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上師大考進上大
現在回想起高考成績出來後的那段時間還是覺得挺壓抑的,曾經對自己的定位太高了,所以摔下來的時候很疼。那段時間我一直在想那句「十幾年的努力只為了這一場考試」,我覺得那段時間像一場夢,一場噩夢,身邊有很多人安慰,但是我聽不進去,很絕望,很迷茫。再加上周圍有幾個超常發揮的全縣前幾名的大佬,我的悲傷在她們興奮的映照之下顯得無比巨大。我知道我沒有勇氣去復讀,我怕相似的結果會讓我再去承受一次,我怕一年的努力會再次被「浪費」。我忘記了是什麼時候想起了有次志願填報講座上有個專家提起過的上海的插班生政策,我還記得最初剛聽到這個政策時,我對同學說這個政策很好哎,她卻說,可這樣也有風險啊,如果不去上海,你可能可以上一個比你在上海讀更好的學校,如果插班生考試成功了,當然是好的,但是如果失敗了,可能還不如不去上海。其實聽這個講座的時候,我也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真的走上這條路。我只知道,在那段失意的時間裡,這個想法一度激起了我的希望。但是真正走上這條路又有很大的困難,上海的大學在外省招生分數普遍偏高,如果我不去上海,我可以選擇幾個相對比較偏遠的211大學,但如果我去上海就只有少數幾個普通本科可以選擇。再加上我從來沒獨自出過遠門,父母也不太放心。那時對這個政策的了解也不是特別充足,也會擔心這個政策的公正性。總之,困難重重。但是,那一次,我很堅持,我好像很少自己做那麼重要的決定,我很慶幸,那一次我做到了,後來,雖然家人還是會有擔心,但是終究執拗不過我,之後的一切都變得相對容易了。所以說嘛,只要堅持自己認為值得的,事情就會變得簡單,阻力就會變小。我的志願填報基本上也是按照我自己的意願,儘可能讓自己被上海的大學錄取,我很幸運,我進入了上海師範大學。
通知書下來的時候,有人跟我說上師大挺好的,大一本來就是剛進入大學,別讓自己那麼累,不考插班生也行。我說我就是想試試,不管結果如何。然後在暑假我就開始買同濟第六版的高數書,開始自己學習,那時候學習的效率很低,沒有確定自己要考哪個學校,也沒有什麼方向性,但就那樣慢慢的學,也比那些沒有看書的人,學得多一點。後來進了一個插班生的群,了解了一些輔導機構,很猶豫,害怕這些機構都是騙人的,就這樣邊了解,邊學習,一直到大一開學,見到了19年考上上大的學姐,她跟我講這條路不怎麼好走,同時也給我鼓勵和建議。關於是否去輔導班,我一直沒有答案,後來,我去找了輔導員,我覺得輔導員當時說的那些話對我影響挺大的,她說,這個要看你自己,就像考研有人會選擇上,有人選擇不上,這要看你自己自制力,結合你自己的情況,她還說,關於你那些到另外一個學校之後各種可能遇到的不適,我覺得,如果你說你自己想好了要走這條路,那一切都沒有那麼困難。後來我報了同達,我真的覺得輔導機構給了我不少幫助,讓我了解需要的複習資料,了解往年的考插情況,了解最新的考插資訊,同時還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小夥伴,我們可以在群裡討論問題,相互鼓勵,分享經驗。
最開始在輔導班上數學課時,還是比較輕鬆的,因為前面的知識我基本都看過,到後來,由於我沒有上基礎班(基礎班是自己聽的網課,而且沒聽完),直接上的強化班,所以很吃力,很多東西聽不懂,再加上要上一天,一般到下午就會很困,我每次上輔導班都會喝咖啡,儘量使自己保持清醒,大一的課不算太多,所以我儘量在課餘時間把課程提前預習,雖然自己預習的很基礎,老師講的還是會有很多聽不懂的,但是比不預習要好得多,然後在課堂上就認真聽,認真記筆記,記例題,記方法,記不住的就拍下來,大多數時候有很多很多聽不懂,聽不明白,聽明白也不會用,那段時間很難受,覺得自己很笨,再和周圍有一些基礎比較好的,腦子比較聰明的一比,我覺得那時候的自己真的很難。一般從輔導班回到學校,我會儘快整理一下一天所學的內容,很少在當天完成,可能每次都要拖很久。關於學校作業和考插的平衡,我一般是以學校作業為重,儘量在作業布置後就儘快完成,然後有了空餘時間就學習插班生的科目,在宿舍效率還是挺低的,如果可以,儘量去圖書館或者教室,氛圍不一樣,效率也不一樣。我決定考上海大學這個決定比較晚,所以一開始大部分時間都在準備數學。準備無極化學的時間相對偏少,後來我自己買了網課學的無機化學,不過大一的時候在學校上過無機的課,所以學起來相對比較容易。由於疫情的原因,下學期都沒有返校,自己在家效率低的可憐,輔導班的課後來也都改到了線上,在家的時間,是最考驗自己的,沒有氛圍,沒有監督,剛放寒假,我想著先把數學學過的筆記看一遍,複習一遍,再去學新的知識,我真的想強調一下,複習太重要了!!!複習這一遍之後我覺得以前很多自己不清楚的知識點變得清晰了,很多方法也變得可以接受,和第一遍相比,覺得自己有了很大的進步,給了自己不少的信心。複習完上冊,自己開始自學下冊,把課本上的題都做了一遍,然後又跟著老師學了一遍,由於效率相對較低,所以用的時間很長,再加上由於疫情考插時間遲遲沒有確定,但其實,考插時間確定的時候又覺得有些突然,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準備好就要上戰場了。在四月份的時候,有考上的學姐學長分享經驗,我聽了他們為考插所做的準備,我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什麼希望了,真的,我覺得自己的努力真的與他們相比不值一提,差太遠了。但是又覺得自己都堅持到現在了,還是拼一下吧。
對於數學,最後的那段時間,我把最基礎的又看了一遍,先是看課本,看錯題,然後看自己的筆記,把筆記上的題再做一遍,把還是不熟的重新寫到另一個本子上,每次把原來不會做的題做出來都會提升一點自信心,看完筆記,又看以前做過的錯題,證明題是我的弱項,我把證明題一般會用的定理以及一些比較經典,比較令我驚訝的證明題總結在一個本子上,最後,在考試前,看一遍自己寫滿精心挑選的證明題和不熟悉的題目的這個本子。其實,最後自己留的複習時間還是太少了,直到考試的時候,那個本子也沒看完。我還準備了好幾張大白紙,上面寫的是一些最基本的公式以及定理,考前再看幾遍。我做的題目不是特別多,就是課後題,上大微積分訓練,還有就是考研真題,以及同達的數學寶典和同達的幾十套模擬題。一開始都說上大的考插題一般不算特別難,但是最後,真正考試的時候,覺得……還是挺難的,有一些比較基本的題做得相對比較輕鬆,但是有幾道題是自己複習的範圍不夠,尤其是下冊,我大多數時候更偏重於上冊,對上冊的掌握比下冊要牢固不少,所以好幾個下冊的題都沒做太好,還是有點遺憾的。
關於無機化學的學習,用的時間還是偏少的,開始的比較晚,再加上自己學過,而且無機化學考的也比較基礎。聽網課聽的還是挺慢的,磨磨蹭蹭離考試還有一個多月才聽完,聽完了之後就把課本又重新看了一遍,記了一些自己認為相對重點的知識,看完課本開始看聽課的時候寫的筆記,把重點題目,重點知識記到另外的本子上,方便考前緊急複習,和數學一樣,無機化學我也寫了好幾張紙的公式,包括一些單位及換算之類的基礎知識。做題的話,就是課後練習題,再加上找到的幾份模擬題,題練得實在是不多。考試也的確是考的很基礎,就是計算量比較大,通過多練習還是問題不大的。
考試嘛,我覺得心態還是很重要的吧。我覺得自己高考失利很大程度上和心態有關,高考數學當我發現有好多不會做的時候整個人都懵了,第一次感覺到了那種天旋地轉的眩暈感。插班生考試之前,我告訴自己,這次一定要調整好心態,放輕鬆,不要過多地去考慮結果。考完數學其實還是有點失落的,覺得題目對我來說確實有難度,很多做的都不是特別好,但我當時安慰自己說,沒事,還有一場考試,如果無機可以超常發揮還是可以彌補的。所以當時就覺得其實結果沒那麼重要了,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去擔心考過的,認認真真做好當下的。
當看到預錄取通知的時候,我很開心,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備考的這個過程。很感謝周圍有人鼓勵,有人一直告訴我,我可以的,還有那麼多一同前行的人,有同達老師的督促和鼓勵,還有,特別喜歡幽默可愛的王老師。
經過了這一年,我覺得剛剛高中畢業時的自己太幼稚了,高考即便再重要,也不至於重要到完全決定命運,現在回過頭去想,覺得自己從來都不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這一年,很值得。這條路走起來確實還是有點苦,不光是你需要刻苦努力,你還要很堅持,很堅定。宿舍四人只有我自己想考插班生,所以我必須在她們玩的時候控制住自己想玩的欲望,靜心去學習。在那個輔導班裡,幾乎每次上課的人數都會減少,一開始是兩個班,後來成了一個,再後來一個班都坐不滿……所以說,無論結果如何,能夠堅持到最後就是一種勝利。雖然,這一年中,我以要考插班生,要好好學習為由,推掉了好多事情,當時也在想值得不值得,現在覺得所有的努力都會有回報的。即便插班生考試不成功,能夠留在我喜歡的上海,比一般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讓自己在大一時能夠擁有更多的知識,也是一件好事。考到上海大學也只是一個跳板,未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感謝這一年一直堅持的,沒有說放棄的自己,感謝這一年一直幫助我的同達老師和未曾謀面的同學,感謝身邊不斷鼓勵和激勵我的人,感謝這一年的經歷讓我有所成長。想走的路就勇敢地往前走,不必去想結果是否如意,只要你足夠堅定,所有的困難都會主動避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