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觀眾都喜歡找虐?

2020-09-03 阿正說動漫

相信在座的各位閱番無數、閱漫無數的讀者,都和我一樣,曾經無數次被那些便當傷害過幼小的心靈。

高潔的法皇在埃及的夜幕凋零——

戰場上不敗的魔術師倒在陰謀的槍口下——

在「前進」的咆哮聲中,獨臂的團長燃盡了生命……

不羈放縱的星際牛仔靈魂被飛起的白鴿一併帶走——

為世人祈願救濟的少女獻身於宇宙,做完一個少女的夢之後,騎士王在樹下緩緩閉上雙眼……

以「虐心」出名的作者,也是人才輩出。

上可追溯到「皆殺的田中」田中芳樹,一曲《銀河英雄傳說》殺遍天下豪傑。

近也有「愛的戰士」虛淵玄、劇情虐心到助手直接跑路的鬼頭莫宏(《地球防衛少年》)、專業虐妹的岡本倫(《極黑的布爾希倫特》)……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讀者,有多少和我一樣,對悲劇有一種情有獨鐘的喜好。

即使沒有這樣的喜好,我們應該也能注意到,那些被人口口相傳的佳作中,結局極少有十全十美的。

就算結局相對還算「團圓」,那也是跨越了無數次淚海才達到的一片慰藉的小島。

為什麼我們這些讀者喜歡「找虐」?

為什麼他們那些作者喜歡「傷害讀者」?

難道他們真的想「收刀片致富」?

今天,就請大家和我一起,一探這數不盡的「刀片」背後的秘密。


01

追根溯源


追根溯源,悲劇與喜劇的概念,最早從戲劇中衍生而出,最初是戲劇的兩種體裁。

喜劇起源於古希臘農民收穫葡萄時節祭祀酒神時的狂歡遊行,遊行者化裝為鳥獸,載歌載舞,希臘人於公元前7世紀初把它演變為一種滑稽戲,成為喜劇的前身。

此後,它作為一種戲劇體裁逐步發展成熟,並誕生了偉大的喜劇家阿里斯託芬

阿里斯託芬一生共寫過44個喜劇劇本,但完整流傳下來的只有11部。

悲劇追溯回去同樣源自古希臘的酒神祭典,由酒神節祭禱儀式中的酒神頌歌演變而來。

在悲劇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盡磨難,甚至失敗喪命,但他們合理的意願、動機、理想、激情預示著勝利、成功的到來。

悲劇是最古老的戲劇題材。

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是:歐裡庇得斯、索福克勒斯埃斯庫羅斯

從根源上,悲劇就具有一種天然的優勢,在亞里斯多德的總結中,喜劇模仿的通常是比一般人較差的人物。

當代知名喜劇演員、導遊黃渤也這樣總結喜劇:用認真的態度去做傻事。

喜劇最初的目的就是讓觀眾笑一笑就好,許多觀眾看喜劇也就圖一樂,即便喜劇以諷刺的方式自我表達,觀眾也不一定能領情。

而悲劇的傳統主角,是英雄和帝王,是有著崇高理想和覺悟的「標準主角」。

他們在與命運的抗爭中不懈地戰鬥,即使最後理想破滅,身隕神滅,這個過程也足夠驚心動魄。

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展現出超常的抗爭意識和堅毅的行動意志,也會令人為之嘆服,甚至為之感動落淚。

經過歷史的演變後,作為戲劇體裁的悲劇也開始逐漸關注到平凡大眾的疾苦,描繪世間百態的滄桑炎涼。

不過,ACGN中的悲劇橋段,基本還是類似於古典悲劇,以「崇高美好之物的毀滅」來攝人心魄。

喜劇的初衷是博君一笑,而悲劇的初衷就是要引起讀者的共鳴。

雖然喜劇和悲劇沒有高低之分,但是,因為初衷的不同,在讀者的評價上,悲劇就是天生佔點便宜,更能讓人為之打出高分。

一個很簡單的比喻,給你一顆糖和捅你一刀,哪件事會更讓你印象深刻呢?


02

「大哥」之死


讀者為什麼喜歡「找虐」,咱們暫且先分析到這裡,接下來,我們來談談作者為什麼喜歡「傷害」讀者。

讀者們也許已經發現,其實作為戲劇體裁的悲劇概念,與我們平時喜歡看的ACGN悲劇「XX之死」不盡相同。

作為戲劇體裁的悲劇,主角的結局一定是失敗,而ACGN中的「悲劇」則不盡然。

愛德華和阿爾馮斯最終迎來了屬於自己的happy end,但他們依然會為了修斯和霍恩海姆而落淚。

西蒙的鑽頭突破了天際,只是,突破天際的鑽頭也救不回卡米那

喬魯諾坐上了教父的寶座,黃金之風吹遍那不勒斯的小巷,可那家熟悉的小飯館裡,卻再也不會有那幾個熟悉的身影。

說個糙話,這種「悲劇」可以簡稱為「死大哥」,大哥的意志被主角繼承,最終主角替大哥走到了他想去的地方。

這種「悲劇」更類似於戲劇體裁中的正劇,過程和悲劇相似,但最後的人物弧光是向上的,主角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只不過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為什麼「大哥」這個角色這麼高危?

這個答案,在美國資深編劇和大學教授埃裡克·埃德森的編劇書《故事策略》中可窺一斑。

他擁有美國電影學院(AFI)劇作與電影導演專業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劇作專業的藝術碩士雙學位,為各路影界大佬寫了17個劇本。

在他的《故事策略》中,他將任何一個成功的電影故事切分為相似的23個「故事鏈」,每一段該有什麼樣的展開都可以事先安排好。

他也把故事中的角色做了一個分類,與「大哥」這個類型最接近的,就是他筆下的「導師」。

而他直接在《故事策略》中寫明了,「導師」在故事中就是要退場的。

儘管他並沒有說「退場」一定就是死亡,可是,死亡當然是最震撼人心、最能讓主角奮起的退場方式。

大哥之死,本質上就是要把主角丟出舒適區,讓他無法再活在大哥的羽翼庇護下。

失去大哥之後,主角將不得不自己站起來,憑自己的意志去選擇故事前進的方向。

同時,大哥的死也會是催促主角奮起的一劑強心針。

而且,過於耀眼的大哥,不僅會庇護主角,讓主角失去成長動力,也有可能搶了主角的風頭。

大哥隕落之後,主角成長的天花板就被拿掉了,有可能遮掩主角光輝的光源也熄滅了。

這麼方便的一個推進劇情的方法,那些作者怎麼可能不喜歡用呢?


03

主角之死


說完了大哥之死,我們再來看看主角之死,在ACGN的悲劇裡,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

即使主角身死,他的理想一般也實現了,或者部分地實現了。

相比古典悲劇中主角的理想破滅,只能在最後的掙扎中看到些許未來的希望,ACGN的主角待遇真的非常好了。

可以這麼說,大多數的主角死亡都是一種自我實現式的死亡,只有極少數作者會寫出主角死亡,努力「全部木大」這樣的反人類劇情。

即使黑深殘如鬼頭莫宏的《地球防衛少年》,每一個少年少女在坐上Zearth戰鬥之前,也得到了某種程度上的自我實現。

就算是飽受詬病的《鐵血的奧爾芬斯》,鐵華團的理想也實現了,雖然是由他們的敵人來實現。

為何作者們喜歡讓主角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死呢?

原因,既可以從主角身上找,也可以從他們的理想身上找。

有的主角,他的死亡正是他人設的一種完善與升華,作者用了一整部動畫給我們塑造了一個討喜的主角,我們都知道他的行事作風。

所以,當他最後從容赴死的時候,我們也許會覺得心疼,但不會覺得奇怪。

只要是他的話,就一定會這麼做。

這種類型的一個典型就是《星際牛仔》裡的Spike,屏幕裡外所有人都知道,他去孤身找Vicious會是什麼結果。

但是他必須去。

他不去的話,就無法確認自己還活著,就不是那個星際牛仔了。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大哥的死,其實也有這一層含義在裡面,他們的死並非純屬故事需要,他們自己的人設,也註定他們會在這裡倒下。

有的主角,他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手已經不乾淨了。

他的死亡,是在為自己贖罪,也洗去了他那理想上可能沾上的汙點。

這一類的典型就是魯路修,儘管他在劇場版中復活,可他在那個世界的普羅大眾認知中,已經作為暴君而死。

而他留下的符號Zero,卻作為英雄的象徵留下。

從理想這個角度來看,有的主角,他們的理想實在過於宏大,保護世界、終止戰爭、拯救人類……

這樣的宏大的理想卻要讓一個小小的人類去實現,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有種「只能用生命去交換」的潛意識。

這種類型的典型之一就是《遊戲人生Zero》的男主裡克,他付出了極為慘烈的代價,終於觸摸到星杯之後,他的身體卻先開始崩潰了。

直到這個時候,他所信仰的「遊戲之神」才終於顯靈,在他面前拿到了星杯,繼承了他的理想。

而且,在主角身邊的隊友損失過於慘重的情況下,也許死亡是作者給予的慈悲。

看看隔壁櫻滿集,失去了可以失去的一切,最後只能靠楪祈的歌聲來與她相遇。

他當時真的想跟楪祈一起走吧,楪祈送給他的生命紅線,既是最後的溫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最大的殘忍。


04

擇日而亡


儘管我們有「好死不如賴活著」這樣的俗語,死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也是一件唯恐避之不及的事情。

可是,尼採的觀點「擇日而亡,死在巔峰者最光榮」,就像是一個徘徊的幽靈,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對這個觀點有一定的認同。

大家都不想看紅顏老去,英雄遲暮,一想到「王子和公主幸福滴生活在一起」之後就是無盡生活瑣事,也覺得有些啞然失笑。

在現實中,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巔峰會不會還在未來等著我們,而在故事中,巔峰是一個可以預見的東西。

讓故事中的角色,在最輝煌的瞬間,以最宏大的方式死去,也許是作者對一個角色最大的認同。

同時,這樣的角色,也會讓讀者愛得死去活來,他在故事中死了,但他的生命卻在讀者的集體記憶中永遠延續,永遠不會老去、變質。

這,或許就是作者和讀者兩個群體,都鍾愛於「死亡」這一表達方式的最根本原因吧。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喜歡在影視作品裡「找虐」?
    他們排長隊就是為了觀看一場「眼淚盛宴」,這都與生物神經學(neurobiology)有關。《鐵達尼號》劇照觀看悲傷、感人或悲劇情節的影片時,人的大腦會產生諸多活動,但令人意外的是,這些腦部活動會增強人的幸福感,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並使人產生歸屬感。
  • 一集一個便當,這些動漫就喜歡往死裡去虐角色和虐觀眾
    同樣第一集就讓人領便當的動畫還有很多,但是一集讓角色領一個便當的動畫就不多見了,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喜歡虐角色、虐觀眾的動畫吧。以後看到這些作品請繞道。彈丸論破《彈丸論破》是遊戲改的動畫,這部動畫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點不是在於動畫裡死了多少人,而是在於這些角色死亡的方式都很獵奇,被練成黃油、被高速棒球擊打等等,千萬不要因為好氣而去看這部番,會心態爆炸的。
  • 從《我們的歌》到《歌手》,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周深,是有原因的
    《我們的歌》裡他是活潑調皮的周深,也是勤深深組合裡的一員大將,和李克勤在一塊,還有一種莫名的歡快的感覺,一路走來,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你是更喜歡周深本人呢,還是更喜歡周深的作品呢?也許是二者的結合,拼湊出來的大寫的」喜歡「。
  • LOL為什麼很多玩家喜歡往電一跑呢?
    我們知道,由於國內南北寬帶性質的不同,很多遊戲都會將伺服器劃分為不同的區域,而目前LOL國服也擁有20多個不同大區,但如果你看過一些調查數據的話,就會發現,在這些所有的大區中,以一區艾歐尼亞人數最多。
  • 戰士為什麼能夠血虐法師道士
    戰士為什麼能夠血虐法師道士 很多玩神途的玩家,對於戰士為什麼能夠血虐法師和道士的現象,都是不太理解的
  • 王者榮耀:賽季末小號頻出,都喜歡虐菜鳥?真的有意思麼
    王者榮耀S21賽季已經到了末期,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那麼戰令結束後的一個星期左右就會推出新賽季,所以剩下的上分時間已經不多了,不少玩家都還在為了上分而努力,但是到了這個時候去排位賽你會發現,很多都是大神的小號,拿著鑽石段位或者星耀段位的號進行遊戲,但實際上真實水平卻遠不止最強王者,
  • 奈須蘑菇總喜歡虐妹子,難道他有奇怪的XP?
    很多人都把老虛稱作「愛的戰士」,但真要論起虐角色,型月系列的創始人奈須蘑菇,他筆下人物的悲慘遭遇完全不亞於老虛。不過這兩位愛的戰士有很大區別,老虛的故事基調灰暗沉重,角色隨著故事發展只能走向悲慘結局,與其說是虐,倒不如說是無可奈何;蘑菇喜歡給角色加入悲慘的過往經歷,為故事發展埋下伏筆,而且他經常針對女性角色,側重於渲染她們被壞人長期侵害的遭遇,惡趣味十足。
  • 奈須蘑菇總喜歡虐妹子,難道他有奇怪的XP?
    很多人都把老虛稱作「愛的戰士」,但真要論起虐角色,型月系列的創始人奈須蘑菇,他筆下人物的悲慘遭遇完全不亞於老虛。不過這兩位愛的戰士有很大區別,老虛的故事基調灰暗沉重,角色隨著故事發展只能走向悲慘結局,與其說是虐,倒不如說是無可奈何;蘑菇喜歡給角色加入悲慘的過往經歷,為故事發展埋下伏筆,而且他經常針對女性角色,側重於渲染她們被壞人長期侵害的遭遇,惡趣味十足。
  •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用半英文半中文的方式講話?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用半英文半中文的方式講話?很多人都喜歡看小說,雖說現在影視劇很普遍,一些經典的小說故事都被改編成了影視作品呈現出來,但是仍舊有不少的人喜歡看小說,因為電視劇過於直接,給人的想像空間很小,但是小說的想像空間很大,大家可以自行在腦海裡帶入自己想像的角色形象,一位網友說讓推薦一本給男主往死裡虐的書,大家都看過什麼虐男主的書呢?
  • 為什麼好看的國產電視劇都不見了?原因恐不是說觀眾喜歡就能拍
    大家好,天天一起看電影,我是喜歡看電影的笨熊。大家有沒注意到國產電視劇現在一般都60集左右,而韓劇,日劇,美劇多數都在20集左右。但是國產電視劇大部分豆瓣評分不及格,而國外電視劇大多數都7分左右,超過8分的也屢見不鮮。
  • 為什麼很多日漫中,都喜歡用「大蛇」這個人物?
    白蛇在很多日本動漫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有關於「蛇」的角色形象設計,大多數人原本對於蛇的印象都偏向於負面,但是這些作品不僅喜歡用蛇,而且很多都是比較重要的角色>,為什麼這些作者如此偏愛「蛇」的形象呢?幾大經典動漫中關於「蛇」形象的表達《火影忍者》大蛇丸很多觀眾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火影裡面的大蛇丸,多次作為大反派出現,火影裡面的「科學家」,充分利用了蛇的各種能力。
  • 所有的虐心劇都在虐女主,只有這部是將男主虐到從頭哭到尾!
    很多觀眾都喜歡看一些虐心的小說或者是電視劇,可以適當地去釋放情緒,而虐心劇的受歡迎程度甚至超過了甜寵劇。而近幾年的虐心劇也出的不少,只要足夠虐就一定會賺到觀眾們的眼淚,而我們可以發現這些虐劇中大多數的劇情都是在虐女主,例如《香蜜沉沉燼如霜》中,女主小錦覓本是花神之女,在遇到男主旭鳳之前,受到全族的保護本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女,但是在遇到了摯愛的旭鳳之後,就開始了全程高能的虐戀,錦覓在後期也是哭到停不下來,與前期的天真少女形成鮮明對比。
  • 淺談哆啦a夢,很多人都喜歡大雄,但是我們真正應該喜歡的是他
    哆啦a夢可以說是一部對我們具有非常深遠影響的一部經典動漫,雖然這部動漫是日本的動漫,但是因為這部動漫中體現出來的反戰類型的題材,這部動漫在許多觀眾的心中也留下了非常積極的影響。這部動漫裡的主要人物有大雄,機器貓,胖虎,靜香等等,可以說就是普通人。
  • 《創3》舞臺上的真姐妹,第二次大逃殺成試金石,虐哭觀眾
    前三名的目的都是爭第一,繼陳卓璇之後,甜美可人的鄭乃馨訴說著她的野心和欲望,競技類節目需要這樣的選手。 節目組在第二次大逃殺環節不僅虐練習生更虐觀眾,讓所有練習生提著行李箱只公布前25名的,讓剩下的30位小姐姐坐上來時的小火車,為《創3》畫上圓滿的句號,其實第二次大逃殺晉級人數有35名,練習生和觀眾一起遭遇大起大落的心境,這也能更真實的展現練習生們之間的感情。
  • 從張嘉譯到陳建斌:為什麼觀眾都喜歡看電視劇裡的「忘年戀」?
    所以,「愛上一個巨有錢的老男人就不要想太多,只要巨有錢,一切都是浮雲。」如果說觀眾當初罵《如果歲月可回頭》的三觀有問題,還是因為離婚後又糾纏不清地想要生孩子,或者糾結該不該繼續愛一個不是親生卻養育了十幾年的女兒,等等匪夷所思的劇情,怒打一星,導致該劇在豆瓣評分跌至3.5分。
  • 很多觀眾都認為是他
    于和偉、韓雪主演的《巡迴檢察組》正在熱播中,隨著劇情的發展,某些主線與支線劇情也開始變得模糊起來,而這種情況並非是劇情混亂導致的,而是劇情懸念太多,很多觀眾都被這些懸念所吸引,而最新劇情中掮客們都提到了「甩棍」,估計很多觀眾都在猜測他是誰?而隨著某人的出現,很多觀眾都先入為主的認為,「甩棍」應該是這位。
  • 虐文哦 虐讀者啦~
    >兩篇文都是男主開始是喜歡女配,後面追妻火葬場的類型!!!第二次排雷:男主都是真心喜歡過女配的!!!不喜這種類型的小可愛可以叉出去啦,避免形成像我一樣的心理陰影啊T^T簡單來說我看得非常憋屈,特別是第二篇,因為男主是個道士,男主和女配是很多人都喜歡的小道士+小妖精的CP,男主前期會被女配吸引是無可厚非的事情,所以前面就會特別替女主抱不平!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不像第一篇一樣,它沒有換男主哦!
  • 娜美和小櫻相似地方很多,為什麼大多人討厭小櫻而不討厭娜美呢
    因為火影早早完結,有很多火影迷關注了海賊王,在看了海賊後有些人想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兩個作品的女主角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觀眾的人緣卻差距很大,討厭娜美的觀眾幾乎很少很少,但討厭小櫻的人多到數都數不過來,是什麼造成了這個原因呢?下面一起來分析下吧。
  • 明明都有虐角色的劇情,Re0第二季和刀劍三,在B站評分卻相差甚遠
    一部Re0第二季,一部刀劍神域第三季,都是在有很多粉絲的基礎上,出的續作。可有趣的是,這兩部明明都有虐角色的劇情展開,可在同一檔期播出的兩部動畫,在B站評分卻相差甚遠。看起來原著中的劇情,好像也都表現了出來。可動畫方面,卻仿佛有時間整原創劇情,卻沒有時間將一位角色更加用心的塑造。以至於很多設定,以及角色的內心,讓人迷惑。其中,亞絲娜的塑造,無疑是讓人最猜不透的了。不難看出,製作方面的態度,還是有所差異的!
  • 最虐心虐肺的幾部動漫,網友:比起這一部,秒速不算虐!
    動漫除了開心的番、熱血的番,還有很多類型番,有時候有些人就喜歡找虐,去看那些能把人虐得心肝脾肺腎都痛的動漫,每一次看都會忍不住落淚。虐心動漫雖然會讓人看了很壓抑,但是由於放了真感情在裡面描述,所以很多人看了之後只會覺得感同身受,明白感情原來就是這樣。比起那些熱血番,虐心番更接近我們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