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是日常生活最常見的鸚鵡之一,大多數鳥友飼養虎皮不外圖個熱鬧,很少去追究虎皮公母。不過也有些朋友,喜歡追本溯源,甚至想要養一對虎皮來繁殖。
不管是花鳥市場購買或是網購,經常會鬧出這樣的笑話:養了兩隻鸚鵡已經三年,一直沒有下蛋繁殖。細究發現,原來養了兩隻基佬,或者下蛋孵不出來,這些都和鸚鵡的性別息息相關。以下從這三方面分別辨別虎皮的公母:
1.鼻膜顏色
虎皮鸚鵡幼鳥
母鳥:鼻孔周圍呈現一圈的白色。
公鳥:蠟膜全部呈現桃紅色。
虎皮鸚鵡中等年齡鳥
母鳥:鼻孔周圍為藍色,外邊是比較淡的藍色。
公鳥:根據不同品種,蠟膜顏色為桃紅色或藍色。
虎皮鸚鵡成鳥
母鳥:根據不同品種,有的蠟膜是白色,有的蠟膜皺皺巴巴,呈現茶褐色 (那表示母鳥處於發情期)。
公鳥:根據不同品種,有的蠟膜是藍色,有的蠟膜是桃紅色。
臘膜和鼻孔顏色是辨別虎皮鸚鵡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細微之處,就是顏色的判定。雛鳥 幼鳥時期比較難判斷,經常混淆公母。還有一個,雄性虎皮的嘴膜有不規則黑色素分布,這是獨有的。
虎皮體型
母虎皮鸚鵡:體型豐滿,羽毛鋪開,頭大臉圓眼睛大,行為懶散,喜歡趴著,一副小鳥依人的模樣。
公虎皮鸚鵡:體型瘦小,羽毛緊實,尖嘴猴腮眼睛小,行動敏捷,到處走動,一副霸氣側漏的樣子。(看圖片的眼神)
鸚鵡叫聲
母虎皮鸚鵡: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除了喳沒有了。
公虎皮鸚鵡:嘰嘰喳喳/嘰嘰喳喳/嘰嘰喳喳/嘰嘰喳喳,還會嘰嘰。
以上三個就是辨別虎皮鸚鵡公母的技巧,當然還有一些小技巧,像生殖器辨別法,就不一一而論了。養殖場的師傅對這些技巧爛熟於胸,隨手掏一隻,聞著味道就知道性別,所以不要在網上找一些不署名的文章來挑戰鳥師傅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