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識:佛說的四種無畏,初學佛的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2020-12-03 每日一首佛歌

《俱舍論頌疏》講解(四十六)

說阿毗達磨藏,依無畏等流 阿毗達磨就是對法藏,也叫論藏。也就是簡擇和辯論一切法義故,叫對法。對法就是以無漏慧,對觀四諦;對向涅槃。說白了,就是抉擇和辯論一切法。對四諦法認識了,祛除心裡的不淨和煩惱,得清淨的解脫,這個就是對法藏論的意思。對法藏論是依佛的無畏等流而流露出來的,無畏就是佛十八不共法中的四種無畏。什麼叫無畏?無有恐懼、無有恐怖,沒有障礙,就叫無畏。

我們一般講話是有範圍的,在你相應的範圍當中你可以講的,沒人來提意見的,你出這個範圍一講的話,別人就提意見了,說你講得不對的,或者對別人有妨礙的、不正確的而叫你停,這叫有畏。佛說法無畏,他有四種無畏,為什麼?佛的功德究竟圓滿了,過失徹底斷除了,沒有絲毫的過失,不管在什麼地方,佛都是無畏的。

佛十八不共法的四無畏:一佛講一切智無畏(說正等覺無畏)佛在人天大眾當中說,我證一切智。所以佛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真實不虛,若天若魔,無有敢反對。二、說漏永盡無畏 所有人天大眾當中,佛說我斷盡一切煩惱,無所畏懼,真實不虛。

三、說障道法無畏佛對人天大眾說煩惱能障道,真實不虛,無人敢否定。四、說盡苦道無畏 所有人天大眾中,佛說涅槃能盡一切苦道。證得涅槃以後究竟極樂,完全無苦,常樂我淨,無有絲毫苦處,真實不虛。這四種無畏唯在佛果上有,佛說的對法藏論就在這四種無畏上等而流露。

那麼,阿毗達磨藏,依四種無畏等流,也有四層意思:一、為眾生得增上慧學論道故;二、為分別諸法自相共相故;三、為已成就者,令得正解脫故;四、為已受持學處者,通達諸法真實相故。一、為眾生得增上慧學論道故,說對法藏。增上慧學而論道故,我們前面說過了,慧能斷煩惱,要想解脫生死,必須要修學無漏正見,這個叫增上慧學。

我們通過學習阿毗達磨對法藏論,正知正見生起以後,就能夠斷煩惱,出生死,證涅槃,所以是論道故。二、為分別諸法自相共相故,說對法藏。對法藏論的目的,就是讓我們明白一切法,包括宇宙萬法——內心和外界的一切法的自相、共相。在根本乘裡講兩種相,就是自相和共相;在大乘當中講六種相,這兒就講兩種相—自相與共相。什麼叫共相?一切法共同有的相,共同的本性,叫共相。

比如我們人,不管是中國人、外國人;男人、女人;大人、小孩,都叫人。為什麼?長兩個眼睛一個鼻子,都一樣,都有共同之相,這叫共相。五蘊皆空、無常、無我,是共相。自相,就是一切法本自俱有的不共相,也就是說,自己本身的相貌和特徵,叫自相。譬如說,都是人,中國人和外國人不一樣;男人和女人不一樣等等,這個就是本自俱有的不共相,叫自相。

相關焦點

  • 佛教:初學佛,這三件事必須了解!
    在當下有著很多初學佛之人,不知該如何去學。甚至還有很多想去學佛之人,因聽從謠言和民間流傳的諸多說法,從而忘佛止步。但學佛不僅需依靠我們的「福報」,還需擁有正確的「思維」。並不是一味聽從他人之言,對於初學佛之人,或是學佛之人,有三件事必須去了解。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你真的知道嗎?
    相信去過寺院的人應該都知道,「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在寺院裡處處可見,就連信眾、僧眾之間稱呼也常稱「阿彌陀佛」,可能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要念這句佛號,它有什麼意義?「阿彌陀佛」又是誰?甚至絕大部分人連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讀音都讀錯,也鬧了不少笑話。
  • 這10條佛教常識,看你知道幾條,不要再以訛傳訛了!
    什麼才是真正的佛教,不管你信不信佛,都希望你能放下心中的成見,認真了解一下真正的佛教,真正的佛法。一、什麼是佛教?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而是佛陀的教育,是教育,是教育,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佛教是對人生宇宙真理的講解,是為了解決人們自己和人生生死的問題。
  • 佛教「三皈依」是什麼意思?什麼是「佛法僧」?
    「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時一刻不能離開。早年,我初學佛的時候,皈依老師,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告訴我,這「三皈」就像我們在臺灣,那個時候從臺北到高雄坐火車,這「三皈」是什麼?就是火車票,你有這張票才能上車;而且時時保留著,路上要查票,不能丟掉,到達站後這票要交回去。
  • 什麼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麼?佛的定義呢?
    他不能使一棵蓮霧樹長出蘋果來,你若想要收穫蘋果,就先要播下蘋果的種子。釋迦牟尼只不過是告訴你如何栽培,以便來日有豐碩的收穫,但栽培的工作還是要你自己動手。 梁啓超先生在『學問的趣味』一文中,不是也做過這樣的比喻嗎?他說冬天曬太陽的滋味舒服透了,但『太陽雖好,總要諸君親自去曬,旁人卻替你曬不來。』
  • 佛教:「佛渡有緣人」,這四種人,與佛有緣,是你嗎?
    雖然佛陀曾說,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是未來佛。然而,眾生根性業力有別,與佛結緣的因緣時機也是不一樣的,這一生福報大、善根厚的人往往有緣遇到善知識而得到渡化、離苦得樂。而福報淺薄、善根不足的人今生往往很難與佛結緣。福報不夠,你再想渡他,他也是聽不進去的,如果執意為他宣說佛法,反而易使其反感。
  • 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
    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自唐朝時期,佛教傳入我們中國後,越來越興盛,歷朝歷代的帝王們很多都是非常信奉佛教的,當時的國家統治者,很多都將佛教作為了國家的一項重要的思想文化,利用這個宗教來讓百姓更加的安定,或者說安撫民心。
  • 這四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雖然佛菩薩慈悲平等,善待、救度一切眾生,但是並不是每一個眾生今生都有善根福德與佛結緣的,不是佛不渡,而是有眾生因緣未到、佛緣尚淺,暫時與佛無緣,這樣的人,你就是再用力度他、點撥他,也是徒勞。障深慧淺、佛緣淺薄,他是根本聽不進去你說的話,甚至易生詆毀情緒,那就造業了。什麼樣的人暫時與佛無緣?業障深重、不明因果、善根不足之人。
  • 佛教:佛前「供水」,這些常識,一定要注意!
    隨著佛教信仰越來越深入人心,有很多善信在自己家也設置的有小念佛堂,在家供佛雖然沒有寺院那麼規矩嚴格,但是還有的恭敬心不可缺少。在家供佛也要常做供養,以增進功德。之前咱們已經說過其它供養,如供花果、供香等的注意事項,那麼本篇文章小編要和大家談及的是佛前供水的含義及需要注意的一些常識和細節問題。我們要明白的是,不論我們在佛前供養什麼,都要明白這樣做的意義,不能人云亦云、盲目無知,「知其然,必要知其所以然」,如此才能功不唐捐,增長福報。佛前供水,這些常識,一定要注意!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一定要知道!
    這裡的「南無」不讀「nan wu」,也不是「南邊沒有的意思」,而應讀作「na mo」,它是一種恭敬詞,佛教專用詞彙,一般都用在佛菩薩名號前,表示恭敬和皈依。比如我們稱念「觀世音菩薩」的時候,在其前加上「南無」二字,以示虔誠和頂禮,即「南無觀世音菩薩」。同樣,稱念「阿彌陀佛」亦為「南無阿彌陀佛」。然後介紹一下「阿彌陀佛」。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你知道它真正的含義嗎?
    經常看電影電視劇的人都知道,一旦有和尚出現的電影電視劇,都會伴隨著那一聲南無阿彌陀佛,但是大家聽也聽得挺久了,大家知道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什麼嗎?其實大部分人並不知道這句話真正含義是什麼,那麼這句話真正意思到底是什麼?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講講這個阿彌陀佛到底是指的什麼佛吧?
  • 佛教裡著名的「西方三聖」,你知道都是誰嗎?
    許多人經常逛寺廟,會發現在一些規模相對比較大的寺院,幾乎都設的有「西方三聖殿」,卻對裡面供奉的佛菩薩像知之甚少。西方三聖指的都是誰?他們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和因緣?本篇文章,小編就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這個佛學常識,希望大家能從中受益。南無阿彌陀佛。
  • 治癒系的笑容是給我們最大的「無畏布施」,你知道佛教的布施嗎?
    就是這個笑容,不僅溫暖了我一個人,還溫暖了千千萬萬的,手機屏幕前因失意沮喪頹廢的人,不論男性朋友還是女性朋友,這個笑容讓我們頓時所有的負面情緒一掃而空,心裡特別的舒服,這就很像是佛教的「無畏布施」。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我的這種情況,如今有這麼一個榜樣了,就好好學習人家,踏踏實實的過日子,不要總是執著在自己的幻想之中,雖然說「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但是人總得面對現實,起碼得養家餬口,其實我不怕累,也不怕苦,就是不甘心這一輩子就這樣過下去。但是這個社會上,本科學歷都尚且不值錢了,更何況我們專科呢?
  • 佛教:佛前「上香」,這3條常識,一定要清楚!
    很多善信一到寺院就會燒香,其實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只是覺得大家都這樣做,自己不做怕「佛菩薩」怪罪,出於人云亦云的心理而去供香,這就違背佛教的初衷了。很多人不明佛法,認為燒香就是燒給佛菩薩看的,供養的香越大越粗越高,就越能得佛菩薩歡喜,自己的功德也會越大。這完全是顛倒妄想。
  • 佛教常識: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那麼排第二的是哪尊佛呢
    十方三世佛,是說盡虛空遍法界有無量諸佛。十方,指東南西北、四維上下,表示所有的空間;三世,指過去世、現在世和未來世,象徵所有的時間。佛,指覺行圓滿、普度眾生的聖者。十方世界有無量國土,三世諸佛度無盡眾生。
  • 佛說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是什麼意思
    所謂「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應該是:佛所能用語言來表述的般若波羅蜜,還不是真正的般若波羅蜜,真正的般若波羅蜜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如來的境界,你沒親自證到,別人怎麼說它都不是它。但是不形容一下,你們又無法了解,怎麼辦?我只好用口來說,使你們知道還有這種境界存在。
  • 冷知識:佛經中說的處眾無畏是什麼意思呢?
    皆仁有人問起:「師父,處眾無畏是什麼意思呢?」處眾無畏表面上的意思是身處大眾之中而毫無畏懼,不會畏首畏尾,縮手縮腳。但是其潛在的含義則遠遠不止於此。《三藏法數》中說:「處眾無畏者,謂菩薩處大眾會,善說法要,隨他問難,悉能酬答,而無所畏也。」
  • 佛教:「四大皆空」究竟指的是什麼?
    佛教中經常提到四大皆空,不管我是不是學佛人,也許都聽過四大皆空這四個字。那到底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呢?四大到底是什麼?我們先來看一看這裡的空是什麼意思?其實很多人都誤解了空的意思,空在佛教中是指一切變化不實的事物都是無自性的,都是會經歷成住壞空四個階段的,對於那些虛妄不實會生會滅的事物,我們就可以說是空的。但空並不等於沒有,如果空是沒有的,那連因果、善惡豈不都是沒有的了?顯然不能這樣去理解。很多人因為誤解了空的意思,甚至會走在歪了,如果把一切都想像成是沒有的,誰還去行善積德呢?所以對空這個字,我們一定要先去了解了才行。
  • 佛教:西方三聖是誰?其分別指的是哪位佛與菩薩?
    在佛教之中有諸佛菩薩,其名號亦不一樣。如佛有「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燃燈佛」,菩薩有「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文殊菩薩」等四大菩薩。諸佛菩薩只是對佛菩薩的一個統稱,並非其一尊佛,一尊菩薩。這點基本常識,想必只要是對佛教有所了解之人都是知道的。
  • 欲除惡業,佛教所講的四種方法,你需知道!
    但無論是往昔造下的惡因,還是當下造下的惡因,我們皆用佛教所講的這四個方法,去斷除。一、念佛、禮佛。何謂念佛;念佛的行為含義就是「心裡稱念法身佛」,觀想具體存在之佛相或佛陀之功課,口中稱念佛之名號,這就是念佛。念佛作為佛教的基礎修行之法,也是當下修行之人最多一個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