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於本周五圓滿收官,觀眾終於等到了大團圓Happy Ending。
姑姑和房店長一同辭職,帶著安家天下靜宜店小分隊創業。
小樓回來了,985歸隊了,閃閃和王子在一起了,姑姑和老父親的心結也因一頓佛跳牆打開了。
有人吐槽結局有些草率,有人抱怨潘貴雨沒得到應有的懲罰,但更多的觀眾滿懷不舍,細數著劇中出現的人和事感慨人間有真情。
自《安家》開播以來,收視率一路飆高大結局當天直接破3,持續霸屏熱搜榜,基於劇情還時常引發觀眾對於原生家庭的影響、另一半出軌該不該原諒、學歷和能力哪個更重要等等社會話題討論。
事實上,主演孫儷曾在採訪中說到,《安家》中大多數案例都來源於真實故事,生活遠比電視劇更精彩。我們總覺得,影視劇將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矛盾衝突做了戲劇化處理,必然顯得失真浮誇。但在安家天下靜宜門店上演的一幕幕故事,恰恰折射出一幅微縮的城市煙火圖景。
安家天下靜宜門店就像一個小型職場,裡面的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個性,每一個為了賣房疲於奔命的人都有真實感,也像似代表著某一類群體。
店長徐姑姑,對於職場的規章鐵則並不十分計較,甚至每天的早會時間他都拿來唱歌鼓舞士氣。
由他帶領的門店充滿人情味,所以才會出現遲到早退的老油條,久未開單不開竅的小樓,還有沒什麼能力只能當個吉祥物的朱閃閃。另一位店長房似錦,是多次獲得銷售冠軍的精英,被總部指派到靜宜門店,「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不是說說而已。
她為了業績除了兢兢業業為客戶鞍前馬後,也會撬單被同事們所不恥,可以說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但最初她為了做成一單生意,在電梯停運時來回三趟爬上28樓為客戶送水送飯。
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就是最殘酷真實的職場生存法則呀。朱閃閃則像極了剛進入職場的我們,能力和經驗不足,卻喜歡幻想一朝暴富。徐姑姑把她留下來也只是為了讓店裡氛圍更輕鬆一些,當個吉祥物養養眼也好。
小樓家境不好沒什麼文化,掙的每一分錢都打給父親補貼家用,自己則是每頓飯饅頭鹹菜,連肉也不捨得吃。他不太靈光的腦子總也掌握不了銷售門道,在總部取消底薪之後他曾灰頭喪氣打算率先放棄。
但徐姑姑卻鼓勵大家,市場好的時候你做得好那不算本事,只有在市場不好的時候你堅持下來,突破重重困境且比別人做得更好才叫優秀。
這份鼓勵同樣適用於時常被繁重工作擊退,被日復一日的小確喪磨滅了理想而變得愈加迷茫的職場小青年。其實擊敗我們的,不是所謂的學不來的天賦、技巧,而是勤奮、努力和堅持。即使那個百無一用的吉祥物朱閃閃,在發了十萬份傳單之後,也開出了人生第一單。
王子健是門店裡的業績小王子,他會在每天睡前挨個跟客戶道晚安,有事沒事噓寒問暖。
說實話,之前我租房加過的幾個中介,跟王子簡直一個樣。怕你看不到他的朋友圈房源推薦,隔三差五私信問你還有租房需求嗎,不厭其煩的提醒你每日天氣狀況,只是沒有發過晚安紅包。雖然王子能力卓越也一直努力在上海紮根,但他追了十年的對象卻嫌棄他只是個中介,一直喜歡閃閃,卻也因自己是外地戶口遲遲沒有表白。
985畢業於名牌大學卻做了房產中介,頗有種大材小用的感覺,小樓、閃閃幾乎每個人都被外界質疑過做中介沒前途,還有許多客戶認為中介收取佣金簡直是搶錢,無條件為他們服務就是理所應當。
可是,職業哪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不管做什麼工作,每一份付出都值得被尊重。而《安家》不僅僅是一部職場啟示錄,在安家天下的中介們兜售房子的過程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也為我們分享了每一座房子主人的悲喜故事。
透過每一段故事,都能看到人性中蘊含的溫暖光芒或是晦澀陰暗。賣包子的嚴叔夫婦,起早貪黑大半輩子,好不容易攢夠了在上海買房的錢,兒子卻在籤約時突然提出在房本上加上女友的名字。果不其然,待兒子結婚之後,兒媳卻不讓公婆進家門,嚴嬸抱小孫子的美夢被擊的粉碎。
另一邊,宮醫生夫婦因生育二胎換了套大房子,為了方便照顧兩個小兒公婆也一起住了進來。但作為婦產科醫生的宮醫生,與寵溺式育兒的公婆在教育孩子的觀念上產生了偏差,於是她打算再換一套房子與公婆分開住。
丈夫則一邊抱怨兩人疲於工作無法兼顧孩子,一邊數落妻子不知感恩愧對於父母的幫扶。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孰錯孰對誰又能說得清?這樣的事件在當下社會也比比皆是。我們可以指責小嚴夫婦不懂孝道不知感恩,但為了婚後有保障,在婚前要求房本上加自己名字的女孩子,我們能指責她們拜金嗎?
宮醫生的丈夫本該作為婆媳關係的調和劑,卻從未體諒妻子的難處,他總說生活不就是柴米油鹽吃喝拉,但愛情的火光就是被無數件生活瑣事悄然磨滅。在《安家》中,還有糟糠夫妻因丈夫出軌婚姻決裂,也有令人豔羨的江奶奶和宋爺爺的垂暮愛情。
兩人相濡以沫走過一生恩愛有加,江奶奶執意儘快賣掉老洋房給宋爺爺治病,宋爺爺則擔心自己走後江奶奶無人照料,一心安排房似錦幫老伴買套電梯房。而在宋爺爺病重不治壽終正寢後,江奶奶留下一份遺囑也跟隨他辭世。
關於背叛,《安家》中前有張乘乘假離婚後出軌年輕的同事,後有寧馨在房似錦倒貼五萬塊幫她賣房之後無情跳單。
而關於守信,也有耿叔夫婦一家三代人,不圖財不貪寶,只是因為一紙承諾幫向家看護向公館七十一年。在《安家》中,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生活的酸甜苦澀,賣房背後呈現的莫不是人情冷暖,一間間房屋所承載的亦是百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