者著眼於新媒體運用,重點都是在於隱身媒體兩端的「人」,一端是創作者信念與概念的傳遞,一端則是消費者感動與共鳴的響應,不僅是有人流的地方是有效媒體,能深諳人的趨向性、彈性而快速反應、並取得消費者信任的媒體,才能成功且確實地導向目標消費群。
因此文創業者運用的媒體不應局限於「被定義的媒體」,最大媒體即是「人」,運用消費者本身的傳播力,自然會幫你開發各種主流、非主流媒體,大幅加速你的推廣力。(文章轉自 旅思馬記,僅作分享之用,版權歸原創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