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百億俱樂部擴容基金經理愈顯二八效應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火熱的8月,新基金髮行熱度亦不減。

8月17日,明星基金經理葛蘭擬掛帥的中歐阿爾法再次上演「一日售罄」。渠道反饋顯示,僅上午的首募規模已接近200億元,超過其募集上限的80億元。

事實上,8月首個交易日就誕生了3隻爆款基金,其中包括景順長城競爭優勢、廣發穩健優選,以及「封轉開」的中歐瑞豐。

基金髮行持續火爆,疊加賺錢效應帶來的基金淨值上漲,讓「百億俱樂部」急劇擴容。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5月末,管理主動偏股型基金規模超過百億元的基金經理有60餘人,但截至8月12日,達到上述條件的已有141人。

「投資者應該珍惜現在,未來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規模都會很大,這也許會成為行業『新常態』。」8月13日,滬上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爆款進化論

「這幾年的所謂」爆款「基金,與前兩輪牛市誕生的巨無霸基金有所不同。投資者對於基金的選擇更偏向於基金經理的長期業績,至少說明投資者在買入前有過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盲目跟風。」8月13日,上述滬上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公募基金早些年一些爆款基金,與基金經理歷史業績關聯度較低。

8月16日,有受訪的公募業內資深人士表示,這些年,無論是渠道還是投資者,對於基金的認知都有了較大改變,回顧過去會有今是昨非的感慨,其中最大變化就是破除了對外資的「迷信」。

公募行業首隻百億基金是海富通收益。

2004年3月,海富通收益以131億元的首募規模,創造了基金業的歷史。值得注意的是,海富通2003年4月1日獲批開業,當年8月22日才成立了旗下首隻基金。

無獨有偶,2004年3月發行的國聯安中小盤,首募亦高達83億元,與海富通類似,國聯安亦為首批成立的合資基金公司。

2006年,牛市催生公募基金爆發式增長,其中廣發基金打響第一槍。由2005年業績冠軍何震領銜的廣發策略優選,募集規模大幅超過市場預期,這隻百億級基金僅是這輪牛市盛宴的開始。

2006年11月,華夏優勢增長創下2天募集141億元的發行紀錄。然而當月,嘉實策略就將其打破,不僅一天完成募集,且成立規模達419億元,彼時在基金行業可謂空前絕後。

從時點上看,2007年、2015年和2016年成為首募規模破百億元基金成立最多的年份,統計數據顯示,這三年分別有23隻、15隻和10隻基金的首募規模在百億元以上。

2020年,爆款基金又一次扎堆出現。僅二季度,便有5隻主動權益基金的募集規模超過百億元。

下半年,基金髮行愈加火熱,其中7月份誕生了7隻百億級基金,均為主動權益類基金,平均規模約為189億元。

除了新基金外,績優老基金亦規模暴漲。譬如中歐基金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一季度末的規模為26.48億元,二季末規模已達80.20億元。

8月17日,華南某頭部基金公司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如今的爆款基金,在行業內並非雨露均沾,投資者對於基金經理的中長期業績有了較高要求。事實上,目前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相比2007年、2015年有了長足進步。」

規模是業績的敵人?

伴隨著爆款基金頻出,基金業的馬太效應凸顯。

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管理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最大的為廣發基金的劉格菘,管理規模高達821.32億元,而規模最少的基金經理僅管理565萬元。

績優基金經理受追捧的趨勢仍在繼續。

7月8日,王宗合領銜的鵬華匠心精選首日認購資金達1371億元,創下了公募基金髮行認購歷史的新紀錄。

管理數百億元的大資金,對於基金經理的能力邊界有了新要求。

上述華南某頭部基金公司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每位基金經理都有自己的極限。規模是業績的敵人,這個說法的前提是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已超過其能力上限。

2018年1月16日,興全合宜混合在發售當日遭到市場資金瘋搶,最終以327億元成立規模,成為公募基金歷史上規模第二大的偏股基金。興全合宜的超高首募規模,點燃了近年來基金公司追求爆款的熱情,該基金的投資運作,亦持續為市場所關注。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自2018年1月23日成立起,截至2020年8月14日,區間內上證指數下跌4.93%,興全合宜累計回報率為65.54%,相對同類基金仍有20.08%的超額收益。

不過,相比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興全合宜的業績稍顯遜色。儘管兩隻基金的持股高度一致,但由於興全合宜的超大規模。與興全合潤的持倉比例不盡相同。

謝治宇表示,「規模對我的挑戰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我自己感覺下來,時間的約束某種程度上勝過規模的約束。」

8月13日,滬上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某些明星基金經理不願意發產品的心態可以理解,畢竟對他們而言,超控的規模或許意味著面對一個稍差的業績。

百億基金浮沉

花無百日紅。以前一波牛市為例,2015年二季度成立的11隻百億基金都曾經歷過大幅縮水。

統計數據顯示,僅僅經歷兩年之後,這11隻基金已相比首發規模縮水了1096.72億元,平均單只基金縮水規模為99.7億元,其中有一隻基金規模甚至縮水至不足2億元。

對於基金公司而言,基金髮行均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儘管市場火爆,但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擁有主動權益類基金的139家公司中,仍有87家規模不足百億元。這意味著很多成立多年的基金公司,權益類產品規模尚不如一隻爆款基金。

對於頭部基金公司而言,競爭仍頗為激烈。

截至二季度末,易方達主動權益基金規模高達2001.51億元,仍居行業首位;廣發基金居次席,規模合計1927.67億元;匯添富第三,規模為1640.11億元。

需要說明的是,亦有基金公司不走尋常路。諸如睿遠成長價值成立以來,長期限制大額申購,單日單個基金帳戶的累計申購限制不高於1000元。

「睿遠基金每天1000元限購的做法在行業內有較好口碑,但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所有的明星基金經理都這麼做,恐怕難以滿足投資者的需求。」8月13日,上述滬上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A股市場一直在擴容,明星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劇增亦屬尋常。

「近年來公司努力提升投研能力,就是為了行業擴容做準備。事實上,目前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還遠未觸及天花板」,某頭部基金公司人士說。

(文章來源:時代周報)

相關焦點

  • 二八效應明顯 百億「網紅」公募基金湧現
    作為一家老牌基金公司,易方達不僅連續5年規模居首,2019年,其旗下有5隻分類冠軍、8隻分類亞軍,覆蓋權益和固收、主動和被動、境內和QDII,整體有8隻產品全年收益率超過80%、逾20隻產品收益率超過60%。  事實上,從公募基金行業近十年的歷史來看,頭部公司已經基本確定,「俱樂部成員」相對穩定,而且,行業集中度也增加明顯,20%的基金公司佔據著行業70%的份額。
  • 百億基金經理已達50人,一人管千億不是夢?麻煩來了
    種種現象說明,基金行業正走向「大基金」時代,越來越的百億級權益基金將出爐。從中國基金報記者採訪來自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基金公司以及研究機構發現,背後有「天時、地利、人和」等眾多原因推波助瀾,諸如明星基金經理效應、炒股不如買基金深入人心、專業投資者定價能力提升等因素都被提及。
  • 私募公募「通吃」,基金市場的「變形金剛」林鵬續寫陳光明大佬傳奇?
    5個月過去了,他的野心終於一步步顯露出來,這位現已轉型私募的資管創業者,在僅用一天就躋身「百億私募俱樂部」後,又馬不停蹄地申請公募基金牌照。 這與他的老領導陳光明離職後的道路頗為相似。如今,陳光明的睿元基金已經成為個人系公募基金的頭排,林鵬能否續寫傳奇?
  • 又見百億基金經理離任!這次是機構偏愛的國泰基金周偉鋒
    國泰基金髮布多則基金產品的人事變更消息,百億基金經理周偉鋒因個人原因離任文丨黃慧玲8月22日上午,國泰基金髮布了多則基金產品的人事變更,周偉鋒因個人原因離任旗下基金周偉鋒是國泰基金的頂梁柱之一。Wind數據統計顯示,國泰基金共有兩位在管規模超百億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分別是程洲152億、周偉鋒110億元。周偉鋒也是機構偏愛的基金經理。其管理的國泰價值經典的機構投資者比例常年保持高位,去年年底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高達77%。國泰智能汽車、國泰金鷹增長的機構持有比例也都達到半數左右。周偉鋒的離任早有徵兆。
  • 上半年公募基金首募總額達1.05萬億元 11隻新發基金衝進「百億元...
    摘要 【上半年公募基金首募總額達1.05萬億元 11隻新發基金衝進「百億元俱樂部」】今年上半年,滬指徘徊在3000點以下,公募新發基金市場則以萬億元首募規模,向市場交出了一份不凡的答卷
  • 百億基金太激進?晶片博士基金經理罕見遭同行質疑
    百億基金太激進?晶片博士基金經理罕見遭同行質疑】近一年以來,A股市場行情「一九分化」,科技、醫藥、消費不斷走高,金融、地產等板塊相對滯漲,部分基金經理的持倉風格趨於集中,重倉持有半導體的主動基金也被推到「風口浪尖」,引發行業的熱議。
  • 公募基金扎堆募集,績優經理短兵相接
    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髮行火爆,據統計,一季度新成立的基金數量超過300隻,合計募集規模超過5200億元,而去年同期新成立基金為220隻,規模僅為2044億元。進入4月,公募基金募集的擂臺依舊十分擁擠,各家公司不斷推出新產品,不少過往業績優秀的明星基金也不得不面臨短兵相接的激烈競爭。根據Wind數據統計,目前在售的各類基金超過120隻,其中主動權益類的有37隻。此外,4月還將有12隻股票型和偏股基金開始募集。
  • 東方基金推出新債基 基金經理劉長俊業績表現「平平」
    2、私募基金新發產品1.6萬隻,522隻百億級私募布局長周期鎖定期三年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在迎來大發展的同時,私募基金也不甘落後,其產品數量和管理規模同步提升,其中,百億元級私募的表現更為突出。
  • 朱雀基金的「二次創業」:高管走馬換將,產品叫好不叫座
    公募基金的核心資源是「人」,公司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管理層和投研團隊。作為一家成立時間只有兩年多的基金公司,朱雀基金這樣頻繁的高管變動在業內並不多見。業績可圈可點朱雀基金的前身是朱雀投資,一家成立於2007年7月的百億級私募,在業內頗有聲望。
  • 一日誕生五隻百億爆款基金
    而據渠道消息稱,該基金在今日募集規模超過100億。從1月11日誕生的五隻百億級爆款基金來看,目前引來認購量已經超過千億級別,可以說是新基金髮行歷史上非常少見的時期,公募基金處於「巔峰時刻」。其實從1月份以來,上周就是基金髮行市場「超級周」,而伴隨著爆款基金如此層出不窮,可以預見的是1月份將是一個「新基金的超級月」。
  • 基金公司大打「年終規模戰」!
    11月份,易方達、匯添富、華夏旗下爆款頻出,共誕生5隻百億基,使今年百億爆款基金數量增至40隻創下歷史新高。進入年關,新發基金腳步仍未停歇,全市場中等待發行的基金共計72隻。北京一位渠道人士表示,「臨近年底又到發行衝刺期,加上大家對明年市場普遍謹慎,所以我們希望抓緊今年最後一個月拼一把。」
  • 嘉實經雷:短期趨勢上混合型與股票型公募AuM經歷最大級別擴容
    來源:新浪財經嘉實基金經雷:基金公司應構建以客戶訴求為核心的資產管理11月28日,南方財經國際論壇2020年年會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聯合主辦嘉實基金總經理經雷出席了「平行論壇之:責任中國——2021年中國資產管理新趨勢」並發表主題演講。他表示,隨著金融供給改革和直接融資提升,資管行業增長潛力巨大。在資管產品結構維度,我國公募基金和ETF在大資管行業中的規模佔比遠低於國際同業,中國公募基金佔股債市場市值之比顯著低於美國,中國資產管理業務AuM相較於歐美仍有巨大發展空間。
  • 公募基金這一重要指標複製2006年牛市 基金經理:「明年好難」
    與此對應的是,公募偏股型主動產品的淨值也水漲船高。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在開放式基金分類下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平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基金中,各類份額分開統計,有1196隻基金區間回報超過100%。即2019年迄今以來的近兩年時間內,有接近1200隻基金產品淨值翻倍。
  • 招商基金髮新基王平一拖八 兩隻基金任職回報跑輸同類平均
    5、定增市場成「香餑餑」,年內194隻基金參與部分浮盈過億近日,張坤、馮明遠、蕭楠等明星基金經理旗下基金,大舉參與上市公司定增項目。今年以來定增市場持續升溫,部分參與其中的基金已浮盈過億元。公募參與定增有著投研和資金等多方面優勢,挑選項目時,除了公司基本面外,折價率和投資時點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 基金經理頭部化加劇 「造星文化」暗藏風險
    資金向頭部基金經理聚集的速度超出預期,頭部效應不斷加劇。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排名前十的主動偏股型基金經理在管總規模達5843億元,而偏股型基金總規模約為2.8萬億元。這意味著,前十名基金經理管理著全市場五分之一以上的偏股型基金資產。伴隨管理半徑的擴大,頭部基金經理對個股的定價權持續提升。
  • 爆款基金刷屏!一天狂賣800億!「最牛」基金經理太火了 十大重倉股...
    2019年「最牛」基金經理,被瘋狂追捧  今日,800億資金追捧的廣發科技先鋒混合(008903),發售火爆或許是意料之中,這離不開該基金的掌舵人:劉格菘。   2019年,劉格菘堪稱年度「最牛」基金經理。
  • 搜狐財經基金周報 | 22隻新基金成立總規模達713億;公募基金總規模...
    ,截至11月25日,今年以來已有233名基金經理離任,而去年同期,離任基金經理人數為217名;全行業新聘任基金經理人數為434名,也高於去年同期。 年內離職基金經理人數最多的公司為嘉實基金,離任基金經理人數為7名,其中不乏在公司任職年限超過9年的老牌基金經理。 其中,邵秋濤在嘉實基金的任職時間最長,於2006年12月加盟嘉實基金,歷任公司高級研究員、投資經理、助理CIO兼股票投資部總監。最早任職基金為2010年11月25日,而離任基金經理為2020年6月3日。他在嘉實基金的任職年限達9.5288年。
  • 增聘基金經理,傳遞什麼...
    天天財經獨家,速關注 劉格崧、傅友興、張坤、丘棟榮等公募基金大咖管理的基金產品,最近都增聘了基金經理或基金經理助理。 投資者和中證君一樣好奇,這些大咖們找人一起管理基金產品後,會發生什麼?
  • 業績表現突出,公募基金分紅創歷史新高
    一、投資視角:業績表現突出,公募基金分紅創歷史新高 今年以來,基金賺錢效應明顯,基金規模的不斷增大,公募基金分紅總額創下歷史新高。 1.公募基金已經連續兩年取得高收益 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規模逼近18萬億元,較二季度末增長9273.68億元,有19家公募基金進入千億級別。2019年、2020年滬深300漲幅分別為36.07%、19.41%。得益於A股連續兩年上漲,公募基金取得了不俗的業績表現。
  • 基金必讀:基民傻眼了!鵬華基金ETF盤中臨停 公司稱申贖清單有誤
    整體來看,ETF市場頭部效應仍然顯著,前十公司佔據了八成以上市場份額;百億級體量的股票ETF產品數量達到18隻,規模合計4183.59億元,在股票ETF總規模中佔近六成。從11月份吸金榜單看,多隻大盤寬基ETF、部分TMT行業及醫藥行業ETF淨流入資金位居前列;證券ETF同樣較受青睞,總規模一個月內增加4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