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感覺,就像一份愛戀,心之嚮往已久,暗搓搓地設想著今個兒總會有機會一「親」芳澤了。結果呢,還是無緣一見,終究還是只能處於獨個兒暗戀的狀態。
我與瑤家釀血腸,便是這樣一種遇不見,折折騰騰牽牽掛掛的狀態。
第一次迫切地想品嘗瑤家釀血腸,是在春天。
春暖花開,愛戀也「嘭嘭嘭」開遍瑤山。想來這該是個遇見瑤家釀血腸的美好季節吧。
瑤家釀血腸,連南瑤族人家的一道傳統美食,是婚宴裡必不可少的一道瑤家美味。陪我到瑤山四處採風的敏紅美女告訴我說,在連南瑤族風俗裡,婚嫁前,必殺豬,做釀血腸,以待婚嫁之日宴請賓客。
獨特風俗裡的獨特美味,我這個為食貓當然立馬想吃上啦。
敏紅美女很大氣地說,瑤家釀血腸不是想吃就能吃上的,經常要提前預定。她安慰我說,已提前一天告知餐廳老闆預備這道菜,應該有機會吃上了。
結果第二天赴宴,瑤家牛皮酥、瑤家燜牛蹄、瑤家香料燜鴨、瑤家釀竹筍等瑤族傳統菜式都吃到了,唯獨不見瑤家釀血腸。餐廳老闆說,瑤家殺豬時才會製作釀血腸,這道菜不是隨時可吃到的,想吃,還是要隨緣喲。
得!第一次想品嘗瑤家釀血腸,連影都沒見著。
春天過後,燥熱的夏天來了。
錯過了春天的遇見,人走在熱氣騰騰的夏風中,對瑤家釀血腸更多了一份燥熱的期盼。
我和明輝帥哥到瑤山採風後,再回到縣城三江吃飯。或許是因為春天已經錯過了瑤家釀血腸,我對這道要講究隨緣的美味,追求也不再那麼刻意。
人與人,人與美食,隨緣,應該才是一種舒適的狀態吧。
所以,我和明輝帥哥這一次是抱著隨緣的態度,直奔三江河邊的餐館。落座,開口朗聲點菜,第一道菜便點了瑤家釀血腸。老闆笑笑說:「不好意思,今天沒備有這道菜呢!」
燥熱的期盼,依然又落空。第二次想品嘗瑤家釀血腸,依然沒見著影。
我的心頭,從此被這一道瑤家釀血腸,折騰得牽牽掛掛的,一心暗戀得緊吶。
春光飛逝,炎夏已盡,秋日來了。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不知這瑤家釀血腸,是否會讓這一份暗戀,如我所願,變得明媚?
敏紅美女和明輝帥哥一路陪著我,走遍了瑤山很多角落,晚間我們回到縣城三江河邊吃飯。經歷了前兩次點瑤家釀血腸都沒遇見的遺憾,這一次開口點菜時,我猶猶豫豫地問了聲:「瑤家釀血腸,有嗎?」
老闆朗聲應答:「有!」
「來一碟!」我們三人齊齊大聲道。
幸福來得太突然啦!從春到夏,從夏到秋,我終於可以吃到瑤家釀血腸。我與瑤家釀血腸的這一場牽扯與暗戀,終於在隨緣中,可以一「親」芳澤啦!
很快,一碟瑤家釀血腸上桌了,一小節一小節,有點類似臘腸。模樣並不怎麼突出,吃在口裡,也不像平常吃到的豬血那麼嫩滑,而是有點粗糲的感覺。或許,這釀血腸也像瑤山,歷經歲月,歷經風雨,早已把粗糲溶進美食,成為瑤族人家的獨特風姿。
風姿獨特的瑤家血釀,其製作嘛,自然也是有著一些獨特技藝的。
將豬小腸洗淨,去腸油。將姜、蔥搗碎,取汁,與生粉、食鹽放入新鮮的血中攪拌,直至凝結的血變為液體水狀為止,方可釀入腸中。釀的時候,要注意將腸的一段用線紮緊,動作要快,以避免腸穿孔;釀滿後,馬上將腸放入事先準備好約70-80度的熱水中,並要記得用牙籤扎血腸檢查是否煮熟。如若熟了,能看見從小孔裡流出的水是清的;如若不熟,小孔裡流出的水則是紅的;當血腸熟了,立馬將血腸從熱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冷卻。接著,撈出,吊起風乾,待日後食用時,按量取下,切成一節節,蒸熟即可。
似乎,這美味,這製作,看著熟悉吧!
其實,很多美味,如同身邊的風景,都是我們所熟悉的。
不熟悉的,是我們親近美味親近風景的心情,如同我與瑤家釀血腸,從暗戀到一「親」芳澤,這是屬於我個人的獨特體驗。
這樣的不熟悉,有著不一樣的溫情,乃至感動,因而每每回味起來,心中無比綿軟。
欄目介紹
e家君推出一個新欄目:《作家眼中的美食》。山珍海味,街邊小吃,只要自己喜歡,都是美味佳餚。尋美食,悟生活,兩不辜負!
作家簡介
潘小嫻,作家,現已出版《魅,自山中》、《雲山花事經眼錄》春夏秋冬四部、《美人香裡說宋詞》、《最美的遊戲》、《建築家陳伯齊》、《會飛的蒲公英》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