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論頌疏》講解(四十六)
說阿毗達磨藏,依無畏等流 阿毗達磨,就是對法藏,也叫論藏。也就是簡擇和辯論一切法義故,叫對法。對法就是以無漏慧,對觀四諦;對向涅槃。說白了,就是抉擇和辯論一切法。對四諦法認識了,祛除心裡的不淨和煩惱,得清淨的解脫,這個就是對法藏論的意思。對法藏論是依佛的無畏等流而流露出來的,無畏就是佛十八不共法中的四種無畏。什麼叫無畏?無有恐懼、無有恐怖,沒有障礙,就叫無畏。
我們一般講話是有範圍的,在你相應的範圍當中你可以講的,沒人來提意見的,你出這個範圍一講的話,別人就提意見了,說你講得不對的,或者對別人有妨礙的、不正確的而叫你停,這叫有畏。佛說法無畏,他有四種無畏,為什麼?佛的功德究竟圓滿了,過失徹底斷除了,沒有絲毫的過失,不管在什麼地方,佛都是無畏的。
佛十八不共法的四無畏:一、佛講一切智無畏(說正等覺無畏)佛在人天大眾當中說,我證一切智。所以佛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真實不虛,若天若魔,無有敢反對。二、說漏永盡無畏 所有人天大眾當中,佛說我斷盡一切煩惱,無所畏懼,真實不虛。
三、說障道法無畏佛對人天大眾說煩惱能障道,真實不虛,無人敢否定。四、說盡苦道無畏 所有人天大眾中,佛說涅槃能盡一切苦道。證得涅槃以後究竟極樂,完全無苦,常樂我淨,無有絲毫苦處,真實不虛。這四種無畏唯在佛果上有,佛說的對法藏論就在這四種無畏上等而流露。
那麼,阿毗達磨藏,依四種無畏等流,也有四層意思:一、為眾生得增上慧學論道故;二、為分別諸法自相共相故;三、為已成就者,令得正解脫故;四、為已受持學處者,通達諸法真實相故。一、為眾生得增上慧學論道故,說對法藏。增上慧學而論道故,我們前面說過了,慧能斷煩惱,要想解脫生死,必須要修學無漏正見,這個叫增上慧學。
我們通過學習阿毗達磨對法藏論,正知正見生起以後,就能夠斷煩惱,出生死,證涅槃,所以是論道故。二、為分別諸法自相共相故,說對法藏。對法藏論的目的,就是讓我們明白一切法,包括宇宙萬法——內心和外界的一切法的自相、共相。在根本乘裡講兩種相,就是自相和共相;在大乘當中講六種相,這兒就講兩種相—自相與共相。什麼叫共相?一切法共同有的相,共同的本性,叫共相。
比如我們人,不管是中國人、外國人;男人、女人;大人、小孩,都叫人。為什麼?長兩個眼睛一個鼻子,都一樣,都有共同之相,這叫共相。五蘊皆空、無常、無我,是共相。自相,就是一切法本自俱有的不共相,也就是說,自己本身的相貌和特徵,叫自相。譬如說,都是人,中國人和外國人不一樣;男人和女人不一樣等等,這個就是本自俱有的不共相,叫自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