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最新熱劇《后翼棄兵》是一部以冷戰時代為背景的棋類競技片,西洋棋在運動及棋牌題材的影視作品裡並不多見,可能因為棋類項目連看熱鬧的機會也不留給外行,以女棋手為主角的更少,這也是現實棋壇的反映。
幾年前迪士尼出過一部真人傳記電影《卡推女王》,拍得勵志又過於夢幻(就很迪士尼),《后翼棄兵》根據小說改編,通篇虛構,卻讓人多麼希望棋壇真的有過這麼一位所向披靡的女棋手貝絲·哈蒙。
大女主爽劇這些屢見不鮮,從《殺死伊芙》到《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一往無前、略帶邪性的女性角色讓人慾罷不能。
《后翼棄兵》從主題到呈現都算不上特別新穎,老派的狄更斯式的梗概:孤兒院神童棋手贏得世錦賽冠軍。揭露天才代價的主題又讓人想到《美麗心靈》。體育競技片和天才傳記片的元素都被運用得恰到好處,但讓這部劇「爽度」升級的是超級英雄片的元素。
和《后翼棄兵》最接近的超級英雄片是從「第一戰」開始的新一套《X戰警》系列,同樣的冷戰背景營造出歷史真實感,《X戰警》要我們想像把變種人寫進歷史遺漏的角落,《后翼棄兵》則讓人幻想歷史上很多天才女棋手未能實現的可能。每一個變種人在認知和發展超能力的同時,都不得不付出代價,親情、友情、愛情、健康,都成了餵養天賦的燃料。
貝絲也是這樣,自從被孤兒院地下室掃地僧似的校工領入象棋的世界,她就習慣在鎮靜劑的幫助下沉浸在這個規整、可測的遊戲當中。其後就是不斷地殺出名堂,超級英雄一開始被路人低估的橋段歷來是個笑點,貝絲起初參加州內比賽時也碰到很多不把她放在眼裡的對手,他們事後吃驚的樣子實在讓人爽快。
貝絲很少輸,每一次失敗只是給她提供新的學習目標而已,在快棋慘敗給本尼之後,第二次就以一敵三奉還,第一次被蘇聯的世界冠軍打敗之後,她經過針對性訓練最終戰勝強手,結尾沒有反高潮,完全是超級英雄的養成路線。
貝絲最終要對壘的大boss,蘇聯棋王博戈夫的名字很早就出現,其他美國棋手視到蘇聯比賽為畏途。貝絲戰勝了所有本土棋手後,擔負起拯救美國棋壇的使命。
最後的決戰可以被看做個人主義的美國棋手和國家培養、集團作戰的蘇聯棋手之間的主義之戰。但這一點在《后翼棄兵》裡被小心輕放,貝絲不肯照著劇本被當作政治傀儡,拒絕當宗教團體的代言人,最後一戰之前也願意接受同胞棋手們的遠程指導,暫時形成國家聯盟。
蘇聯棋手們都被描繪得很有風度,熱情的蘇聯粉絲和莫斯科公園裡的下棋老頭是平衡緊張結尾的重要溫情段落。
超級英雄拯救世界,貝絲要打的boss其實是她自己,要拯救的也是自己。就像皮克斯出品的西洋棋短片《棋逢敵手》裡,棋手自己執黑白兩方。
貝絲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劇集花了很大篇幅講貝絲如何從藥物和酒精得到安慰,又如何被它們控制,最後又如何擺脫影響,找回個人意志。
不過這可能是這部劇做得不大成功的地方,我們看到的是鎮靜藥丸給貝絲帶來的清醒頭腦(天花板出現碩大的棋盤和移動的棋子),貝絲就像穿越鏡子的愛麗絲一樣,進入一個由棋子組成的超現實世界,而酒精讓她和被拋棄的養母結成聯盟,從肯塔基玩到墨西哥,貝絲在巴黎宿醉後還能美美地現身。
酒精和藥物的摧毀力當然比劇中描寫得要嚴重得多,也醜陋得多,但貝絲在過度精緻的戲服和布景裡就算再沉淪,好像也無法說服我們她的棋手生涯玩完了。
貝絲真正要學習的是不讓棋賽主導自己的人生。64格大小的棋盤每一格按照數字和字母組合命名,每方16隻棋子各有路徑,棋局從開局、中局到殘局,西洋棋的種種棋規和技法讓貝絲暫時逃離了失控的人間事。
棋局講理,但棋賽是壓榨天才和血汗的競賽機制,各種巡迴賽以金錢和名氣作為誘惑,金錢能換取自由,讓孤兒貝絲買下自己的房子。但她早就開始擔心成了世界第一以後會怎麼樣,這是她問那個十三歲墨西哥小對手的問題:如果你十六歲贏得了世界冠軍,之後的人生要做什麼?
貝絲的人生從一無所有到被棋賽支配,當她看到孤兒院時的手帕交裘琳有了豐富的人生閱歷(立志成為律師還陷入了與老闆的不倫戀)、第一個手下敗將早已退出棋壇轉而學醫、曾經的州冠軍進入大學念工程,滿足於普通的超市工作,下棋對於很多人來說只是童年回憶和終身愛好,貝絲的困境是所有天才棋手不得不面對的,過早決定終身職業是不是錯過了什麼?
和其他社交能力障礙的天才不同,貝絲交得到朋友,找得到情人,也能真心對強手表現出謙遜的態度,但她的師傅、朋友和情人都只是適時出現提供幫助,再很識相地消失,在天才身邊的人想必非常自豪,但天才對他們的興趣並不會停留太久,裘琳抗議過:你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那麼厲害,你忘了其他的人是怎麼樣的。
貝絲在象棋以外最有生命力的時光是從養父手中買下了房子,興興頭頭裝修新房整理花園,下棋帶來的世俗好處她都得到了,是不是要繼續為了世界棋王而戰已經不重要。全劇最後她和莫斯科的業餘象棋愛好者對弈,那股興奮之情仿佛回歸到孤兒院的地下室,她終於找回了純粹下棋的快樂。
《后翼棄兵》裡的對弈場面可圈可點,印象中西洋棋電影《出棋制勝》和《王者之旅》裡都沒有這麼大比例的棋局正面描寫。據說演員背下了象棋專家提供的走法,包括幾場快棋戲,是演員Anya Taylor-Joy讓外行如我也屏息凝神試圖看出個經緯來。
她的招牌大眼和一絲不苟的妝發讓人和她一起集中注意力,她用極少的手勢和臉部肌肉運動讓我們感受到平靜外表之下心跳在加速,她讓思考中的人物充滿魅力,還相當性感。反倒是劇集中段那些音樂錄影帶似的酒醉舞動場面比較普通,這部本來就不長的劇應該還可以更精簡。
《后翼棄兵》改編的小說作者Walter Tevis也是大衛·鮑伊主演的《天外來客》和保羅·紐曼主演的《江湖浪子》的小說原作。
很可惜,時至今日貝絲·哈蒙這「江湖浪女」也還是棋壇上的「天外來客」,女棋手雖然在女子錦標賽之外也可以參加不區分性別的賽事,但直到本世紀才有女棋手有資格打入西洋棋錦標賽,目前國際棋聯前100排名中只有侯逸凡一位女性。
造成女棋手缺席頂尖棋手行列的社會因素也許相當複雜,看來貝絲只能屬於未來,就像讓無數女孩心嚮往之的超級女英雄,《后翼棄兵》也會成為無數棋壇女孩的啟蒙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