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全世界所贏得的聲譽實至名歸,在時代的沉重壓力下,他儘管天賦極高,意志力卻崩潰了,這真是令人無比悲痛。他最讓我欣賞的一點就是具有獨特的天賦,能夠憑藉心理上和藝術創作上的技巧栩栩如生地重現歷史上的某些時期和人物形象。這段話是德國作家託馬斯·曼評論史蒂芬·茨威格時寫下的。
史蒂芬·茨威格,奧地利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傳記作家,在他戛然而止一生中創作了許多作品:詩、小說、戲劇、文論、傳記,以傳記和小說成就最為著稱。他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象棋的故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傳記有《三大師》、《一個政治性人物的肖像》、《人類群星閃耀時》。
由於出身猶太家庭,雖然家庭富裕,不可避免因為猶太人的身份帶來動蕩和不安,在一戰期間還從事反戰工作,所以在1934年遭納粹驅逐,流亡英國和巴西,最終在1942年的巴西,茨威格與妻子擁躺在床上,一起離開他深愛的世界。
在他遺書中最後寫道:
在這之前,我將完成這最後一項義務:向這個美麗的國家——巴西表示我衷心的感激。它對我是那樣善良,給予我的勞動那樣殷勤的關切,我日益深沉地愛上了這個國家……年過花甲,要想再一次開始全新的生活,這需要一種非凡的力量,而我的力量在無家可歸的漫長流浪歲月中業已消耗殆盡。……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願他們在漫長的黑夜之後還能見得到朝霞!而我,一個格外焦急不耐的人先他們而去了。
他雖然離開了,卻給這個世界留下了無比寶貴的精神財富,而其中個人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則是《人類群星閃耀時》,在這本書裡,作者以獨特的視角和敘事手法把人類歷史上曾經燦爛卻可能被人遺忘的時刻記錄下來,不管其中有多少真或假,畢竟歷史就是一部解釋史,在這本書中可以看到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英雄,也許一個平凡的人在歷史的關鍵點上成為一名英雄,並和人類曾經的群星一起閃耀在空中。
個人購買的版本中,共有十四個篇章,在這些篇章故事中,既有世界聞名的人物如拿破崙、歌德、西塞羅,也有不為人知的閃光人物如巴爾沃亞、魯日、斯科特,不管有名還是無名,在這本書被茨威格重墨描繪出各自曾經的歷史時刻,歷史有意思之處則在於,這些人也許並沒有想留名史冊,卻不經意間被解釋出來,從此在人類的群星中閃耀著。
英雄不需要過多再敘述,那就看一下並不太出名的如何被歷史及茨威格選中作為人類群星中的一員。
天才誕生的方式:一夜天才
愛迪生曾經說過一句話:天才,百分之一是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愛迪生這句話被引用時,經常只引用前半句,卻是忽略了後半句,而後半句才是這個世界本質,靈感到時來也許天才就在一夜鑄就。
法國大革命期間,有過許多鼓舞鬥志的戰鬥歌曲,而最受群眾喜愛、流行最廣的,是自由的讚歌——馬賽曲
1792年4月25日,以爭取新自由名義的法國國民議會正式對以維護舊秩序名義的普奧反法聯軍宣戰,當萊茵軍聚集的時候只有一支臨時性的革命戰歌《前進吧》,只能有當作無了,在當晚的聚會上,斯特拉斯堡市長突然靈光一現想起了要塞軍團的年輕上尉魯日曾經還寫過不錯的自由頌歌,何不讓他為萊茵軍創作一首戰歌呢,這位年輕的上層也被革命的熱血沸騰中,雖然他不是一個偉大的作曲家,不過創作一些即興的東西倒是樂意的。
當天夜裡,在他自己簡樸的小房間裡,在激動之下,回憶往昔,提筆寫下了:前進,前進,祖國的兒郎,那光榮的時刻已經來臨!
有點類似於總是有人問如何才能學會寫作,其實很簡單,拿起筆來寫就是了,寫著寫著就搞不定寫出一篇不錯的文章來,我們的魯日一樣,提起筆寫下了第一行字,慢慢的就成就了整篇經典。
結果一發不可收拾,一夜之間,《馬賽曲》就這樣誕生了,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這首曲子未來的命運,畢竟只是隨口答應市長的請求,也算自己為革命盡的一份力吧。
當26號魯日交差並在市長家的客廳裡演唱完這首歌曲時,聽眾們都很友好的拍掌,也沒有意識到這是一曲最終點燃革命激情的歌曲,可能歌曲需要在特定的場合和氣氛中才能體現出來了。事後市長夫人給自己兄弟的一封信中談到這首歌曲時,說道:整個社交界覺得很滿意。
這首歌曲貌似並沒有一出生就展示出它的力量,在沉寂了兩月之久,金子總會發光的,如同愛迪生說的那樣,有時就差那個百分這一,6月,馬賽市一支500人的志願軍開赴巴黎時,士兵們沿途高唱這首戰歌,圍觀的群眾在歌曲聲中受到激勵,引爆了所有人的激情、情緒和感受,終於成千上萬的人開始傳唱這首歌曲。
作者在書中這樣說道:革命者終於認識到自己的聲音,革命者終於找到自己的歌曲。所以當這首歌曲走紅之後,奇怪的是沒有人想過這首歌曲的作者是誰,歌曲紅了,魯日依舊不為人知,連歌詞本上都沒有魯日的名字。1792年10月17日,國民公會決定以《馬賽曲》為共和國國歌。
當然,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創造革命歌曲的魯日已經開始厭倦革命,作為反革命分子被投入監獄,差一點成了刀下亡魂。
雖然拿破崙也在一次打敗奧軍後說過:「《馬賽曲》是共和國最偉大的將軍。」說的是歌曲卻不是魯日,魯日本人在後續的歲月裡,被趕出了軍隊,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這位76歲的老人在1836年於貧困中死去,此時已經變成了一名路人甲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所有前線上再次響起《馬賽曲》時,人們才想起來原來歌曲都是有創作者的。
於是,曾經不知名的魯日上尉的遺體被安葬在榮軍院中,與曾經上尉出身的波拿馬同處一院。
這個一夜天才終於在死後獲得了一點遲到的獎勵,在祖國的那塊榮譽墓地上安息了。
魯日並不是一個偉大的歌曲創作者,因一夜天才被遺忘又被記起,他的天才雖然屬於曇花一現,卻讓法國從此有了自己的歌曲,這樣的天才是世界的悲喜劇,這才是世界最真實的模樣,平凡的人成為燦爛群星中的一員,也許就在一夜之間。
魯日是屬於一夜之間的天才,而現實還有一種,則是把一個人死命的按在地方摩擦,恨不得打入地獄了,然後再宣布你通過了考驗,從此世界歷史中就會有你的名字了,這裡就有一位,那就是塞勒斯·W·菲爾德,大西洋電纜之父。
飛越大洋的一次通話:不死不罷休
塞勒斯·W·菲爾德是含著鑰匙出生的,他自己也是經商天才,所以在30歲時就實現了財務自由。所以他是幸運的,從此以後可以悠閒過日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了。但是他又是不幸的,他遇到了一個名叫吉斯伯恩的工程師,後者想鋪設從紐約到美洲最東端紐芬蘭的一條電纜線,然後這項工程進程到半途只能停止,因為沒錢了。
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菲爾德,兩人長談之後,菲爾德卻認為不值得,因為這條電纜只節省了一天的時間,沒多少價值,並沒有合作成。不過這次談話卻在菲爾德心中種下了一顆小火苗。
此時的菲爾德財務自由,無所事事,但是這顆小火苗卻點燃了他心中的激情,菲爾德不是工程師,所以沒有工程師那麼技術性的考慮和擔憂,他卻看到更遠大的目標:把紐芬蘭和愛爾蘭連接起來。
菲爾德有著美國人那種富有強烈進取心的冒險精神,同時意志強悍,所以想到就做到,開始在兩在洲中來回跨越以確定方案,最後成立了公司準備建設大西洋電纜。
當然這個費用是巨大的,哪怕是財務自由的他也沒辦法支撐如此多的費用,因此他以難以想像的幹勁四處活動籌措資金。當時的報紙聽說了此項工程,並讚嘆道: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天才事業。
當時鋪設費用可以計算出來,但是技術卻沒有先例,這也是菲爾德不是工程師出身的好處之一,對於技術並沒有過多考慮,擁有想像力就足夠了。
1857年8月5日,這是人類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兩艘巨大的輪船各自帶著一半的電纜開始啟航,沒有人想到會失敗,所有人都熱血沸騰想見證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偉大的試驗,但是上帝可不這樣想,第一次因為一個小小技術上的瑕疵鋪設失敗了。堅定的菲爾德重新整理再次出發時,命運又和他開了個玩笑,再一次的又失敗了。
菲爾德公司的股東們包括投資者都認為應該放棄了,但是菲爾德可不這樣認為,他的堅強意志和理想主義精神不允許他說失敗,所以最終菲爾德第三次出發了。這一次終於成功了並收到了訊息,人們把菲爾德視為英雄,捧上了雲端,他成了當時美國最享有盛名、最受崇拜的人物。
然而好景不長,電纜的失靈卻讓狂歡的人民變成了暴徒,茨威格不無感嘆的在書中描述到:菲爾德昨天還被看作是民族英雄和英雄人物,被看作是富蘭克林的兄弟以及哥倫布的後裔,此刻卻少是不像一名罪犯似的,在自己昔日的朋友和崇拜者面前藏匿自己。
就這樣失去了信號的電纜在大洋中沉默了六年之久,但是有一個人一隻沒有放棄,他還是菲爾德本人,再一次他出現在倫敦,這一次不但一條新電纜鋪設成功,舊的電纜也找到了,終於兩個大陸終於實現了同步,這個同步在今天看來實在微不足道,而在1866年卻是人類最偉大的一項工程,當之無愧的塞勒斯·W·菲爾德被人們認為是大西洋電纜之父了。
菲爾德的天才不是一夜之間,而是以他堅強的意志力為後盾的,哪怕被命運摩擦數次,依然消滅不了他心頭的理想,1892年七十二歲的菲爾德去世,他的墓碑上寫著:塞勒斯·W·菲爾德,由於他的勇氣、精神和毅力,世界上才有了大西洋電報。
許多年以來,已經有近120萬公裡的電纜將各大洲聯繫起來,但是人們永遠記得第一條電纜是如何鋪設的,人類的群星中菲爾德閃亮中,沒有人記得第二名是誰了。
當年美國登月第一人是尼爾·阿姆斯特朗,說了句:這是個人邁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19分鐘以後,巴茲·艾德林也登上了月球,卻很少有人知道。
塞勒斯·W·菲爾德以他的激情和毅力在人類群星中獲得一席之位,他原來可以平凡的過一生,衣食無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但是歷史就在他這裡打了一個盹,是歷史成就了他,也是他塑造了自我的歷史。
正如人們評價《人類群星閃耀時》這本書說道:茨威格選擇了歷史長河中容易被人忽略卻又影響深遠的14個「歷史的瞬間」,以獨特的視角,刻畫14位時代英雄。
瞬間鑄就永恆,歷史給予的只在個人的一念之間,若是沒有市長的無意邀請,也許就不會有魯日的《馬賽曲》,若是沒有吉斯伯恩的到訪,也許就不會有菲爾德最後的盛名,但是真正做決定的卻個人體而已。
所以在《奪取南極之戰》中,斯科特船長雖死猶榮,悲慘的故事卻是讓人記得了第二名,比第一名的光環更盛,卻是歷史的一個有意思之處。
在《密閉的列車》中,列寧穿越德國有驚無險的返回曾經流放他的故鄉,從此世界時鐘的進程發生了改變,作者最後寫道:不久,《震撼世界的十天》就拉開了大幕。這一炮,擊中和摧毀了一個帝國、一個世界。
《人類群星閃耀時》讓我們記住了許多歷史的瞬間,閱讀之餘能體驗作者筆墨的神奇之處,這是傳記文學之王的巔峰之作,歷史和茨威格都值得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