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伍洋宇1
在軟體定義存儲公司XSKY創始人胥昕看來,國內的創業模式無非兩種,一種是商業模式創新,一種是技術創新。作為一名有技術背景的創業者,他認為最好的創業方式是找到一個細分領域,並在產業鏈佔據承上啟下、比較重要的位置,快速做到前三。
XSKY星辰天合在2015年成立,其初創團隊來自大型網際網路雲平臺技術核心團隊、全球開源社區領導者,以及國際存儲科技企業的核心研發。目前累計服務企業超過600家,包括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壽、太平洋保險、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
XSKY最近剛剛獲得了3.2億人民幣的D輪融資,目前共完成了五輪融資,融資規模達到7.52億元。對於XSKY而言,產品迭代和新技術研發是其融資的主要動力。據悉,其研發力量佔公司人力約50%,技術人員佔比近70%,
早期階段,國內存儲市場大都由IBM、EMC等外企佔據優勢,但隨著存儲國產化和IT產業鏈條細分化兩個趨勢,國內出現了華為、曙光、浪潮等存儲業務相關綜合性廠商。同時,隨著雲時代到來,基於海量數據的存取和處理分析並以此驅動業務轉型成為常態,XSKY等專業性廠商陸續成立。
胥昕表示,專業性廠商之間比較產品時主要針對兩點,質量和創新。
質量是最基本的能力,它反映在產品的持久性和穩定性上。例如在一家醫院,穩定性是指掛號系統一分鐘都不能停機,持久性則意味著這些掛號數據可以存儲幾十年不丟失。
相較於基本能力,創新能夠帶來更多商業機會,場景創新則是其中一個重要方向。事實上,近年在市場中流行的私有雲概念,就是分布式計算推動下產生的分布式存儲場景需求,而這豐富了存儲市場的商業化路徑。
場景是XSKY目前格外注重的方向。對於場景創新,胥昕坦言,從產品的可擴展性和可承載文件數上,國產存儲行業已經豐富於老牌外企。其中,XSKY在傳統場景和新興場景覆蓋上可達整個存儲消費場景的50%。
不過,在開發新場景的途中會遇到一些問題,例如面對新的規模和需求,產品的負載量能否承擔?如果出一步差錯,公司的商業化就很可能出現瓶頸。
為了克服這一問題,XSKY會推薦客戶試用其產品,例如交易性業務,在試用期切出5%-10%的業務數據在其產品上運轉,剩餘的保留在傳統產品上,再漸漸切入用戶核心業務場景,並逐步加大替換比例。「我們是通過一槍一炮讓客戶去試用和感受。」胥昕說。
而對於主動出擊哪一個行業或場景,胥昕認為,同所有創業公司一樣,存儲公司的生存能力也來自於預判。「這些都是高優先級的、做與不做的問題,而不是發展後才出現的問題。」如何做判斷的方法論也與其下一步商業戰略有關,即深入一線觀察需求。
據了解,包括縣、市轄區、縣級市等區劃在內,國內目前有超過2800個縣級區劃,在這些區縣也有大量醫院、職高、大專等需要技術支持的配套設施。「他們都有數位化轉型的訴求和動力,所以這是一個很眾生的市場,不是說你只做省會城市的生意就可以。」胥昕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認準垂直領域機會的XSKY認為,存儲領域的下沉市場有大量需求卻又未被滲透,值得各細分領域的存儲企業向下挖掘。
在這裡,企業的優勢在於已經積累的技術穩定性和持久性,以及場景覆蓋的豐富度。目前,XSKY的客戶主要集中在政府以及教育、醫療、金融、製造業等行業,客戶復購率達50%(每一年收入來自上一年客戶的比例)。其在商業模式上推出了軟體授權或軟硬體一體售賣,以及訂閱模式,並在2019年突破一個億營收。
如今,對於打開下沉市場,胥昕所焦慮的問題之一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不過今年疫情過後,以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建設速度為例,他認為社會更直觀地感受到了IT基礎設施投入的回報,市場會更加普遍認可數據收集和存儲的意義,這也有利於行業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