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線上的扶貧「旅遊驛站」

2020-11-22 國家稅務總局

「昨天晚上接到村幹部通知,讓我們今天早上準時來村委會領取集體經濟分紅的錢,這不,今天一大早我們就互相知照著過來領錢了!」村民四朗卓瑪捧著剛剛領到的錢,高興地說道。

這是西藏林芝察隅縣察瓦龍鄉目巴村驛站集體經濟項目第四次向全村15戶村民發放分紅共計52028元,戶均收益3500餘元。截至日前,該項目已完成四次集體經濟收益分紅髮放工作,累計發放分紅207548元,惠及全村89人,其中貧困戶人數為27人。

時間拉回到2015年7月5日,同樣是在這裡,伴隨著熱烈的掌聲和陣陣鞭炮聲,在察隅縣察瓦龍鄉目巴村全體村民期盼的注視中,由國家稅務總局林芝市稅務局援建的目巴村旅遊驛站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總投資231.92萬元,歷時兩年,於2016年11月底竣工,並於2017年1月交付目巴村村委會投入使用。

守著金山過窮日子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察隅縣察瓦龍鄉目巴村地處怒江中上遊段,村落依山而居,傍水而建,生態環境優美。由於江河峽谷的陡峻地勢導致目巴村交通相對閉塞,耕地面積有限、牧場缺乏,一直沒有支柱性產業且產業發展方向不明確,非農業收入的增收渠道也不廣闊,村民生活水平一度處於貧困線下。由於長期貧困,村民致富的內生動力不足,貧困程度較深。跳出目巴村來看,這裡是自駕、騎行、徒步穿越「丙-察-察」(貢山縣丙中洛鄉至察瓦龍鄉至察隅縣)、「丙-察-左」(貢山縣丙中洛鄉至察瓦龍鄉至左貢縣)兩條世界罕見複雜路況滇藏通道的必經之路,還是戶外探險愛好者和前往梅裡雪山旅行採風、轉山朝拜人員的休整地和駐紮大本營。據相關數據統計,每年經過該條線路的國內外遊客數量高達5萬人次;每年4月,前往梅裡雪山進行朝拜活動的區內外群眾累計超過10萬人。如此龐大的遊客流量,實際上對目巴村來說是一種隱形的致富源泉,但由於目巴村沒有相對應和配套的產業項目,即便旅遊前景一片大好,沒有致富路子,也只能守著金山過著窮日子。

授「漁」人帶來了致富路

自2012年西藏自治區強基惠民工作開展以來,國家稅務總局林芝市稅務局駐村工作隊就與目巴村結下了幫扶之緣。林芝市稅務局為改善目巴村村民生產、生活與人居生活環境做了大量工作,包括修建進村公路、村道硬化、建設農作物改良試驗基地、解決人畜飲用水問題等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目巴村村民生產生活最緊迫、最現實的困難和問題,村容村貌、人居環境、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簡單地捐資捐物與短期的扶貧幫困只能救急解渴,無法拔除「窮根」,也無法滿足該村日後更加長遠的發展需要,產業扶貧才是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和長久之計。面對這個資源匱乏、產業貧瘠的小山村,要如何才能藉助地理地勢,搭配旅遊資源來做好項目扶持工作,從捐資捐物的「授人以魚」,到產業扶貧的「授人以漁」,從而推動目巴村產業轉型。林芝市稅務局一直在反覆調研和論證中尋找最匹配、最適用的產業扶貧項目方案。

隨著調研工作的逐步深入,林芝市稅務局敏銳地捕捉到了目巴村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以及該村在發展旅遊業方面所具備的優勢和廣闊前景。同時,為賦予貧困農牧民以「授之以漁」的能力發展特徵,凸顯出扶貧導向由「外部輸血」向「內部造血」的轉型調適,幫助村民提高增收能力,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的經濟發展。經過該局黨委的統籌部署,結合多方協力研究,初步確定將旅遊產業項目建設精準定位為目巴村扶貧項目,自此,為目巴村今後的發展鋪就了一條堅實的增收致富路。

「旅遊驛站」雛形應運而生

「目巴村旅遊驛站」在一次次的深入探討中脫穎而出,論證結果表明該項目的致富潛能巨大,並且在精準扶貧層面有著積極意義,一是可以切實做好「精準扶貧」工作,建立以增加貧困戶收入為核心的長效扶貧機制;二是能抓住全區生態旅遊大發展的機遇,著眼後勁謀出路,挖掘目巴村級旅遊的內在價值,進而實現旅遊扶貧項目的升級和貧困戶增收渠道的多元化;三是能夠真正使增收脫貧方式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提升扶貧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

2014年年底,林芝市稅務局正式啟動了項目前期的徵地籌備工作。為保障項目後續進度的順利開展,該局主要領導親自抓、具體抓,從項目推介、洽談到土地爭取、促成立項,與當地縣鄉黨委政府、國土、住建等部門反覆溝通協調,爭取支持;同時和各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做好工程徵地、設計規劃等環節工作。做到每個項目細節專人負責、每個項目節點全程跟進,紮實有效地推動旅遊驛站的項目能夠順利進行。同時,該局將其作為「交鑰匙工程」來管理,招投標工作全部委託察隅縣建設局組織實施,項目完工後與「村兩委」籤訂交接協議,直接將旅遊驛站交付使用,並將其產生的所有收入歸為村集體所有,定期將分紅分配至所有村民。

站在家門口領錢的好日子

自2017年初目巴村旅遊驛站建成交付使用以來,該驛站平均每年為每戶村民增收近萬元,讓該村貧困村民今後的生活有了進一步的保障。同時,這個集餐飲、住宿為一體的驛站項目,還拉動提升了該村農副產品銷售量和本地勞動力的就業數。作為一項惠及子孫後代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項目,旅遊驛站為該村的脫貧致富發揮關鍵作用,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持續發揮造血功能,讓農牧民群眾真正依靠自己的雙手致富。

林芝市稅務局為該村聚焦旅遊產業扶貧而打出的這一套組合拳,不僅使村集體經濟增收結構逐漸優化,經營性收入佔比提高,資產性收入愈加穩定,還增強了各單位對「興產業、促就業、扶創業」的扶貧方略的支持力度,既為整個鄉鎮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鄰近村組的各類農村扶貧項目的順利推進創造了良好條件。

「得益於黨的好政策和林芝市稅務局駐村工作隊的精準幫扶,目巴村這才有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呀!」村主任嘎太激動地說道,「從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到現在的過萬元,從集體經濟為零到現在的數十萬元,這都是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收得到的實實在紅利。」

道路寬敞了,設施完善了,鄉村美麗了,村民富裕了,日子紅火了……春去秋來,目巴村村民們的感受也是日新月異。今年已經是目巴村旅遊驛站建成的第三個年頭,從曾經經濟發展裹足不前的侷促處境,到如今站在家門口領工資拿分紅的巨大轉變,這項旅遊產業的統籌推進,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也為扶貧之路上「美麗鄉村處處開花」的精美畫卷添上了鮮豔動人的一筆。

相關焦點

  • 尼勒克:烏拉斯臺一道灣旅遊扶貧驛站9月底建成
    烏拉斯臺鎮一道灣旅遊扶貧驛站項目是尼勒克縣藉助吉仁臺水庫景區優勢,重點打造的旅遊項目。目前這個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中,力爭九月底建成。  今年,尼勒克縣把鄉村旅遊作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來抓,以增加當地農牧民收入、助力脫貧攻堅為出發點,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 青藏、川藏、新藏、滇藏線如何選擇?
    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次西藏,這是很多人的理想,高原穿越有著無限的吸引力,西藏美景遍布各地,更適合長線陸路旅行。但是海拔較高、氣候較於內地來說更加惡劣,新驢們,如果想挑戰西藏,如何對路線進行,如何做行前的準備,如何預防高反以及對身體不適作出應急反應。
  • 行走在滇藏線上,路過鹽井必吃的一口面!到底怎麼樣?
    順著瀾滄江一路修建的214國道,也就是滇藏線的一段。我們搭乘著汽車從雲南德欽逆流而上。奔騰著的江水對岸就是西藏的芒康。碩大的招牌下,就寫著中央電視臺《舌尖上的中國》等幾個著名美食節目的採訪報導。
  • 線上線下發力 打通消費扶貧路 七星關區消費扶貧助力農特產「風行...
    為促進產銷對接,確保農產品產得出、運得走、供得上,七星關區充分發揮廣州直播電商之都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優勢,積極推動廣州市各級定點扶貧單位與七星關區合作,開展線上消費扶貧,成功參加了首屆廣州直播電商節等直播活動,通過線上引流、線下消費,引導各地網民關注和購買該區農特產品,助力本地農業產業扶貧、電商扶貧。
  • 身患腫瘤,3年自駕8萬公裡「黃哥樂樂」從滇藏線直播回來
    「自駕去西藏,不是單純旅遊,而是一種信念;敢於探險,戰勝自我,海波5000米的高原,身患兩種腫瘤的我能上去、能承受 ,作為一個男人,我很開心、自信。」5月29日,63歲的黃建樂獨自自駕12000公裡旅遊剛回家,接受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略帶嘶啞地說著,聲音小、輕到湊到他身旁才能聽到。
  • 身患腫瘤,3年自駕8萬公裡 「黃哥樂樂」從滇藏線直播回來
    「自駕去西藏,不是單純旅遊
  • 【網絡扶貧】扶貧「遇見」網際網路 線上線下齊發力
    【網絡扶貧】扶貧「遇見」網際網路 線上線下齊發力 2020-12-06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南離島旅客有望實現線上補購剩餘額度免稅品
    原標題:海南離島旅客有望實現線上補購剩餘額度免稅品來源:南國都市報3月22日,省政府發布《海南省旅遊業疫後重振計劃——振興旅遊業三十條行動措施(2020—2021年)》(以下稱《措施》),幫助旅遊企業渡過難關
  • 黃河 長城 太行三個一號旅遊公路 「0km」標誌文化驛站啟用儀式...
    9月23日,黃河、長城、太行三個一號旅遊公路「0km」標誌文化驛站啟用儀式舉行。省委書記樓陽生講話並宣布文化驛站正式啟用。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高標準建設黃河、長城、太行三個一號旅遊公路,高水平運營三個「0km」標誌文化驛站,提升三大板塊文化旅遊產品競爭力帶動力,加快打造國際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省委常委、秘書長廉毅敏出席,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胡玉亭主持啟用儀式。
  • 汕頭潮南區助山貨優品進城 線上線下助銷20多萬元
    ■採寫:新快報記者 李斯璐 ■圖片:新快報記者 龔吉林 連結電商,搭起線上線下致富路 11月29日上午9時,由汕頭市農業農村局、潮南區人民政府指導,潮南區農業農村局 (區扶貧辦)聯合潮南區工信局、 潮南區總工會、潮南區供銷合作聯社共同主辦
  • 九九歸一,旅遊扶貧九人談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已經在平武縣工作了將近20年,一直做生態保護及生態旅遊社會發展的工作,10年前我們就提出一個目標,要把王朗自然保護區打造成中國生態旅遊的領航者。2018年5月,阿里巴巴生態脫貧交流會在平武縣舉行,螞蟻金服將關壩自然保護地這個項目放到螞蟻森林的平臺,開展一系列的線上推廣活動,吸引更多人關注並加入關壩自然保護地的保護工作。第二個是發展產業。
  • 武義:全域旅遊串接康養服務驛站
    面對疫情危機,應對和轉換新思維、抓住新機遇非常重要,武義在疫情防控中取得零病例的「無疫」戰績,在復工復產節點上又有新思維大手筆的舉措。比如5月29日,縣委、縣政府召開全縣服務業暨全域旅遊發展大會,出臺全縣服務旅遊業發展若干新政策;7月又出臺《武義縣溫泉康養旅遊發展工作方案》,鎖定康養目標,具化29個方面大力發展和助推。
  • 扶貧「遇見」網際網路 線上線下齊發力
    「線上線下」齊發力推動扶貧向縱深發展走出可可西裡,翻越崑崙山,進入柴達木盆地,這裡有最烈的陽光,和獨具特色的高原農特產品。11月20日至24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浙江省援青指揮部把來自海拔2800米高原的枸杞、藜麥、羊腿、土蜂蜜、牛肉乾和礦泉水,搬到了2020浙江農業博覽會東西部扶貧協作專區的海西展館。
  • 柳州石油 線上線下開展消費扶貧
    今年以來,廣西柳州石油充分發揮企業資源優勢,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加大消費扶貧力度,支持當地扶貧工作。他們加強與廣西多個扶貧村的溝通聯繫,通過線上舉辦易捷直播購物節活動,線下在加油站設立扶貧商品購買專區、扶貧村農副產品擺攤點等方式,拓寬百色芒果、馬山土雞蛋、三江歸內村茶葉等扶貧產品宣傳銷售渠道,幫助解決廣西多地扶貧農產品無銷路、難銷售的難題。
  • 「鄉村旅遊扶貧看大理」文盛街:《小河淌水》「唱」出的致富經
    編者按:旅遊是把貧困地區的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重要途徑,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方式之一,旅遊扶貧更能扶志和扶智。2020年11月9日,大理州文化和旅遊局認定命名15個村為大理州旅遊扶貧示範村。基於此,文旅頭條聯合大理州文化和旅遊局推出「鄉村旅遊扶貧看大理」系列報導,展現大理鄉村旅遊扶貧多種發展模式、探尋可持續發展之道、為讀者奉出一個個記錄大理鄉村旅遊扶貧的樣本和細胞。
  • 湖南慈利縣:從旅遊扶貧到旅遊富民
    在大峽谷玻璃橋上漫步,挑戰心跳極限;在紅色聖地樟樹廣場上打卡,追尋先烈足跡;在四十八寨高山上放歌,探尋神秘遺址;在廣袤的田野上吃農家飯、幹農家活,重溫兒時樂趣……近幾年來,慈利縣圍繞旅遊精準扶貧,培育富有慈利特色的旅遊扶貧「四種模式」,帶動全縣38個貧困村通過發展鄉村旅遊脫貧,涉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000餘人,佔總脫貧人口的
  • 宣城市宣州區:「線上+線下」 編織消費扶貧一張網
    10月30日,宣城鳳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依託「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採用「線上+線下」的營銷模式,助力推動優質農產品整合與農產品上行。「雙十一當天,經過8個小時的直播,我們賣出去了200多隻土雞和20多箱土雞蛋。通過線上銷售平臺,我們的本地農產品直接從田間地頭送到了全國各地顧客的餐桌上。」
  • 瓊海:以「線上+線下」模式助力扶貧產品銷售
    近日,在瓊海市嘉積鎮雜糧一條街,消費扶貧集市暨特色小吃展活動吸引不少遊客和市民挑選購買。據了解,瓊海市供銷社和市工商聯採取「供銷社+民營企業+建檔立卡貧困戶」模式,現場設20個扶貧產品銷售攤位,開展直播帶貨活動,以「線上+線下」模式助力扶貧產品銷售。
  • 陝西韓城:線上+線下織就消費扶貧一張網
    今年以來,芝川鎮通過構建「政府+龍頭企業+股份合作社+農戶」的管理體系,從產品的形成、認定、銷售等環節抓起,依託電商平臺,創新銷售模式,拓展扶貧產品銷售渠道,多點發力推動消費扶貧,帶動貧困戶持續享受產業紅利。緊抓產品認定提標準。今年4月,芝川鎮率先成立消費扶貧工作專班,通過層層篩選,對轄區內9家企業12類產品進行了扶貧產品認定的申報,並順利通過。
  • 勞職院被市總工會命名為「職工心靈驛站」單位
    近日,2020年北京市總工會命名「職工心靈驛站」評選結果揭曉,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榜上有名!經過單位申報、材料評審、實地調研、綜合評審等程序,市總工會決定命名 30 家單位「職工心靈驛站」稱號。為進一步加強對幹部職工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繼續推進學院職工心理關愛服務工作落實,學院工會參與了2020年市總工會命名」職工心靈驛站」評審活動。在上級工會的大力支持和指導幫助下,以及全院各部門的通力配合下,學院工會最終當選。