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可能就是我們最初的限制。我們沒有翅膀,無法像鳥兒一樣飛翔,我們沒有腮,無法像魚兒一樣在水中呼吸。我們被迫要在一個小小的地球上跟70億人口與所有的除人以外的生物分享越來越少的自然資源。
當力克的父母看到他出生時那沒手沒腳的模樣,他們也不禁懷疑上帝到底在想什麼。然而,今天力克過著完全超乎他們想像的生活。
力克·胡哲是家中的第一個孩子,媽媽做產檢時沒有發現任何異狀,但他出生時卻被發現患有海豹肢症,沒有手腳。滿懷期待的父母都驚呆了,他們悲痛欲絕。從最初的震驚和悲傷,到決定親自撫養孩子,擔負起做父母的責任,他們用自己的溫柔慈愛和堅定信念,為力克撐起一片藍天。
力克天生沒有手腳,這是他無法選擇的,也限制了他不能成為運動員的事實。但他沒有認命,選擇突破自己身體的極限,參加一些他喜愛的體育運動,如踢球、遊泳;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他還參加衝浪、潛水這些常人都未必參加過的運動。更重要的是他還可以鼓舞別人,讓別人成為自己心目中的明星。這看上去是不是一件更棒更有意義的事情呢?
性別限制,這可能是我們人生面對的第二個限制。你是女人,所以應該留長髮,不能裸上身,可以穿裙子,要撫育子女,照顧老人;你是男人,所以應該養家餬口,挑起全家重擔,可以光著膀子,但是不能軟弱不能哭泣。
這是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進化過程中,受許多因素的影響,逐漸形成的約定俗成的行為規範或限制。因為人類初期,人們都是不穿衣服的,家庭的主宰是女性,這些所謂的限制都是人類逐步進化過程中慢慢形成的。
力克是不幸的,無疑他也是幸運的,他的父母擁有仁愛善良的心,願意陪伴他成長,給予他無私的愛和鼓勵。力克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不由讓我想起中國千千萬萬留守兒童的父母。
他們為了追尋心中的理想生活,拋下年幼的孩子,遠赴他鄉打拼。午夜夢回,他們可曾想過,自己的孩子究竟最需要的是什麼?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他們真正最需要、最渴望的,是父母的擁抱和撫慰,還有關注的目光和可以依靠的臂膀。
以前常看到講述留守兒童和祖父母相依為命,生活如何艱辛的報導,最近甚至看到有留守兒童遭到猥褻甚至性侵的報導,令人痛心又憤慨!既不願養,何必要生!
父母選擇拋下孩子闖天下,弱小的孩子被迫獨自承受世道的艱辛。問題主要出在大人身上,結出的苦果卻要孩子去品嘗。這不是我們養育孩子的初衷,也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結果。
當力克產生輕生的念頭時,是爸爸輕輕的撫慰和保證,讓他獲得心靈的平靜,看到活下去的希望。力克說,一個父親給孩子的保證是世上最強的。儘管他還是不了解事情會如何發展,但因為爸爸說終會解決,他就相信。
父母和子女相處有交集的時間,在人的一生中,也就那麼幾十年,為什麼不能珍惜彼此相處的時光?能夠一家人一起生活,共同迎接生命中的美好,面對生活中的磨難,誰能說這不是一種成功的人生呢?
人生的限制有很多,有的無從選擇,有的我們可以選擇是否要去面對,是否要去突破。關鍵看我們如何去區別,如何去對待。
媽媽告訴年幼的力克:「你要跟普通小孩一起玩,因為你就是個正常的孩子,只不過少了某些小零件而已。」媽媽替他未來的日子定了調。
從那時起,他的父母一直在給他灌輸一個信念:他有權利過沒有標籤和限制的生活。由於他們堅定不移的信念,力克成為澳大利亞第一批進入主流學校就讀的殘疾學童之一。
我們無法決定開始,但我們可以選擇將來。我們無法選擇出身,無法選擇長相,無法選擇大的生存環境,因為那是與身俱來的,無法改變的事實。
比如我們的祖輩都生活在農村,難道我們就不能去城市生活嗎?不是這樣的。我們可以通過努力學習,上大學,考研或考博,在城市找到理想的工作,買個房子,建立自己的溫馨小家庭,過上和祖輩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力克想做的事,在家人朋友的幫助下,基本上都實現了,力克每天都過得充實而快樂。既然他都能做到,有手有腳的你,還有什麼好猶豫的呢?如果想讓你的人生開掛,請想想力克和他的朋友們的故事,希望你能從中獲取所需的力量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