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對比手頭的兩款小巧的家用藍牙音箱。首先出場的是美國BOSE的藍牙音箱Soundlink Revolve+,是一款外觀像保溫杯一樣的、電池供電、帶把手的可攜式藍牙音箱。
從功能上說,這個喇叭確實很實用,充滿電後可以聽很久,把手一拎到處跑,家裡隨便放,真是很方便。
BOSE有個專門的App,不過沒什麼大用,我看了下唯一的重要作用是,假如有兩隻Soundlink Revolve+,可以在App裡把他們組成立體聲,除此外App可以不用,反正開機後手機藍牙裡尋找一下,配對連上就可播放音樂。
這隻藍牙小音箱我在家裡聽了幾天,覺得居然不錯,而且和一些人對BOSE品牌「就是重低音」的思維定勢有所不同——它全頻蠻平衡的,並不突出低音。
BOSE Soundlink Revolve+藍牙音箱
然後我就把它拎到辦公室裡面了。在這裡,它要面對一個對手——華為的Sound X。Sound X定位是一個無線音箱,但是它卻比傳統的藍牙音箱更為智能,假如主人是使用華為手機的,那可以啟用它的「一碰傳音」功能,連接起來非常方便。此外,Sound X還支持DLNA,可以在家用WiFi網絡內將手機上播放的音樂,通過WiFi,以無損音頻的清晰度推送給Sound X播放。這一傳輸形式在原理上是優於藍牙的,可獲得更佳的音質。當然,為確保公平,本文只對比藍牙傳輸時兩個音箱的音質差別。
BOSE的耳機耳塞等產品,往往給人低音偏重的感覺,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這種偏重低音的特徵成為BOSE的「品牌特徵」。BOSE著名的Lifestyle系列家用音響,也是呈現一種低頻有所強調的聲音。然而,有意思的是,這款Revolve+藍牙音箱,從開聲以來,一直給我聲音頗為平衡的感覺。它並不算是一款加重低音的家用音箱產品。
從內部結構看,它是一個全頻單元揚聲器,向下發聲,底部是一個360度全方向擴散的結構,把全頻揚聲器發出的聲音均勻地向四周擴散出去,造成Omnidirectional「全方向」的效果。注意,現在的藍牙音箱,普遍採用這種全方向擴散的播放方式,而非傳統Hi-Fi音箱那種發聲單元有明確方向性的Directional方式。
BOSE的內部結構
兩種形式的優缺點在哪裡呢?很明顯,傳統Hi-Fi音箱的Directional方式,能保證在一定聆聽範圍內更佳的中高頻延伸,特別是高頻段的信號,是指向性非常明確的,聽的時候稍微偏離軸線,聽到的高頻信號就會急劇衰減。頻率越低,則方向性越弱,低頻基本是沒有方向性的。採用一個全頻單元播放、然後Omnidirectional「全方向性擴散」的播放方式,像BOSE這樣,高頻響應沒法做得很好,但是好處是對聆聽角度沒有要求,也就是說無論音箱擺放在哪裡、聽者怎麼坐、和喇叭的方位角度如何,都能聽到一個平均的、過得去的聲音。
對比華為Sound X的內部結構,我們會發現,Sound X的結構是很有意思的,在類似的AI音箱或藍牙音箱裡,它的結構、發聲單元的數量,是最複雜、最多的。它採用了兩個3.5英寸的低音單元背靠背擺放——這是源自合作方法國帝瓦雷(Devialet)公司的設計——這樣低音單元的振動會彼此抵消掉,另外有6個高音單元,彼此以60度的夾角,去覆蓋360度的全方向。
華為Sound X的解剖圖
這種「複雜設計」的好處,是兼顧了這種單只音箱360度全方向發聲的需求,和Hi-Fi音箱中高頻指向性的要求。因此華為Sound X做到了,它既能像BOSE Soundlink Revolve+那樣隨意擺放,都能給出360度均勻擴散的全頻聲音——因為有6個高頻單元在向四周各個角度發聲——同時又能做到接近Hi-Fi音箱那種高頻延伸的質量——因為無論聽者和喇叭之間的角度如何,總會有一個高音單元在指向聽者,確保聆聽者能聽到高質量、不衰減的高頻信號。
華為Sound X的內部8個喇叭單元
另外有一個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就是箱體的整體容積。雖然BOSE和華為的箱體高度差不多,但華為Sound X要「胖」得多,整體內部容積要大很多。發燒友都應該有這樣的經驗,內部容積更大的音箱,是能做到更好的聲音,特別是低頻下潛更好、動態範圍更廣。比如常見的Hi-Fi書架箱,小箱體的音箱幾乎都無法做到較好的低頻質量,普遍低頻欠缺,需要更大的箱體,才能實現較好的低頻重播。同樣的一個低音喇叭單元,裝在小箱體內,和更大的箱體內,最終表現出的低頻質量,是很不同的。
BOSE和華為的體形對比
對比BOSE Soundlink Revolve+和華為Sound X,低頻段的質量,是差別非常顯著的。Sound X藉助更大的箱體容積,以及來自法國帝瓦雷的雙3.5英寸單元背靠背結構,其低頻無論是下潛、不失真的動態能力、清晰度、凝聚性,都是碾壓BOSE的。BOSE在中小音量下,低頻襯託得還是不錯的,全頻能做到平衡,但響度大到一定範圍就開始渾濁、失真。
必須特別指出一下,帝瓦雷設計的這個「背靠背」結構,是非常科學的。兩個同時發聲(同樣信號)而背向的低音單元,其振動正好彼此反相而抵消掉,這樣保證了很低的失真度、很低的音染。所以Sound X的一個優點是即便音量開得很大,箱體的振動依然很小、音染很低。而普通設計的音箱,無論是BOSE還是其他藍牙音箱,低音單元工作時的振動都無法完全消除,引起整個箱體的共振,在聲音上表現為渾濁、染色。音量越大時,這種渾濁感和染色會愈加嚴重,變得難以忍受。
Sound X的高頻延伸、高音域的優勢也是非常明顯的。這是獨立的6個高音單元所帶來的。不是BOSE那種一個全頻喇叭單元照顧全頻域能做到的效果。另外,Sound X六個高音單元覆蓋360度的做法,使得無論聆聽者和喇叭之間的角度如何,總有一個高音喇叭單元是大致對著聆聽者的,這樣指向性很強的高音信號能完好地聽到;而BOSE那種通過底部擴散器去做360度擴散的做法,對高頻信號的衰減是明顯的,聆聽者無法聽到優質的高頻。
結果就是,Sound X的高頻段表現優勢明顯。包括我之前把它和蘋果的HomePod直接對比,高頻延伸、高頻信息的優勢也是明顯的。無論是人聲,還是器樂,高頻泛音、高頻細節、聲音的空間感,Sound X都是此類音箱產品裡一流的水準,是BOSE和Apple或其他智能音箱或者藍牙音箱無法企及的。
我書房裡的華為Sound X
有一點是蠻有意思的,如果對比BOSE和華為播放流行人聲,或小提琴協奏曲、大提琴協奏曲(或奏鳴曲)之類,會察覺到一個差別:BOSE播放出來的人聲更突出一些,播放小提琴協奏曲,BOSE播放出來小提琴的聲音也會更響一些,播放大提琴奏鳴曲,BOSE播放出來大提琴的聲音會顯得更突出和醇厚,似乎蓋過鋼琴的聲音。切到華為Sound X播放,播放流行人聲時,人聲相對不那麼突出,而伴奏樂器的響度更強;播放小提琴協奏曲,小提琴的響度則弱一些,樂隊的聲音表現更全面;播放大提琴奏鳴曲,則鋼琴的響度會壓過大提琴。
這種差別是什麼原因呢?是不是說明BOSE擅長表現人聲、小提琴、大提琴的聲音,而華為不擅長?答案是NO。
在我看來,問題的本質是,BOSE的高低頻兩端延伸不佳、位於高低兩端的聲音信息播放不出來,近乎被切掉,這樣中間頻段就顯得更「突出」了。因此能量集中在中間頻段的人聲會比頻響更寬的伴奏聲音更突出,能量集中在中間頻段的大提琴(大提琴的頻譜幾乎和人聲重疊)會壓過頻寬很寬、能量分布很廣的鋼琴,而小提琴的聲音聽上去會顯得「醇厚」,因為高頻泛音能量(小提琴泛音可達1萬赫茲以上)被削,中頻信息得以凸顯。
而華為Sound X播放聲音的高低兩端延伸明顯更好,也就是能播放出更多位於高低頻兩端的聲音信息,這樣,在播放流行人聲的時候,它能播放出更多的伴奏樂器聲,在播放大提琴奏鳴曲的時候,它能播放出更多鋼琴的高低頻能量,播放小提琴協奏曲的時候,它能播放出獨奏小提琴高音域更多泛音信息,也能更完整地播放出伴奏樂團的聲音。因此,人聲、大提琴、小提琴就不會像BOSE播放的時候那麼「突出」。它播放的是更廣的一個頻譜(Spectrum),更多的聲音全頻信息,而BOSE則播放的是較窄的中間一段信息,因此能量主要集中在中間一段的人聲、小提琴、大提琴等就會變得凸顯。
華為Sound X開箱圖
事實上播放一段錄製良好的鋼琴獨奏錄音,就足以顯示出兩款喇叭的區別:Sound X的鋼琴聲音非常通透,高頻泛音明顯更清晰和具有晶瑩感,低音鍵敲擊的聲音更結實、向下的延伸更好。BOSE Soundlink Revolve+的鋼琴高低兩端都明顯有差距,高頻較悶,泛音被削弱,低音鍵的聲音則渾濁,向下的延伸播不出來。得到的是一個頻譜被削去兩頭的聲音。對於頻譜很寬的鋼琴來說,這樣的效果無法讓人滿意,但對於人聲、大提琴、大提琴等基音能量集中在中頻的樂器來說,則問題不大,中頻音色是基本準確的,還帶著不少人喜歡的醇厚感。雖然小提琴的高頻泛音被切掉後顯得有些暗,但無傷大雅,甚至有些人可能會表揚這種小提琴的「醇厚音色」。
我覺得有些人可能會主觀上覺得BOSE的這款藍牙音箱是一個「會調聲」的產品。播放出的人聲、大提琴、小提琴等的聲音都不錯。或者可以評價它「中頻好」。但其本質,就是捨棄頻響兩端,中頻的能量自然就凸顯出來了。在中小音量下,用它聆聽流行歌曲、輕音樂、爵士樂、弦樂等,確實有種小家碧玉的感覺,低頻輕輕收掉,不至於影響中高頻的清晰度。用於聆聽背景音樂,是很不錯的。但在大音量下,由於箱體共振的關係,聲音會開始渾濁。
華為Sound X是一個「硬素質」明顯更強的音箱,能播放更寬的頻帶,能把高低頻兩端播放得更好、播出更完整的聲音信息。藉助帝瓦雷設計的背靠背低音單元結構,它播出的低頻質量,在同類藍牙音箱裡,可謂首屈一指,高頻延伸的水準也是同類產品裡很好的(雖然不是沒有對手),而且依靠6隻高音單元實現了360度全方向的覆蓋。
兩隻喇叭對比,Sound X明顯在聲音的硬素質、信息量方面取勝,它播放出的是更完整的聲音畫面,更寬的頻譜和信息。箱聲共振明顯更少、音染明顯更低,也支持更大的不失真音量和更大的聲音動態範圍。播放規模較大的樂隊演奏、鋼琴獨奏等,它的素質優勢是碾壓性的。而BOSE的優勢在於輕柔小曲、中小音量下作為背景音樂,播放流行歌曲、輕音樂、爵士樂重奏等規模編制較小的音樂。
很多玩Hi-Fi音箱的發燒友會看不起藍牙音箱,覺得音質遠遠不如Hi-Fi音箱。大致來說確實如此,但是,華為Sound X的音質水平確實很接近Hi-Fi級的書架音箱了,也是音箱發燒友在選擇此類「家用小喇叭」時值得首先考慮的選擇。BOSE可以說是個實用方便的玩具,調聲「聰明」,但也確實和Hi-Fi沒什麼關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