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綜述:如何設計本徵自修復材料來提高鋰電池電化學性能

2020-12-19 Science前線

鋰電池在二次電池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其已廣泛應用於各種可攜式電子設備,如手機、筆記本電腦、數位相機等。聚合物材料是鋰電池的關鍵組成部分之一,其在電池中的主要作用包括粘合劑、電極包覆膜、隔膜以及聚合物電解質等。

然而,在反覆充放電過程中,鋰電池的結構變化會導致其內部聚合物發生破裂,從而大大降低電池的循環壽命。本徵自修復聚合物可以自發地消除自身的機械裂紋或損傷,故使用自修復聚合物作為替代品能夠解決電池充放電過程中聚合物的破裂問題,從而極大地提高鋰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近日,南京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的傅佳駿教授團隊全面綜述了本徵自修復聚合物材料在鋰電池領域的研究進展,並提出了一系列用於不同電極材料、聚合物電解質的本徵自修復材料的設計策略,文章以《Intrinsic self-healing polymers for advanced lithium-based batteries: Advances and strategies》為題發表在Applied Physics Reviews(IF=17.054)雜誌上(DOI: 10.1063/5.0008206),並被編輯選為特色文章。徐建華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傅佳駿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丁晨迪老師為共同通訊作者。文章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 本徵自修復聚合物材料及修復機理

基於超分子非共價鍵或動態共價鍵自組裝技術的本徵型自修復材料更具吸引力,其不僅避免了微膠囊、微脈管等外援型修複方法複雜繁瑣的製備過程和相容性考慮,同時其在理論上可以達到無止境的修復效果 (圖1)。對於本徵自修復聚合物而言,其是通過分子水平的動態鍵的相互作用、以及聚合物鏈的擴散和纏繞來實現的材料的自癒合過程;在本徵自修復材料的修復過程中,從在微觀層面分析,聚合物網絡中動態鍵以及聚合物鏈在一定條件下必須要有動態性,從宏觀角度分析,聚合物的斷裂面必須足夠靠近才能實現修復過程。

圖1 (a, b, c) 本徵自修復聚合物和外援型自修復材料的修復機理、修復速度和修復裂紋體積對比; (d, e) 常見的非共價鍵以及動態共價鍵相互作用;(f, g) 空間位阻以及分子鏈堆積對本徵自修復聚合物材料的修復性能影響;(h, i) 形狀記憶功能自修復過程的促進作用

2. 本徵自修復材料在矽負極、鋰金屬負極、硫正極以及聚合物電解質上的應用

矽負極的理論容量高達4200 mAh g-1, 是石墨負極的10倍;同時,矽負極還具有工作電壓低、儲量豐富的優點。然而,在電池充放電循環過程中,矽電極體積的高度膨脹/收縮可能會導致電極產生大面積的破壞,並導致矽顆粒的電隔離以及電極與集流體之間的分層,從而帶來循環性能較差的問題。以本徵自修復材料作為粘結劑可製備出自修復矽電極,其在電池循環過程中能夠自主的修復因電極體積變化產生的大裂紋,從而提高電池的循環穩定性 (圖2)。

鋰金屬負極具有低的電極電位和高的理論比容量,其是研製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鋰電池的最佳選擇。然而,鋰金屬陽極充放電過程中會產生較大的體積變化,這會導致固體電解質界面層(SEI)的產生應變甚至開裂,從而加速了鋰的不均勻沉積,導致裂紋中鋰枝晶的快速生長。鋰枝晶會穿過正極和負極之間的PP分離器,導致電池短路,造成嚴重的安全問題。在鋰金屬表面覆蓋一層自修復保護塗層,能夠防止SEI膜出現裂紋和微孔,並抑制鋰枝晶的生長,從而提高鋰金屬的電化學性能 (圖2)。

硫正極價格低、理論容量大,研究證實,Li2S的理論容量達到1675 mAh g-1,是鋰金屬氧化物的7倍。對於S正極材料而言,在充放電過程中,其電極結構嚴重不穩定,產生的可溶性多硫化物會出現不可控擴散,從而導致電池容量快速衰減、庫倫效率(CE)較低,並降低循環壽命。賦予S正極粘結劑自修復能力不僅能夠抑制多硫化物的遷移,而且還修復電極因體積膨脹產生的微裂紋,從而改善鋰電池的循環穩定性 (圖2)。

聚合物電解質不存在電解液洩露的問題,能夠解決傳統液體電解質的安全性問題。然而,聚合物電解質在循環過程中容易產生複雜形變、並發生破壞行為,從而使得不同電極之間直接接觸,導致電池災難性失效。開發具有自修復功能的聚合物電解質是解決鋰電池安全問題的大方向,其可以快速修復鋰電池的裂縫或損壞,保證正極和負極極在循環過程中不直接接觸 (圖2)。

圖2 本徵自修復聚合物在鋰電池的Si負極、S正極、Li金屬負極和聚合物固態電解質上的應用

3. 用於鋰金屬電池的本徵自修復材料的設計原則

考慮到電化學性能、熱穩定性、相容性和可加工性,目前只有少數的自修復聚合物成功應用於鋰電池;所以,作者分別在矽負極、鋰金屬負極、硫正極和聚合物電解質中提出一些本徵自修復聚合物的設計原則,以此希望能夠指導進一步開發適合鋰電池的自修復聚合物材料。

對於Si負極,作者提出在聚合物網絡中植入分級動態鍵,從而使得製備的聚合物兼具高彈性、缺口拉伸不敏感以及高效室溫自修復能力,上述性質保證Si負極能夠承受400%的膨脹大應變,並在產生裂紋後迅速修復。對於鋰金屬負極,作者認為製備的自修復SEI膜需要具有高粘彈性,這可以防止SEI膜層出現裂紋和微孔,從而避免「熱點」並抑制鋰枝晶的形成與生長。對於S負極,作者提出在自修復聚合物網絡中植入大量的S、N、O元素,其能夠和多硫化物產生相互作用,從而抑制多硫化物的遷移。對於聚合物固態電解質,作者認為一種是在自修復網絡中加入PEG,其具有優異的陽離子溶劑化性質,有助於Li鹽的解離,從而利用Li+傳輸;另一種就是製備含F鏈的自修復聚合物,使聚合物具有高的介電常數,提高聚合物電解質的離子傳輸數。

總結與展望

本文總結了近年來自修復聚合物在鋰電池領域的研究進展,並提出了一些用於不同電極和聚合物電解質的的本徵自修復聚合物設計原則。

該工作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南京理工大學重大自主研發專項、以及江蘇省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新計劃等項目的資助。

相關焦點

  • AEnM:碳材料的本徵缺陷對儲鈉性能的影響
    據報導,目前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聚陰離子化合物、層狀氧化物、普魯士藍等)的性能已經可媲美於商用鋰離子電池的水平。對於鈉離子電池負極而言,仍需開發合適的低電位材料,以實現電池的高比容量和長循環穩定性,這也是目前的研究熱點之一。碳材料由於其低成本、高導電性和良好穩定性等特點,成為一類極具潛力的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 Small Science:石墨烯基材料本徵反應活性的理解與應用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在不摻雜元素的情況下通過控制石墨烯基材料的電學性質來增強其本徵反應活性。本文綜述了近年來對於因邊緣、缺陷和自由基等引起的石墨烯基材料的本徵反應活性的理解及其在能源催化、生物醫學等應用領域的研究進展。
  • Mater.綜述:電極材料中的缺陷工程
    作為電池器件的重要組成部分,電極材料決定了電池的綜合性能,對電池整體性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缺陷工程被認為是改善電極材料電子結構和物化性質的有效方法,並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點缺陷是缺陷化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主要分為兩大類:本徵缺陷和非本徵缺陷。本徵缺陷,是由晶格原子的熱振動引起的,對研究晶體而言是本徵的組成部分,缺陷的形成並不改變整體晶體的組成。
  • 深圳先進院合作【綜述】耐高溫聚醯亞胺鋰電池隔膜研究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中心楊春雷研究員團隊與東華大學劉天西教授團隊合作,在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能源化學,影響因子=7.2) 上發表題為Polyimide Separators for Rechargeable Batteries
  • AFM:問碳哪得活如許,為有本徵缺陷來
    碳基納米材料被認為是Pt等貴金屬催化劑的理想替代品,已被廣泛應用於電化學反應中。由於其結構組成的易調控性,可通過各種手段提高碳基框架的活性位密度,優化關鍵中間體的吸附活化過程,從而顯著降低電催化反應的過電勢。近年來,缺陷工程已成為提升碳基電催化劑性能的重要策略。碳材料的缺陷主要包括本徵缺陷與非本徵缺陷。
  • 上海交大化學化工學院王久林教授團隊在本徵安全鋰硫電池研究取得...
    通過多種綜合策略,鋰硫電池的電化學性能得到了顯著提升。然而,安全問題仍然是限制其實際應用的瓶頸之一。這主要源於電池中高度易燃的有機溶劑和硫正極(黑火藥),以及循環過程中形成的高度活潑鋰枝晶。如何構建本徵安全的鋰硫電池,同時不犧牲其電化學性能,是鋰硫電池推向實際應用進程中的主要挑戰。
  • 華為鋰電專利之一:提高容量與安全性能!
    日前,華為一項與鋰電池有關的新專利在SooPAT專利網中公開。該專利名為 「鋰電池集流體、極片和鋰電池及其製備方法、鋰電池應用」。據SooPAT專利網描述,華為的該發明公開了一種鋰電池集流體及其製備方法、鋰電池極片及其製備方法、鋰電池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
  • 鋰電池設計詳解——N/P比
    鋰電池設計詳解——N/P比   N/P比的定義  在電池容量設計中,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負極必須比正極具有更大的可逆容量。儘管負極容量更小時,電池可能有有一些優勢,比如電池容量大,但是,充電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鋰在負極表面沉積產生枝晶導致安全問題。
  • CRPS綜述:通過超分子組裝構建智能發光材料
    CRPS綜述:通過超分子組裝構建智能發光材料 2020-09-03 19: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寧波材料所非晶合金本徵韌脆性機理研究獲進展
    塊體非晶合金因其獨特的原子排列特徵而具有許多優異的力學性能,如高的強度、硬度、以及彈性極限等,成為近年來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但由於非晶合金在變形過程存在的室溫脆性與應變軟化等問題,極大地制約了其作為結構材料的廣泛應用。因此,深入理解非晶合金本徵韌脆性的根源,並以此為基礎開發兼具有高強高韌性能的塊體非晶合金就具有重要的意義。
  • 《Mater.Horiz.》綜述:一文了解自修復聚合物最新研究進展
    隨後,他們又重點針對自修復彈性體領域近五年來的進展進行了探討,根據修復機理,這種材料可以分為三種:基於非共價鍵、共價鍵以及兩者結合的自修復材料,很顯然後者可以在材料力學性能和可修復性之間達到了最佳平衡,修改效率超過90%。基於多種機理的自修復材料在塗料、傳感器、納米發電機、控釋藥物、密封材料、輪胎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
  • 「優能工程師」給你介紹鋰電池失效的分類和失效的原因
    常見鋰電池失效的分類 鋰電池失效的分類 鋰電池的失效是指由某些特定的本質原因導致電池性能衰減或使用性能異常,分為性能失效和安全性失效。
  • 綜述:一種用於口腔種植體的新興高分子材料
    介紹了PEKK在口腔修復和種植中的各種應用,並對其臨床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PEKK生物材料是一種具有良好抗衝擊性能和抗斷裂性能的彈性材料,在所有熱塑性複合材料中具有超高的力學強度、耐化學性和高熱穩定性。與鈦相比,PEKK種植體對應力的屏蔽作用更小,如果對其材料的性能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可以在牙科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 美國研發碳納米管助推鋰電池 提高電池電導率和更高倍率能力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在改善當今能量存儲技術的眾多途徑中,向電極中添加導電「填充」材料有望帶來更好的速率能力,導電性和整體電池性能。由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TA)領導的科學家解釋說:「儘管已經廣泛開發了各種導電填料,但對這些填料的幾何形狀和尺寸如何影響電極電導率,結構以及最終對電化學的理解高能量存儲系統的性能仍然不足。」該小組使用三種不同的導電碳材料進行了實驗,以確定哪種材料具有最佳性能。
  • 「快速自修復生物材料」有望在軟機器人領域獲...
    ,成功解決了自修復軟材料目前的局限性。如果用來製造各種產品、設備的材料,也可以在磨損、開裂之後實現自動修復,豈不是可以延長它們的壽命,並保證其性能的穩定?近年來,受生物系統損傷後能夠自我修復的啟發,人工合成的自修復生物材料受到了科學家們越來越多的關注。自修復材料是一種在結構上具有自愈能力的智能材料。
  • 何泓材:全固態鋰電池技術可行 清陶GWh級規模化量產線已經投產
    在蘇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泓材看來,全固態鋰電池技術是可行的,但固態動力電池要想實現產業化,其材料、工藝、系統集成都需改進,例如離子導電率的提高,緻密化工藝的改進。其優勢在於:固態電解質不可燃,穩定性好,力學強度高,從材料本徵上提升電池安全特性;固態鋰電池正負極材料選材靈活,可選高容量高電壓正負極材料,顯著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固態電池工藝簡單,Wh材料成本更低,縮減PACK安全防護冗餘設計,簡化溫控系統,降低系統成本。
  • 頂刊《Adv Mater》綜述:用於軟機器人的3D列印材料
    軟機器人的3D列印提出了一種新穎而有前途的方法,可以直接從數字設計中形成具有複雜結構的對象。 為此,來自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Ela Sachyani Keneth等人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用於軟機器人的3D列印材料」的綜述文章。
  • 扣式鋰電池組裝、測試、數據分析三部曲
    (CC-CV)、恆壓充電(CV)、恆流放電(DC)對電池充放電行為進行測試分析等數據,通過分析該過程中數據的變化來表徵電池或材料的容量、庫侖效率、充放電平臺以及電池內部參數變化等電化學性能參數。一些電化學工作站也具有扣式鋰電池電化學性能測試功能,但由於通道設計、功能設計等原因,多用於電 池的循環伏安法測試分析、阻抗測試及短時間的充放電測試,電化學工作站儀器廠家包括Autolab、Solartron、VMP3、Princeton、Zahner(IM6)、上海辰華等。
  • 地下水原位修復材料鑽進注入技術現狀調研
    要想克服注入井的多種局限性,可以合理的選擇聯合注入的方式,來提高藥劑擴散能力,以此來提高修復效果。由於國內直推式鑽機性能與國外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國內進行環境修復多用美國Geoprobe公司研發的環境取樣修復一體鑽機,該鑽機性能好、實用性強,但進口價格過高,直接限制了直推式注入技術在我國的發展。因此,我們需要加大研製力度,發展適用性強、鑽進深度大、修復半徑大的DPT鑽機,與此同時,綠色、安全也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
  • 圖像的本徵分解模型簡介
    公元10世紀,光學領域著名學者埃及物理學家阿爾哈曾(Alhazen)曾指出:「人的眼睛能夠感知到的只是光的強度和顏色,其他信息都是通過洞察、推理、識別等方法來獲取的」(Nothing of what is visible,apart from light and color,can be percei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