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多肉植物是一類"新型網紅",因為,其高顏值受到很多人的熱捧,所以,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季或者低溫的冬季會傷亡慘重,依舊致使不少的養花人頻頻入坑。當然,為什麼有些人養殖多肉,一年更勝一年,甚至還從中收穫不少,而有些人卻頻繁虧本?
其實,這是因為沒有摸清植株的生長習性,才造就了如此結果。因而,今天就常見的多肉植物觀音蓮,來講講,該如何盆栽?畢竟這款植物在秋季養護得當的情況下,會衍生出一大圈的側芽、走莖,而照顧不周則會動不動就爛根黃葉。
養殖要求一、控水
對於絕大多數的多肉植物而言,偏向乾旱的土壤環境才是其需要的,而觀音蓮一樣,其雖然在外形上以及莖葉的蓄水量和其他的多肉品種大相逕庭,但其生長習性上沿襲舊曆。
養殖多肉觀音蓮,每次澆水都需要等到土壤幹透才能動手澆水,而每次澆水過後就需要等到多餘的水分滲透到低端的時候,通過花盆底部通暢的排水孔排洩出去,如此土壤的溼度就會恰恰好,迎合了多肉自身以及環境的"剛需"。
養殖要求二、控溫
眾所周知,多肉觀音蓮能夠在秋季繁殖很多的幼崽,但前提是環境的溫度需要控制在20-30攝氏度之間,若溫度過低,其就無法正常合成色素和養分,積蓄足夠的營養物質來維持多餘走莖的萌發。
而若是溫度過高,株苗就會進入休眠狀態,生長遲緩,沒有條件滋生出大量的側芽,嗖嗖地長爆盆。因而,在溫度高的時候,需將其挪到陰涼通風處,適當地降溫,致使其恢復生機和活力,而溫度低則需趁早挪到能夠擋風保暖的地方,這樣可保其周全,以免凍傷凍黃其莖葉。
養殖要求三、控肥
大部分肉友,養殖多肉觀音蓮都不習慣施肥,畢竟多肉植物成長速度過快的情況下,就會造成其葉片稀疏,拉低盆栽的美觀性,因而,在植物生長的黃金期,就會少量追加上專用的營養液水肥來增添土壤營養。
然而,僅靠如此,一旦操作不當或者忘記就會造成肥害燒根的局面,所以想要植物健康成長,就需將其更換成肥效更加持久、溫和的緩釋肥,尋常每年的春秋時節,需間隔上1、2個月左右用上一次緩釋肥,每次將20-30粒左右的緩釋肥,分為多個地方均勻地掩埋在株苗的四周就好。
結束語
當然,即使我們自認為充分地照顧到了株苗的喜好,但因為外界環境的突變造成不可逆轉傷害的情況也不少,因而,若是遇上多肉爛根的局面,一定別忽略,越早動手做出正確的處理,就有越高的機率將其搶救回來,減少不必要的傷亡。而針對已經爛根爛葉的多肉,我們能夠做的事情有很多,如:挖出來更換盆土、修剪根葉、塗抹多菌靈、緩苗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文案編輯】目海園藝老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