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接到村幹部通知,讓我們今天早上準時來村委會領取集體經濟分紅的錢,這不,今天一大早我們就互相知照著過來領錢了!」村民四朗卓瑪捧著剛剛領到的錢,高興地說道。
這是西藏林芝察隅縣察瓦龍鄉目巴村驛站集體經濟項目第四次向全村15戶村民發放分紅共計52028元,戶均收益3500餘元。截至日前,該項目已完成四次集體經濟收益分紅髮放工作,累計發放分紅207548元,惠及全村89人,其中貧困戶人數為27人。
時間拉回到2015年7月5日,同樣是在這裡,伴隨著熱烈的掌聲和陣陣鞭炮聲,在察隅縣察瓦龍鄉目巴村全體村民期盼的注視中,由國家稅務總局林芝市稅務局援建的目巴村旅遊驛站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總投資231.92萬元,歷時兩年,於2016年11月底竣工,並於2017年1月交付目巴村村委會投入使用。
守著金山過窮日子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察隅縣察瓦龍鄉目巴村地處怒江中上遊段,村落依山而居,傍水而建,生態環境優美。由於江河峽谷的陡峻地勢導致目巴村交通相對閉塞,耕地面積有限、牧場缺乏,一直沒有支柱性產業且產業發展方向不明確,非農業收入的增收渠道也不廣闊,村民生活水平一度處於貧困線下。由於長期貧困,村民致富的內生動力不足,貧困程度較深。跳出目巴村來看,這裡是自駕、騎行、徒步穿越「丙-察-察」(貢山縣丙中洛鄉至察瓦龍鄉至察隅縣)、「丙-察-左」(貢山縣丙中洛鄉至察瓦龍鄉至左貢縣)兩條世界罕見複雜路況滇藏通道的必經之路,還是戶外探險愛好者和前往梅裡雪山旅行採風、轉山朝拜人員的休整地和駐紮大本營。據相關數據統計,每年經過該條線路的國內外遊客數量高達5萬人次;每年4月,前往梅裡雪山進行朝拜活動的區內外群眾累計超過10萬人。如此龐大的遊客流量,實際上對目巴村來說是一種隱形的致富源泉,但由於目巴村沒有相對應和配套的產業項目,即便旅遊前景一片大好,沒有致富路子,也只能守著金山過著窮日子。
授「漁」人帶來了致富路
自2012年西藏自治區強基惠民工作開展以來,國家稅務總局林芝市稅務局駐村工作隊就與目巴村結下了幫扶之緣。林芝市稅務局為改善目巴村村民生產、生活與人居生活環境做了大量工作,包括修建進村公路、村道硬化、建設農作物改良試驗基地、解決人畜飲用水問題等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目巴村村民生產生活最緊迫、最現實的困難和問題,村容村貌、人居環境、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簡單地捐資捐物與短期的扶貧幫困只能救急解渴,無法拔除「窮根」,也無法滿足該村日後更加長遠的發展需要,產業扶貧才是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和長久之計。面對這個資源匱乏、產業貧瘠的小山村,要如何才能藉助地理地勢,搭配旅遊資源來做好項目扶持工作,從捐資捐物的「授人以魚」,到產業扶貧的「授人以漁」,從而推動目巴村產業轉型。林芝市稅務局一直在反覆調研和論證中尋找最匹配、最適用的產業扶貧項目方案。
隨著調研工作的逐步深入,林芝市稅務局敏銳地捕捉到了目巴村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以及該村在發展旅遊業方面所具備的優勢和廣闊前景。同時,為賦予貧困農牧民以「授之以漁」的能力發展特徵,凸顯出扶貧導向由「外部輸血」向「內部造血」的轉型調適,幫助村民提高增收能力,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的經濟發展。經過該局黨委的統籌部署,結合多方協力研究,初步確定將旅遊產業項目建設精準定位為目巴村扶貧項目,自此,為目巴村今後的發展鋪就了一條堅實的增收致富路。
「旅遊驛站」雛形應運而生
「目巴村旅遊驛站」在一次次的深入探討中脫穎而出,論證結果表明該項目的致富潛能巨大,並且在精準扶貧層面有著積極意義,一是可以切實做好「精準扶貧」工作,建立以增加貧困戶收入為核心的長效扶貧機制;二是能抓住全區生態旅遊大發展的機遇,著眼後勁謀出路,挖掘目巴村級旅遊的內在價值,進而實現旅遊扶貧項目的升級和貧困戶增收渠道的多元化;三是能夠真正使增收脫貧方式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提升扶貧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
2014年年底,林芝市稅務局正式啟動了項目前期的徵地籌備工作。為保障項目後續進度的順利開展,該局主要領導親自抓、具體抓,從項目推介、洽談到土地爭取、促成立項,與當地縣鄉黨委政府、國土、住建等部門反覆溝通協調,爭取支持;同時和各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做好工程徵地、設計規劃等環節工作。做到每個項目細節專人負責、每個項目節點全程跟進,紮實有效地推動旅遊驛站的項目能夠順利進行。同時,該局將其作為「交鑰匙工程」來管理,招投標工作全部委託察隅縣建設局組織實施,項目完工後與「村兩委」籤訂交接協議,直接將旅遊驛站交付使用,並將其產生的所有收入歸為村集體所有,定期將分紅分配至所有村民。
站在家門口領錢的好日子
自2017年初目巴村旅遊驛站建成交付使用以來,該驛站平均每年為每戶村民增收近萬元,讓該村貧困村民今後的生活有了進一步的保障。同時,這個集餐飲、住宿為一體的驛站項目,還拉動提升了該村農副產品銷售量和本地勞動力的就業數。作為一項惠及子孫後代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項目,旅遊驛站為該村的脫貧致富發揮關鍵作用,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持續發揮造血功能,讓農牧民群眾真正依靠自己的雙手致富。
林芝市稅務局為該村聚焦旅遊產業扶貧而打出的這一套組合拳,不僅使村集體經濟增收結構逐漸優化,經營性收入佔比提高,資產性收入愈加穩定,還增強了各單位對「興產業、促就業、扶創業」的扶貧方略的支持力度,既為整個鄉鎮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鄰近村組的各類農村扶貧項目的順利推進創造了良好條件。
「得益於黨的好政策和林芝市稅務局駐村工作隊的精準幫扶,目巴村這才有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呀!」村主任嘎太激動地說道,「從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到現在的過萬元,從集體經濟為零到現在的數十萬元,這都是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收得到的實實在紅利。」
道路寬敞了,設施完善了,鄉村美麗了,村民富裕了,日子紅火了……春去秋來,目巴村村民們的感受也是日新月異。今年已經是目巴村旅遊驛站建成的第三個年頭,從曾經經濟發展裹足不前的侷促處境,到如今站在家門口領工資拿分紅的巨大轉變,這項旅遊產業的統籌推進,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也為扶貧之路上「美麗鄉村處處開花」的精美畫卷添上了鮮豔動人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